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人(敕勒)

敕勒人

敕勒一般指本詞條

敕勒:歐亞大陸古代民族,屬於寒溫帶森林漁獵遊牧部落,又稱赤勒、高車、狄歷、鐵勒、丁零(或者說是丁靈)。敕勒人最早生活在貝加爾湖附近。屬於以歐羅巴人種白種人為主的民族。匈奴人稱其為丁零,鮮卑人因其使用車輪高大的車子,稱之為高車。漢朝擊潰北匈奴之後,敕勒的地域開始南移,與中原的漢人交往。公元 4世紀末至6世紀中葉,繼匈奴、鮮卑之後,敕勒人和柔然人活動於中國大漠南北和西北廣大地區。敕勒族又名丁零、高車、回鶻,是今天維吾爾族的主要族源。4世紀中葉,生活在陰山一帶的敕勒人大都已鮮卑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敕勒
  • 又稱:赤勒、高車、狄歷、鐵勒
  • 最早生活區域:貝加爾湖附近
  • 活動區域:中國大漠南北和西北廣大地區
簡介,歷史,敕勒君主列表,敕勒分布,

簡介


敕勒:種族名,北齊時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西北部)一帶。敕勒,又稱赤勒鐵勒釘靈高車丁零狄歷阿至羅,古代民族,屬於原始遊牧部落。敕勒是古代赤狄的後裔,匈奴人稱其為丁零,鮮卑人稱其為敕勒,因其使用車輪高大的車子,又稱之為高車,據《史記》記載丁零最初遊牧於貝加爾湖以東、南附近,據《魏略》記載公元3世紀開始擴至葉尼塞河上游,與古堅昆雜居,這些部落稱之為西丁零。公元四世紀末至六世紀中葉,繼匈奴、鮮卑之後,高車人和柔然人活動於中國大漠南北和西北廣大地區。
敕勒人

歷史

敕勒君主列表

副伏羅阿伏至羅
比造

敕勒分布

南遷入中原的敕勒被晉朝南朝稱為丁零。鮮卑人因北方的敕勒人使用車輪高大的車子,稱之為高車。東漢竇憲聯合北方各部族,在91年擊敗北匈奴。鮮卑部落進入蒙古高原,蒙古高原上的匈奴部落皆自號為鮮卑,丁零也是其中之一。
公元4世紀末至6世紀中葉,繼匈奴、鮮卑之後,敕勒人和柔然人活動於中國北疆境外的內陸亞洲的大漠南北和中亞廣大地區。在中原的丁零人曾建立翟魏政權。(另一說法是丁零由狄族與西伯利亞土著混血而成,敕勒是匈奴與一個以狼為圖騰的部落混血而成,漢朝人認為高車是匈奴的外甥),由土拉河至今南俄草原也有他們。
487年,阿伏至羅為擺脫柔然統治,率10萬多人西遷,在車師地區建立了自己的政權。
4世紀中葉,生活在陰山一帶的人大都已鮮卑化。著名的《敕勒歌》,是北齊時敕勒人的鮮卑語的牧歌,後被翻譯成漢語。敕勒人在北魏時期大量參加北魏的戰爭,其中大部和鮮卑人一起逐漸融入漢族。高車有六姓,袁紇、紇骨、解批均與回紇有關。
敕勒中北方的一部在550年之後臣服突厥汗國,後來成為回紇,現代維吾爾族的祖先。俄羅斯聯邦薩哈(雅庫特)共和國境內的雅庫特人也是敕勒人的後裔。
土拉河一地有仆固同羅袁紇拔野古、覆羅並號俟斤;今準噶爾盆地南地域:契弊(契苾)部、薄落職部、乙咥部、蘇婆部、那曷、烏護、也咥部、於尼護(於尼讙)部;準噶爾盆地北地域:薛延陀部、咥勒児部、十槃部、達契部;哈薩克一帶:訶咥部、曷截部(可薩人)、撥忽部、比干部(佩切涅格人)、具海部、曷比悉部、何嵯蘇部、拔也末部、謁達(渴達)部;拂菻東:恩屈部onogur、阿蘭、北褥九離(巴什基爾)部、伏嗢昏(保加爾人);北海南地域:都播部(圖瓦人)。
舊唐書·北狄列傳》(卷一百九十九下)列出鐵勒十五部:薛延陀契苾回紇都播圖瓦人)、骨利乾多覽葛仆骨拔野古同羅、渾部、思結斛薛奚結阿跌白霫
敕勒,在漢代時稱為丁零,魏晉南北朝時稱狄歷、敕勒,到隋朝時稱作鐵勒。因所用車輪高大,亦稱高車。《隋書》記載鐵勒各部分布於東至獨洛河(今圖拉河)以北、西至裏海(今裏海)的廣大地區,分屬東、西突厥。其漠北十五部,以薛延陀回紇為最著。唐貞觀末,於東部鐵勒分設都督府、州,隸燕然都護府。”
敕勒秦漢歷史
在秦漢時期,敕勒的祖先丁零居住在北海(今貝加爾湖一帶),它的南邊是匈奴,西南是烏孫。匈奴在冒頓單于統治時期,先後征服了很多部族,當時丁零也和其它周邊的部落一樣,遭受匈奴的奴役。不少丁零人被匈奴擄去作了匈奴的奴隸。在公元前三世紀末至公元後一世紀間,丁零不斷和匈奴進行武裝鬥爭。據《漢書.匈奴傳》中記載,公元前71年,匈奴單于領兵攻打遊牧與伊犁河上游流域的烏孫族,在返回途中遭遇大雪,平時被匈奴奴役的烏桓、烏孫和丁零乘機對匈奴進行襲擊,結果殺死了數萬匈奴騎兵。從此匈奴國勢大衰,被匈奴奴役的各族都擺脫了匈奴的控制。
敕勒公元一世紀
公元一世紀中葉以後,匈奴由於統治階級內部鬥爭,分裂為南、北兩部。公元87年,丁零聯合南匈奴、鮮卑及西域各族共同夾擊北匈奴,北匈奴大敗,被迫西遷。
敕勒東漢歷史
東漢時,除大部分丁零人仍遊牧於貝加爾湖一帶外(這部分丁零人被稱作北丁零),一部分向西遷徙遊牧於伊犁河流域阿爾泰山一帶(這部分丁零人被稱作西丁零),還有一部分丁零人南移,在今山西和河北境內有定州丁零、中山丁零、北地丁零等。“五胡十六國”時期,丁零人在中原一帶先後參加了各族統治者的混戰。後來,這部分丁零人漸與其他民族融合
敕勒漢末魏晉時歷史
漢末魏晉時,又有很多的丁零族人南遷,這樣,富饒的漠南地區成為敕勒人遊牧的地區。當然大部分敕勒人還留在原來的牧地。當時敕勒人的遊牧地域東到貝加爾湖,西到土拉河、阿爾泰山一帶。當時,由於敕勒人造車業很出名,他們造的車車輪直徑最長者達1.4米左右,超過了當地牛身的高度,與馬的身高相差無幾。這種高輪大車,可以在草茂而高,積雪深厚,且多沼澤的地區順利通行。所以當時南方人稱他們為高車。
據記載,當時的鐵勒部落分布廣在大漠南北的9個地區,共有四十個不同名稱的部落。比較著名的部落有副伏羅部、斛律部、吐突鄰部、袁紇部、敕力犍部、幡豆建部等。
由於遊牧在北方的敕勒各部落日益強大起來,對當時的柔然和北魏統治階級構成了威脅。北魏統治階級曾多次攻打敕勒各部,這樣很多敕勒部落相繼歸附北魏。五世紀初,北魏王朝曾把貝加爾湖東部敕勒人數十萬落都遷徙到漠南一帶。使漠南一帶畜牧業發展很快。由於受漢族文化的影響,逐漸懂得了農耕。據記載,北魏文成帝時期,“五部高車合聚祭天,眾至數萬,大會走馬殺牲,游繞歌聲忻忻,其俗稱自前世以來無盛於此。”這樣空前的盛會,敕勒人乘著高車,唱著優美的牧歌,行進在草原,就是在今天看來,也是很壯觀之事。由於漠南地區當時主要是敕勒人聚居的地方,他們把漠南一帶成為“敕勒川”。
著名的《敕勒歌》,是北齊時敕勒人的鮮卑語的牧歌,後被翻譯成漢語。
敕勒中一部後來成為回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