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軍隊
在國民黨軍的編制序列中,歷史上曾先後出現過3個第30軍:奉軍郭松嶺部組成的第30軍,西北軍吉鴻昌部組成的第30軍,第113軍改編的第30軍。歷任軍長:吉鴻昌、張印湘、彭振山、
孫連仲、
田鎮南、
池峰城、魯崇義、
黃樵松、戴炳南、魯崇義。
郭松嶺部
奉軍郭松嶺部組成的第30軍
該前身是
奉系軍閥郭松齡部。1926年郭松齡反奉軍事政變失敗後被殺,所部出走關內,被
馮玉祥收編,稱
國民軍第4軍。同年5月,
馮軍與直奉聯軍作戰失利後,改投
閻錫山,被閻錫山改編為國民聯軍第4軍第1路,魏益三任第4軍副司令兼第1路司令。10月,該部被
吳佩孚收編為河南保衛軍第8軍,下轄3個師、1個
混成旅和炮兵、騎兵各1個團。
1926年12月28日,這支30軍被武漢政府收編為國民革命軍第30軍。魏益三任軍長,彭振國任副軍長,下轄3個師、1個騎兵旅;
第3師,薛毓璸任師長;
騎兵旅,劉鳳池任旅長。
1927年3月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30軍,軍長魏益三,副軍長彭振國。下轄3個師(師長分別為聞捷、郝夢齡和薛毓璸)和1個騎兵旅(旅長劉鳳池)。
1927年4月,30軍隸屬北伐軍左翼軍
唐生智指揮,參加了
北伐戰爭。第2師擔任第1線進攻,參加了圍困遂平之戰。同年7月,駐守鄂北
武勝關、廣水、黃陂一帶。
1927年8月30發生內訌。軍長魏益三率一部投奔
蔣介石後由郝夢齡代理職務。唐生智命留武漢一部由彭振國代理軍長。10月
南京國民政府討唐,彭振國辭職,郝夢齡代理軍長。同年底,留武漢政府30軍為桂系收編,同時魏益三恢復軍長職務。
1928年2月25日,國民政府對30軍進行整編,所轄第1、第2、第3師分別改番號為第103、第104、第105師。6月,騎兵旅擴編為教導師。同年底,此30軍番號取消,所轄部隊縮編為第54師。師長
王澤民,副師長劉鳳池),下轄聞捷160旅、郝夢齡161旅和薛毓璸162旅。
歷任軍長:魏益三、彭振國、郝夢齡、魏益三、王澤民。
1928年2月30軍所轄3個師分別改番號為103、104和105師。6月將騎兵旅擴編為教導師,師長劉鳳池。年底30軍縮編為54師(師長王澤民,副師長劉鳳池),下轄聞捷160旅、郝夢齡161旅和薛毓璸162旅。
1930年冬將投奔蔣介石的
西北軍一部改編為30軍,軍長張印湘。當時30軍下轄30師。
1931年年底22
路軍撤消後將31師加入30軍序列。參與1931年至1934年曆次圍剿紅軍的戰役。
30師,師長
吉鴻昌兼任。1931年8月李銘鐘兼任。11月彭振山接任。1934年6月孫連仲兼任。1930年下轄彭振山、彭國楨和徐華榮3個旅。1931年11月彭振山接任師長後
張金照接任該旅旅長。1932年5月徐華榮調職,張思賢接任該旅旅長。1935年初30師徐華榮旅被裁撤。3月彭國楨調職,
侯鏡如接任旅長。1936年4月張金照升任副師長,任泮蘭接任旅長。
31師,師長張印湘。1932年7月李敬明接任。1934年11月池峰城接任。1931年30師下轄
王德康、李敬明和章輔卿3個旅。1932年7月李敬明接任師長兼旅長。1933年1月王德康、章輔卿調職,
張孝性、康法如接任旅長。
抗戰爆發後30軍序列為:軍長田鎮南(37年8月接任)。下轄張金照(37年6月代理,38年2月實任)30師和池峰城31師。
1939年2月池峰城接任軍長。3月
42軍27師調隸該軍。1944年11月魯崇義接任軍長。
27師,師長黃樵松。1941年3月許文耀接任。
30師,師長張金照。1939年3月張華棠接任。1943年張升任副軍長,
王震接任。
31師,師長池峰城。1939年3月乜子彬代理,1940年1月實任。1945年6月31師被裁撤。
30軍先後隸屬2集團軍、33集團軍、2集團軍、江防司令部。參加過台兒莊戰役、武漢會戰、39年
冬季攻勢、
棗宜會戰、豫南會戰、第2次長沙會戰、豫西會戰和
常德會戰。
1946年5月30軍整編為30師,軍長魯崇義改任師長。下轄許文耀(後易黃樵松)整編27旅、戴炳南(47年尹瀛洲接任)整編30旅和李學正整編67旅。30師隸屬整編1軍,1947年參加進攻延安的戰役。
1948年恢復30軍番號,魯崇義任軍長,副軍長黃樵松。下轄戴炳南27師和尹瀛洲30師。
1948年8月30軍27師和30師89團由副軍長黃樵松率領增援太原。將所留部隊為基礎擴編為113軍(軍長魯崇義),同時副軍長黃樵松升任軍長。
1948年11月因軍長黃樵松擬率所部起義為27師師長戴炳南出賣被捕。軍長由戴炳南接任,27師師長由
仵德厚接任。1949年4月30軍在太原被殲滅,軍師長都被俘。
1949年5月將113軍恢復30軍番號,軍長魯崇義。下轄仝斆曾116師、歐耐農130師和卿雲燦335師。12月在成都起義。
吉鴻昌部
西北軍吉鴻昌部組成的第30軍
前身原為西北軍嫡系部隊吉鴻昌等部。
1930年10月,在
中原大戰後期,西北軍吉鴻昌部被蔣介石收編為第22路軍,吉鴻昌任總指揮。
1931年9月,吉鴻昌因密謀反蔣事暴露,被迫離開出洋,22路軍改為第30軍,張印湘任軍長。下轄3個師。第30師,彭振山任師長;第31師,張印湘兼任師長;第33師,葛雲龍任師長。隨後,30軍參加了11月至1932年10月對
鄂豫皖蘇區的第3、第4次“圍剿”作戰和對湘鄂西蘇區的第四次“圍剿”作戰。
1933年1月,張印湘因指揮作戰失利被解職,第30師師長彭振山繼任軍長。同年7月至1934年10月,30軍參加了對鄂豫皖蘇區的第5次“圍剿”和對中央蘇區的第5次“圍剿”。
1934年10月,中央
紅軍長征離開中央蘇區後,第30師師長彭振山不願意率部“清剿”留在贛省和湘鄂川黔邊區的紅軍游擊隊,被蔣介石以“違抗軍令”的罪名逮捕槍斃。第26路軍總指揮兼軍長的孫連仲兼任該師師長後,率部參加了對留在湘鄂川黔邊區的紅2、紅6軍團的第2次“圍剿”等作戰。
1937年7月至同年底,30軍隸屬第1軍團,先後參加了平漢路北段沿線作戰和太原會戰中的娘子關戰役。
1938年隸屬第2集團軍時,田鎮南任30軍長,率部參加了徐州會戰。在此次會戰中,該軍奉命堅守
台兒莊主要
防禦陣地,與日軍進行了反覆爭奪,為此次戰役的勝利起到了重大作用。徐州會戰後,30軍又參加了武漢會戰,在武漢外圍六(安)商(城)公路和固(始)潢(光)公路沿線擔任阻擊日軍的
作戰任務。
1939年2月,30軍隸屬國民黨軍事委員會直轄,在
河南南陽地區整訓時,田鎮南升任第2集團軍副總司令,第31師師長池峰城任軍長。下轄:第27師,黃樵松任師長;第30師,張華棠任師長;第31師,乜子彬任師長。同年4月至12月,該30軍參加了
隨棗會戰和冬季攻勢作戰。
1940年5月,30軍隸屬第2集團軍,參加了5月初至6月下旬的棗宜會戰。
1941年,30軍隸屬第5戰區時,先後參加了豫南會戰和第2次長沙會戰。在此期間,第27師師長黃樵松調任第68軍第143師師長,第55軍第29師師長許文耀繼任第27師師長;該軍第30師與第68軍暫編第36師對調建制關係。此時,30軍下轄第27、第30、第31師。
1943年,第30軍軍長池峰城兼豫北鄂邊區游擊總指揮時,30軍隸屬
長江上游江防軍總司令部,參加了
鄂西會戰和常德會戰。
1944年11月,30軍隸屬長江上游江防軍時,軍長池峰城專任長江上游江防軍副總司令,副軍長魯崇義升任軍長,擔負長江上游江防守備任務。
1945年6月,30軍駐守河南
汲縣,隸屬第4集團軍。此時,30軍奉命進行整編,第86軍第67師改隸該軍;同時,30軍第31師被裁減。這次整編後,30軍在參加
邯鄲戰役的作戰中,被人民解放軍重創於在東西玉曹、冢王地區,第30師師長王震被俘。
1946年上半年,國民黨軍隊進行整編時,30軍在山西運城改編為整編第30師,隸屬第4集團軍。魯崇義任師長,黃樵松、唐秀清任副師長。原第27師改編為整編第27旅,許文耀任旅長,許德厚任副旅長,駐防山西翼城;原第30師改編為整編第30旅,尹瀛洲任旅長,駐防山西垣曲;原第67師改編為整編第67旅,李學正任旅長,陳成武任副旅長,
王樹民任參謀長,駐防河南洛陽。這次整編後,整編30師作為國民黨軍主力部隊,從1946年7月至1948年7月,先後參加了臨(汾)浮(山)戰役、
呂梁戰役、
晉南戰役、豫西戰役和
臨汾戰役等。在此期間,師長魯崇義調任整編第29軍軍長,副師長黃樵松繼任師長。
1948年8月,30師恢復第30軍的番號,所屬27師和30師89團由副軍長黃樵松率領增援太原。將所留部隊為基礎擴編為113軍(軍長魯崇義),同時副軍長黃樵松升任軍長。原下轄整編第27、整編第30、整編第67旅,依次恢復原第27、第30、第67師的番號。同年11月3日,黃樵松在太原前線與人民解放軍取得聯繫,準備戰場起義時,被第27是師長戴炳南出賣,向閻錫山密告了起義計畫,致使黃樵松與解放軍代表
晉夫等人一起被捕,解往南京後慘遭殺害。此後,戴炳南升任軍長擔負防守太原城的任務。
1949年4月底,30軍在
太原戰役中被人民解放軍全殲。
1949年5月,原第30軍在太原被全殲後,
胡宗南為了安撫魯崇義和其他西北軍官兵,報請蔣介石批准後,將第113軍改編為第30軍,魯崇義任軍長。同時,將第113軍原轄第116師,仝斆曾任師長;第130師,歐耐農任師長;第335師,卿雲燦任師長,合編為第27、第30師,並轉隸第30軍。第27師,戴炳南任師長;第30師,尹贏州任師長。西南戰役後期,30軍由陝南
漢中地區撤逃到川西地區,進駐成都東郊。12月25日,30軍與
李振的第18兵團一起通電起義,接受人民解放軍改編。
113軍改編
第113軍改編的第30軍
前身是國民黨第113軍。1949年5月,原第30軍在太原被全殲後,胡宗南為了安撫魯崇義和其他西北軍官兵,報請蔣介石批准後,將第113軍改編為第30軍,魯崇義任軍長。同時,將第113軍原轄第116師,仝斆曾任師長;第130師,歐耐農任師長;第335師,卿雲燦任師長,合編為第27、第30師,並轉隸第30軍。第27師,戴炳南任師長;第30師,尹贏州任師長。西南戰役後期,30軍由陝南漢中地區撤逃到川西地區,進駐成都東郊。12月25日,30軍與李振的第18兵團一起通電起義,接受人民解放軍改編。
基本信息
前身為國民4軍(後為吳佩孚收編為河南保衛第8軍)。1927年3月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30軍,軍長魏益三,副軍長彭振國。下轄3個師(師長分別為聞捷、郝夢齡和薛毓璸)和1個騎兵旅(旅長劉鳳池)。 1927年8月該軍發生內訌。軍長魏益三率一部投奔蔣介石後由郝夢齡代理職務。留武漢一部由彭振國代理軍長。10月南京國民政府討唐,留武漢政府之30軍為桂系收編,同時魏益三恢復軍長職務。 1928年2月該軍所轄3個師分別改番號為103、104和105師。6月將騎兵旅擴編為教導師,師長劉鳳池。年底3軍縮編為54師(師長王澤民,副師長劉鳳池),下轄聞捷160旅、郝夢齡161旅和薛毓璸162旅。 1930年冬將投奔蔣介石的西北軍一部改編為30軍,軍長張印湘。是時該軍下轄30師。 1931年年底22路軍撤消後將31師加入30軍序列。該軍參與1931年至1934年曆次圍剿紅軍的戰役。 30師,師長吉鴻昌兼任。1931年8月李銘鐘兼任。11月彭振山接任。1934年6月孫連仲兼任。30師1930年下轄彭振山、彭國楨和徐華榮3個旅。1931年11月彭振山接任師長後張金照接任旅長。1932年5月徐華榮調職,張思賢接任旅長。1935年初30師徐華榮旅被裁撤。3月彭國楨調職,侯鏡如接任旅長。1936年4月張金照升任副師長,任泮蘭接任旅長。 31師,師長張印湘。1932年7月李敬明接任。1934年11月池峰城接任。1931年該師下轄王德康、李敬明和章輔卿3個旅。1932年7月李敬明接任師長兼旅長。1933年1月王德康、章輔卿調職,
張孝性、
康法如接任旅長。 抗戰爆發後該軍序列為:軍長田鎮南(37年8月接任)。下轄張金照(37年6月代理,38年2月實任)30師和池峰城31師。 1939年2月池峰城接任軍長。3月42軍27師調隸30軍。1944年11月魯崇義接任軍長。 27師,師長黃樵松。1941年3月許文耀接任。 30師,師長張金照。1939年3月張華棠接任。1943年張升任副軍長,王震接任。 31師,師長池峰城。1939年3月乜子彬代理,1940年1月實任。1945年6月30師被裁撤。 該軍先後隸屬2集團軍、33集團軍、2集團軍、江防司令部。參加過台兒莊戰役、武漢會戰、39年冬季攻勢、棗宜會戰、豫南會戰、第2次長沙會戰、豫西會戰和常德會戰。 1946年5月該軍整編為30師,軍長魯崇義改任師長。下轄許文耀(後易黃樵松)整編27旅、戴炳南(47年尹瀛洲接任)整編30旅和李學正整編67旅。該師隸屬整編1軍,1947年參加進攻延安的戰役。 1948年恢復30軍番號,魯崇義任軍長,副軍長黃樵松。下轄戴炳南27師和尹瀛洲30師。 1948年8月30軍27師和30師89團由副軍長黃樵松率領增援太原。將所留部隊為基礎擴編為113軍(軍長魯崇義),同時副軍長黃樵松升任軍長。 1948年11月因軍長黃樵松擬率所部起義為27師師長戴炳南出賣被捕。軍長由戴炳南接任,27師師長由仵德厚接任。1949年4月30軍在太原被殲滅,軍師都被俘。 1949年5月將113軍恢復30軍番號,軍長魯崇義。下轄仝斆曾116師、歐耐農130師和卿雲燦335師。12月在成都起義。
邯鄲戰役
1937年7月至同年底,30軍隸屬第1軍團,先後參加了平漢路北段沿線作戰和太原會戰中的娘子關戰役。1938年隸屬第2集團軍時,
田鎮南任該軍軍長,率部參加了徐州會戰。在此次會戰中,30軍奉命堅守台兒莊主要防禦陣地,與日軍進行了反覆爭奪,為此次戰役的勝利起到了重大作用。徐州會戰後,該軍又參加了武漢會戰,在武漢外圍六(安)商(城)公路和固(始)潢(光)公路沿線擔任阻擊日軍的作戰任務。1939年2月,30軍隸屬國民黨軍事委員會直轄,在河南南陽地區整訓時,田鎮南升任第2集團軍副總司令,第31師師長
池峰城任軍長。下轄:第27師,
黃樵松任師長;第30師,張華棠任師長;第31師,乜子彬任師長。同年4月至12月,30軍參加了隨棗會戰和
冬季攻勢作戰。1940年5月,該軍隸屬第2集團軍,參加了5月初至6月下旬的
棗宜會戰。1941年,30軍隸屬第5戰區時,先後參加了豫南會戰和
第二次長沙會戰。在此期間,第27師師長黃樵松調任第68軍第143師師長,第55軍第29師師長許文耀繼任第27師師長;該軍第30師與第68軍暫編第36師對調建制關係。此時,該軍下轄第27、第30、第31師。1943年,第30軍軍長池峰城兼豫北鄂邊區游擊總指揮時,該軍隸屬長江上游江防軍總司令部,參加了鄂西會戰和
常德會戰。1944年11月,該軍隸屬長江上游江防軍時,軍長池峰城專任長江上游江防軍副總司令,副軍長魯崇義升任軍長,擔負長江上游江防守備任務。1945年6月,該軍駐守河南汲縣,隸屬第4集團軍。此時,該軍奉命進行整編,第86軍第67師改隸該軍;同時,該軍第31師被裁減。此次整編後,該軍在參加邯鄲戰役的作戰中,被人民解放軍重創於東西玉曹、冢王地區,第30師師長
王震被俘。
太原戰役
1946年上半年,國民黨軍隊進行整編時,該軍在山西運城改編為整編第30師,隸屬第4集團軍。魯崇義任師長,黃樵松、唐秀清任副師長。原第27師改編為整編第27旅,許文耀任旅長,
仵德厚任副旅長,駐防山西翼城;原第30師改編為整編第30旅,尹瀛洲任旅長,駐防山西垣曲;原第67師改編為整編第67旅,李學正任旅長,陳成武任副旅長,
王樹民任參謀長,駐防河南洛陽。此次整編後,該
整編師作為國民黨軍主力部隊,從1946年7月至1948年7月,先後參加了臨(汾)浮(山)戰役、
呂梁戰役、
晉南戰役、豫西戰役和
臨汾戰役等。在此期間,師長魯崇義調任整編第29軍軍長,副師長黃樵松繼任師長, 1948年8月,該師恢復第30軍的番號,該軍27師和30師89團由副軍長黃樵松率領增援太原。將所留部隊為基礎擴編為113軍(軍長魯崇義),同時副軍長黃樵松升任軍長。原下轄整編第27、整編第30、整編第67旅,依次恢復原第27、第30、第67師的番號。同年11月3日,黃樵松在太原前線與人民解放軍取得聯繫,準備戰場起義時,被第27是師長戴炳南出賣,向
閻錫山密告了起義計畫,致使黃樵松與解放軍代表
晉夫等人一起被捕,解往南京後慘遭殺害。此後,戴炳南升任軍長擔負防守太原城的任務。1949年4月底,30軍在
太原戰役中被人民解放軍全殲。
命運思考
如果我們現在再反思一下,就會注意到三十軍起義的失敗的悲劇,與黃樵松本人也有關係,事前他沒有做過什麼說服溝通的工作,對下級中的關鍵人物所想並不太了解,平時治軍甚嚴,也引起一些下級不滿,當他把起義方案告訴戴炳南時,明知戴態度猶豫不決,卻仍然讓這個動搖分子去做風險巨大的布置起義的具體事情,後者一旦遇到反對阻力就根本鎮不住,黃軍長所用非人,謀事不周,與起義失敗關係甚大。
三十軍的命運,是一個被迫被推入內戰旋渦的非嫡系軍隊的命運。在
胡宗南那裡,三十軍只是
蔣介石讓他領養的孤兒,他自己的黃埔嫡系軍隊在八年中甚少與日本人正面作戰,而身經百戰的三十軍,卻又不是他的嫡系血脈。他順水推舟把它拋出去防衛太原城,美其名曰用主力部隊的
機械化師去支援閻錫山,在蔣介石那裡就有了很好的交代。
三十軍軍長魯崇義自己不願意去打內戰,就把副軍長黃樵松推出來,黃樵松也不願意去,卻頂不住
孫連仲、胡宗南、魯崇義的三重壓力而不得不去,胡宗南送黃樵松上飛機時,只說了句“太原易守難攻”這樣的
官樣話。黃樵松到了太原,人員補充與軍需供給都甚為困難,寫信給老上級南京衛戍司令孫連仲嘆苦經,孫也只能勸他向胡宗南求助,胡又推託唐塞。黃軍長到了太原後情緒一直十分低落。他是在焦慮心態極為強烈的情況下起義的,事前並沒有對起義可行性做過
周密的考量。
三十軍的命運與東北
遼瀋戰役中的六十軍十分相近,後者是雲南的龍雲的雜牌軍,在
台兒莊也是一線部隊,雖然沒有三十軍如此全國知名的赫赫戰功,但也是勞苦功高,內戰時也是被推上東北長春
最前線。兩個軍策動起義的時間都是在1948年10月,所不同的是,
曾澤生的第六十軍起義因謀事周密而取得成功。起義後被改編為解放軍第五十軍,後來參加了韓戰。而三十軍卻再也沒有機會擺脫在內戰旋渦中走向死亡的命運。
戴炳南的命運可想而知,在太原解放後,他化裝逃出,不久後在民居中被捉。兩個月後以罪大惡極判死刑。當年此布告在太原街頭可謂鋪天蓋地,現在太原城裡健在的老年人都能記得。
台兒莊時的師長池峰城過早脫離了三十軍,建國後被當作歷史反革命送入監獄,五年後死於獄中。八十年代初得到平反,現在已經是眾所周知的民族英雄。
台兒莊戰役時,三十一師康法如副師長在腸子被打出來的情況下,還帶領部下與日軍巷戰肉搏。抗戰後解甲歸田。1951年鎮反時被捕,他在獄中自信沒有什麼問題,兒子去看他,他說過幾天就可以回來了,然而公審大會後被立即處死,終年52歲。雖然此前有數百居民自發籤名保這位抗戰英雄,仍然無濟於事。他的兒子現在已經八十多歲,希望自己活著的時候能看到父親平反的一天。現在還在爭取之中。
仵德厚本是個台兒莊戰役中的民族英雄,但他後來卻成為反對起義的強硬派,他是促成戴炳南告變,並最終影響了這一段歷史的關鍵人物,太原戰役後,被判十五年,十年後又加刑十六年勞改,在監獄與勞改中度過了二十六年後,才放出來,回村才得知,苦等了他二十六年的母親與妻子在貧病交加中剛於不久前去世,兒子是穿著白布孝鞋來迎接他的。
長期以來,這位陝西漢子一直在磚石場裡做重體力活,身無半文,然而在村里他身上總是穿著那件舊而乾淨的
中山裝,走路始終如軍人那樣挺著胸,他在那頂極普通的便帽邊緣里塞進一些東西,看上去就像一頂軍帽。後來陸續有記者發表了介紹其生平的文章,《
南方周末》與
鳳凰網還有專門介紹這位台兒莊戰役中的英雄的報導,讀後令人噓唏不已。我見到過年輕的武警戰士們與他合影的相片,人們在他身上看到的是一種軍人精神,在一個
世俗化了的功利社會裡,人們總能從中感受到一種值得敬重的東西,2007年去世,終年97歲。台灣國民黨主席
連戰曾致電悼念。
三十軍的命運,始終與它不得不捲入內戰旋渦有關。人們可以從這個軍歷任軍長的命運中隱約感覺到這個軍的悲劇性格。三十軍自建軍以來,有九人做過十任軍長,其中因反對內戰而被蔣介石處決的竟有三位,張印湘(第一任)、彭振山(第三任)、黃樵松(第八任);因對抗革命而被新政府處死的一位,戴炳南(九任);因
反革命罪而獄死的一位,池峰城(第七任)。這些死者竟占了九個軍長中的五人。剩下四位中,兩位去了台灣,他們是孫連仲(第四任),以及當年台兒莊戰役時的軍長田鎮南(第五任),兩位留在大陸,一位早脫離軍界,
建國初病死,只有末任中將軍長魯崇義在大陸因起義得以善終,1994年在重慶逝世。由上述統計可知,這支抗日戰爭中為中華民族立下不朽戰功的軍隊,用仵德厚出獄後寫的一句詩中的話來說,這是一支在
八年抗戰中“無日不戰”的軍隊。它的命運也是令人感嘆系之。
三十軍的歷史在這裡說得夠長了,不過,還值得一提的是,還有一件與
共和國歷史關係甚大的一件事,那就是
胡耀邦差一點就成為太原起義事件中的烈士。胡當時是華北兵團的
政治部主任。他接待了前來密商起義事宜的三十軍參謀王震中。胡知道事情重大,向
徐向前請示要親自前去太原城裡與黃樵松密談。徐向前顯然具有豐富人生經驗,他直覺地感覺到問題的複雜性,根據《
徐向前回憶錄》記述,徐向前當時說,“那邊的情況沒有搞確實,去不得啊”,於是
改派了另外一個級別更低的參謀處長晉夫單刀赴會,這是一位很有前途的知識分子型的青年幹部。關於此事,胡耀邦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任總書記時,對訪問者的回憶也予以證實。結果晉夫代替了胡耀邦成為雨花台烈士。
如果徐向前沒有阻止胡耀邦去太原,共和國的歷史將肯定由此而改寫。四十年後的八九之交的重大事件或許將不會發生,當然,胡耀邦將只是無數為共和國犧牲的普通烈士中的一名,他將不會在中國改革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並作為中共革命的人文精神的象徵資源,在現在與未來始終發出奪目的光輝。
我父親正是三十軍參謀長,命運之神再次讓他與厄運失之交臂。由於原三十軍軍長魯崇義的堅持,也由於胡宗南要保存自己實力的私心,父親與軍長魯崇義均被允許留在西安,沒有參與到太原起義的流血悲劇中來,也沒有在後來的太原戰役中成為內戰旋渦中的犧牲者。如果父親去了太原,作為一個軍的參謀長,黃樵松的起義計畫不可能不讓他提前知道,他當時只有兩條路可以選擇,以他的思想與個性而言,他接受起義的可能性很大,那么,他將與黃樵松一樣成為雨花台烈士,如果他拒絕黃的計畫,而去效忠蔣介石的黨國,等待他的命運,絕不會比戴炳南與仵德厚更好。當時只有兩種選擇,而這兩種選擇的結果都是沒有任何懸念的。我父親去與不去,對共和國的歷史可以說毫無影響,但對我們家卻關係甚大。
一年多以前,我在北京參加了一個關於憲政與社會主義的學術討論會,見到了胡耀邦長子
胡德平,我還與他還握了手。胡德平當時就坐在離我不遠的座位上。當他發言時,我突發奇想,如果不是徐向前與胡宗南,由於不同的原因,阻止了我們兩人的父親前去太原,他們這兩個分屬不同陣營的、彼此並不認識的人,將都會身在1948年10月的太原,說不定還會見上面。如果是那樣的話,就不會有我與胡德平坐在這裡一起開會的可能了。這就是歷史,
這就是戰爭中人的命運,這也是我們複雜而多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