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北口長城

古北口長城

古北口長城是中國 長城史上最完整的長城體系。由北齊長城和明長城共同組成,包括臥虎山、蟠龍山、金山嶺和司馬台4個城段。古北口是山海關、居庸關兩關之間的長城要塞,為遼東平原和內蒙古通往中原地區的咽喉,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尤其是在遼、金、元、明、清這五朝,大大小小爭奪古北口的戰役從未停止過,因此長城的作用突顯得尤為重要。

古北口長城位於北京市密雲區古北口鎮東南。由臥虎山長城蟠龍山長城、金山嶺長城和司馬台長城組成。北齊天保六年(555)修築一道自西河起(今陝西榆林河)至山海關共1 500餘千米的長城。其中,古北口是重點設防的關口。金、元兩代曾對此關口增建。明洪武十一年(1378)起加修關城、大小關口和烽火台等關塞設施,並增修門關2道,一門設於長城關口處,稱“鐵門關”,僅容一騎一車通過;一門設於潮河上,稱“水門關”,存遺址。隆慶元年(1567)戚繼光譚綸開始對自山海關到居庸關(見居庸關及雲台)的長城進行大規模改建,古北口長城得到修建。望京樓為該段長城的最高點,海拔986米。

1933年古北口抗戰在此進行,360餘名陣亡將士遺體合葬於古北口長城腳下,建古北口陣亡將士墓。

整個古北口長城並沒有在近代被修過,非常具有滄桑感,而殘破的城牆和彈眼更是讓人仿佛處身在那戰火紛飛的年代。在夕陽的照射下,令人潸然淚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古北口長城
  • 地理位置:北京市密雲區古北口鎮
  • 開放時間:全天開放
  • 門票價格:45.00元
  • 著名景點:望京樓、姊妹樓長城、仙女樓、將軍樓、水樓水關遺蹟等
  • 所屬國家:中國
  • 所屬城市:北京市
  • 建議遊玩時長:1天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景點美圖,周邊長城,地理地形,建築特點,歷史沿革,古北口景觀,主要景點,節慶活動,實用信息,交通信息,經濟發展,

周邊長城

①臥虎山長城。位於密雲區古北口鎮河西村,海拔665.2米。建於明洪武八年。城牆全長13.6千米,設敵樓20餘座。②蟠龍山長城。位於司馬台長城和臥虎山長城之間。全長5 000米,設敵樓19座。將軍樓和二十四眼樓為建築精華。將軍樓地處蟠龍山的制高點,為指揮機關所在地,樓呈正方形,寬10.1米,樓南北共有4個箭窗,東西各有3個箭窗,東、南、西、北各有1門;二十四眼樓造型為正方形,雙層。每層每面3個箭窗,共24孔故名。但二十四眼樓已被日本炸掉了一半,殘缺不全。
古北口長城古北口長城
全鎮總面積84.71平方公里。境內有萬溝 架子峰、臥虎山,高程為1124.6、665米。地貌屬燕山余脈淺山丘陵區。潮河從北部關口入境, 繞流陰山,貫穿全境, 沿河兩岸有部分河流沖積發育而成的平地。東有小海河從湯河村東北入境, 橫貫鎮境中部,於北甸子村南注入潮河。政區包括9個行政村,40個自然村,居住著漢、滿、 回三個民族,2796戶,8286口人,勞動力4676人, 其中漢族占90%以上。全鎮共有耕地578公頃。林地面積3848公頃,水域面積11公頃,林木覆蓋率45%, 司馬台水庫一座。

地理地形

位於密雲區東北部古北口鎮,距離北京約120千米,面積84.1平方公里。地處燕山山脈,蟠龍、臥虎兩山南面的淺山丘陵區。潮河從北部山谷峽口流入密雲水庫。古北口地勢險要,在山海關與居庸關中段,山陡路險,自古為京都鎖鑰重地。在京北燕山屏立、峰巒疊嶂中,潮河南來峽谷洞開,所以有北京東北門戶之稱。
古北口長城地圖古北口長城地圖
東鄰新城子鄉,南接太師屯鎮,西連高嶺鎮,北隔長城與河北灤平縣相望。東經117°17′30″--117°03′58″,北緯 40°36′38″--40°42′23″。距密雲縣城55公里。京通鐵路斜貫鎮境西北部,設古北口站。101國道(京承公路)縱貫全境。
古北口是長城的重要關口之一。明朝洪武年間修長城時,初建古北口關井跨山建成,其城建築于山頂之上,隨山勢升降,蜿蜒曲折,呈現為不規則的多角形,被比喻為鳥窩式。明朝詩人唐順之寫詩說“諸城皆在山之坳,此城冠山為鳥巢。到此令人思猛士,天高萬里鳴弓綃。”
古北口城北,東有蟠龍山,西有臥虎山,山勢險峻,崖壁陡立,兩山緊鎖潮河,河岸只有一輛車可通過的道路。金代曾於此處修建鐵門扼守,所以就叫“鐵門關”,古北口長城,蜿蜒曲折,起伏跌宕,敵樓密而形式各異。享譽中外的司馬台長城,就是古北口長城中的一段,其驚、險、奇、特,被長城專家羅哲文教授贊為長城之最。

建築特點

古北口明長城
是古北口北部的第一道軍事防線,是明萬里長城中最堅固最雄偉的一段,更是今天唯一一段完整保留了明長城最精華部分原貌。
古北口長城地圖古北口長城地圖
從西邊至東邊依次為八大樓子長城、黃峪溝長城、臥虎山長城、萬壽山長城、蟠龍山長城、五里坨長城、金山嶺長城和司馬台長城。
長達40多公里的長城線上,有敵樓烽火台172座,煙墩14座,建立了16個關口;3個水關長城;6個關城;以及三個瓮城;還有許多衛、所、堡分布在外圍。臥虎山長城段有長城歷史上罕見的姊妹樓長城;有長城歷史上跨度最長的水關長城。
古北口北齊長城
位於明長城南面,從西八大樓子至東司馬台長城全長20公里構成古北口的第二道軍事防線。明朝洪武十一年(1368年)朱元璋派開國大將徐達重修明長城時建古北口關城,設定東、南、北三門防守,並在北齊長城基礎上砌石塊,增強長城的防禦能力。明朝1569年戚繼光在古北口修復長城時,保留了北齊長城並在牆外貼長城牆磚,形成了古北口著名的雙長城,比齊長城上至今仍然保留著著名的大花樓烽火台,並有七個著名的關口,在歷史上起到了重要的保護和防護作用。

歷史沿革

從西周開始,延至春秋戰國便在古北口築墩設防。漢武帝劉徹時為防北部匈奴入侵擾邊,命守軍在古北口開始築城布兵,使古北口成了漢與匈奴屢次交戰的必爭之地。
古北口長城
數不清的戰爭都以攻占古北口為第一步,使它成了奪取中原的橋頭堡。但古北口在早期並沒有長城,戰國和秦,漢時期的長城是從古北口以北很遠的地方經過的。
北朝時期,為了防禦更北方的遊牧民族和鄰近的其它政權,各朝非常重視修築長城。據《北史·齊本紀》載,北齊天保七年(556)年,“自西河總秦戍(在今山西大同西北)築長城,東至海(指山海關勃海),前後所築,東西凡三千餘里”。北齊此次為了防禦突厥、奚和契丹族而修築的長城經過古北口,這是古北口第一次出現長城。 但是北齊長城比較低小,為土石所築,遺蹟已經不多了。
北齊長城曾被隋唐修繕利用。古北口自唐代始獲其名,因是唐幽州(今北京)之北重要長城關口而得名“北口”。唐在此設有北口守捉,屯兵駐守。守捉是唐代在邊疆設兵戍守之軍事區域,其上有軍,其下有城、鎮、戍。當時幽州長城之外為奚族聚居區,所以古北口又稱“奚關”。唐代北口,五代起已稱古北口或虎北口。
最早見於記載發生在古北口的戰事,就是五代後梁乾化三年(913年),晉王李存勖攻取幽州時,遣大將劉光睿率領一路兵馬攻克古北口。後梁龍德元年(921年)十月,契丹主阿保機軍自古北口入邊寇檀州(治今密雲)、順州(治今順義)等10餘城,十二月又自古北口出。
金代泰和五年,章宗又命人在此築東陘二城,金貞佑二年(1214年)在這裡設過鐵門關。
古北口成為一處雄關隘口,是從明朝開始的。 明朝初年把韃靼統治者推翻之後,朱元璋派徐達等來修築居庸關、古北口、喜峰口等處的城關,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太祖令徐達建古北口關城,並在北齊長城基礎上砌石塊以增強防禦能力。加修關城、大小關口和烽火台等關塞設施,並增修門關2道,一門設於長城關口處,稱“鐵門關”,僅容一騎一車通過;一門設於潮河上,稱“水門關”,存遺址。西北的居庸關、東北的古北口成了明王朝首都的兩個重要門戶。
明弘治十年(1427年)韃靼王子率兵入侵古北口,因明軍守備森嚴,使侵略者無功返。
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蒙古人又率騎兵近萬人攻打古北口,也是大敗而歸。
隆慶三年(1569年)張居正為了加強防務,特別把著名的抗倭名將戚繼光、譚綸調來北方。譚綸任薊遼總督,戚繼光任薊鎮總兵。薊鎮所管轄的一千二百多里的長城,經戚繼光的精籌劃,親自督修,十數年之間便成了一道城牆高峙、墩台林立,烽火台相望的堅固防線。戚繼光在修復古北口長城時,不僅保留了北齊長城,還在長城牆外又加砌了長城城磚,至此才有了著名的古北口雙長城。
約5米的古北口保衛戰紀念碑在古北口東山建立起來,碑身正面鐫刻著冀晉縱隊司令員趙爾陸題寫的四個蒼勁大字:“河山永在”;碑座四周刻有100多名為實現和平而獻身的烈士的姓名、年齡、籍貫和部隊編號。與此同時,在東山左側烈士墓地建起一座墓碑,上面刻著12個大字:“古北口保衛戰陣亡烈士之墓”。
古北口保衛戰陣亡烈士之墓古北口保衛戰陣亡烈士之墓

古北口景觀

將軍樓為二層樓,高10米,四邊各寬10.10米,東西各有三個箭窗,南北各有四個箭窗,四個方向各有一門。此樓曾經受了抗日戰爭的猛烈炮火,如今仍很堅固。頂部的垛口已完全被當初的炮火擊毀,除中部已塌毀的直徑約一米的圓孔外,樓頂的圓拱均已裸露在外。著名的長城抗戰中敵我雙方爭奪最激烈的就是將軍樓。
二十四眼樓也是古北口長城段的盡頭。二十四眼樓是一座建築奇特的敵樓,它的西北部已塌毀,只有東部和西南向的牆還在那裡堅固的挺立著。因為原來四面共有二十四個箭窗而得名。此樓地勢高聳,東接金山嶺,西望臥虎山,由於戰略地位重要,因此修得特別高大獨特。

主要景點

古北口位於北京市密雲區東北部,距北京100公里,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從古至今就是內地通向松遼平原和內蒙古的咽喉要地,有"京師鎖鑰"之稱。是長城諸多關口中的重要關口,長城中的咽喉要塞之一。自古以來古北口因其蟠龍山,臥虎山兩山雙峰壁立,潮河,湯河穿鎮而過被譽為"地扼襟喉趨溯趨,天窗鎮鑰枕雄關。" 全長40餘千米的古北口長城現存敵台143座、烽火台14座、關口16個、水關長城3個、關城6個、瓮城3個,其中著名的有北齊長城的大花樓烽火台、古北口長城的制高點望京樓、姊妹樓長城、仙女樓、將軍樓、水樓水關遺蹟等。在古北口長城附近還有三眼井、御封井、司馬台天池、楊令公廟藥王廟財神廟等景點。

節慶活動

每年的農曆九月十四還會舉行熱鬧盛大的藥王廟廟會。

實用信息

全天開放
門票45元
適合人群: 所有人
出遊難度: 微難
適合天數: 2天
花費預算: 150元
適合時間: 全年

交通信息

到達方式:在東直門或西直門乘坐前往灤平、承德的汽車,在古北口下;或在東直門直接乘坐前往密雲區的汽車,在密雲汽車站下,並換成去古北口的公車。此外,還可乘坐L677/8旅遊專列,早上07:36從北京發車,中午11:03到達古北口。自駕車可從北京出發,出四元橋,沿京順路到枯柳樹環島,走密雲方向,過牛欄山環島,沿101國道直行,經密雲區、太師屯,即可到達古北口鎮。

經濟發展

1999年,國內生產總值3371萬元, 工農業總產值3416.1萬元,農村人均勞動所得2870元。 糧食播種面積7705畝,總產量2092噸,主要農作物為小麥、玉米及雜糧。果樹總面積4593畝,樹種以蘋果、 板栗為主。大牲畜存欄549頭,特產有蜂及山野菜,產蜜7.5噸,山野菜5噸。
古北口鎮以服裝、紡織、橡膠、 輕工製造等為主導產業,以穩定經濟、加強工業、 大力發展第三產業為終旨。大力發展旅遊業, 相繼開放了司馬台長城、 令公廟等鎮內自然與人文景區,使邊寨古鎮再現自然風貌披上了新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