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士坦丁七世(Constantine VII Porphyrogenitus)繼續寫到,在這8個佩切涅格部落之中,其中有3個部落以“康加爾(kangar)的名字而著稱”,他補充說,這個名字的意思是指“他們比其他部落更加勇敢和高貴“,”他們也樂於接受這個稱號“,並且這3支部落在佩切涅格諸部落中處於統治地位。
公元9世紀起,佩切涅格人開始了與基輔羅斯一個不太穩定的合作期,在這兩個多世紀內,他們不斷的發起對基輔羅斯的襲擊,有時會升級為全面的戰爭(比如920年的佩切涅格人對基輔羅斯王公伊戈爾的戰爭,記載在《往年紀事》)。公元10-11世紀佩切涅格人對基輔羅斯的戰爭,造成了斯拉夫人從瓦拉幾亞地區(Walachian)逐漸往德涅斯特河以北遷移。然而也有過基輔羅斯與佩切涅格人的短暫軍事同盟,比如在943年由伊戈爾領導的對拜占庭的戰爭。公元968年,拜占庭人唆使佩切涅格人襲擊基輔,並將羅斯王公斯維亞托斯拉夫一世(Prince of Kiev,SviatoslavI)的母親奧麗加(Olga)和他的三個幼子圍困在城內。斯維亞托斯拉夫被迫回師羅斯,圍困基輔的佩切涅格人被擊退了。但在之後的970–971年拜占庭與基輔羅斯的戰爭中,獲勝的斯維亞托斯拉夫在返回基輔的途中,很可能是由於拜占庭人的故意通風報信,斯維亞托斯拉夫·伊戈列維奇於第聶伯河沿岸被他的宿敵佩切涅格人伏擊。在經過激烈戰鬥之後,羅斯的武士隊被消滅,斯維亞托斯拉夫陣亡(972年)。據《往年紀事》記載,斯維亞托斯拉夫·伊戈列維奇的頭顱被佩切涅格可汗忽兒牙(Kurya)按遊牧民族的習慣割下來作成了酒杯。之後繼承羅斯王位的斯維亞托斯拉夫之子:弗拉基米爾·斯維亞托斯拉維奇(VladimirI of Kiev)也集中力量在羅斯南部和西南部阻止佩切涅格人的侵擾,於988年沿奧謝特爾河、特魯貝日河等河流修建了許多要塞。雅羅斯拉夫一世(YaroslavI)在1036年也阻止了兇悍的佩切涅格人對羅斯的侵襲。
衰亡與消失
此後不久,其他遊牧民族取代了逐漸衰弱的佩切涅格人在南俄大草原上的霸主地位:庫曼人和突厥人(Torks)。根據米哈伊洛·赫魯舍夫斯基(Mykhailo Hrushevsky,1866–1934,烏克蘭歷史學家和政治家,1917-1918年任烏克蘭人民共和國總統)寫的《烏克蘭與羅斯歷史》(History of Ukraine-Ruthenia)一書所說,佩切涅格人在基輔附近戰敗後向多瑙河遷移,他們渡過了河,然後就徹底從南俄大草原上消失了。佩切涅格人聯合瓦拉幾人(Vlachs,羅馬尼亞人的一支),於1068年在特蘭西瓦尼亞的齊拉萊什地區(Chiraleş)與馬扎爾人打了一仗,此役佩切涅格人戰敗。
1090或1091年左右,當時的塞爾柱突厥的埃米爾,“士麥那的查卡”(Turkish emir Chaka of Smyrna)為了徹底消滅拜占庭帝國,派使者聯絡佩切涅格人建議和佩切涅格人結盟共同對付拜占庭。由於之前多年的內戰使拜占庭人無法提供足夠的兵力來擊退佩切涅格人,於是拜占庭皇帝阿歷克塞一世·科穆寧(Alexios I Komnenos)趕緊花了大量的黃金買通了庫曼人,讓他們加入一起對付佩切涅格人。庫曼人見到黃金之後趕緊加入了阿歷克塞的軍隊。在1091年春末,庫曼部隊抵達拜占庭領土,和拜占庭軍隊相結合以對抗佩切涅格人。1091年4月28日,阿歷克塞和他的盟友軍隊抵達佩切涅格人在馬里查河(Maritsa)附近拉維尼歐(Levounion)的營地。
阿歷克塞一世把俘獲的佩切涅格人安置在了莫格萊納地區(Moglena,今馬其頓地區)編為“莫格萊納佩切涅格”親衛軍(tagma,拜占庭皇家近衛軍)。1094年庫曼人再次來襲,很多佩切涅格人被殺或被掠去。拜占庭在1122年的貝羅亞戰役(Beroia,今保加利亞城市舊扎格拉)中再次擊敗了佩切涅格人。在一段時間內,佩切涅格人在後方的匈牙利王國內(Kingdom of Hungary)還保留了一些大型的居住區,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巴爾幹的佩切涅格人逐漸失去了他們的民族身份認同,並被當地居民全面同化了,主要是和馬扎爾人和保加利亞人。
根據12世紀的拜占庭歷史學家約翰·京納莫斯(John Kinnamos)的記載,佩切涅格人作為拜占庭皇帝曼努埃爾一世·科穆寧(Manuel I Komnenos)的僱傭兵,在義大利南部與西西里島的諾曼國王威廉一世(綽號:“惡人威廉”,William the Bad)作戰,當時一支佩切涅格人的部隊出現在1155年的安德里亞戰役(Andria,今義大利東南部城市)。
通過一位在11世紀早期被拜占庭抓獲流放至東歐的穆斯林囚犯的敘述,他曾被帶到佩切涅格人那裡,在那裡這位穆斯林囚犯向當地人傳播伊斯蘭教。到了12世紀後期,阿布·哈米德·加爾納提(Abu Hamid al Garnathi)提到居住在匈牙利的佩切涅格人,可能是偽裝成基督徒的穆斯林。另外在塞爾維亞東南部,有一個叫佩切涅夫采(Pecenjevce)的村莊,是由佩切涅格人建立的,在與拜占庭的戰爭過後,殘存的佩切涅格人來到這個地區避難,在這裡建立了自己的村落。
根據11世紀亞美尼亞籍歷史學者埃德薩的馬太(Matthew of Edessa)編寫的《亞美尼亞編年史》中幾次提到佩切涅格人。第一次提到的是在編年史中的第75章節,他寫到:“在499年(古亞美尼亞歷,即公元1050年至1051年左右),佩切涅格人(Badzinag)在羅馬(即拜占庭)的很多省份造成了極大的破壞”。第二次提到則是在第103章節關於曼齊克特之戰(又譯為:曼齊刻爾特戰役,該戰役發生於公元1071年7月,是拜占庭帝國與在西亞新崛起的塞爾柱突厥人之間的決定性會戰,此役拜占庭軍隊慘敗)。在這一章節我們被告知,原本是東羅馬帝國的同盟者:佩切涅格人(Padzunak)和烏茲人(Uz)(烏古斯突厥人的一些分支部落),在拜占庭與塞爾柱突厥人的戰鬥的最關鍵時刻,改變了立場投向了他們的同族—塞爾柱人,並對拜占庭展開攻勢,從而徹底改變了整個戰役的結局。在第132章節提到的是拜占庭與佩切涅格人之間的戰爭,佩切涅格人試圖圍困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但沒成功,在這一章節中,佩切涅格人被描述為“弩手軍隊”。在第299章節,拜占庭軍隊的亞美尼亞親王巴西爾派出一支佩切涅格人隊伍去援救基督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