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軍

國民軍

國民軍是從北洋軍閥部隊中分化出來,並以馮玉祥為領袖的一支軍隊。國民軍的主力是馮玉祥、胡景翼、孫岳下屬的三個軍。胡景翼病死後,其手下部隊多投奔馮玉祥。

1924年10月,在第二次直奉戰爭中,正當作戰雙方在長城線東端的山海關、九門口一帶鏖戰白熱化的時候,部署於古北口方面的直系將領馮玉祥突然率領部隊回到北京,聯合直軍第二路司令胡景翼、北京衛戍副總司令孫岳,實行倒戈,發動政變,囚禁總統曹錕,驅逐清朝遜帝溥儀出故宮,將所屬部隊改編為國民軍,馮玉祥任總司令兼第1軍軍長,胡景冀任副總司令兼第2軍軍長,孫岳任副總司令兼第3軍軍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民軍
  • 外文名:Guo Minjun
  • 分化之前北洋軍閥部隊
  • 領袖:馮玉祥
  • 改編時間:1924年10月
基本情況,前身,成軍,擴軍,瓦解,著名將領,國民黨派,共產黨派,番號沿革,北洋政府時期,國民政府時期,統帥風采,

基本情況

國民軍是從北洋軍閥部隊中分化出來,並以馮玉祥為領袖的一支軍隊。1924年10月,在第二次直奉戰爭中,正當作戰雙方在長城線東端的山海關九門口一帶鏖戰白熱化的時候,部署於古北口方面的直系將領馮玉祥突然率領部隊回到北京,聯合直軍第二路司令胡景翼、北京衛戍副總司令孫岳,實行倒戈,發動政變,囚禁總統曹錕,驅逐清朝遜帝溥儀出故宮,將所屬部隊改編為國民軍,馮玉祥任總司令兼第1軍軍長,胡景冀任副總司令兼第2軍軍長,孫岳任副總司令兼第3軍軍長。
馮玉祥的國民軍馮玉祥的國民軍

前身

民國成立後,袁世凱決定編練新軍,命名為備補軍,分前後左中右五路,任命他的親信陸建章為左路統領兼北京總統府警衛軍參謀官(後升警衛軍統領)。
1914年,陸建章以此部隊擴編為陸軍第七師,並委任其內侄女婿馮玉祥任第七師左翼第一營營長。第一營後擴編為第14旅、第16混成旅,馮玉祥亦隨著部隊的擴編升任旅長並在西北募兵建軍。
1915年,袁世凱稱帝,陸建章為擁護者之一,其隸下的第16混成旅在當時雖然效忠袁世凱政府,但是並未接受北洋軍元老王士珍呼應發電擁立袁世凱的要求。在北京政府的命令下第16混成旅開往四川準備討伐護國軍,途中與遭到護國軍擊潰的第4混成旅會合,當時混編第4旅第2團第2營營副為馮玉祥的舊友鹿鐘麟,因此第2團接受改編加入第16混成旅,這批部隊因為之前立場未明確表態的遠因下與護國軍私下達成協定,實際上並未和護國軍直接作戰,這作法保全了馮玉祥日後興起的家底,這批部隊直到1920年後再度回到西北,這段空白時間則在北洋軍系的互斗間西北未有長時間的根據勢力。
1916年,陸建章旗下的陝北鎮守使陳樹藩反對帝制,因此獨立自號陝西護國軍總司令,與胡景翼合作擊潰了陸建章之子陸承武率領的陝西第1混成旅,陸承武亦被俘虜。作為愛子安危的交換條件,陸建章主動將其權利讓渡給陳,陳樹藩由此創立“陝軍”,胡景翼則藉此取得陝西督軍之位,西北軍此時為雙頭領導之局。
1918年,國民黨元老于右任在孫中山的指示下由胡景翼協助回到陝西組織成立“靖國軍”,手下有樊鐘秀楊虎城等將領。這導致陳樹藩不安,兩方多次發生衝突,為此1919年北洋政府徐樹錚出兵西北解決問題,其手下的軍隊改稱“西北邊防軍”。

成軍

1921年8月,馮玉祥所部擴編為陸軍第11師,並任第11師師長。不久,陝西督軍閻相文自殺,馮玉祥趁機接掌西北兵權,接任陝西督軍。1922年,馮玉祥調任陸軍檢閱使,仍兼任第11師長。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中,馮玉祥聯合駐守北京的孫岳胡景翼發動北京政變,組建國民軍,馮玉祥任國民軍司令兼一軍長,胡景翼任二軍長、孫岳任三軍長。
1925年1月,馮玉祥就任西北邊防督辦,所部也就被稱之為“西北軍”。在蘇聯的支持下,馮玉祥所部達到15萬人。
1925年底,國民軍參加吳佩孚孫傳芳聯合發動的反奉戰爭。11月22日,奉系將領郭松齡在馮玉祥的支持下,在直隸灤州倒戈,將所部改稱東北國民軍,迅速回師占領山海關、錦州、新民等地,直逼瀋陽。12月25日郭松齡兵敗被殺。張作霖揮師南下入關,挺進京津。
1926年1月,直、奉聯合,攻擊國民軍。在其攻勢下馮玉祥下野,去蘇聯考察,西北邊防督辦一職由張之江代理。3月,奉軍在日軍的掩護下占領天津。三·一八慘案之後,1926年4月9日國民軍驅逐段祺瑞。隨後國民軍被直、奉聯合擊敗,撤出北京,同年5月到8月在南口大戰失敗後撤回至西北。

擴軍

國民軍的主力是馮玉祥、胡景翼、孫岳下屬的三個軍。胡景翼病死後,其手下部隊多投奔馮玉祥。另有奉系郭松齡殘部由魏益三率領加入國民軍的第四軍和脫離張宗昌加入國民軍的方振武部第五軍。
由於二、三軍部隊平素缺乏訓練,政變後又擴軍、收編太濫,部隊不堪一擊,很快就被奉、吳打散。二軍長岳維峻(胡景翼病故後接任)被閻錫山俘獲到山西,四軍魏益三叛變投吳,只剩下二軍李虎臣鄧寶珊,三軍楊虎城龐炳勛,五軍方振武在苦苦支撐。一軍也被打得元氣大傷,韓復榘石友三叛變,15萬人只剩下三萬。1926年8月,馮玉祥從蘇聯回國,並於9月17日在五原誓師,重組國民革命軍聯軍,接受國民黨領導。
1927年5月,馮玉祥出兵潼關,參加北伐。部隊達到25萬人,後達到40萬,這時的西北軍達到頂峰。北伐時期國民革命軍有四個集團軍,分別是蔣介石第一集團軍、馮玉祥的第二集團軍、閻錫山的第三集團軍、和桂系李宗仁的第四集團軍。
1927年馮玉祥所部渡過黃河,1928年參加第二期北伐,占領天津。1928年初,二次北伐結束,西北軍實行縮編,全軍縮編為十二個師,共22萬人。

瓦解

1929年北伐成功後,由於裁軍問題,馮玉祥與蔣介石產生了矛盾,導致蔣馮戰爭,但由於閻錫山軟禁馮玉祥和韓復榘、石友三改投蔣介石,西北軍很快失敗。
1930年,馮玉祥聯合閻錫山、李宗仁起兵反蔣,發動中原大戰。但因為閻錫山的“晉軍”支援不利和張學良入關調停,馮玉祥最終兵敗下野。西北軍被蔣介石解散收編,餘部被縮編為宋哲元29軍孫連仲的26路軍、吉鴻昌的22路軍、梁冠英的25路軍等,以及韓復榘石友三的投蔣部隊。
宋哲元的部隊被張學良改編為29軍,成為東北軍作戰序列,是後來長城抗戰、盧溝橋事變中的主力。在喜峰口威震日軍的“大刀隊”就是建於1916年的馮玉祥的手槍隊。

著名將領

郭堅 ,盧占魁,楊虎城井岳秀麻振武孫蔚如候保傑
胡景翼部下:鄧寶珊岳維峻董振堂高桂滋馮毓東 田玉潔 李紀才 蔣世傑 曹世英 李虎臣 衛定一 黨玉琨
孫岳部下:徐永昌龐炳勛
“馮玉祥五虎將”是指出身於西北軍的五位將領,五位均與馮玉祥有所關係,依序為宋哲元、劉郁芬、鹿鐘麟張之江李鳴鐘五人。

國民黨派

共產黨派

番號沿革

北洋政府時期

1.左翼備補軍前營 北京,1913.4
2.京衛軍左翼1團 北京,1913.9
3.京衛軍左翼1旅 澠池,1914.5
4.中央陸軍7師14旅 潼關,1914.6
5.中央陸軍第16混成旅(成軍伊始) 西安,1914.9
6.中央陸軍11師(督陝時期) 西安,1921.7
7.中央陸軍第11師,7混成旅,8混成旅,25混成旅(陸軍檢閱使時期)北京,1922.11
8.國民軍第1軍(北京政變後) 北京,1924.10
9.西北軍(西北邊防督辦時期,非正式軍號.習慣稱呼至今) 張垣,1925.1

國民政府時期

10.國民革命軍聯軍第一軍(五原誓師後) 五原,1926.9.17
11.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北伐時期) 西安,1927.5.1
12.護黨救國軍第二集團軍(雙十反蔣) 潼關,1929.10
13.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鹿代總司令時期) 潼關,1930.1
14.中華民國軍第二集團軍(中原大戰時期) 潼關,1930.4

統帥風采

馮玉祥(1882.11.6~1948.9.1)民國時期軍事家,愛國將領。原名基善,字煥章。安徽巢縣(今巢湖市)人。馮玉祥少時家貧,1896年(清光緒二十二年)投淮軍當兵。1902年改投武衛右軍,歷任哨長、隊官、管帶等職。1911年(宣統三年)武昌起義爆發後,參與發動灤州起義,失敗後被革職,遞解保定
馮玉祥馮玉祥
1914年7月,馮玉祥任陸軍第7師第14旅旅長,率部在河南、陝西一帶參加鎮壓白朗起義軍。9月任陸軍第16混成旅旅長。1915年,奉令率部入川與護國軍作戰,暗中與蔡鍔聯絡,於次年3月議和停戰。1917年4月被免去第16混成旅旅長職。7月率舊部參加討伐張勛辮子軍有功,復任第16混成旅旅長。1918年2月,奉命率部南下攻打護法軍,在湖北武穴(今屬廣濟)通電主和,被免職留任。6月率部攻占湖南常德後,被撤銷免職處分,11月任湘西鎮守使。1921年8月任陸軍第11師師長,旋署陝西督軍。
1922年夏,第一次直奉戰爭中,率部出陝援直,擊敗河南督軍趙倜部,5月調任河南督軍。因受直系軍閥首領吳佩孚排擠,10月被派為陸軍檢閱使,率所部駐防北京南苑,抓緊練兵。1923年,曹錕、吳佩孚控制北洋政府後,馮在孫中山推動下,與陝軍暫編第1師師長胡景翼及第15混成旅旅長孫岳結成同盟,決心尋機推倒曹、吳軍閥統治。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中任直軍第3軍總司令,趁直、奉兩軍在石門寨、山海關等地激戰,回師發動北京政變,推翻直系軍閥政府,驅逐清遜帝溥儀出宮,改所部為中華民國國民軍,任總司令兼第1軍軍長,電邀孫中山赴京共商國是。但迫於形勢,又同反直系的軍閥張作霖段祺瑞妥協,組成以段為臨時執政的北洋政府。
1925年春,迫於奉、皖兩系軍閥的壓力,馮玉祥赴察哈爾張家口(今屬河北)就任西北邊防督辦,所部改稱西北邊防軍(簡稱西北軍)。8月任甘肅軍務督辦仍兼西北邊防督辦。在此期間,接受共產黨人和蘇聯專家幫助,建立各種軍事學校。1926年1月,在奉、直軍聯合進攻下被迫通電下野,旋赴蘇聯考察。8月中旬回國,迅即被廣州國民政府任命為國民政府委員、軍事委員會委員。在蘇聯和中國共產黨幫助下,9月17日在綏遠五原(今屬內蒙古)誓師,就任國民革命軍聯軍總司令,正式宣布全體將士集體加入中國國民黨,參加國民革命。根據廣州國民政府要求,在李大釗等共產黨人建議下,制定“固甘援陝,聯晉圖豫”的戰略方針。隨即率部參加北伐戰爭,出師甘、陝,11月解西安之圍。
1927年4月,馮玉祥所部被武漢國民政府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任總司令,旋率部東出潼關,鏖戰中原,與北伐軍唐生智部會師鄭州。此後,曾一度附和蔣介石、汪精衛清黨”反共。1928年率部參加第二期北伐,10月任行政院副院長兼軍政部長。因軍隊編遣等問題與蔣發生利害衝突,在1929年和1930年爆發的蔣馮戰爭和蔣馮閻戰爭中失敗下野,所部被蔣收編。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積極主張抗日,反對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1933年5月,在中國共產黨的幫助和推動下,與方振武吉鴻昌等在張家口組織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被推舉為總司令,指揮所部將日軍驅逐出察哈爾省(今分屬河北、內蒙古)。8月在蔣派重兵威逼下辭職,隱居泰山。1935年4月被授為陸軍一級上將。12月以蔣答應實行抗日為條件,在南京出任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1937年“七七”盧溝橋抗戰爆發後,相繼任第三、第六戰區司令長官,不久受蔣排擠離職,仍奔走於鄂、豫、湘、黔、川等省,積極從事抗日救國活動。抗戰勝利後,為形勢所迫,於1946年以水利考察專使名義出訪美國,同時被強令退役。從1947年起,在美公開抨擊蔣介石的內戰、獨裁政策,積極支持國內人民的愛國民主運動,並以20年親身經歷,撰寫《我所認識的蔣介石》一書,對蔣的專制獨裁統治作了深刻揭露。
1948年1月,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在香港成立,當選為常務委員和政治委員會主席。隨即發起組織民革駐美總分會籌備會。7月,應中共中央邀請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籌備工作,自美國回國乘“勝利”輪途經黑海在向敖得薩港(屬烏克蘭)行進途中,因輪船失火於9月1日與女兒馮曉達一起遇難。
馮玉祥墓馮玉祥墓
1948年9月,在馮玉祥遇難一周年之際,中共中央在北平隆重舉行追悼會。毛澤東送了輓聯,周恩來悼詞,高度評價了馮玉祥為實現民主的新中國所做的努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