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隍廟(山西省平遙縣城隍廟)

城隍廟(山西省平遙縣城隍廟)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81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城隍廟位於平遙古城城隍廟街東段,向來以文化氛圍濃厚而成九流百家的聚集之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城隍廟
  • 位於:平遙古城城隍廟街東段
  • 屬於: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初創:不晚於元代
  • 類別:廟宇
歷史介紹,城隍結構,故事傳說,

歷史介紹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城隍廟·財神廟·灶君廟,是一座以城隍廟為主體的在位置上三廟合一的道教神廟。此廟群的初創年代不晚於元代,據歷史文獻記載:城隍廟曾因遭到火焚,於明嘉靖三十三年至三十四年(1554—1555)重修;到清代鹹豐九年(1859),城隍廟又一次發生火災,廟群大面積被焚毀;同治三年至八年(1864—1869)中,經過歷時6年的重修,大部分建築得以恢復。但在民國後的90年間,城隍廟屢遭人為的破壞,到20世紀初,其建築才徹底按原狀進行了修復,昔日的風采得以重現。城隍廟坐北向南,占地7300平方米,廟門外木構架牌坊高豎,廟內格局與平遙縣衙署相對應。廟門至獻殿之間由戲台和鐘鼓樓分作兩進院,東、西廂皆有廊廡拱圍。獻殿左右,分別有灶君廟、財神廟橫向聯接。在中軸線上,從獻殿以北的城隍殿延伸至寢宮,上建閣樓。灶君廟之後是道院。財神廟的正位是財神殿,上建真武樓,前有獻殿,對面是一座建築工藝精湛的戲台,別出心裁地建在拱券山門之上。

城隍結構

城隍廟建築群布局嚴整,氣勢恢宏,漢民族古建築中各種形式的屋頂應有盡有,亭台樓閣多姿多彩,一座座大式建築的殿宇都堪稱清式木構架屋宇的典範,明清兩代遺留的琉璃飾件光彩奕奕,輝煌奪目。
山西省平遙縣城隍廟山西省平遙縣城隍廟
城隍廟所在地段,歷來人氣旺盛。廟群以東,曾有娘娘廟、三官廟、太子寺、觀音堂等緊緊相鄰。與廟群一街之隔的乃文廟建築群的後身。平遙人善視外來宗教,清宣統二年(1910),天主教也湊進這儒釋道相互融合的建築群中,一座歐式的天主堂赫然出,保留至今。於是乎,城隍廟街東段也就成了昔日多元文化的中心。

故事傳說

火燒城隍廟:每年的農曆五月二十七至六月二十七是城隍廟廟會,在清鹹豐九年(1859年)廟會期間,在集市上出現了一位賣餅子的老翁,這位老翁在集市一直叫喊著:“賣火燒啦,火燒。”(平遙人稱餅子為火燒),可是由於他的餅子太小了,叫了一天居然沒人去買。一位年輕人看了看,誠心地告訴老翁說:“大爺,你的火燒太小了,人們都愛吃大的。”老翁告訴這位年輕人說:“今天是小火燒,明天就是大火燒。”第二天果然廟內失火,除後院寢宮窯之外,全都燒為灰燼。當天夜裡,有人在汾河岸邊,看到一群手提燈籠,手拿執司儀仗的官隊,浩浩蕩蕩飄河而過,據說,這就是城隍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