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公告2007年第177號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公告2007年第177號》是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發布的相關檔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公告2007年第177號
  • 發布單位: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 發布日期:2007-12-06
  • 生效日期:2007-12-06
【發布單位】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發布文號】
【發布日期】2007-12-06
【生效日期】2007-12-06
【失效日期】
【所屬類別】政策參考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公告2007年第177號
關於批准對紅河燈盞花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的公告
根據《地理標誌產品保護規定》,國家質檢總局組織了對紅河燈盞花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申請的審查。經審查合格,現批准自即日起對紅河燈盞花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一、保護範圍
紅河燈盞花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以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關於對紅河燈盞花地理標誌產品保護地域的界定報告》(紅政報〔2006〕110號)提出的範圍為準,為雲南省紅河州瀘西縣、彌勒縣、箇舊市、蒙自縣、石屏縣、建水縣、開遠市等7個縣市現轄行政區域。
二、質量技術要求
(一)品種。
菊科飛蓬屬短葶飛蓬種燈盞花(Erigeron breviscapus)。
(二)立地條件。
保護區範圍內海拔1700m至2500m,耕層≥20cm,土壤為紅壤、黃壤,土壤有機質含量≥2.0%,pH值5.5至7.0,土壤團粒結構良好、通透性較好、排灌方便。
(三)栽培管理。
1. 直播種植:
(1)直播時間:11月至12月。
(2)播種方法:採收同種類成熟紅河燈盞花的種子撒播。
(3)苗床整理:施農家肥30t/hm2,墒面平整。
(4)苗床管理:保持墒面潮濕,做好防蟲防病。
2. 移栽種植:
(1)種苗繁育:
①育苗時間:2月至3月。
②播種方法:採收同種類成熟紅河燈盞花的種子撒播。
③苗床整理:施農家肥30t/hm2,墒面平整。
④苗床管理:保持墒面潮濕,做好防蟲防病。
(2)移栽:
①栽植時間:5月至6月。
②栽植密度:≤25萬株/hm2。
③栽植深度:4cm至5cm。
④栽植方法:採用穴栽,澆足定根水。
(3)肥水管理:
①基肥:每公頃施農家肥不低於30000 kg。
②灌溉與排水:採用噴灌或人工澆水,忌漫灌。及時排水,防止積水。
(4)紅河燈盞花種植地塊三年內不得連作。
(四)採收加工。
1. 採收時期:當紅河燈盞花達到現蕾至盛花期,燈盞乙素≥2.0 %時即可採收。採收應選擇在晴天中午時進行。
2. 乾燥:
(1)採用生曬法,將鮮燈盞花均勻鋪在乾淨地面上,厚度不超過5cm,在陽光下晾曬,直至曬乾,晾曬時應避免雨淋。
(2)採用烤棚乾燥法,在50℃至80℃烤棚中乾燥至水分<12 %,要求烤棚排濕條件好。
3. 包裝貯存:用專用包裝袋按規格包裝,做好溯源標記。貯存倉庫保持清潔,通風乾燥,防止雨淋日曬。
(五)產品質量特色。
1. 感官特色:
(1)外觀:本品長15cm至50cm。莖呈圓柱形,直徑0.1cm至0.2cm,黃綠色或淡棕色,具細縱稜線,被白色短柔毛;質脆,斷面黃白色,有髓或中空。基生葉多數,叢生,葉片呈匙狀倒披針形或匙形,綠色,長5cm至20cm,寬1.0 cm至3.0 cm;被白色短柔毛,無明顯葉柄,葉基紫色或綠色;莖生葉互生,匙狀倒披針形; 舌狀花紫色或淡紫色,管狀花冠口淡黃色。
(2)滋味氣味:氣微香,味辛,微苦。
2. 理化指標:
單位:%
項 目
指 標
紅河燈盞花全草
紅河燈盞花半草
燈盞乙素, ≥
2.0
2.5
水分, ≤
12.0
12.0
雜質, ≤
5.0
3.0
總灰分, ≤
15.0
15.0
酸不溶性灰分, ≤
8.0
8.0
水浸出物, ≥
18.0
18.0
醇浸出物, ≥
7.0
7.0
註:以上所列項目除水分和雜質外,均按乾燥品計。
三、專用標誌使用
紅河燈盞花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雲南省紅河州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由國家質檢總局公告批准。
自本公告發布之日起,各地質檢部門開始對紅河燈盞花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措施。
特此公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