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隍廟(甘肅省蘭州市城隍廟)

城隍廟(甘肅省蘭州市城隍廟)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81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城隍廟在蘭州市張掖路。建於宋代,有楹,祀奉漢將軍紀信,又名紀信廟。明代重修後改易現名。清乾隆年間(1736-1795)毀於大火,後重修。坐北向南,占地12000平方米,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蘭州城隍廟是現存的古建築為明清建築。1956年闢作蘭州市第一工人俱樂部。

蘭州城隍廟是現存的古建築為明清建築,是一座四進式宮殿式木結構園林古建築群。廟宇大門3間,為忠烈侯坊,二門為硬山頂式環廊戲樓,北有卷棚歇山頂式享殿,後為重檐歇山頂式正殿,左右有廂房、鐘鼓樓等。迴廊下原有壁畫,現已不存。現有建築按中軸線依次為牌坊、享殿、正殿、寢官、客堂,牌樓由節園顏妃墓前的貞列遺旰牌坊改建而成,院內石獅一對,距今已有200多年歷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城隍廟
  • 地理位置:甘肅省 蘭州市
  • 占地面積:12000平方米
  • 朝代:宋代
廟宇介紹,作用,

廟宇介紹

殿3城隍廟在蘭州市張掖路。建於宋代,有楹,祀奉漢將軍紀信,又名紀信廟。明代重修後改易現名。清乾隆年間(1736-1795)毀於大火,後重修。坐北向南,占地12000平方米,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大門3間,為忠烈侯坊,二門為硬山頂式環廊戲樓,北有卷棚歇山頂式享殿,後為重檐歇山頂式正殿,左右有廂房、鐘鼓樓等。迴廊下原有壁畫,現已不存。1956年闢作蘭州市第一工人俱樂部。
蘭州城隍廟是現存的古建築為明清建築,是一座四進式宮殿式木結構園林古建築群。廟宇大門3間,為忠烈侯坊,二門為硬山頂式環廊戲樓,北有卷棚歇山頂式享殿,後為重檐歇山頂式正殿,左右有廂房、鐘鼓樓等。迴廊下原有壁畫,現已不存。現有建築按中軸線依次為牌坊、享殿、正殿、寢官、客堂,牌樓由節園顏妃墓前的貞列遺旰牌坊改建而成,院內石獅一對,距今已有200多年歷史。

作用

城隍廟是用來祭祀城隍神的廟宇,城隍,有的地方又稱城隍爺,是古代漢民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大多由有功於地方民眾的名臣英雄充當,是漢族民間和道教信奉守護城池之神。他是冥界的地方官,職權相當於陽界的市長。因此城隍就跟城市相關並隨城市的發展而發展。 城隍產生於古代祭祀而經道教演衍的地方守護神。城隍本指護城河,班固《兩都賦序》:“京師修宮室,浚城隍。”祭祀城隍神的例規形成於南北朝時。唐宋時城隍神信仰滋盛。宋代列為國家祀典。元代封之為佑聖王。明初,大封天下城隍神爵位,分為王、公、侯、伯四等,歲時祭祀,分別由國王及府州縣守令主之。明太祖此舉之意,“以鑑察民之善惡而禍福之,俾幽明舉不得倖免”。 城隍是中國漢族原始信仰祭祀的自然神之一。從中國漢族先民的原始信仰、民間信仰發展到後世的宗教信仰,它們原發於農耕文明。城隍神是由自然神逐漸過渡到人格神的,在傳統社會中,人們希望英雄人物死後英靈還在,作為地方神來保護自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