《大變局下的中國管理2:專精特新之路》是2023年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變局下的中國管理2:專精特新之路
- 作者:趙向陽
- 出版時間:2023年10月
-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ISBN:9787300318257
- 裝幀:平裝
《大變局下的中國管理2:專精特新之路》是2023年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大變局下的中國管理2:專精特新之路》是2023年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專精特新”是中小企業發展的人間正道,是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有助於解決脫鉤斷鏈中的“卡脖子”問題,也有助於補短鍛長、提升產...
《 中國式隱形冠軍——聚焦專精特新之路》是企業管理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紅松,本書是“隱形冠軍”之父——赫爾曼·西蒙教授幾十年研究的精髓,書中詮釋了“德國製造”成功的秘密:企業以奪得全球市場領導地位為發展目標、密切貼近客戶;保持對研發和創新的高投入;堅持以質量為主要的競爭優勢;激勵員工並建立...
《同行》是2024年企業管理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本書整體分為九篇,主要包括專精特新篇、數位化轉型和智慧企業篇、綠色低碳和可持續發展篇、企業家精神和企業文化篇、世界一流企業篇等。專精特新篇圍繞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一歷史背景,就推動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提升產業創新活力問題,交流認識和體會;...
《中國經濟學(第3輯)》是2022年11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李雪松。內容簡介 本書收錄了《制度遺產、產權塑造與市場發育——來自對雷州“祖宗地”現象的經驗觀察》《中國住戶部門儲蓄率的U型曲線——基於生命周期假說的理論解釋與實證檢驗》《風險投資對“專精特新”企業培育的影響與作用機制——來自新...
《中外管理》從三屆隱冠軍團中,陸續精選並特邀了其中9家和而不同、各具個性的“中國造隱形冠軍”得主,通過《中外管理》所首創的“故事+哲理”模式,讓他們逐一走上前台,現身說法,鮮活談經,娓娓告訴我們:他們在專精特新方向上,得以雄冠華夏的真正原因是什麼?他們在紅海滔天中,能夠脫穎而出的真正精髓是什麼...
全面註冊制誕生在中國企業創新創業的新時代,為中小企業,特別是堅定創新創業的專精特新企業進入資本市場打開了一扇大門。本書共分15個章節,從法律法規角度對企業上市的合規進行系統說明,有利於企業準備上市資料和檔案。圖書目錄 第一章 企業家契約精神與敬畏精神 ...001 第一節 企業家契約精神 ...001第二節 企...
2023年12月2日,首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在中國國際會展中心閉幕。2024年6月19日,第二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瑞士推介會在蘇黎世舉辦。活動背景 當今世界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冠疫情影響深遠,世界經濟復甦艱難曲折,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加速重構,各國紛紛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置於更加...
建設一批中國的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 / 174 第八章 製造業永恆的驕子 “隱形冠軍”和“小巨人” / 195 各國的“隱形冠軍”培育 / 198 全球製造業“隱形冠軍” / 199 “專精特新”:中國版“隱形冠軍” / 206 第九章 “隱形冠軍”陣營初步成形 “隱形冠軍”培育的政策支持 / 217 國內“隱形冠軍”企業...
推動中小企業提升專業化優勢,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加強技術經濟安全評估,實施產業競爭力調查和評價工程。 第三節 推動製造業最佳化升級 深入實施智慧型製造和綠色製造工程,發展服務型製造新模式,推動製造業高端化智慧型化綠色化。培育先進制造業集群,推動集成電...
大力培育成長性企業,發展一批領航企業、單項冠軍企業、“專精特新”企業。深入實施擴大內需戰略。牢固樹立大抓高質量項目的導向,更加突出產業項目,加強謀劃、做足儲備、最佳化保障,持續提高產業投資特別是工業投資比重。適度超前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以聯網補網強鏈為重點,推進重大引調水、重點水源、重要防洪工程等...
工信部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評審專家,國家級項目評審專家。浙江大學中國數字貿易研究院研究員、中國礦業大學人工智慧研究院兼職教授、浙江財經大學資本市場研究院特聘教授。2022年榮獲中國管理科學界最高榮譽“管理科學獎”(英才獎)。2023年在中國資本創新峰會上,與徐林、管濤等並稱“五大知名經濟學家”。2024年...
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製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路強國、數字中國。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工程,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發展,推動製造業高端化、智慧型化、綠色化發展。鞏固優勢產業領先地位,在關係安全發展的領域加快補齊短板,提升戰略性資源供應保障...
建議政府部門制定出台更加符合產業鏈、供應鏈提升的政策措施,在企業層面上,重點支持大型平台企業和“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在方向上,可以重點考慮上面建議中提到的完善提升供應鏈、推動供應鏈數位化轉型以及鏈式招商布局等幾個主要方面。2022 挑戰 2021年我國經濟發展實現了較高增長、較低通脹、較多就業的最佳化組合,電子...
開展分類指導、精準服務、監測評價、動態跟蹤,鼓勵和引導中小微企業走“專精特新”之路,支持打造細分行業領域的“單項冠軍”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隱形冠軍”企業,培育一批具有撒手鐧產品的核心配套企業。健全市“雙高企業”、省科技型中小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梯隊培育機制,完善工業“雙高”企業培育庫,...
實施中小企業創新提升工程,深入實施產業科技金融融合創新先導工程,用好“融小北”等金融平台,引導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到2025年,獨角獸企業、瞪羚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分別達到10家、170家、5000家和5000家。2.加強創新主體能級提升引導。全面推進企業技術創新體系建設,鼓勵企業建立研發中心、設計...
積極支持中小微文化企業發展,鼓勵走專精特新發展路子。加快發展數字出版、數字影視、數字演播、數字藝術、數字印刷、數字創意、數字動漫、數字娛樂、高新視頻等新型文化業態,改造提升傳統文化業態,促進結構調整和最佳化升級。推動文化與旅遊、體育、教育、信息、建築、製造等融合發展,延伸產業鏈。建設國家文化產業發展項目庫...
包括培育生態聚合型平台企業、打造示範引領型骨幹企業、壯大“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專業化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等四類企業。五是培育跨界融合新生態。通過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升級、推進產業集群數位化轉型、深化產學研用合作、提升製造業“雙創”水平等舉措,打造融合發展新生態。5大重點工程:圍繞上述主要任務,設定了五項...
要推動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同產業深度融合,加快培育一批“專精特新”企業和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當然,要腳踏實地、因企制宜,不能為數位化而數位化。第四,推進重點領域數字產業發展。要聚焦戰略前沿和制高點領域,立足重大技術突破和重大發展需求,增強產業鏈關鍵環節競爭力,完善重點產業供應鏈體系,加速產品和...
實施企業“登峰”工程,加快構建以“鏈主”企業帶動、單項冠軍企業跟進、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集聚梯次有序、融通發展的產業生態。支持跨界供應商、新興科技供應商等積極融入“鏈主”企業產業鏈,重塑供應鏈體系。鼓勵“鏈主”企業由單純的生產製造企業向生態型企業轉型,為上下游企業提供質量管理、項目信息、金融服務...
四是啟動一批產業基礎再造工程項目,推進制造業強鏈補鏈,加大“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力度。五是支持各級地方政府結合本地產業發展特點,在保護市場主體權益、最佳化營商環境等方面出台更為有力有效的改革舉措,促進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發展。(三)最佳化資源要素供給機制 生產要素供給和配置機制的最佳化,需要有為政府和有效...
鼓勵中小企業充分利用研發設計、生產管理、資源管理等雲化軟體,實現業務系統向雲端遷移,實現提質降本增效。培育一批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小巨人”企業,引導中小企業開放專業知識、設計創意、製造能力,依託工業網際網路平台開展供需對接、集成供應鏈、產業電商、眾包眾籌等創新型套用,提升社會製造資源配置效率。四...
積極開展中小外貿企業成長行動計畫,支持“專精特新”中小外貿企業和行業“隱形冠軍”走國際化道路,培育一批專業化程度高、協作能力強、出口超1億元的“小巨人”企業。完善外貿企業幫扶政策,健全銀企對接、風險防範等服務體系,持續開展萬人外貿免費大培訓。建立健全預警體系,指導企業積極應對國際貿易摩擦,維護產業安全和...
產業龍頭如何主導“專精特新”投資? 魏尚進 張曉波 中小微企業如何擁抱共同富裕? 汪濤 魏尚進 逆全球化對通脹的影響 王永欽 重構金融結構,縮小收入差距 羅長遠 全球供應鏈重組與中國應對 莊巨忠 構建區域金融安全網 鄔展霞 全球關稅簡史:貿易保護與自由貿易的反覆博弈 李清娟 古詩菁 上海故事的世界傳播,傳統文化的現代...
引導重點企業利用資本市場加快資產證券化步伐,支持已上市企業通過多種形式開展再融資,鼓勵經營管理狀況良好的上市掛牌企業圍繞主業開展高質量併購重組,增強企業發展能力。著力支持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強化小微企業、初創企業的政策支持和服務保障,實施專精特新“小巨人”成長計畫,引導小微企業參與數位技術和產業創新活動。...
鼓勵企業建立研發機構,支持企業專注細分市場,研發“專精特新”產品。發揮企業家在技術創新中的重要作用,吸引更多企業家參與科技創新戰略、規劃、政策、標準制定和立項評估等工作,依法保護企業家在創新中的合法權益。到2025年,力爭大型工業企業研發機構實現全覆蓋。加快推進高水平高校院所建設 發展高水平研究型大學,以...
聚焦13個重點產業集群,對全產業鏈進行梳理,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聚焦發揮龍頭企業支撐引領作用、培育發展“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著力突破“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等重點環節,加強資金和政策整合,集中力量培育發展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優勢、自主可控的萬億級產業集群,打造一批高端製造品牌。加快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充分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