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統第一殺手回憶錄》是2010年11月中國友誼出版公司出版的一本圖書,作者是陳恭澍。本書是具有200次行動經驗的“軍統暗殺之王”揭秘暗殺行動全過程的回憶錄。
基本介紹
- 書名:軍統第一殺手回憶錄
- 作者:陳恭澍
- ISBN:978-7-5057-2809-7
- 類別:紀實·軍事人物
- 定價:29.80
- 出版社: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 出版時間:2010年11月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序言,目錄,自序,編輯推薦,
內容簡介
1931年, 蔣介石親自組織成立“中央軍校特別研究班”,由戴笠負責,後來即發展為名噪一時的“軍統”。
毋庸置疑,軍統作為龐大而陰森的國民黨特務組織,曾對我們的黨和人民犯下過不可饒恕的罪行,但作為熱血的中國軍人,他們在抗戰中的表現,是和當時的中國同命運的。據沈醉先生記敘,軍統局在抗日戰爭中犧牲者,正式在冊人員就達18000人,而抗戰結束時達到45000餘。其他附屬人員犧牲者更眾。
他們有的是在潛伏敵營期間暴露身份,有的是在執行任務的當口被人出賣,有的是在激烈的槍戰過程中死於非命……
那些發生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事,有的根本不為局外人所知,有的即便因事關重大而轟動一時,但事實遠非全局真相。有的被歪曲,有的被神化,大都失去真實性。
如今,多半個世紀過去,那一代人都已經灰飛煙滅,唯留下一些“當事人”的“工作回憶錄”,“把親身經歷的、記憶中抹不掉的,擇其影響重大、驚險慘烈的案件,按時序分別予以記述”。即本書所屬,“是為可讀”。
抗戰前後,多年動亂。
1931年9月18日,中國東北爆發“九·一八”事變,中日矛盾激化。
1932年1月28日,日本在上海發動“一·二八”事變,中國腹地硝煙頓起。
在這兩大事件衝擊下,戴笠領導的國民政府“特務處”開辦了一個培植特務幹部的訓練班,即“洪公祠”特訓班,正式招納學員。經過幾番明察暗訪,時年24歲的陳恭澍第一批被吸收加入。經過一年的秘密訓練,陳恭澍被派往華北地區任軍統局北平站站長,不久後兼任天津站站長,正式開始了以刺殺日本人、漢奸、敵對勢力為主要任務的“職業生涯”:
1933年5月,槍殺北洋皖系軍閥、漢奸張敬堯;
1934年11月,刺殺原西北軍高級將領吉鴻昌;
同年冬,下毒謀殺臭名昭著的“倒戈將軍” 石友三;
1935年至1938年,連續設計暗殺大漢奸殷汝耕;
1938年3月,襲擊華北頭號大漢奸王克敏。
這幾個人都是當時舉足輕重的人物,儘管陳恭澍策劃的幾起刺殺行動有成有敗,但對於當時在中日關係間迷失、混亂的中國政界,卻有著振聾發聵的作用。
作者簡介
陳恭澍
1907年生,歷任國民黨軍統局北平站站長、天津站站長、第二處處長、上海區區長,為戴笠手下“軍統四大金剛”之一。
陳恭澍畢業於黃埔軍校第5期警政科,作為軍統的骨幹成員,他一生只負責一件事——“外勤”,即制裁、刺殺行動。他一生共策劃、參與過200多起行動案件,為軍統服務期間,平均一個月要搞兩起行動案子。這其中,還包括像“河內刺汪”這類足可寫進第二次世界大戰史的大案。因此,他是當之無愧的“軍統第一殺手”。
不僅如此,他還精通編輯,寫一手好文章,晚年出版回憶錄“英雄無名”系列,因深入揭露軍統內幕,一度成為台灣出版界的搶手貨。
因其殺人無數,樹敵過多,即使在時過境遷的晚年,依然保持著殺手不得見光的習性,很長一段時間無人知其生死,至今其去世年月及墓葬位置均不可考。
目錄序言
目錄
自序
第一章?“軍統局”和“力行社”的真相
民國二十一年(1932)三月間,“三民主義力行社”成立,其重要部門“特務處”由戴笠負責。同年九月,國府軍事委員會設立“調查統計局”,任命戴笠為“第二處”處長。論其性質,“力行社”之下的“特務處”,是政治性的秘密組織,“軍統局”所屬的“第二處”,則是正式的政府機關。表面上雖是各有隸屬關係的兩個單位,但在實際上卻系領導特務工作的一體兩面。
第一節?學友小聚初識戴雨農
第二節?吸收入“軍會”與徵召受“特訓”
第三節?負有秘密任務的領班人
第四節?“國際大間諜”范行
第五節?情報活動中的政治運用
第二章?北平六國飯店刺殺張敬堯
民國二十二年(1933)五月四日,“軍統局北平特派員”鄭介民先生,連夜傳達北平最高軍政當局所下的緊急制裁令,並限期一周復命。三日後,由“軍統局”所屬的“北平站”、“天津站”通力合作,將利慾薰心,泯沒民族意識,甘為日寇爪牙的前湖南督軍、過氣軍閥張敬堯,誅殺於北平“東交民巷”六國飯店中。
第一節?一道突如其來的緊急制裁令
第二節?竭盡所能展開偵察部署
第三節?果然應驗了天網恢恢那句老話
第四節?自詡是一件完美無缺的佳構
第三章?天津法租界槍擊吉鴻昌
民國二十三年(1934)十一月九日,發生在天津法租界國民大飯店內的槍擊吉鴻昌案,是“軍統局”領導下的工作單位在華北地區與共產黨的初度短兵相接。這當然不是一件普通命案,也不是一次單純的暗殺工作,實質上,這是一場旗幟鮮明的政治鬥爭。
第一節?“天津站”突生變故捲入“箱屍案”
第二節?“天津站”新任站長又意外亡故
第三節?搜尋吉鴻昌的蹤跡總算有了著落
第四節?事情有變不得不重新部署
第五節?失之毫釐,劉紹勷做了替死羔羊
第六節?吉鴻昌之死
第四章?毒殺石友三失利被迫流亡
民國二十三年(1934)冬天,在天津日本租界,我奉命制裁反覆無常、朝秦暮楚的過氣小軍閥石友三。本案的進行,因求功心切,操之過急而遭敗績。其結果:行動目標石友三安然無恙,而實地執行者先鴻霞、老褚二人,卻當場失事。
第一節?爭取到對方的親信作為內應
第二節?槍擊與毒殺兩者之間的取捨
第三節?操之過急所造成的慘痛後果
第四節?處置失當、步調失常與進退失據
第五節?不敢面對現實作了一次邊塞流亡
第六節?像石友三這種人自然不會有好下場
第五章?雙管齊下制裁殷汝耕
制裁殷汝耕一事,上級曾三令五申“北平區”、“北平區直屬行動組”及“天津站”各所屬單位尋求線索,分頭進行,並指定“北平區”聯繫協調,以免彼此間重複或牴觸。幾方聯手,幾經周折,本已成功了十之八九,可惜活捉到手的殷汝耕又被他兔脫了!
第一節?潛入通州一睹冀東偽政權真貌
第二節?虎口脫險的奇女子
第三節?秣馬厲兵,準備再次行動
第四節?可惜我們沒有女性行動員
第五節?活捉到手的殷汝耕又被他跑掉了
第六章?槍林彈雨狙擊王克敏
民國二十七年(1938),我以“天津站”站長身份,奉命秘密潛入北平,相機制裁華北偽政權第一號頭目王克敏。最緊張的時刻,適值天色灰暗,狂風怒吼,當兩部汽車逶迤而來到達預期地段的那一霎間,頓時槍聲大作,砂石飛揚,一場驚心動魄的拚鬥,就此展開。
第一節?全憑一股不畏難險的衝勁
第二節?摸索中接觸到一條路線
第三節?情勢所迫決意拼個你死我活
第四節?掩蔽在天羅地網的縫隙中
第五節?功敗垂成,悵然回津
自序
這本書不是人物傳記,也不是紀實文學。
這本書是我的工作記錄。我早就想寫、早就該寫了,但由於環境及個人的懶散,一直到民國六十六年(1977)才開始動筆。前後拖拖拉拉地寫了好幾年,寫了又改,改了再寫,自己也不記得校勘了多少遍,而且,還多方請教斧正過。於今雖已完稿,仍然覺得不滿意,自知筆拙,不善修辭,內容平鋪直敘,更無寫作技巧之可言,好在本書只求記事信實,至於文字的工拙,也就無須自我苛求了。
完稿前後,我曾就教於幾位權威編者,有的認為內容不夠緊湊,影響到情節發展,我承認有些部分的確如此,但並非全般皆然。有的認為寫得太真實了,反而顯得特工人員過於平凡,並沒有什麼了不起的大本事。這可難為了我,如果歪曲事實,誇大其詞,或是添枝加葉、無中生有,把我們的工作同志都描繪成“007”型的神奇人物,漫說我筆下不能生花,縱然勉力而為,也有違我寫這部書的本意了。也有人提議:不如請教高明,將原文改寫成小說,在報紙上連載,或許更能吸引讀者。主意倒是不錯,可是誰肯這么做?我想還是等到出版之後再說吧。
此外,另有一種見解,是顧慮到在本書中的五件行動案,全都瀰漫著殺伐之聲,血腥氣味太重,似有宣揚“暴力”之嫌。這可要說明白:我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反暴力者”,早在幾十年前就懂得崇尚法治了。代表政府執行法律,這與黨同伐異,使用暴力,乃截然不同的兩件事,涇渭分明,切不可混為一談。
再說這本書的性質。近些年,在台灣出版了很多有關戴雨農先生的大著,珠玉之論,各有春秋。那都是屬於高階層的、全面性的評述。倒不是自謙,拙著只能觸及“二級作為”,僅僅寫出戴先生領導下的地區工作實況而已。所以在內容方面並不一樣。
還有一層,也要交代明白:有關當局現存的檔案,應列為“公文書”類,自有其法定的地位,數據之引證,當然以此為據。不過,據我了解,其中也間有遺漏與缺失之處。因為戴先生親自處理過的很多工作,除了他本人和少數有關同志外,根本就沒有記錄。其次是在抗戰之前,軍統局尚未完全制度化,所以也有許多事件登記得不完整,再加年代久遠,多次遷移,以及舊有檔案按期銷毀等,乃至造成此一事實。因此之故,其根據檔案資料所編撰的文集,和我親身經歷所寫的這本書,必然不盡相同。這也是無可奈何之事。
本書共分六章,雖各成單元,但仍不失其脈絡的連貫和箇中的因果關係。各節中,除記述全部案情之外,還兼容了情報蒐集、情報處理、情報運用等各種作業,如果再加以充實編整,或將成為一部“情報工作的理論與實際”的毛坯。
為了調劑行文,也是我的一項喜愛,文中還穿插了一些民間習俗和地方掌故,別看都是些雞零狗碎,但如今不是早已面目全非,即已絕跡絕響,自有價值。
友人曾經提醒我:出版這本書時,不要忘記向“案中人”的家族及其後裔打一聲招呼。對!我就此敬請有關者予以諒解為禱。其實,這也是公事公辦,實話實說,其中絕無私人恩怨之存在。我想當不致因此而結仇。
再就是書中所提到的和涉及的人也不少,未能一一趨前徵詢,統此敬祈原恕是幸!
最後,我謹以萬分的真誠,感謝劉原深先生。我們是多年的同志、同事,私底下更是莫逆。為了這部書,他所付出的精力、智力與勞力,絕不遜於我。原深先生所給予我的助力,不只是文字上的修刪潤色和意見上的溝通,最可貴的還在於無間地砥礪與不斷地鼓勵。
編輯推薦
目前為止,內地唯一貨真價實的軍統元老回憶錄。
具有200次行動經驗的“軍統暗殺之王”揭秘暗殺行動全過程。
用事實解密“被誤讀”的軍統,是非功過重新評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