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課程設計與評價(2017年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國小課程設計與評價(2017年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國小課程設計與評價》是2017年9月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朱德全,羅生全,李本友,本書詳細闡述了國小課程的內涵、發展歷史、研究對象等,以期讓讀者對課程有更為全面的了解,從而為課程設計與評價的學習與實踐操作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小課程設計與評價
  • 作者:朱德全、羅生全、李本友
  • 出版社: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
  • ISBN:9787562183297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國小課程設計與評價》主要分為九個章節。第1章,緒論部分,詳細闡述了國小課程的內涵、發展歷史、研究對象等,以期讓讀者對課程有更為全面的了解,從而為課程設計與評價的學習與實踐操作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第二章,國小課程的意義。討論了國小課程的概念、價值、主要類型。第三章為國小課程的設計取向。主要講述了國小課程設計的基本含義及國小課程設計取向的價值內涵及其特徵。著重介紹了國小課程設計的三種取向:知識中心取向、學習者中心取向、問題中心取向。第四章,國小課程設計的模式。首先介紹了國小課程設計的內涵,隨後詳細闡述了具體的模式,如目標模式、過程模式、情境模式、自然模式等。國小課程設計模式就是課程理論與國小課程設計實踐的中介和橋樑,是關於國小課程設計的價值取向及設計程式、操作方式所構成的方法論體系,亦是對課程設計思路的一種概括性和簡約性描述,有助於教育工作者把握整個國小課程領域的實踐活動。第五章,國小課程的目標設計。首先從整體上闡述了課程目標的內涵、內容、類型。在此基礎上具體闡述了國小課程目標選擇的依據和程式。以此幫助教師明確課程設計的方向、課程內容的選擇、課程組織的依據、課程實施的依據與課程評價的標準。第六章,國小課程的內容設計。主要講述了國小課程內容的選擇原則、選擇過程、組織原則和組織方法,以期為教師的課程設計提供切實的指導策略。第七章,國小課堂教學主體。本章重點闡述了以下幾方面:教學主體理論、國小教師的角色、素養及專業發展、小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小學生學校教育、師生交往的內涵特點和國小師生交往的特殊性、教學中師生衝突的形式特徵及原因、國小師生共識達成的路徑。目的是對國小教師、國小學生的角色予以把握,明晰師生交往特徵以及師生衝突,以期實現師生交往共識。第八章,國小課堂教學設計。闡述了國小課程教學的基本過程、基本結構、基本模式。以期幫助教師從系統理論出發、從全局出發、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出發,把握課堂教學設計的理論、原則和方法,熟悉和掌握一系列的課堂教學設計的模式、操作程式和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第九章,國小課程評價。主要論述了國小課程評價的定義與功能、主體與評價對象、原則、模式、方法,旨在幫助教師明確國小課程評價的基本問題,開展有效的課程評價。具體而言,在理論研究方面,著重探討了課程評價與設計的九個方面的基本問題:國小課程的發展、國小課程的意義、國小課程設計取向、國小課程設計的模式、國小課程目標設計、國小課程內容設計、國小課程教學主體、國小課堂教學設計、國小課程評價。這九個方面幾乎涵蓋了國小課程設計與評價的所有內容,保證了教材的系統性與完整性。這部教材在內容組織上力圖反映課程論學科的新進展,體現21世紀課程評價的時代精神,力求思想性、科學性、先進性的統一。隨著《教師教育課程標準(試行)》的實行,整個教師教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也對教師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課程與教學論的發展來看,未來的教師應該掌握的教育知識,在研究和幫助學生健康成長的過程中、在研究自身經驗和改進教育教學行為的過程中、在持續學習和不斷完善自身素質的過程中實現專業發展。課程評價作為連線課程理論與課程實踐的橋樑部分,如何適應這一發展,是我們編寫時必須注意的原則。因此本教材著力於課程評價與設計的理論的介紹與傳播,將著眼點從宏大的課程理論聚焦到具體的課程評價與設計方面的知識。在實踐套用方面,為了增強《國小課程設計與評價》的實用性,首先,我們在各章內容之前設定了“本章重點”,引導上國小教育專業的學生在開始每章內容學習之前主動對相關知識進行思考,激發學習興趣。其次,在各章內容之後設定了“複習與思考”,試圖增強《國小課程設計與評價》自身的研究功能,促使學生在對所學知識進行總結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的認識,及時對相關知識與理論進行回顧與反思。最後,為了使廣大教師能夠讀懂《國小課程設計與評價》,我們在編寫方式上避免採用一貫的“思辨式”深入闡述,而是注重語言簡潔與生動,在保證理論科學性的同時儘量降低閱讀難度,使艱澀、生晦的理論變得通俗易懂。
《國小課程設計與評價》是以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教師為目的,在不改變現有教學體制與教學核心內容的情況下,增加教材的趣味性、啟發性、真實性。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傳統教材森嚴和乏味的局限性,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和熱情,加強知識與實踐的聯繫,使學生感到學有所得,學有所用。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課程論的發展
第二節 國小課程論的對象
第三節 國小課程論的地位
第二章 國小課程的意義
第一節 國小課程的概念
第二節 國小課程的功能
第三節 國小課程的主要類型
第三章 國小課程設計的取向
第一節 國小課程設計取向的價值內涵
第二節 知識中心課程取向
第三節 學習者中心課程取向
第四節 社會中心課程取向
第四章 國小課程設計的模式
第一節 課程設計的目標模式
第二節 課程設計的過程模式
第三節 課程設計的情景分析模式
第四節 課程設計的自然模式
第五章 國小課程的目標設計
第一節 課程目標的含義與功能
第二節 國小課程目標的選擇
第六章 國小課程的內容設計
第一節 國小課程內容的選擇
第二節 國小課程內容的組織
第七章 國小課堂教學主體
第一節 國小教學主體概論
第二節 教學中師生的交往、衝突和共識
第八章 國小課堂教學設計
第一節 國小課堂教學的基本過程
第二節 國小課堂教學的基本結構
第三節 國小課堂教學的基本模式
第九章 國小課程評價
第一節 國小課程評價概論
第二節 國小課程評價的模式
第三節 國小課程評價的方法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