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投吳佩孚
石友三於1908年從軍,入清朝新軍第三鎮
吳佩孚部下,駐河北廊坊。不久,第三鎮兵變,石友三流落北京。
投馮玉祥
1912年,石友三再度從軍,投入
馮玉祥部下,任其馬夫、親兵,後隨馮逐漸升遷,石友三曾經任營長,1924年,馮玉祥出任西北邊防督辦,便提升石友三為第八混成旅旅長駐防包頭,任包頭鎮守使,成為其
十三太保之一。1924年,馮發動
北京政變,成立
國民軍,石友三任第六軍軍長兼第六師師長。1926年,國民軍遭到
奉系、直系和
晉系的圍攻,石友三負責對晉系的軍事行動,由於晉系的指揮官恰是其師商震,兩軍達成
停戰協定,故石友三部在國民軍全面潰敗之時居然實力反而擴大,有了三個師的規模。
1926年3月,馮玉祥通電下野離包頭赴蘇聯考察後,石友三在晉軍的拉攏下在包頭宣布投降晉軍
閻錫山,編為十四師,仍駐包頭。1926年9月17日,馮玉祥在蘇聯和中國國民黨的支持下返回國內,決定出兵支持北伐,
五原誓師後組成國民軍聯軍。石友三因背叛馮玉祥投靠晉軍,害怕得到報復,乘車前往五原賠罪。一見馮玉祥撲身跪在地上大哭起來,馮玉祥說:“過去的事,一概不談,過兩天我就到包頭去!”1926年10月8日,國民軍聯軍總部遷至包頭,石友三叛離閻錫山晉軍編入國民軍聯軍,再度投靠馮玉祥。
1926年11月24日,馮玉祥率國民軍聯軍撤離包頭赴陝西,石友三為援陝第五路總指揮、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第一方面軍副總指揮兼第五軍軍長,但石友三遲遲不動,直到奉軍
萬福麟部逼近包頭,他才率部離包。
投蔣叛蔣
1928年,
國民政府對各路部隊進行整編,石部被縮編為
國民革命軍第24師,駐河南信陽。1929年3月,
蔣桂戰爭爆發,馮玉祥搖擺不定,先命石友三進軍襄樊支持
桂系,桂系失敗後又命石友三進軍武漢擁護
蔣介石。5月,蔣馮戰爭爆發,石友三在蔣介石收買下叛離馮玉祥,6月1日,率部開赴許昌投蔣,後改駐山東
德州。同年秋,石友三任安徽省主席,受命率部南下討伐張發奎和桂系。石友三不願南下,轉而支持
唐生智反蔣,率部進軍長江北岸,炮轟南京,後撤往河南新鄉。不久,唐生智敗於蔣介石,石友三立即轉而通電投靠閻錫山,躲過了蔣介石的懲罰。
投張叛張
1930年,馮玉祥和閻錫山聯合反蔣,石友三於是重回
馮玉祥麾下,參加
中原大戰,受命率10萬大軍進攻隴海線。9月18日,
張學良通電擁蔣,入關參戰,石友三見狀立即通電回響張學良,率部割據河南北部和河北南部地區。次年,張將石友三部編為國民革命軍十三路軍,石友三任總指揮,軍部駐邢台,全軍6.4萬人。但石友三對此仍有不滿,圖謀奪取整個華北地區。
1931年7月18日,石友三在
張學成等人的鼓動下,接受
汪精衛廣州國民政府的任命,出兵反對張學良。出兵後,石友三旋即遭到蔣介石和張學良的南北夾擊,7月31日,全軍覆滅。石友三逃往山東德州,託庇於
韓復榘麾下,次年協助其暗殺
張宗昌。
投日抗日
1932年,石友三秘密離開山東,前往天津與
土肥原賢二接洽,在日本支持下在河北東部組織軍隊。1933年5月,中日簽訂
塘沽協定,石友三在日本支持下出任國民政府冀北保全司令。1937年7月7日,抗日戰爭爆發,石友三部編在
宋哲元之下任一八一師師長。同年底,石友三任69軍軍長。後任第十軍團總司令。
聯共反共
1938年,山東被日本占領後,石友三奉命留在敵後進行游擊戰。石友三為保存實力,遂轉而與中國共產黨合作,希望在其支持下確立對山東的控制,
鄧小平、
楊秀峰曾到石友三部工作。同年底,升任39集團軍司令。1939年4月,蔣以主政華北為條件,密令石友三反共,石友三的立場立刻轉為徹底反共,要求所部官兵全部加入國民黨,並與八路軍不斷發生衝突。1939年我黨幹部從石友三部撤出。不久,石友三被委任為
察哈爾省主席。
冀南戰役
1940年1月,石友三部先後將第129師東進縱隊兩個連、青年縱隊1個排包圍繳械,並圍攻東進縱隊第3團及清江、清河兩個縣大隊,將清河縣大隊大部消滅。為了自衛,第129師趁頑軍
朱懷冰部南撤、頑軍高樹勛部尚在
衛河以東之際,決定集中冀南,冀魯豫、冀中軍區部隊,殲滅頑軍石友三部及孫良誠部於衛河以西地區。
1940年(民國二十九年)2月,在抗日戰爭中,八路軍第129師一部在河北省衛河以西狙擊頑軍石友三部的戰役。
1940年2月9日,石友三部秘密南逃。第129師立即命令參戰部隊追擊與堵截。11日,青年縱隊第771團、
冀南軍區特務團等部在清河以西之狼窩消滅孫良誠部1個團;東進縱隊第2、第3團及冀中軍區第23團於威縣東北之史家莊、棗科一帶,與石友三部暫編第3師激戰,殲其兩個營;東進縱隊、青年縱隊、先造縱隊、築先縱隊各1個團及第386旅第4團在清河西南中興集一帶,與石友三部第181師激戰終日,阻滯了其撤逃。後八路軍將頑軍主力包圍在威縣東南下保寺,馬嗚堂窯安鎮地區,並發起猛攻。13日,孫良誠部3000餘人突圍南撤,逃過
衛河進至
南樂地區。石友三部連遭圍攻,傷亡慘重,於15日夜突圍西逃。東進縱隊主力、青年縱隊之第771團與冀中軍區趙譚支隊等部,立即沿頑軍左右兩側平行追擊。
此時,日偽軍由廣平、斤縣、曲周、永年、肥鄉、
威縣出動3000餘人進至廣平、丘縣間地區,向八路軍進攻,以掩護石友三部。石友三部乘機從大名、臨漳間渡過
漳河,向清豐東南地區撤逃。戰至18日,八路軍停止追擊。此役,八路軍共斃傷俘頑軍2800餘人。
再度投日
1940年4月,石友三在冀南戰鬥中遭到八路軍的毀滅性打擊,遂轉而投靠日軍,在開封與日本駐軍司令
佐佐木簽訂互不侵犯協定,並準備在聯合消滅八路軍後向日軍投降。石友三的結義兄弟、部下
高樹勛不願做漢奸,遂密謀暗殺石友三。12月1日,高請石的老長官
孫良誠以開會為名,邀請石友三前往
濮陽,在會中將其綁架後用麻繩套住石友三的脖子活埋於黃河岸邊。正是“機關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人物事件
燒少林寺
1928年(民國十七年)三月,建國軍
樊鐘秀乘馮玉祥的國民軍後方空虛,奪占了鞏縣及偃師縣,但不久被馮部將領石友三奪回。樊鐘秀南撤,轉攻登封縣城,其司令部即設在少林寺內。石友三部向南追擊,至輾轅關(十八盤),少林寺僧助樊狙擊,終不敵而潰。三月十五日,石友三追至少林寺,遂縱火焚法堂。次日,駐防登封的國民軍(馮玉祥部)旅長蘇明啟,命軍士抬煤油到寺中,將天王殿、大雄殿、緊那羅殿、六祖殿、閻王殿、龍王殿、鐘鼓樓、香積廚、庫房、東西禪堂、御座房等處,盡付一炬,以泄厥憤。至此,千載少林寺之精華,悉遭火龍浩劫!
三次背叛
1926年春,奉軍、直軍、直魯軍、晉軍聯合向國民軍發動進攻,石友三奉馮玉祥命令進攻晉軍,在
雁門關受阻,部隊傷亡較大,石友三通過與晉軍前敵總指揮商震的師生關係,達成休戰協定。後馮玉祥赴蘇聯,
南口大戰國民軍潰不成軍,由於石友三與晉軍早有妥協,反而收容了許多散兵,石友三的第6師增編為3個師。國民軍撤至歸綏、包頭後,代理指揮
張之江等決定進入甘肅,石友三不願西行,便聯絡
韓復榘,投降
閻錫山。
同年9月,
馮玉祥回國,表示概不追究,石友三便離開晉軍,跪在馮玉祥面前,痛哭流涕地悔罪。旋即被任為第5路司令,1928年參加了國民黨的第二次北伐。
1929年3、4月間,
蔣桂戰爭爆發,雙方都想拉攏馮玉祥。5月,馮玉祥通電反蔣,命令各部暫往西撤。6月1日,石友三率部開往許昌,蔣介石的私人代表
錢大鈞也到達許昌,交給石友三500萬元犒賞費,任石友三為反逆軍第13路總指揮。第二天,石友三便大罵馮玉祥,宣布其“十大罪狀”。這年秋天,石友三被蔣介石任命為安徽省主席,旋即又被命令所部開赴廣東討伐李宗仁、陳濟棠。石友三及其部屬不願離開北方南下,更擔心在途中被蔣軍消滅。這時,兩廣及
唐生智也派人來遊說,聯合討蔣。石友三同意。12月1日,唐生智領銜通電討蔣。2日晚,石友三命令排列在長江北岸的數十門大炮一齊炮轟南京。不久,唐生智被蔣介石擊敗,12月21日,閻錫山發表反唐擁蔣通電。石友三通電投靠
閻錫山。
1930年春,馮、閻醞釀討蔣,拉攏石友三。石友三又一次回到
馮玉祥的麾下。5月,
中原大戰爆發,馮閻軍呈現敗勢。9月18日,
張學良率大軍入關,石友三即通電投靠張學良。
最終下場
受石友三節制的新8軍軍長
高樹勛,因不願進攻八路軍,石友三便挑動日軍襲擊高部,石、高矛盾激化。石友三第69軍政治部主任臧伯風及總參議畢廣垣與高樹勛策劃,尋機殺掉石友三,以除大患。
1940年11月,石友三投敵只是時日問題,臧伯風、畢廣垣、高樹勛決心趕快下手。他們請出原
西北軍將領、時任魯西行署主任兼游擊主任的孫良誠,由他出面請石友三到高樹勛部面談,“以消除兩人的隔閡”。石友三見是老長官出面邀請,便表示同意。
1940年12月1日,石友三率1連騎兵隨孫良誠到高樹勛部駐地河南濮陽柳下屯。高樹勛率旅長以上軍官將他們迎進會議室,大家談笑風生,共敘往事。不一會,有一勤務兵入內對高樹勛說:“太太有事相請”。高樹勛即離室而去,突然,四名衛兵進入會議室,將石友三架走。當天夜裡,高樹勛命士兵將石友三活埋於黃河岸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