朅盤陀國

朅盤陀國

盤陀國:西域古王國,又稱渴盤陀國、喝盤陀國、渴飯檀國、漢盤陀國、喝囉盤陀國、大石國。是塔吉克族祖先建立的王國。相傳其開國者之父乃自日中而來,母為漢土之人(居公主堡),故王族自稱漢日天種,因核心區國民是東部波斯群體,長期通婚使得王族成為東波斯人群的一部分,因此王族是後來形成的中國塔吉克族的祖先之一。

該區域早在公元前就是中國塔吉克族祖先塞人(對漢代南疆東部波斯人和突厥人的統稱)的遊牧區,王國的建立使一部分遊牧塞人發展農耕經濟、城堡市鎮,80多公里長的帕爾哈德渠是重要成績。

它是西域古王國,其位置約在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地區塔什庫爾乾塔吉克自治縣(Tush-kurghan,Sarikol,石城)之地,即所謂塞勒庫勒(Sariq-gol,黃谷)處,為經蔥嶺帕米爾高原)的要衝,由此可通往北印度、睹貨羅國、莎車、于闐、佉沙(疏勒)等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朅盤陀國
  • 又稱:渴盤陀國
  • 位置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 建立時間:大約是公元1世紀左右
  • 性質:西域古王國
名稱由來,歷史沿革,史料記載,梁書,大唐西域傳,王國國民,王國成績,王族,來源漢日天種,融入波斯族,塔吉克族祖先,

名稱由來

盤陀國(梵Khabandha)又譯作渴盤陀等。是塔吉克族祖先建立的王國。在今天的塔吉克語中,“渴盤陀”一詞是“山上的道路”(即山路)的意思。在此前的塞種語中,該詞很可能也是這個意思。而漢語中,“盤陀”有兩個意思,一形容石頭不平,二為曲折迴旋。

歷史沿革

朅盤陀國的建立時間,據推測大約是公元1世紀左右,當時石頭城已經存在。
公元6世紀初,北魏時代的宋雲途經朅盤陀,當時的國王告訴他,自己已是第十三代國王。
公元8世紀,吐蕃向外擴張,向西一直伸展到今屬巴基斯坦的吉爾吉特等地區,朅盤陀所在的地區也無法避免被占領的命運。當時在位的朅盤陀國王可能出於無奈,只能選擇歸附吐蕃。
唐朝為了鞏固西部邊疆,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突出的是高仙芝遠征小勃律。而且,唐朝軍隊收復了朅盤陀國故地,在此設立了蔥嶺守捉。
清朝時,乾隆在1759年平定大小和卓叛亂,在新疆設定伊犁將軍府,塔什庫爾乾的穆喇特伯克歸順清朝,清政府正式將塔什庫爾乾的塔吉克族聚居區劃為葉爾羌的一個莊——色勒庫爾回莊,清朝的軍事、行政建制都正式建立。

史料記載

梁書

渴盤陁國,于闐西小國也。西鄰滑國,南接罽賓國,北連沙勒國。所治在山谷中,城周回十餘里,國有十二城。風俗與于闐相類。衣吉貝布,著長身小袖袍、小口袴。地宜小麥,資以為糧。多牛馬駱駝羊等。出好氈、金、玉。王姓葛沙氏。中大同元年,遣使獻方物。

大唐西域傳

朅盤陀國(梵Khabandha)。據《大唐西域記》卷十二所載,此國周環二千餘里,大都城以大石嶺為基,背徙多河,周圍二十餘里山嶺連綿,川原隘狹。谷稼少,菽麥豐,林樹、花果皆稀。國人容貌醜陋,著氈褐,性獷暴驍勇,少學藝,然知淳信,敬崇佛法。有伽藍十餘所,僧徒五百餘人,習學小乘說一切有部。相傳其開國者之父乃自日中而來,母為漢土之人,故王族自稱漢日天種,容貌與中國相同,頭戴方冠,身著胡服。城中有經量部童受(Kuma^rala^ta)論師所居之伽藍,台閣高廣,佛像莊嚴。相傳此國國王聞論師之威德,故興兵犯呾叉始羅國,得師而歸,並捐阿育王之故宮以建此寺。城東南之大石崖有二石室,室中各有一羅漢入滅盡定,端然而坐,形若羸人,膚骸不朽,其鬚髮恆長,故眾僧每年須為其剃髮更衣。

王國國民

該區域早在公元前就是中國塔吉克族祖先塞人(東波斯人)的遊牧區。

王國成績

王國的建立使一部分遊牧塞人發展農耕經濟、城堡市鎮,80多公里長的帕爾哈德渠是重要成績。

王族

來源漢日天種

據《大唐西域記》卷十二所載,相傳其開國者之父乃自日中而來,母為漢土之人,故王族自稱漢日天種,容貌與中國相同,頭戴方冠,身著胡服。
學界有人認為,《穆天子傳》卷二中的“太王澶父之始作西土,……封其壁臣長季綽於春山之虱,妻以元女”的記載,很值得注意。

融入波斯族

因核心區國民是東部波斯群體,長期通婚使得王族成為東波斯人群的一部分。
著名的公主堡漢日天種之說的歷史見證。早期“容貌與中國相同”,後來是“屬歐羅巴人種印度帕米爾類型”,為什麼?後因與國民即東部波斯群體長期通婚,波斯基因居絕對主導。

塔吉克族祖先

因此,王族是後來形成的中國塔吉克族的祖先之一。中國塔吉克族的一般祖先是早期塞人(對漢代南疆東部波斯人和突厥人的統稱),是遊牧人群,漢日天種在此建國,王族後來融合到當地人群,從現代的視野看,王族也是現代塔吉克人的祖先之一。
我們常認為塔吉克族是中國的唯一純高加索人種民族,有的說,塔吉克族大部分繼承的是古代東波斯人的基因,少部分是古唐古特人(古羌人)、吉爾吉斯等人群的基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