嗩吶藝術(綏米嗩吶)

嗩吶藝術(綏米嗩吶)

嗩吶藝術(綏米嗩吶),陝西省綏德縣、米脂縣傳統音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綏米嗩吶是民間鼓吹樂種類之一,主要流傳在陝西省綏德、米脂周邊的子洲、清澗、吳堡、佳縣、橫山及與綏德隔黃河為鄰的山西省柳林西部鄉鎮等地。其淵源可追溯至明代,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 陝北綏米嗩吶既保留傳統曲牌,又移植秧歌、民歌小調、戲劇曲牌的嗩吶曲牌,類別繁多,豐富多采,曲目具有多元性特徵;陝北嗩吶激越高亢,與陝北人的性格相吻合,形成具有黃土地人情感宣洩、精神棲息的特徵。

2008年6月7日,嗩吶藝術(綏米嗩吶)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遺產編號:Ⅱ-37。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嗩吶藝術(綏米嗩吶)
  • 遺產級別:國家級
  • 遺產類別:傳統音樂
  • 申報地區:陝西省綏德縣、米脂縣
  • 遺產編號:Ⅱ-37
  • 批准時間:2008年6月7日
歷史淵源,基本特徵,演奏形式,演唱內容,曲牌特徵,傳承保護,傳承價值,傳承狀況,傳承人物,保護措施,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綏德米脂地處黃土高原腹地,少受皇家文化的影響,使當地文化得到較好的保存,陝北綏米嗩吶就是陝北文化的其中一部分。綏米地區人民對生的渴求和對命運的抗爭這種獨特的文化心理,與嗩吶高亢嘹亮、粗獷深沉及至吼天撼地的樂聲,產生了心靈的共鳴。
經過幾代嗩吶手和嗩吶樂戶吹奏、創作的傳承,完成了嗩吶樂器到音樂的引進、發展、完善、興盛的漫長過程,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綏米嗩吶。在解放前的數百年里,由於吹鼓手被認為是“下九流”,所以嗩吶音樂發展速度不是很快。解放後,特別是建國初期,嗩吶藝人地位提高,嗩吶音樂獲得新生,發展較快。改革開放以來,陝北綏米嗩吶進入了新的發展高速期。現代綏德米脂一帶凡有婚喪嫁娶或逢年過節,吹嗩吶都成為必不可少的演奏儀式。

基本特徵

演奏形式

綏米嗩吶的吹奏形式有“大吹”“小吹”之分。大吹由五件樂器和五人組成。兩個嗩吶手各吹一把嗩吶、鼓手、鐐手、鑼手分別擊打牛皮鼓、小錦、鉤鑼。另有兩把長號,由嗩吶手和鼓手吹奏。小吹有小海笛一把、笙一把、管子一支、再配上小鉸子、小銅鑼等樂器,吹奏風格委婉清麗。
嗩吶藝術(綏米嗩吶)
綏米嗩吶部分演奏樂器
陝北綏德、米脂嗩吶吹奏形式主要為動態、靜態兩種。動態吹奏一般隨迎親、出殯、秧歌、謁廟、請神隊伍在行進中吹奏。吹奏路程不一、若遇村村相連路段,在行進中連續不斷吹奏二十多里路。靜態吹奏在各種吹奏場合中都有,鼓樂班在庭堂院範圍坐吹奏,吹奏時間以項目儀程時間長短為準,長則2~3小時,短則數分鐘。

演唱內容

1.喜慶嗩吶。喜慶嗩吶主要用於生日滿月、慶賀壽長、婚嫁禮儀、節日娛樂、開業慶典等場合。常用曲牌有《大開門》《大擺隊》《西風贊》等,以及現代歌曲。
2.娛神祭祀嗩吶。逢道觀廟會、春節秧歌、謁廟、請神等場合,都有嗩吶吹奏。常用曲牌有《開廟門》《西風贊》等。
3.哀悼嗩吶。哀悼嗩吶主要在殯葬儀式上吹奏,常用曲牌有《花道子》《散白銀》《孟姜女哭長城》等。

曲牌特徵

陝北綏米嗩吶曲牌豐富,風格多樣,它的樂曲主要來自民歌小調、戲曲音樂和宗教音樂,具有多元文化特徵。其中的代表曲目有《下江南》《哭長城》《水龍吟》《柳青娘》《千聲佛》等,另外一些曲牌如《大擺隊》《大楚將軍》《三通鼓》《得勝回營》等則體現出軍樂特徵。除此之外,聽覺的震撼力,廣泛的民眾性以及反映黃土地人民精神、情感生活構成了陝北綏米嗩吶的藝術特徵。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綏米嗩吶與陝北人的日常生活及社會風俗密切相關,是當地民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民俗、歷史、音樂等研究領域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綏米嗩吶是傳播黃土地優秀民間音樂的重要工具之一,具有較高的實用價值和學術價值。
1、學術價值:陝北嗩吶僅從明代起以六百餘年的輝煌一路走來,在中國音樂史上留下了極不尋常的足跡,它的豐富內容,基本特徵及其傳承歷史在中國整個吹打樂中實屬罕見。因此,進一步挖掘、搶救、保護和發展陝北嗩吶音樂,使它走向世界,對豐富和完善中國和世界音樂史都將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
2、實用價值:挖掘、搶救、保護和發展陝北嗩吶音樂,對推動陝北地區的精神文明建設,豐富人民民眾的文化生活,擴大對外文化交流的視窗,促進當地的經濟建設、增強西部大開發中的文化建設品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都將起到較大的作用。

傳承狀況

在西方強勢文化持續輸入的影響下,綏米嗩吶演奏中已引入小號、架子鼓等西洋樂器,出現某種程度的變異。其生存活動空間也進一步縮小,一些造詣很深的嗩吶手年事已高,隨著他們的相繼離世,很多絕技都將失傳。保護和搶救綏米嗩吶演奏技藝已是迫在眉睫。

傳承人物

李岐山,男,漢族,1945年5月生,榆林市米脂縣人。他從7歲開始就跟父親學習嗩吶曲脾,14歲時開始正式學吹噴吶,天天廢寢忘食地練習,在3年時間內就學會吹奏許多嗩吶曲牌。他的演奏生動活潑、歡快流暢,擅長高音吹奏,在高音區加“花”裝飾吹奏,略有調皮氣息,音似珍珠落地般蹦出,大音程跳動吹奏形成起伏跌宕,既增強了立體感,又彌補了傳統吹奏拖拉力乏的不足;能使用“一曲多變”的方法,在發揮高難度技巧中使傳統曲牌產生新的美感。李岐山為第一批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綏米嗩吶代表性傳承人,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綏米嗩吶代表性傳承人
嗩吶藝術(綏米嗩吶)
綏米嗩吶代表性傳承人汪世發
汪世發,男,漢族,1949年8月生,榆林巿綏德縣人。汪世發12歲開始學藝,19歲出師立班。在長期的學習和演出活動中,汪世發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演奏技巧,可以用嗩吶不同調式吹奏近百首傳統嗩吶曲牌。他的樂班人數雖少,但演奏水平高,具有較強的藝術表現力。汪世發為第一批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綏米嗩吶代表性傳承人。

保護措施

採取的保護措施
1、從1986年開始收集民間嗩吶老藝人吹奏曲牌300多首;
2、建立綏德漢嗩吶團成員個人檔案;
3、從1998年綏德漢嗩吶團建立以來,縣政府有關領導經常參與過問活動情況和了解存在問題;
4、從2003年開始編撰《綏德文庫》中專門設立了《嗩吶音樂卷》《陝北嗩吶》專輯,由兩縣文化館音樂幹部擔任主編。
保護單位
2019年11月12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綏德縣文化館、米脂縣文化館獲得嗩吶藝術(綏米嗩吶)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嗩吶藝術(綏米嗩吶)項目保護單位綏德縣文化館、米脂縣文化館存在單位性質、機構等方面重大變化,不具備保護單位基本條件等情況,重新認定保護單位米脂縣文化館(米脂縣戲曲研究中心)。

社會影響

重要展覽
綏德漢嗩吶團先後參加了全國第四屆城市運動會閉幕式、陝西省1999年春節文藝晚會、2003年首屆中國老年藝術節、電信杯陝西省第三屆藝術節等二十餘次國家、省市大型演出活動,均獲得成功。
嗩吶藝術(綏米嗩吶)
第六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上的綏米嗩吶表演團隊
2020年10月23日,以“全面小康非遺同行”為主題的第六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在濟南開幕,綏米嗩吶亮相開幕演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