嚈噠(嚈噠帝國)

嚈噠

嚈噠帝國一般指本詞條

嚈噠yàn dā ,也作嚈噠。嚈噠人(Hephthalite)是古代生活在歐亞大陸的遊牧民族。亦作Ephthalite。5~6世紀一再侵入波斯和印度的一個民族。根據中國史書記載,他們原來居住長城以北,稱滑國。是中亞塞種人遊牧民族與漢代大月氏人的後裔,西方史學家稱之為“白匈奴”。嚈噠國婚姻形式可能實行兄弟共妻的制度(余太山 在《嚈噠史研究》中考證認為一妻多夫並不是嚈噠的習俗),制度上有可汗可敦葉護特勤等稱號,可汗為男子,王位由子或弟繼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嚈噠
  • 英文名稱:Hephthalite
  • 所屬洲:亞洲
  • 主要宗教拜火教
  • 國土面積:382萬平方公里 
  • 出現時間:5~6世紀
嚈噠簡史,起源,活動地區,發展,史料彙編,洛陽伽藍,北史,周書,梁書,隋書,新唐書,其他相關,

嚈噠簡史

起源

嚈噠人起源於塞北,擴展其勢力於媯水之南、定都於拔底延城(Bactria)。公元4世紀70年代初越阿爾泰山西遷粟特,其國的政治中心在吐火羅斯坦,也就是在阿富汗斯坦巴爾赫地區。在南北朝時期,於大漠南北與魏爭雄,嚈噠與蠕蠕相結,廣泛活動於阿爾泰山脈以西的地方,波斯,並將波斯薩珊王朝擊敗,使波斯王稱臣納貢。全盛時,其領域東至蔥嶺到天山南路的一部分,西至裏海的庫爾乾河地方。迫使北朝之魏在516年遣使到南朝梁朝通好,以免腹背受敵。嚈噠人無城鎮、無文字,實行一妻多夫(但余太山 在《嚈噠史研究》中考證認為一妻多夫並不是嚈噠的習俗),6世紀中葉被突厥汗國擊潰,其部眾大多加入突厥汗國,構成突厥語民族的源頭之一。
嚈噠人族源、族屬異說紛紜,高車車師大月氏康居柔然塞種、伊朗、突厥等說,無定論。2003年錢伯泉著《於嚈噠族源問題的新探索》肯定嚈噠的族源為阿爾泰山周圍的呼得和東部天山以北的車師人後部,即古代阿爾泰遊牧民族與印歐塞種遊牧民族混合後裔,與突厥人有著深厚淵源。
隋朝時期隋朝時期
嚈噠人起源於阿爾泰山,公元4世紀70年代初跨阿爾泰山向西南遷徙,占領索格狄亞那
5世紀20年代中,跨過阿姆河侵入薩珊波斯,但被巴赫拉姆五世(420~438在位)擊退;
遂轉向吐火羅斯坦(蔥嶺以西,阿姆河以南一帶),於30年代末征服盤踞該處的寄多羅貴霜,隨即西向同波斯衝突;
453年大敗薩珊王雅茲底格德二世(438~457在位),484年又在赫拉特戰役殺死俾路支一世(457~484在位),一度占領大部分羅珊地區,極大地消耗了波斯的國力,終於迫使波斯納貢稱臣。
6世紀初,嚈噠人北上同高車人爭奪準噶爾盆地及其以西地區,並控制高昌,遏制柔然勢力的西進。與此同時,嚈噠人又東進控制塔里木盆地西部,南道直至于闐,北道直至焉耆。經過西域南北道,嚈噠人頻繁地開展同中國北魏、西魏、北周乃至梁朝的交往。
嚈噠嚈噠
5世紀中,嚈噠人乘擊敗雅茲底格德二世之機,南下侵入笈多印度,但被塞建陀笈多擊退。
70年代末,嚈噠人最終滅亡犍陀羅地區的寄多羅貴霜殘餘勢力,立特勤為王,並以此為基地,於6世紀初再次大舉入侵印度,一度推進至摩揭陀,但旋被馬爾瓦(摩臘婆)的耶輸陀曼等擊退。
約558~567年間,薩珊波斯和當時中亞新興的遊牧政權突厥人聯盟,夾擊嚈噠人,遂亡,領土被瓜分,部眾散居於北亞、中亞及南亞各地,後漸與各地民族融合。因處於聯結中國、印度、南俄商道之中心,商業極為繁榮。

活動地區

貴霜王朝於5世紀中葉滅亡。這是因為西方受到波斯薩珊王朝(波斯人Ardashir推翻安息並於公元226年建立之王朝)的壓迫,北方受到來自媯水彼岸的嚈噠(Ephtal)民族南下的逼迫。此處之Ephtal為中國南北朝時代史乘中寫作嚈噠、悒怛的種族。北魏時在漠北有蒙古種之蠕蠕崛起,把烏孫人從其漢代以來據有的伊犁地區逐走,在大漠南北與魏爭雄,嚈噠與蠕蠕相結,廣泛活動於阿爾泰山脈以西地方,迅速成為實力強大的中亞遊牧帝國。原來為遊牧民族之嚈噠人,在擴展其勢力於媯水之南、定都於拔底延城(即Bactria)後,漸次轉入城郭生活。其盛時所領有之地從以伊犁粟特大夏為中心的吐火羅斯坦越過興都庫什山擴展到犍陀羅加茲尼(Gaznī)地方,西方及於注入裏海的古爾乾(Gurgan)河地方,東方包括蔥嶺到天山南路的一部分。北朝之魏自不待言,516年並遣使到南朝的梁朝以通好。一時如此強盛之嚈噠人到了其後的560年代也遭到滅亡之命運。這是由於多年來受其壓迫的波斯進行反擊及受到新興的強大的突厥攻擊所致。滅掉嚈噠的就是此西突厥
嚈噠嚈噠
嚈噠之滅亡由於波斯與西突厥協力東西挾擊之結果。之後,波斯由於害怕突厥勢力擴及於自己國內,遂努力迴避與之發生直接交涉。而不久前臣屬於突厥的粟特地方的商人則利用其與突厥、波斯的親善關係,希望直接進入波斯以擴大成為重要商品的絲綢之銷路。突厥為實現其希望,遂派特使到波斯請予認可。但波斯由於上述之恐懼遂嚴加拒絕。結果突厥遂與當時與波斯處於敵對關係的東羅馬通好。
568年突厥使者訪問了君土坦丁堡(Konstantinapole)。羅馬的特使也曾訪了突厥王庭。其後更有多次使者之往來。雙方針對波斯的協定達到了什麼程度,以及最後效果如何,已不得而知。總之,突厥人作為一個強有力之勢力已為拜占庭所承認。唐太宗貞觀元年[2](627年)從長安出發到西方旅行之玄奘三藏,翌年通過西突厥領地內(當時統葉護可汗在位)正值此部最盛之時。據玄奘之見聞,當時西突厥除粟特外,挾媯水於其中的東接蔥嶺、西接波斯、南接興都庫什山、北接Kesh之南著名鐵門的所謂吐火羅之地全為其役屬,更侵擾波斯(之後其勢力又從克什米爾伸展到犍陀羅地方)。天山南路諸國也在其勢力範圍之下。西突厥與唐通好,並從苦慮於東突厥對策的高祖那裡得到尚其公主之約許。

發展

月氏人西遷,先居於伊犁、楚河流域一帶,後在匈奴老上單于時,復為塞種人烏孫人所破,於是繼續南遷,進入錫爾河流域。當以吐火羅人為首的塞人部落征服巴克特里亞之後,月氏人在索格狄亞那地區停留了相當長一段時間,當地土著本為東伊朗人,被月氏人征服後,王族也易為月氏人,而被統治的廣大臣民則是操東伊朗語的粟特人
稍後,月氏越過阿姆河,征服了吐火羅人的大夏國,旋又分為五大翕侯長期割據混戰,最終,約在公元一世紀中,貴霜翕侯脫穎而出,統一五部,建立了貴霜帝國,漢本其故號,稱之為大月氏。貴霜帝國崛起時,西邊波斯故地帕提亞人安息帝國已經衰落,貴霜遂成為中亞霸主,除占有中亞兩河流域、伊朗東部和阿富汗大部之外,又侵占了印度北部,成為當時與羅馬、安息及漢並列的四大帝國之一。
貴霜在四世紀時逐漸衰落,適值被西方稱為“白匈奴”的嚈噠人入侵。嚈噠人的族源,似乎與塞種人有關,許多人認為他們是講突厥語的遊牧民族,而蒲立本將其視為西遷的烏桓部落,余太山則將其與西部鮮卑人中的乞伏、乙弗聯繫起來。嚈噠人一度役屬於柔然,後征服索格狄亞那,並於五世紀時南下擊破貴霜,進而西向與薩珊波斯爭雄,後於六世紀中葉被突厥人與波斯人聯手滅掉。嚈噠人餘部加入突厥汗國突騎施葛邏祿等部落,並繼續存留於呼羅珊、吐火羅斯坦等地,成為土克曼族烏孜別克族的族源之一。並在後來阿富汗民族的形成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十八世紀創建的阿富汗杜蘭尼王朝的第一任皇帝就是出自普什圖人的核心阿布達里部落(後改名杜蘭尼),而“阿布達里”(Abdal)正是古代的“嚈噠”(Hephthalitai)。
自貴霜興起以來,索格狄亞那一直是由月氏王統治下的粟特諸城邦並立著,在嚈噠人入侵期間,諸王不得不暫時屈服,連姓氏也改易為“溫”;後當嚈噠人的統治被推翻後,諸王又恢復其姓為“昭武”,意在重提其月氏傳統——昭武為月氏人在河西故地的都城。中國史籍將其統稱為“昭武九姓”,但這只是一種泛指,各書有不同的說法,而且也未必只有九個邦國,一種有代表性的說法(《唐書》)是:康、安、曹、石、米、何、戊地、火尋、史,總計九姓。其中,康國位於今撒馬爾罕,是諸國之首領,安國位於布哈拉,石國位於塔什乾,火尋則是花拉子模的異譯;此外,尚有穆、畢等國。大約迫於嚈噠入侵的壓力,昭武九姓國人曾在四、五世紀時大量東移至河西,有許多粟特人聚居於北涼的首都姑臧北涼的統治者沮渠氏出自盧水胡,雙方的接近似乎也可以通過與月氏的親緣關係來加解釋。北涼國滅於北魏後,姑臧有大量的粟特人被俘,為此粟特王還派特使來覲見太武帝,請求予以歸遣。

史料彙編

洛陽伽藍

十月之初,至嚈噠國。土田庶衍,山澤彌望。居無城郭,游軍而治。以氈為屋,隨逐水草,夏則隨涼,冬則就溫。鄉土不識文字,禮教俱闕。陰陽運轉,莫知其度。年無盈閏,月無大小,用十二月為。一歲。受諸國貢獻,南至牒羅,北盡敕嚈,東被于闐,西及波斯,四十餘國皆來朝賀。王張大氈帳,方四十步,周回以氍毹為壁。王著錦衣,坐金床,以四金鳳凰為床腳。見大魏使人,再拜跪受詔書。至於設會,一人唱,則客前;後唱則罷會。惟有此法,不見音樂。嚈噠國王妃亦著錦衣,垂地三尺,使人擎之。頭帶一角,長八尺,奇長三尺,以玫瑰五色裝飾其上。王妃出則與(輿)之,入坐金床,以六牙白象四獅子為床。自余大臣妻皆隨傘,頭亦似有角,團圓垂下,狀似寶蓋。觀其貴賤,亦有服章。四夷之中,最為強大。不信佛法,多事外神,煞生血食,器用七寶。諸國奉獻,甚饒珍異。按嚈噠國去京師二萬餘里。

北史

西域傳
嚈噠國,大月氏之種類也,亦曰高車之別種。其原出於塞北。自金山而南,在于闐之西,都烏滸水南二百餘里,去長安一萬一百里。其王都拔底延城,蓋王舍城也。其城方十里余,多寺塔,皆飾以金。風俗與突厥略同。其俗,兄弟共一妻,夫無兄弟者,妻戴一角帽,若有兄弟者,依其多少之數更加帽角焉。衣服類加以纓絡,頭皆翦發。其語與蠕蠕、高車及諸胡不同。眾可有十萬,無城邑,依隨水草,以氈為屋,夏遷涼土,冬逐暖處,分其諸妻,各在別所,相去或二百、三百里。其王巡歷而行,每月一處。冬寒之時,三月不徙。王位不必傳子,子弟堪者,死便受之。其國無車,有輿,多駝、馬。用刑嚴急,偷盜無多少,皆腰斬,盜一責十。死者,富家累石為藏,貧者掘地而埋,隨身諸物,皆置冢內。其人兇悍,能鬥戰,西域康居于闐沙勒安息及諸小國三十許,皆役屬之,號為大國。與蠕蠕婚姻。
太安以後,每遣使朝貢,正光末,遣貢師子一,至高平,遇万俟醜奴反,因留之。醜奴平,送京師。永熙以後,朝獻遂絕。
大統十二年,遣使獻其方物。廢帝二年、周明帝二年,並遣使來獻。後為突厥所破,部落分散,職貢遂絕。至隋大業中,又遣使朝貢方物。
其國去漕國千五百里,東去瓜州六千五百里。
朱居國,在於闐西。其人山居,有麥,多林果。鹹事佛,語與于闐相類,役屬嚈噠。
渴盤陀國,在蔥嶺東,朱駒波西。河經其國東北流,有高山,夏積霜雪。亦事佛道,附於嚈噠。
缽和國,在渴盤陀西。其土尤寒,人畜同居,穴地而處。又有大雪山,望若銀峰。其人唯食餅面,飲麥酒,服氈裘。有二道,一道西行向嚈噠,一道西南趣烏萇。亦為嚈噠所統。
賒彌國,在波知之南。山居。不信佛法,專事諸神。亦附嚈噠。東有缽盧勒國,路嶮,緣鐵鎖而度,下不見底。熙平中,宋雲等竟不能達。
乾陀國,在烏萇西,本名業波,為嚈噠所破,因改焉。其王本是敕勒,臨國己二世矣。好征戰,與罽賓斗,三年不罷,人怨苦之。有斗象七百頭,十人乘一象,皆執兵仗,象鼻縛刀以戰。所都城東南七里有佛塔,高七十丈,周三百步,即所謂“雀離佛圖”也。

周書

異域傳
囐噠國,大月氐之種類,在於闐之西,東去長安一萬百里。其王治拔底延城,蓋王舍城也。其城方十餘里。刑法、風俗,與突厥略同。其俗又兄弟共娶一妻。夫無兄弟者,其妻戴一角帽。若有兄弟者,依其多少之數,更加帽角焉。其人兇悍,能戰鬥。于闐、安息等大小二十餘國,皆役屬之。
大統十二年,遣使獻其方物。魏廢帝二年,明帝二年,並遣使來獻。後為突厥所破,部落分散,職貢遂絕。

梁書

西域傳
滑國者,車師之別種也。漢永建元年,八滑從班勇擊北虜有功,勇上八滑為後部親漢侯。自魏、晉以來,不通中國。至天監十五年,其王厭帶夷栗?始遣使獻方物。普通元年,又遣使獻黃師子、白貂裘、波斯錦等物。七年,又奉表貢獻。
元魏之居桑乾也,滑猶為小國,屬芮芮。後稍強大,征其旁國波斯、盤盤罽賓焉耆龜茲疏勒姑墨于闐、句盤等國,開地千餘里。土地溫暖,多山川樹木,有五穀。國人以罝及羊肉為糧。其獸有師子、兩腳駱駝,野驢有角。人皆善射,著小袖長身袍,用金玉為帶。女人被裘,頭上刻木為角,長六尺,以金銀飾之。少女子,兄弟共妻。無城郭,氈屋為居,東向開戶。其王坐金床,隨太歲轉,與妻並坐接客。無文字,以木為契。與旁國通,則使旁國胡為胡書,羊皮為紙。無職官。事天神、火神,每日則出戶祀神而後食。其跪一拜而止。葬以木為槨。父母死,其子截一耳,葬訖即吉。其言語待河南人譯然後通。
周古柯國,滑旁小國也。普通元年,使使隨滑來獻方物。
呵跋檀國,亦滑旁小國也。凡滑旁之國,衣服容貌皆與滑同。普通元年,使使隨滑使來獻方物。
胡蜜丹國,亦滑旁小國也。普通元年,使使隨滑使來獻方物。
白題國,王姓支名史稽毅,其先蓋匈奴之別種胡也。漢灌嬰與匈奴戰,斬白題騎一人。今在滑國東。去滑六日行,西極波斯。土地出粟、麥、瓜果,食物略與滑同。普通三年,遣使獻方物。
渴盤陁國,于闐西小國也。西鄰滑國,南接罽賓國,北連沙勒國。所治在山谷中。城周回十餘里,國有十二城。風俗與于闐相類。衣古貝布,著長身小袖袍,小口褲。地宜小麥,資以為糧。多牛馬駱駞羊等,出好氈、金、玉。王姓葛沙氏。中大同元年,遣使獻方物。
波斯國……東與滑國,西及南俱與婆羅門國,北與泛栗國接。

隋書

西域傳
挹怛國,都烏滸水南二百餘里,大月氏之種類也,勝兵者五六千人。俗善戰。先時國亂,突厥遣通設字詰強領其國。都城方十餘里。多寺塔,皆飾以金。兄弟同妻。婦人有一夫者,冠一角帽,夫兄弟多者,依其數為角。南去漕國千五百里,東去瓜州六千五百里。大業中,遣使貢方物。
高昌國……立(麴)嘉為王。嘉字靈鳳,金城榆中人,既立,又臣於茹茹。及茹茹主為高車所殺,嘉又臣於高車。屬焉耆為挹怛所破,眾不能自統,請主於嘉。嘉遣其第二子為焉耆王,由是始大,益為國人所服。嘉死,子堅立。
吐火羅國,都蔥嶺西五百里,與挹怛雜居。都城方二里。勝兵者十萬人,皆習戰。其俗奉佛。兄弟同一妻,迭寢焉,每一人入房,戶外掛其衣以為志。生子屬其長兄。其山穴中有神馬,每歲牧牝馬於穴所,必產名駒。南去漕國千七百里,東去瓜州五千八百里。大業中,遣使朝貢。

新唐書

西域傳下
挹怛國,漢大月氏之種。大月氏為烏孫所奪,西過大宛,擊大夏臣之。治藍氏城。大夏即吐火羅也。嚈噠,王姓也,後裔以姓為國,訛為挹怛,亦曰挹闐。俗類突厥,天寶中遣使朝貢。
吐火羅,或曰土豁羅,曰睹貨邏,元魏謂吐呼羅者。居蔥嶺西,烏滸河之南,古大夏地。與挹怛雜處。勝兵十萬。國土著,少女多男。北有頗黎山,其陽穴中有神馬,國人遊牧牝於側,生駒輒汗血。其王號“葉護”。武德、貞觀時再入獻。
劫者,居蔥嶺中,西及南距賒彌,西北挹怛也,去京師萬二千里。氣常熱,有稻、麥、粟、豆。畜羊馬。俗死棄于山。武德二年,遣使者獻寶帶、玻璃、水精杯。
《通典》
滑國,車師之別種。後漢順帝永建初,八滑從班勇擊北虜有功,漢以八滑為後部親漢侯。自魏、晉以來,不通中國。至梁武帝普通初,其王厭帶夷粟ヌ始遣使獻黃師子、白貂裘、波斯錦物等。後魏之居桑乾也,滑猶小國,屬蠕蠕。後稍強大,征其傍國波斯、渴盤、罽賓、龜茲、疏勒、姑墨、于闐等國焉。其獸有師子、兩腳駝。人皆善騎射。著小袖長身袍,用金王為帶。女人被裘,頭上刻木為角,長咫尺,以金銀飾之。兄弟共妻。無城,以氈屋為居,東向開戶。其王金床,隨太歲轉。無文字,以木為契,與旁國通用胡書,羊皮為紙。無職官。事天神、火神,每日出,祀神而後食,其跪一拜而止。死以木為槨,父母死,其子截一耳,葬訖即吉。其言語,待譯然後通。至後魏時,謂之?厭噠國。或雲高車之別種,或雲大月氏之種,其源出於塞北自金山。至後魏文帝時,已八九十年矣。在於闐之西,東去長安萬一千里。衣服類胡,加以纓絡。頭皆剪髮。其語與蠕蠕、高車及諸胡不同。部眾可十萬,依隨水草。其國無車輿,多駝馬。用刑嚴急,盜無多少皆腰斬,盜一責十。死者富家累石為藏,貧窮者掘地而埋,隨身諸物皆置冢內。又兄弟共聚一妻。無兄弟者其妻戴一角帽,若有兄弟者,依其多少之數更加帽角焉。西域康居、于闐、沙勒、安息及諸小國三十許皆役屬之,號為大國。每遣使朝貢。孝明帝熙明中,遣使伏子統宋雲使西域,所經諸國,不能知其敝拴及山川里數,今舉其略雲。至隋時,又謂挹怛國,都烏滸水南二百餘里,大月氏之種類也。勝兵五六萬人,俗善戰。先時國亂,突厥遣通設字誥強領其國。俗同吐火羅。南去漕國千五百里,東去瓜州六千五百里。大業中,遣使來貢。

其他相關

《魏書·本紀》中的嚈噠
高宗文成帝紀
冬十月甲申,車駕還宮。甲午,曲赦京師。十有一月,尚書、西平王源賀改封隴西王。嚈噠、普嵐國並遣使朝獻。劉駿濮陽太守姜龍駒、新平太守楊伯倫,各棄郡率吏民來降。
世宗宣武帝紀
冬十月丁巳,高麗、半社、悉萬斤、可流伽、比沙、疏勒、于闐等諸國並遣使朝獻。丁卯,皇后于氏崩。戊辰,疏勒國遣使朝貢。庚午,淮陽太守安樂以城南叛。辛未,嚈噠、波斯、渴盤陁(渴盤陁國朅盤陀國)、渴文提不那杖忸杖提等諸國,並遣使朝獻。
二年春正月,蕭衍遣王神念寇南兗。詔輔國將軍長孫稚假平南將軍為都督,率統軍邴虬等五軍以討之。丁亥,胡密、步就磨、忸密、盤是、悉萬斤、辛豆那、越拔忸諸國並遣使朝獻。壬辰,嚈噠、薄知國遣使來朝,貢白象一。
秋七月辛酉,吐谷渾、契丹國並遣使朝獻。八月辛未,阿婆羅、達舍、越伽使密、不流沙等諸國並遣使朝獻。癸巳,勿吉國獻楛矢。九月甲寅,蕭衍九山戍主苟仁以戍來降。嚈噠、朱居盤、波羅、莫伽陁、移婆仆羅、俱薩羅、舍彌、羅樂陁等堵國並遣使朝獻。
冬十月乙亥,立皇子詡為皇太子。是月,嚈噠、于闐、高昌及庫莫奚諸國並遣使朝獻。
秋八月辛卯,詔曰:“頃水旱互侵,頻年飢儉,百姓窘弊,多陷罪辜,煩刑之愧,朕用懼矣。其殺人、掠賣人、群強盜首,及雖非首而殺傷財主,曾經再犯公斷道路劫奪行人者,依法行決。自余恕死。徒流已下各準減降。”庚戌,嚈噠、于闐、盤陁及契丹、庫莫奚諸國並遣使朝獻。
肅宗孝明帝紀
夏四月甲午,高麗、波斯、疏勒、嚈噠諸國並遣使朝獻。
神龜元年……二月戊申,嚈噠、高麗、勿吉、吐谷渾、宕昌、疏勒、久末陀、末久半諸國,並遣使朝獻。己酉,詔以神龜表瑞,大赦改年。
夏四月乙丑,嚈噠國遣使朝貢。
五年春正月辛丑,車駕有事於南郊。閏二月癸巳,嚈噠國遣使朝貢。
十有二月壬辰,詔太傅、京兆王繼為太師、大將軍,率諸將討之。嚈噠、契丹、地豆於、庫莫奚諸國並遣使朝貢。
冬十月,蠕蠕國主阿那瑰遣使朝貢。是月,吐谷渾國復討趙天安,降之。河州長史元永平、治中孟賓等推嚈噠使主高徽行州事,而前刺史梁釗子景進攻殺之,景進又自行州事。
敬宗孝莊帝紀
六月戊午,詔胡氏親屬受爵於朝者黜附編民。嚈噠國獻師子一。
出帝紀
六月癸亥朔,帝於華林園納訟。丙寅,蠕蠕、嚈噠、高麗、契丹、庫莫奚國並遣使朝貢。丁卯,太尉公、司州牧、南陽王寶炬坐事降為驃騎大將軍、開府,王如故,歸第,令羽林衛守。改謚武懷皇帝曰孝莊。癸酉,蠕蠕、嚈噠國遣使朝貢。
任城王雲傳附子澄傳
西域嚈噠、波斯諸國各因公使,並遺澄駿馬一匹。澄請付太僕,以充國閒。詔曰:“王廉貞之德,有過楚相,可敕付廄,以成君子大哉之美。”
高湖傳附
高徽,字榮顯……延昌中,假員外散騎常侍,使於嚈噠,西域諸國莫不敬憚之,破洛侯、烏孫並因之以獻名馬。還,拜冗從僕射。神龜中,遷射聲校尉、左中郎將、游擊將軍。又假平西將軍、員外散騎常侍,使嚈噠。還至桴罕,屬莫折念生反於秦隴。
高昌傳
嘉字靈鳳,金城榆中人。既立,又臣於蠕蠕那蓋。顧禮與義舒隨安保至洛陽。及蠕蠕主伏圖為高車所殺,嘉又臣高車。初前部胡人悉為高車所徙,入於焉耆,焉耆又為嚈噠所破滅,國人分散,眾不自立,請王於嘉。嘉遣第二子為焉耆王以主之。
蠕蠕傳
十二月,詔安西將軍、廷尉元洪超兼尚書行台,詣敦煌安置婆羅門。婆羅門尋與部眾謀叛投嚈噠,嚈噠三妻,皆婆羅門姊妹也。仍為州軍所討,禽之。
高車傳
窮奇後為嚈噠所殺,虜其子彌俄突等,其眾分散,或來奔附,或投蠕蠕。詔遣宣威將軍、羽林監孟威撫納降人,置之高平鎮。阿伏至羅長子蒸阿伏至羅余妻,謀害阿伏至羅,阿伏至羅殺之。
阿伏至羅又殘暴,大失眾心,眾共殺之,立其宗人跋利延為主。歲余,嚈噠伐高車,將納彌俄突,國人殺跋利延,迎彌俄突而立之。彌俄突既立,復遣朝貢,又奉表獻金方一、銀方一、金杖二、馬七匹、駝十頭。詔使者慕容坦賜彌俄突雜彩六十匹。世宗詔之曰:“卿遠據沙外,頻申誠款,覽揖忠志,特所欽嘉。蠕蠕、嚈噠、吐谷渾所以交通者,皆路由高昌,掎角相接。今高昌內附,遣使迎引,蠕蠕往來路絕,奸勢。不得妄令群小敢有陵犯,擁塞王人,罪在不赦。”
肅宗初,彌俄突與蠕蠕主醜奴戰敗被禽,醜奴系其兩腳於駑馬之上,頓曳殺之,漆其頭為飲器。其部眾悉入嚈噠。經數年,嚈噠聽彌俄突弟伊匐還國。
北史
突厥傳
俟斤一名燕都,狀貌奇異,面廣尺余,其色赤甚,眼若琉璃,剛暴,勇而多知。務於徵伐。乃率兵擊鄧叔子,破之。叔子以其餘燼奔西魏。俟斤又西破嚈噠,東走契丹,北並契骨,威服塞外諸國。其地,東自遼海以西,至西海,萬里。南自沙漠以北,至北海,五六千里:皆屬焉。抗衡中國,後與魏伐齊,至并州。
北史
(北周)世宗明帝紀
夏四月己巳,以太師、晉公護為雍州牧。辛未,降死罪囚一等,五歲刑已下皆原之。甲戌,天王后獨孤氏崩。甲申,葬敬後。五月乙未,以大司空、梁國公侯莫陳崇為大宗伯。六月癸亥,嚈噠國遣使朝貢。
舊唐書
地理志三·隴右道條
太汗都督府於嚈噠部落所治活路城置,以其王太汗領之。仍分其部置十五州,太汗領之。
新唐書
西域傳下·吐火羅傳
挹怛國,漢大月氏之種。大月氏為烏孫所奪,西過大宛,擊大夏臣之。治藍氏城。大夏即吐火羅也。嚈噠,王姓也,後裔以姓為國,訛為挹怛,亦曰挹闐。俗類突厥,天寶中遣使朝貢。
梁書
武帝紀下
三月丙戌,滑國遣使獻方物。
七年春正月辛丑朔,赦殊死以下。丁卯,滑國遣使獻方物。
三月辛未,滑國王安樂薩丹王遣使獻方物。
三月乙亥,宕昌王遣使獻馬及方物。高麗、百濟、滑國各遣使獻方物。
裴子野傳
是時西北徼外有白題及滑國,遣使由岷山道入貢。此二國歷代弗賓,莫知所出。子野曰:“漢潁陰侯斬胡白題將一人。服虔《注》云:‘白題,胡名也。’又漢定遠侯擊虜,八滑從之,此其後乎。”時人服其博識。敕仍使撰《方國使圖》,廣述懷來之盛,自要服至於海表,凡二十國。
隋書
裴矩傳
發自敦煌,至於西海,凡為三道,各有襟帶。北道從伊吾,經蒲類海鐵勒部,突厥可汗庭,度北流河水,至拂菻國,達於西海。其中道從高昌,焉耆,龜茲,疏勒,度蔥嶺,又經鏺汗,蘇對沙那國,康國,曹國,何國,大、小安國,穆國,至波斯,達於西海。其南道從鄯善,于闐,朱俱波、喝盤陀,度蔥嶺,又經護密,吐火羅,挹怛,忛延,漕國,至北婆羅門,達於西海。其三道諸國,亦各自有路,南北交通。其東女國,南婆羅門國等,並隨其所往,諸處得達。故知伊吾、高昌、鄯善,並西域之門戶也。總湊敦煌,是其咽喉之地。
北狄傳·突厥傳
木桿勇而多智,遂擊茹茹,滅之,西破挹怛,東走契丹,北方戎狄悉歸之,抗衡中夏。
突厥之北,契丹之徒,切齒磨牙,常伺其便。達頭前攻酒泉,其後于闐、波斯、挹怛三國一時即叛。
新唐書
地理志七下
呼延都督府,貞觀二十年置。領州三。貞觀二十三年分諸部置州二。賀魯州以賀魯部置,初隸雲中都督府(和林格爾土城子),後來屬。葛邏州以葛邏、挹怛部置,初隸雲中都督,後來屬。?跌州初為都督府,隸北庭,後為州,來屬。
嚈噠人並不是人們通常說的Hepethalites,二者是完全不同的民族。Hepethalites當是魏書西域傳中的大、小月氏或者講是它的後代,也即是漢書中的小月氏的後代。魏書中的大小月氏大概是在4世紀末或者5世紀初南下到中亞的;而嚈噠大概是在6世紀初北方金山南下到中亞的。
長期以來,一些學者一直將嚈噠和Hepethalites混淆成同一個民族,其根本原因就是沒有對魏書中的大、小月氏的傳記做出正確的解釋。以下就魏書中大、小月氏傳記做出正確解釋:
在《魏書·西域傳》中的大、小月氏的傳記如下所示:
大月氏國,都盧監氏城,在弗敵沙西,去代一萬四千五百里。北與蠕蠕接,數為所侵,遂西徙都簿羅城,去弗敵沙二千一百里。其王寄多羅勇武,遂興師越大山南侵北天竺,乾羅陁以北五國盡役屬之。世祖時,其國人商販京師,自雲能鑄石為五色瑠璃,於是採礦山中,於京師鑄之。既成,光澤乃美於西方來者。乃詔為行殿,容百餘人,光色映徹,觀者見之,莫不驚駭,以為神明所作。自此中國瑠璃遂賤,人不復珍之。
小月氏國,都富樓沙城。其王本大月氏王寄多羅之子也。寄多羅為匈奴所遂,西徙後令其子守此城,因號小月氏焉。在波路西南,去代一萬六千六百里。先居西平、張掖之間,被服頗與羌同。其俗以金銀錢為貨。(下略)
這裡的大月氏,一般地被學者們認為同《後漢書》中的大月氏是相同的種族,而且對小月氏的記載也有各種批判學說。但是我對這二傳的理解同他們有很大的不同。我認為這二傳是建立中亞歷史年代體系的重要史料。茲將卑見所示如下:
小月氏條說:“小月氏王本大月氏王寄多羅之子也”。據此可知,小月氏與大月氏是同一個氏族。大月氏條說:“大月氏國(其王是寄多羅——引者注),------北與蠕蠕相接,數為所侵遂西徙。”小月氏條說:“寄多羅為匈奴所遂,西徙後令其子守此城。”二傳對同一個寄多羅的說法是不同的。案杜佑的《通典》卷一百九十二小月氏條,其曰:
小月氏------其王本大月氏王寄多羅之子也。寄多羅為蠕蠕所遂西徙。
又,同典卷大月氏條說:
大月氏------至後魏(即北魏——引者注)代,北與蠕蠕接,數為所侵遂西徙。
《通典》中對大月氏王寄多羅的說法是一樣的,即大月氏寄多羅都為蠕蠕所遂。又案同典卷一北九十三邊防九奄蔡條:
奄蔡,漢時通焉。------後魏時曰:粟特國。一曰:溫那沙。……後魏史云:初,匈奴殺其王而有其國。至文成帝,初譴使朝貢。至王忽倪已三代矣。
由此可知,杜佑在編寫邊防篇時是參照了原來的《魏書·西域傳》。因此,在《魏書·西域傳》小月氏條中的“寄多羅為匈奴所遂”一句中的“匈奴”當為“蠕蠕”的訛字。眾所周知,古代中國在宋代以前的史書等書籍的流傳和保存全憑手抄,在抄寫過程中當然就有誤抄或漏抄的現象。因此,在這裡出現訛字現象是不足為怪的。其實,中華校點本《魏書·西域傳》中已經指出了小月氏條中“匈奴”字樣是“蠕蠕”的訛字。可惜,這個貴重的意見並沒有得到學者們的重視。以至於有的學者將這個訛字“匈奴”推測為嚈噠或Hephthalites。既然《魏書·西域傳》將鎮守富樓沙城的寄多羅之子的這部分月氏人“號小月氏”。當然將寄多羅王那部分月氏人也就稱為大月氏的了。所以小月氏條中的“其先居西平、張掖之間”不但是指小月氏的,而且也是指大月氏的,也就是說:大、小月氏在以前都居住在西平、張掖之間。那么,在以前史書上居住在西平、張掖之間的是什麼民族呢。《史記·大宛傳》說:
其餘小眾不能去者,保南山羌,號小月氏。
《後漢書·西羌傳》說:湟中月氏胡,其先大月氏之別也,舊在張掖、酒泉地。月氏王為匈奴冒頓所殺,余種分散,西逾蔥嶺,其嬴弱者南入山阻,依諸羌居止遂與共婚姻。
《魏略》說:燉煌西域南山中,從婼羌西至蔥嶺數千里,有月氏種。
《水經注》說:湟水東流逕湟中城北,故小月氏之地也。
闞駰的《十三州志》說:西平、張掖之間,大月氏之別,小月氏之國。
根據上面所引記載可以認為月氏在受到匈奴冒頓攻擊後,逃入南山(即祁連山)的小月氏經過若干年代後又遷回到距離張掖、酒泉不遠的西平與張掖之間的地方。《魏書》的大、小月氏恰恰就是這些漢代小月氏的後代。他們是受到蠕蠕的侵擾而西遷的。
在閱讀《魏書·西域傳》大月氏條中,往往被理解為寄多羅月氏從盧監氏城遷移到簿羅城。但近代研究表明:此二城為同一城。再者蠕蠕的勢力,在西面,只能到達伊犁河上游一帶,不可能伸到中亞阿姆河以南。因此有的學者就否定了記載中寄多羅月氏西遷的事情。還有,有些學者對關於小月氏記載加以種種批判,指責:“其先居西平、張掖之間”是抄襲闞駰的《十三州志》中的記載。“被服頗與羌同”是抄襲《後漢書》中的記載。“其俗以金銀錢為貨,其俗以金銀錢為貨。”是抄襲《漢書·西域傳》大月氏條中的記載。其實這些都是誤解記載內容和沒有識別出訛字的緣故而引起的。眾所周知,《魏書·西域傳》到了宋代已亡失,《魏書·西域傳》是宋人根據唐人編寫的《北史·西域傳》補修的。而《北史·西域傳》又是主要根據原來的《魏書·西域傳》及《隋書·西域傳》、《周書·西域傳》編寫的。儘管補修方法十分得當基本上保持了原來的題材。但是畢竟與原來的多少有所不同。我個人認為《魏書》大月氏傳中的“都盧監氏城,在弗敵沙西”的文可能是唐人妄加之筆。原傳中的文可能是:“大月氏國,北與蠕蠕接,數為所侵,遂西徙都簿羅城,去弗敵沙二千一百里,去代一萬四千五百里。(下略)”無論是否正確,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即如上面分析的那樣:《魏書》的月氏是從西平、張掖之間西遷到簿羅城、富樓沙城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