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隍廟(台灣省新竹市城隍廟)

城隍廟(台灣省新竹市城隍廟)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81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城隍廟是用來祭祀城隍神廟宇,城隍,有的地方又稱城隍爺,是古代漢民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祗之一,大多由有功於地方民眾的名臣英雄充當,是漢族民間和道教信奉守護城池之神。他是冥界的地方官,職權相當於陽界的市長。因此城隍就跟城市相關並隨城市的發展而發展。城隍產生於古代祭祀而經道教演衍的地方守護神。城隍本指護城河,班固《兩都賦序》:"京師修宮室,浚城隍。"祭祀城隍神的例規形成於南北朝時。唐宋時城隍神信仰滋盛。宋代列為國家祀典。元代封之為佑聖王。明初,大封天下城隍神爵位,分為王、公、侯、伯四等,歲時祭祀,分別由國王及府州縣守令主之。明太祖此舉之意,"以鑑察民之善惡而禍福之,俾幽明舉不得倖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城隍廟
  • 外文名:Chenghuang temple
  • 位於:台灣省新竹市
  • 屬於:列屬二級古蹟
  • 地位:規模在當時是全台灣之最
新竹都城隍廟的簡介
新竹都城隍廟位於新竹市北區中山路上,列屬二級古蹟,其廟宇規模在當時是全台灣之最,專門掌管陰間與陽間賞罰善惡的神明為城隍,所以城隍廟的布置猶如古代的衙門;新竹都城隍廟廟埕的市集小吃攤,成為新竹特色之一。
新竹都城隍廟的歷史發展
新竹都城隍廟創建於清乾隆13(西元1748)年,由淡水同知曾日鍈倡議興建,在西元1875年設台北府,但府治仍在新竹,因此將城隍爺晉升為府城隍(綏靖侯),香火鼎盛有‘新竹城隍爺,北港媽祖婆’的稱譽;至西元1891年,全台官民在此舉辦護國佑民怯除災厄祈禱醮法會,故於次年改封為‘晉封威靈公,新竹都城隍’,為全台唯一的都城隍廟,也是唯一的省級城隍廟,又因顯靈御匪有功,光緒皇帝頒賜‘金門保障’匾額,更是新竹都城隍廟重要文物之一,其後陸續獲歷代皇帝封贈成為全台官位最高的城隍爺。
新竹都城隍廟的建築風格
新竹都城隍廟歷經多次翻修,如今所見的外貌為民國13年的修建,以三川殿及三疊式屋頂最具特色,廟內文武判官范、謝將軍及四捕快之雕琢更是精緻傳神;懸掛在屋樑上的大鐵算盤,據傳是城隍用來計算人世罪惡的,所以兩旁的對聯寫著‘世事何須多計較,神天自有大乘除’;新竹都城隍廟門前的石獅及其他雕飾均有藝術價值,龍柱是台北名師辛阿救的作品,雕工細膩生動,進入大門上方的八卦藻井,為泉州惠安大木匠師王益順之作,十分具有歷史意義的作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