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明,清時期風格的壇廟建築,天下三大都城隍廟之一,與北京、南京城隍廟齊名,位於西安市西大街大學習巷東側,占地約11024平方米,建築面積約4466平方米,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城隍神是中國古代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大多由有功於地方民眾的名臣英雄充當。600多年來,雖歷經滄桑,但宏偉依舊。始建於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原址在東門內九曜街,明宣德八年(1433年)移建現址,統轄西北數省城隍,故稱“都城隍廟”。清代曾屢建屢毀。廟院規模宏大,分廟院和道院兩大部分,現存有清雍正元年(1723)重修大殿一座,斗拱出檐,頂覆琉璃瓦,前檐格扇門窗浮雕各種圖案花紋,雕工精細,圖案精美,殿內原塑立有城隍、判官、小鬼等像,其規模宏大,裝飾精微,構思巧妙,散發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氣質、神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安城隍廟
- 定義:明,清時期風格的壇廟建築
- 齊名:北京、南京城隍廟
- 地址:西安市西大街大學習巷東側
簡介,歷史,構成,大牌樓,
簡介
斗拱出檐,雄偉狀觀,頂覆琉璃瓦,前檐格扇門窗浮雕各種圖案花紋,雕工精細,圖案精美,殿內原塑立有城隍、判官、小鬼等像。廟外牌坊前原置立銅獅一對,均為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所鑄造,現置陝西省博物館大門外。是廟乃西安著名的古道教廟宇和商賈百工技藝雲集之地。現為西安都城隍廟商場,屬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1年06月25日,西安都城隍廟作為明、清時期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歷史
構成
城隍廟分為廟院和道院兩大部分;城隍廟山門口有座五間大牌坊,牌坊之上,斗拱重疊,牌坊之下,有鐵獅一對。山門內有一條數百米長的青石甬道直達二門,其間有文昌閣一座。進入二門有一座精巧綺麗的戲樓,戲樓與大殿南北相對,中間場地上是一座氣勢宏偉的木質牌樓,樓檐有精美彩繪及陰陽太極八卦圖案。大殿面闊七間,進深五間,正中供奉西安都城隍,兩側配祀判官、牛頭馬面和黑白無常等鬼卒。
原主要建築有大門、玉皇閣、樂舞樓、牌樓、大殿、道舍、廂房等,後大多被毀,現存有清雍正元年(1723)重修大殿一座,斗拱出檐,雄偉狀觀,頂覆琉璃瓦,前檐格扇門窗浮雕各種圖案花紋,雕工精細,圖案精美,殿內原塑立有城隍、判官、小鬼等像。廟外牌坊前原置立銅獅一對,均為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所鑄造。
此廟為西安著名的古道教廟宇和商賈百工技藝雲集之地。
2001年06月25日,西安城隍廟作為明清時期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大牌樓
門牌樓東南西三面有迴廊環繞。門牌樓上方有貼金彩繪,其正面正中間的貼金彩繪是“二龍戲珠”,“二龍戲珠”兩邊左右對稱的貼金彩繪分別是“左龍”和“右龍”,兩個單龍的上下方分別有貼金富貴花相襯,它們在藍天彩雲之中面面相對、遙相呼應;正面左行和正面右行正中間的貼金彩繪同是“龍鳳呈祥”,“龍鳳呈祥”兩邊左右對稱的貼金彩繪分別是“左鳳凰”和“右鳳凰”,兩個單鳳凰的上下方分別由貼金富貴花相襯,鳳凰口銜盛開的紅色富貴花在彩雲之中面面相對、遙相呼應。主體貼金彩繪畫的上下方還有各種精美圖案花紋相輔。
門牌樓木質的枋梁斗拱構造美觀繁華,做工極為精巧華麗,飾古典傳統的慣用色彩如雕樑畫棟,似盆景花籃使門牌樓更顯高貴。
斗拱,是中國古代建築上特有的構件,在中國古建築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到了明、清時代漸變為裝飾,是區別建築等級的標誌,越高貴的建築斗拱越複雜、繁華。
門牌樓的門頂正面大匾上書四個貼金大字"都城隍廟",背面大匾同樣上書四個貼金大字"你來了麽"。
人們都說,門牌樓正反兩面的兩塊大匾的"都城隍廟"和"你來了麽"這八個字均選自顏真卿的真跡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