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口大戰
- 時間:1926年5月到8月
- 地點:北京南口鎮
- 性質:中國內戰重大軍事戰役
時代背景,大戰經過,南口陣地,戰事經過,戰鬥組織序列,北洋政府討赤聯軍,國民軍,
時代背景
1925年10月,孫傳芳聯絡國民軍起兵反奉,將奉系驅逐出蘇、皖兩省。國民第二軍乘機奪取山東,與張宗昌奉軍在泰安激戰。孫岳率國民第三軍配合二軍鄧寶珊進攻直隸督辦李景林,與李景林、張宗昌的直、魯聯軍在保大、滄州混戰。馮玉祥為搞垮張作霖,又從奉系內部拉出郭松齡倒戈回奉,乘機奪取了天津,推進到山海關,支援郭松齡軍。吳佩孚乘機再起於武漢。旋郭松齡兵敗被殺,馮玉祥下野,謀與直系軍閥聯合拒奉。吳佩孚不僅堅不同意,反而與張作霖結成同盟,由討賊改為討“赤”。
1926年初,奉軍再度入關,進抵唐山;潛伏天津日租界的李景林軍舉行暴動,迎接張宗昌魯軍攻占天津。吳佩孚軍沿京漢線北上,集結保定。國民二、三、四軍將領龐炳勛、魏益三、高桂滋等紛紛率部降吳。吳佩孚聲勢復振。馮玉祥為保存力量,除派張樹聲去奉天見張作霖議和外,又指使部下張之江、鹿鐘麟等卑辭電請吳佩孚收編。但吳對馮已失信任,堅持必須馮部無條件投降,繳械改編。張以馮有鼓動郭松齡倒戈之仇,亦不肯罷兵。最後,馮玉祥再度發動北京政變,驅逐段祺瑞下台,拉出曹錕幫助拉攏直系將領,並讓出京畿地盤與直軍將領田維勤,國民軍開往西北殖邊。但吳佩孚仍堅不允收編。這樣國民軍與奉、直兩方,就只有兵戎相見了。閻錫山慣會看風轉舵,後亦加入對馮的戰爭。
大戰經過
南口陣地
這裡狹窄的山道以及沿山道鋪設的京綏(綏遠)鐵路,階段了這條大山脈。一座南口要塞,位於山道口的南側。懸崖腳下,修築一個後30米的方形城堡。南口要塞前面一公里處,是一個山村小鎮和南口車站。車站前面遍布了利用地形地物的射擊陣地,可以控制六公里的正面。射擊掩體挖成臥式和立式兩種,各種掩體挖有交通壕通往南口車站和第二道防線。第二道防線是一座機槍堡壘,構築十分堅固,且有良好的射擊面。炮兵陣地駐在南口要塞旁邊高地的後面,山嶺上幾乎沒有通道,最近的一條通道是古北口,位於南口以北70公里,有兩個騎兵師和一個步兵旅防守。古北口只有不攜帶炮火的步兵才能通行。從這個口子向左右延伸,左翼自龍虎口經石門至長城根的撞道口;右翼自石塞經鎮邊城至長城根的沿河口。蜿蜒百餘里,深溝闊濠,前設電網,後埋地雷。
戰事經過
激戰約四個月之久,國民軍因處於三面包圍之中,傷亡過半,彈盡糧絕,乃於8月15日下令向綏遠、包頭一帶撤退。劉部在撤退時,估計到路途遙遠,行軍困難,將輜重車輛和笨重物品盡行遺棄,騰出騾馬交由士兵輪流乘騎,所以他的部隊走失最少,行動最快,只用了半月左右,就到達包頭附近。
戰鬥組織序列
北洋政府討赤聯軍
討赤聯軍(奉、直、魯、晉各軍閥組建)
(一)(南口前線)討賊聯軍總司令吳佩孚
1.直軍(京西門頭溝至紫荊關一線)前敵總指揮張宗昌
第一軍總司令靳雲鶚
第四軍總司令齊燮元 副司令魏益三
第一路司令王為蔚
第二路司令田維勤
第三路司令魏益三
2. 直、魯聯軍(南口至昌平一線) 前敵總指揮褚玉璞
第一軍 軍長張宗昌
第五軍 軍長王棟
第六軍 軍長褚玉璞
第十一軍 軍長王翰鳴
3. 鎮威軍(居庸關、永寧、延慶一線)
鎮威軍第三、四軍團長 張學良 韓麟春
第九軍 軍長高維岳
第十軍 軍長於珍
第十六軍 軍長榮臻
第十七軍 軍長鬍毓坤
(二)庫倫前線
鎮威軍第六軍團長 吳俊升
第八軍 軍長萬福麟
第十二軍 軍長湯玉麟
騎兵軍 軍長穆春
(三)晉北前線
晉軍前敵總指揮商震
第一師 師長商震
旅長傅存懷、李培基
第二師師長 孔繁霨
旅長李維新、傅作義
第三師 師長王嗣昌
旅長豐玉璽、楊愛源
第四師 師長謝濂
旅長高冠南、豐羽鵬
炮兵團長 周岱
國民軍
國民聯軍總司令張之江
東路軍總司令鹿鐘麟(南口及察南)
前敵總指揮兼第一軍軍長鄭金聲
第三師 師長陳希聖
第十師 師長劉汝明
第十一師 師長佟麟閣
第二軍 軍長方振武 轄三師一旅
第四軍 軍長徐永昌 轄一師兩旅及國民二軍弓富魁旅
第九軍 軍長王鎮淮 轄六個騎兵旅
直屬部隊包括馮治安等衛隊旅等三個旅另一個手槍團。
西路軍總司令 宋哲元
第五軍 軍長石敬亭 轄第五師三個旅
第五師師長 石敬亭(兼)
第六軍軍長石友三 轄一個師另張自忠旅
第六師師長 石友三(兼)
第八軍軍長 韓復榘
第一師師長 韓復榘
騎兵第一集團總指揮 趙守鈺
騎兵第二集團總指揮楊兆麟 轄回軍三個騎兵旅
總預備隊總指揮蔣鴻遇
第七軍 軍長 蔣鴻遇
第十二師 師長蔣鴻遇(兼)
西路游擊司令劉振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