嗩吶藝術(碭山嗩吶)

嗩吶藝術(碭山嗩吶)

嗩吶藝術(碭山嗩吶),安徽省宿州市傳統音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明朝正德年間(1506—1521),嗩吶已在碭山縣廣泛流傳。明代王磬在其《王西樓先生樂府·朝天飛》一詞中寫道:“喇叭、嗩吶,曲兒小、腔兒大……”。碭山民間對嗩吶有獨特的稱謂,高音嗩吶稱尖笛,低音嗩吶稱大笛,且吹奏形式有咔腔、悶腔、咔戲,吹奏技巧有單吐、雙吐、三吐等。

2011年6月9日,安徽省宿州市申報的嗩吶藝術(碭山嗩吶)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Ⅱ-37。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嗩吶藝術(碭山嗩吶)
  • 遺產級別:國家級
  • 遺產類別:傳統音樂
  • 申報地區:安徽省宿州市
  • 批准時間:2011年6月9日
  • 遺產編號:Ⅱ-37
歷史淵源,基本特徵,演奏技法,道具特徵,樂隊編制,演出類型,代表作品,傳承保護,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碭山縣地處安徽省最北端,與蘇、魯、豫、皖四省七縣市接壤。歷史上,中華民族的搖籃黃河曾經橫穿境內七百餘年,水陸交通暢通,商賈雲集,素有九洲通衢之美譽。齊魯禮樂典儀與梁宋中原文明交匯,形成了厚重的歷史和民間傳統文化積澱。
據考證,明朝正德年間(1506—1521),嗩吶已在碭山縣廣泛流傳。明代王磬在其《王西樓先生樂府·朝天飛》一詞中寫道:“喇叭、嗩吶,曲兒小、腔兒大……”
據史載,明太祖朱元璋九世玄孫朱載堉極愛嗩吶,他放棄優裕生活,深入民間嗩吶班子,潛心從事民間音樂的挖掘整理工作,先後寫出《樂律全書》和《律呂正論》等多部音律專著。後來,一些經過朱載堉教授的嗩吶藝人隨著因黃河泛濫而流離失所的難民一道,輾轉來到碭山縣定居,碭山縣的嗩吶就此發展興盛起來。
據民間藝人口傳,最早來到碭山縣落戶的嗩吶藝人有張氏,劉氏、王氏、陳氏等幾個家族。經過幾個家族自身繼承的嗩吶技藝,經過數百年的傳承慢慢形成了現代的碭山嗩吶藝術。

基本特徵

演奏技法

滑音:有指滑音和氣滑音兩種技法。指滑音是在吹奏時用手指從本位音向上方或下方音孔滑動形成上滑音和下滑音。習滲體氣滑音是通過氣息的控制和嘴唇的蠕動,完成向上或向下的滑音效果。
喉音:是強氣流衝擊喉嚨發出的類似“沙沙沙”的聲音,常表現悲傷的情緒,有時也模仿一些悲傷的音響效果。
鼓腮式循環換氣:是民間循環換氣的一種方式,也是一種高難度的技法,在碭山,嗩吶藝人基本都會使用這一技法。是一種口腔呼氣和鼻腔吸氣同時進行的方式,使聽眾在傾聽時感覺吹奏者是一口氣吹完的,非常過癮悼凳樂幾。鼓腮式循環換氣可以讓口腔內儲存的氣流更加充分,特別在吹奏高音時更能遊刃有餘。另外還可以起到感染聽眾的作用,看著嗩吶藝人的表演感覺吹奏得特別賣力,情緒受到感染,氣氛會更熱烈。許多專業音樂院校不主張使用這種換氣方式,認為不美觀。但是在碭山嗩吶演奏中鼓腮式循環換氣還普遍存在,老百姓和嗩吶藝人把它作為衡量藝人技藝的一個標準。
氣拱音:在碭山也稱為“哈音”,因為發出的聲音神似笑聲。有兩種吹奏方式:一是上下唇輕輕含住哨片的上半部分,將口腔內儲存的氣息有頻率地送出,結合下滑音而得音。二是得哈音的方式,嘴唇輕含住哨片的上半部分,利用丹田氣息,通過腹壁肌的震動並結合下滑音得出“哈、哈”之音。
一孔多音:是碭山嗩吶藝人一種較高的演奏技法,不是每個嗩吶藝人都能掌握。嗩吶有八孔,正常演奏十六度,但通過一孔多音、借音技巧吹奏出來的音域就不止十六度。一個音孔通過嗩吶藝人氣息的控制和含哨的深淺,可以吹奏出本音上下三度內的音。

道具特徵

(一)哨片
哨片也稱為哨子,是嗩吶發聲的部件。碭山嗩吶的哨片由嗩吶藝人根據個人習慣用蘆葦製作,形制常為扇面形,嗩吶的發音技巧主要靠嘴來控制,所以哨片的大小、軟硬度都要非常合適。好的哨片有利於吹奏者處理好樂曲的音準、音量和音色,精準表達樂曲的情精懂全感。哨片底部要用銅絲或縫衣線纏繞,用銅絲比較結實,但不夠靈活,碭山嗩吶藝人喜歡用縫衣線背立探纏哨片底部,這樣調整比較方便。
(二)芯子
芯子在碭山也稱為“胡嘍”,銅質,從上往下漸粗圓柱形。它的作用是調節音準,短的音偏高,長的音則偏低。長度約是桿頭到第八孔的距離,嗩吶藝人會根據需要調整適合自己使用的芯子。
(三)氣盤
氣盤對嗩吶發音沒有直接的作用,所以在碭山有的人吹嗩吶不用氣盤。但它是嘴唇的一個著力點,吹奏時口型的控制和閉氣可以利用氣盤。另外,氣盤還有美觀的作用,色彩多樣,常用的整乘主刪材質為塑膠、木料和銅質。
(四)嗩吶桿
嗩吶桿在碭山就叫桿子,基本都是木製,常用的有檀木、烏木、紅木和花梨木等。形制上細下粗,呈圓錐形,前七後一共八個音孔,演奏者通過關閉和放開音孔調整音高。桿子的長度決定嗩吶的調高,嗩吶的分類即是根據桿子的長度分為大嗩吶、中嗩吶、小嗩吶和低音嗩吶等。桿子越長,調和音域越低,反之,則越高。
(五)嗩吶碗
嗩吶碗通常叫碗子,也拜嘗挨就是嗩吶頭,薄銅片製成,主要作用是擴大音量,故有些嗩吶藝人的嗩吶碗下方會再加一圈5厘米左右的擴音圈,使嗩吶吹奏的聲音更加集中且富有穿透力。嗩吶碗可以上下小範圍地移動,使得嗩吶碗還具有調節筒音和低把位音高的作用。

樂隊編制

碭山嗩吶主要有獨奏、重奏和依託嗩抹榆吶班的合奏形式。獨奏和重奏通常是嗩吶藝人參加中國國內外嗩吶大賽及表演時的形式,嗩吶班的合奏是碭山嗩吶生存和發展最重要的依託形式。通常有大型、中型和小型樂隊三種樂器編制類型:大型的編制有嗩吶兩至三支,笙兩盤,二胡板胡兩到三把和揚琴,另外就是打擊樂,梆子、鑼、鈸、板鼓和架子鼓等;中型編制通常是兩支嗩吶兩盤笙,再加上梆子、鑼、架子鼓等打擊樂器,另外再配置一架電子琴;小型編制就是兩支嗩吶兩盤笙再加上梆子組成。在碭山,各種編制的嗩吶班裡通常還會有能夠模仿各種人聲唱腔的大胡嘍和小胡嘍(也稱為把攥子),以及一到兩個主唱。嗩吶班很多人都是一專多能的,能吹、能拉、能唱。演出時嗩吶班採用哪一種樂隊編制是根據事主的要求。

演出類型

碭山嗩吶演出類型主要分為“搭台吹”“坐檯吹”“站台吹”。
搭台吹通常是用演出車搭建的,也有搭建專業舞台演出的。舞台常搭建在事主家門口,在紅白喜事的前一天演出時使用。也有很多開業慶典、過大壽、送粥米或慶賀金榜題名時使用“搭台吹”。搭台吹時,嗩吶班演出時間較長,會分為吹、唱、演三部分。吹主要是先吹奏一些合適的傳統曲牌再加一些流行歌曲。唱主要是唱一些流行歌曲,之前在碭山唱的豫劇比較多,也有四平調、拉魂腔、墜子戲等。演的階段,之前是一些嗩吶藝人表演“吐彩紙”“吃火噴火”“火燒葡萄架”等各自嗩吶班的拿手絕活。有很多嗩吶班為了顯示其演出節目的豐富性從而多招攬生意,也有的是應事主要求,常常請一些玩雜技、說段子的走穴專業演員,整個過程會持續兩到三個小時。這些演出一是事主家感謝親戚鄰居的幫助,二是顯示自己經濟實力。
坐檯吹與搭台吹是在婚喪禮儀當天使用的形式,嗩吶班成員基本變化不大。
坐檯吹是在禮儀開始前開門和禮儀進行到某一階段吹奏的形式。
站台吹是禮儀進行時常用的形式,具體還分為站著不動吹奏的立奏式和走著吹奏的行奏式。行奏式常常用於婚喪禮儀進行中,如婚禮中的“嗑喜頭”“拜廚”“拜堂”等,葬禮中“行家奠禮”“送行”“接貢”等都是行奏式的吹奏方式。

代表作品

碭山嗩吶曲牌代表作有《百鳥朝鳳》《六字開門》《拜堂》《鋦鍋》《抬花轎》《歡樂調》《喪調》等。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碭山嗩吶的形成、沿革和提高,影響並帶動著蘇、魯、豫、皖周邊地區民間嗩吶藝術的發展。
傳承狀況
碭山嗩吶的傳承承受諸多機遇的同時也面臨著挑戰,存在著諸如製作工藝缺失、音樂作品缺乏創新性、傳承人才稀缺、傳承方式單一等方面問題。
傳承人物
蔣法傑,男。2018年5月被評定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安徽省宿州市申報。
保護措施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碭山縣文化館獲得“嗩吶藝術(碭山嗩吶)”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社會影響

重要活動
2015年9月20日,”碭山縣首屆電視嗩吶爭霸賽”在梨樹王景區啟動,參賽人員展示碭山嗩吶。
2018年12月31日,碭山嗩吶參演北京市傳統文化展演活動。

道具特徵

(一)哨片
哨片也稱為哨子,是嗩吶發聲的部件。碭山嗩吶的哨片由嗩吶藝人根據個人習慣用蘆葦製作,形制常為扇面形,嗩吶的發音技巧主要靠嘴來控制,所以哨片的大小、軟硬度都要非常合適。好的哨片有利於吹奏者處理好樂曲的音準、音量和音色,精準表達樂曲的情感。哨片底部要用銅絲或縫衣線纏繞,用銅絲比較結實,但不夠靈活,碭山嗩吶藝人喜歡用縫衣線纏哨片底部,這樣調整比較方便。
(二)芯子
芯子在碭山也稱為“胡嘍”,銅質,從上往下漸粗圓柱形。它的作用是調節音準,短的音偏高,長的音則偏低。長度約是桿頭到第八孔的距離,嗩吶藝人會根據需要調整適合自己使用的芯子。
(三)氣盤
氣盤對嗩吶發音沒有直接的作用,所以在碭山有的人吹嗩吶不用氣盤。但它是嘴唇的一個著力點,吹奏時口型的控制和閉氣可以利用氣盤。另外,氣盤還有美觀的作用,色彩多樣,常用的材質為塑膠、木料和銅質。
(四)嗩吶桿
嗩吶桿在碭山就叫桿子,基本都是木製,常用的有檀木、烏木、紅木和花梨木等。形制上細下粗,呈圓錐形,前七後一共八個音孔,演奏者通過關閉和放開音孔調整音高。桿子的長度決定嗩吶的調高,嗩吶的分類即是根據桿子的長度分為大嗩吶、中嗩吶、小嗩吶和低音嗩吶等。桿子越長,調和音域越低,反之,則越高。
(五)嗩吶碗
嗩吶碗通常叫碗子,也就是嗩吶頭,薄銅片製成,主要作用是擴大音量,故有些嗩吶藝人的嗩吶碗下方會再加一圈5厘米左右的擴音圈,使嗩吶吹奏的聲音更加集中且富有穿透力。嗩吶碗可以上下小範圍地移動,使得嗩吶碗還具有調節筒音和低把位音高的作用。

樂隊編制

碭山嗩吶主要有獨奏、重奏和依託嗩吶班的合奏形式。獨奏和重奏通常是嗩吶藝人參加中國國內外嗩吶大賽及表演時的形式,嗩吶班的合奏是碭山嗩吶生存和發展最重要的依託形式。通常有大型、中型和小型樂隊三種樂器編制類型:大型的編制有嗩吶兩至三支,笙兩盤,二胡板胡兩到三把和揚琴,另外就是打擊樂,梆子、鑼、鈸、板鼓和架子鼓等;中型編制通常是兩支嗩吶兩盤笙,再加上梆子、鑼、架子鼓等打擊樂器,另外再配置一架電子琴;小型編制就是兩支嗩吶兩盤笙再加上梆子組成。在碭山,各種編制的嗩吶班裡通常還會有能夠模仿各種人聲唱腔的大胡嘍和小胡嘍(也稱為把攥子),以及一到兩個主唱。嗩吶班很多人都是一專多能的,能吹、能拉、能唱。演出時嗩吶班採用哪一種樂隊編制是根據事主的要求。

演出類型

碭山嗩吶演出類型主要分為“搭台吹”“坐檯吹”“站台吹”。
搭台吹通常是用演出車搭建的,也有搭建專業舞台演出的。舞台常搭建在事主家門口,在紅白喜事的前一天演出時使用。也有很多開業慶典、過大壽、送粥米或慶賀金榜題名時使用“搭台吹”。搭台吹時,嗩吶班演出時間較長,會分為吹、唱、演三部分。吹主要是先吹奏一些合適的傳統曲牌再加一些流行歌曲。唱主要是唱一些流行歌曲,之前在碭山唱的豫劇比較多,也有四平調、拉魂腔、墜子戲等。演的階段,之前是一些嗩吶藝人表演“吐彩紙”“吃火噴火”“火燒葡萄架”等各自嗩吶班的拿手絕活。有很多嗩吶班為了顯示其演出節目的豐富性從而多招攬生意,也有的是應事主要求,常常請一些玩雜技、說段子的走穴專業演員,整個過程會持續兩到三個小時。這些演出一是事主家感謝親戚鄰居的幫助,二是顯示自己經濟實力。
坐檯吹與搭台吹是在婚喪禮儀當天使用的形式,嗩吶班成員基本變化不大。
坐檯吹是在禮儀開始前開門和禮儀進行到某一階段吹奏的形式。
站台吹是禮儀進行時常用的形式,具體還分為站著不動吹奏的立奏式和走著吹奏的行奏式。行奏式常常用於婚喪禮儀進行中,如婚禮中的“嗑喜頭”“拜廚”“拜堂”等,葬禮中“行家奠禮”“送行”“接貢”等都是行奏式的吹奏方式。

代表作品

碭山嗩吶曲牌代表作有《百鳥朝鳳》《六字開門》《拜堂》《鋦鍋》《抬花轎》《歡樂調》《喪調》等。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碭山嗩吶的形成、沿革和提高,影響並帶動著蘇、魯、豫、皖周邊地區民間嗩吶藝術的發展。
傳承狀況
碭山嗩吶的傳承承受諸多機遇的同時也面臨著挑戰,存在著諸如製作工藝缺失、音樂作品缺乏創新性、傳承人才稀缺、傳承方式單一等方面問題。
傳承人物
蔣法傑,男。2018年5月被評定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安徽省宿州市申報。
保護措施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碭山縣文化館獲得“嗩吶藝術(碭山嗩吶)”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社會影響

重要活動
2015年9月20日,”碭山縣首屆電視嗩吶爭霸賽”在梨樹王景區啟動,參賽人員展示碭山嗩吶。
2018年12月31日,碭山嗩吶參演北京市傳統文化展演活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