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時期,中國大地上各府州縣都設城隍廟。有人統計,明代全國有城隍廟1472所。南京作為明初的都城,都城隍廟在當時十分興盛。如今的南京城卻已經難覓城隍的蹤跡,很是可惜。
城隍本意指城牆和護城河,後演變為主宰城池的神靈。他行走冥界,級別上高於土地神,低於閻羅王,為佛道俗三界共同尊奉。民間城隍神具有人格化、本土化、多樣化的特點,擔當各地城隍的均是令人敬仰的英雄好漢和直臣孝子。到了明代太祖朱元璋“大封天下城隍,詔辭臣為文通行“,開始”府有府城隍,縣有縣城隍“,至此城隍廟星羅天下,廣為流傳。
南京城隍的歷史很早,而且是可查的有名姓。據記載,漢末秣陵(即南京)尉蔣子文逐賊至鐘山腳下,不料反被賊所害,故蔣的亡靈經常在鐘山一帶為祟。後孫權建都秣陵,蔣子文即託夢孫權,敘述其被害過程,孫權遂追封他為“中都侯”,轄南京之陰曹地府,並在南京為之建廟——蔣廟,並改鐘山為蔣山,到梁武帝時又追封蔣子文為“石頭城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城隍廟
- 地點:江蘇南京
- 始建於:明朝
- 文獻:《同治上江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