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流遷

商人流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
  • 類型
成本分析,風險分析,利潤分析,現實意義,行為特徵,
心理成本是指商人在流遷過程中所需克服的心理障礙因素的大小。如人城流動商由於身份上的不平等而產生的自卑感;或由於地方政策性歧視而產生的失衡感;或由於地方保護主義式的對流動商的堵截而產生的壓抑感和恐慌感;或因實際收益與預期收益相比差別較大而形成的失落感;以及因遠違鄉井和親人而產生的思鄉情結等。此外,由於商販異地安置,傳統的居住文化圈被衝破,而新的居住環境和文化氛圍又很難在較短時間內建立起來,也會導致流動商的文化心理失衡。心理成本的大小主要取決於思想觀念轉變的快慢和心理承受能力的強弱。雖然難以用確切的計量方法來測度其大小,但它在商人流遷過程中是的確存在的,並起著重要的作用。
9.其它費用支出
如罰沒款等。對無營業執照或不按規定經營範圍經營方式的,對塗改、出租、出借、轉讓、出賣營業執照及其副本的,對不亮照經營或不在指定攤位經營的,對經營違禁物品的違章行為者,均可沒收其非法所得,並處以規定限度內的罰款,或吊銷營業執照。

風險分析

風險就是投資預期收益率實際收益率之間的方差。通俗地講,所謂風險就是有可能賺也有可能賠。開放的市場經濟是充滿競爭性經濟,作為市場活動主體之一的商人,在流遷和經營過程中可能遭受到各種不確定因素的影響。這些不確定因素大體可分為如下三類:
如大風、大雨可能阻礙顧客上市或使得商人的流遷較為困難;意外的火災甚至可能使商人多年苦心經營的成果毀於一旦。一個謹慎的商人必須對風、雨或其它自然災害等突發事件做出迅速的反應,以便將自然風險減少到最低限度。
經濟作物的突然歉收可能導致對其商品需求的突然下降。經營易腐敗商品的商人,面臨的風險也較大,需要具有豐富的經驗和技術。另一方面,在開放的市場上,經營同類商品或可替代商品的商人不止一個。在受到市場競爭威脅的情況下,商人為了維持市場份額就必須削減價格。顯然,如果商人能夠降低成本,那么這種削價才是可行的;否則,商人可能會發現,競爭條件下為維持市場份額所必須的削價在相同的平均成本曲線上通過降低價格並不能達到目的,此外,通過在兩個市場之間的流動性銷售,商人也可以取得這一目標。當然,這種保護性定價策略的成功還將依賴於與競爭者的策略相對的削價經營的效應,例如,如果某個競爭者正提供一種更好的服務,那么這個商人無疑會發現他的削價策略是失效的。
人為的蓄意破壞或偷盜也可能給商人帶來損失。因此,商人必須仔細看護其商品以防盜竊或由過路者造成的損害。進貨過程中人為的摻雜使假也會使商人蒙受損失。為了獲得最佳銷售收入,商人還必須有很好的時間觀念和耐心。熟練的商人也有能力與鄰近的商人保持合作和友誼,以便獲得最好的交易位置。
從理論上說,風險與收益是共存的,風險越大,成功後的收益越豐厚。但有些商人在有了資本後,唯恐再失去財富,而是把資本投向風險小而收益穩妥的行業或固守原有的行業,因而只能是小步前進,難以成大氣候。而另一些商人則敢於開拓,敢於冒險,也就能夠把握高風險和收益極高的機會。然而,在存在不確定性的條件下,商人的行銷策略可能採取一種次佳的低風險形式。商人通過對他的商品價格、上市時間安排及上市方式等進行一系列的調整,或通過觀察其鄰居或同事所採用的類似策略的成功與否,來尋求一種令人滿意的行銷策略。在欠發達經濟中,由於經濟條件以專業化水平低、就業不充分、資本稀缺及嚴重風險和不確定性為特徵,因而在農村周期性市場上銷售的大多數商人也從事其它各種活動,如作物生產、家畜飼養,從生產者手中收集產品再轉賣,產品的加工,手工藝品的生產等,以便直接補充他們在市場上的經營收益。這樣往往導致商人採用“與最小風險相一致的最大參與”的策略。他們不是通過專業於一種特殊的職業去尋求最大的潛在收益,而是傾向於以一般互惠性為基礎的經營環境的穩定性和安全性。為了獲得某種選擇自由,他們部分地參與儘可能多的經濟機會,而市場的周期性則允許商販將銷售活動與其它生產活動更加有效地結合起來。但在發達經濟中,市場大多是每日運營的,為了減少風險,商人則可能選擇區位固定化、商品個性化、服務優質化、網點連鎖化等策略。

利潤分析

從經濟角度看,商人遷移的目標主要是:①取得可生存的經營規模或增加超額利潤;②降低零售價格以便先發制人排斥競爭。由於利潤是建立在銷售價格的百分比的基礎之上的,因此,商品的定價是影響商人利潤的重要因素。但在城鄉集貿市場上,價格極少固定,明智的買主在購物之前通常至少同兩個以上的賣主討價還價。賣主往往根據買主的外貌和知識而改變其價格。從商人的角度來看,價格適當取決於商人的預期價格和市場上的價格變動趨勢兩個方面。另外,資金的可獲蟹對出售商品的類型及可獲得的利潤量也有直接的影響。一般來說,高資本密集型的產品在市場上往往更有競爭力,因而也就可以獲得更多的利潤;而低資本密集型的產品,其競爭能力弱,因而所獲得的利潤也就更低。
長途商品販運活動是實現商品的不等價交換的一條重要途徑,販運商們利用商品的地區差價而獲取商業利潤。販運商業利潤的厚薄主要取決於商品地區差價的大小。同一時間同一商品在不同地區的價格差異越大,或某種商品在其產地與銷地的價格差異越大,則販運商之獲利也愈厚。從事販運活動的商人,總是利用小生產者的貧弱,採用多種手段在商品產地壓價收貨,運至銷售地點義故意抬高價格拋售商品,人為地擴大商品的地區差價,牟取暴利。其具體手段有下列四種:①利用某些商品在生產上的季節性,壓價收貨,然後運至行銷地點高價出售。②利用各地年成豐歉不同,擴大商品的購銷差價。③採用賒銷貨物的方式索取高價。④採用預付定金的方式,低價收貨。“居賈則息微,行商則利厚”,正因為販運商業獲利最厚,所以歷代商人均將其視為發財致富的最佳途徑。
古往今來,囤積居奇也是商人牟利的重要手段。囤積商人往往在糧、棉、絲、果等農產品大批上市之時,乘機壓價收購,大批囤積;及至上述商品在市場上短缺之時,他們又拚命哄抬價格,乘貴出售,人為地擴大商品的季節差價,從而在一買一賣之間獲取豐厚的利潤。與販運商人相比,囤積商人可以免遭跋涉之苦、風濤之險,坐享厚利。正是因為從事商品囤積活動可以少冒風險,故有些商人寧為囤積商而不為販運商,或由販運商轉而經營商品囤積,或把商品販運與商品囤積結合起來經營。他們在商品的產地或銷地寓居下來,作為囤積商品的基地,或在當地收購產品,囤積起來,等待時機運往他處銷售;或從它處運來商品,囤積起來,等待時機在本地銷售。而這種結合往往使商人賺得更多的利潤。
此外,藉助政治特權、靠山、地位等經營壟斷貿易,是商人牟取厚利的又一條重要途徑。他們或利用壟斷特權高價出售壟斷商品,盤剝消費者;或利用壟斷特權賤價收購壟斷商品,盤剝生產者。
一般來說,坐商的生活相對穩定,經營零售和批發業務,與消費者直接進行交易,通過商品的“貴賣”而從中獲取商業利潤。而行商或把甲地的特產,長途販運到乙地,然後將乙地的土產,販運回到甲地;或把本地的土特產運往外地,換回自己不產而又需要的商品;或將本地雖產而又不能滿足需要的產品,由外地運到本地出售。行商往來奔波,行跡不固定,他們根據商品需求關係,往返販運,利用產銷地差價,謀取中間差價。行商的利潤是由同一商品賤買貴賣所造成的價格差額以及剝削運輸工人所得的利潤組成。行商比坐賈的經營活動要複雜得多,其利潤率高低主要取決於下列諸因素:①對市場需求的正確判斷和預測;②貨運周轉率;③正確估計季節、物候對價格的影響;④運輸工人的工資數額;等等。
要比較流動性銷售商和非流動性銷售商的獲利能力不僅要比較一般管理費用和商販的運輸成本,而且要考慮商販的運輸成本對市場區範圍和價格的影響。商販的流動性和非流動性及其專業化的盈利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運輸經濟和集聚規模。商販根據其在市場上每單位長度的利潤密度、運輸成本及一般管理費用來選擇專業性銷售策略或兼業性銷售策略。相對消費者旅行成本而言,商販的運費越低,商販越可能趨於流動。許多商人是獨自行動的,他們是在對市場機會和限制性的直覺認識及成本、利潤比較分析的基礎上決定其流動路線的。利潤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又依賴於商販所具有的市場系統的知識及與他的經營目標相一致的策略的選擇。此外,成功的流動性商人還必須具備勤奮工作、技術經驗豐富和良好的社會聯繫等素質
在我國城市非正規模集市貿易中,很少存在工資關係。多數小規模商人是“自我就業”,並直接控制著自已的銷售和收入,承擔獨立的經營風險。他們的收入不是“掙”死工資,而是賺利潤。因而與產品獲得和資金獲得有關的其它關係決定著個體商販的不同機會、經濟上的向上流動、商業增長潛力及社會經濟福利。需要指出的是,一些學者運用集合論的觀點來分析非正規貿易中商人和商品的時空流動方式,將非正規部門中的結構視為均質的,將小型商人視為在收入和利潤水平社會經濟福利方面具有很少差別的一群均質勞動力。然而,對小型貿易做更細緻的考察將證明這種表面上的均質性在許多特徵方面還是有差別的。事實上,非正規經濟中就業方式的多樣化表明其結構的非均質性。而且,一個有趣的現象是,非正規部門商人的燕利甚至高於正規部門商人的贏利,從而導致從正規部門就業到非正規部門就業的自願轉移,因此,不能將非正規商販視為自給性活動中的獨立勞動力,而應當重視非正規部門與其它正規經濟部門的聯繫,將其看作為整個經濟運行服務的複雜分配系統,正是這些系統的運行帶來了個體商販的生活和福利狀況的變化。

現實意義

1.商人流遷和商品流轉是形成“銷售鏈”的基礎
連線最初的生產者和最終的消費者的交易秩序及商品流動秩序稱為“銷售鏈”。大多數銷售鏈包括一個或多個中間商。通常銷售鏈可劃分為兩半:收集和分配。因此,中間商也可劃分為收集批發商、分配批發商、零售商三種類型。這些商業中介人在兩個或多個不同市場上活動,或離開市場地從事收集或分配活動。在商業發展初期,銷售鏈被逐步拉長,小規模的中間商大量增加。生產者和消費者直接交易的重要性往往下降,而貿易中間人的重要性則上升。這一變化可歸因於生產者專業化程度的提高及在更發達的市場系統中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平均空間距離的增加。有人將這樣的中間商長鏈指責為效率低下且對生產者和消費者有害。但在經濟欠已開發國家中,他們的確用豐富的勞力代替了稀缺的資本,並為大量的失業人口提供了就業機會。然而到最後,隨著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需求增長和交通運輸條件的改善可能導致銷售鏈縮短,農村小規模的中間商將減少,被使用高資本投人和具有高交易額的大規模的城市批發商所取代。
2.商人流遷是商品供給、搖求和價格等信息擴散的孟要途徑
在傳統的農業經濟中,由於郵政、電話、廣告、運輸、金融和信貸服務設施匾乏、成本高及可靠性差等原因,貿易活動以人與人直接見面的交易為主,因而商人流遷成為各市場節點之間相互作用的重要方式,兼業性流動商和專業性流動商在有關商品供給、需求和價格等信息的擴散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特別是在不同生態區域和生產地帶之間的互補性貿易中,流動性商販的空間遷移是十分必要的,並且多數商販將非市場性質的收集和分配同市場貿易活動結合起來。不過,在現代市場經濟中,運輸方式的改善帶來了運輸成本的下降,信息高速公路的發展使不同等級的市場節點之間的“空間距離”顯著縮短,計算機網路化管理技術的進展更使商品信息的擴散趨向快速化、高效化和高容量化,加之連鎖店超級市場、直接銷售術的擴展,商人流遷的規模和範圍有可能在歷經一定的擴張過程後又出現相對萎縮態勢。
3.商人流遷是增加超額利潤的重要手段
雖然運輸條件的改善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可能引起流動性商人向固定性商人的轉變,但在每日市場和周期性市場共存的區域內,一些商人可以通過在多個不同的市場上從事銷售活動來賺取更多的利潤。如果通過多個市場的流動性銷售所賺取的利潤高於固定在一個市場所賺取的利潤,那么商人將保持流動;如果運輸條件的改善能夠降低商人的重新安置成本,那將更進一步促進商人的流動;如果新選擇市場地的利潤超過現在市場地的利潤且增加額高於重新安置成本,那么商人就有可能流向新擇市場地。

行為特徵

據《1997年全國暫住人口統計資料彙編》,到1997年6月底,全國共有流動性經商人員5329949人,約占全國暫住人口總數的14.300(見表1)。北至白山黑水,南迄天涯海角,西起雪域高原,東到寶島大洋,從窮鄉僻壤到通都大邑,從邊睡小鎮到中心城市,都留下過中國商人活動的足跡,一些有膽識、有魄力的商人甚至遠涉重洋,將商業的觸角伸至異國他鄉,開拓國際市場。據分析,我國經營型流動人口主要包括下列幾種類型:①農貿市場中從事農副產品販賣的經商者;②流動人口個體工商戶;③外地企業派遣的經營業務人員(從事採購供銷活動的經商者);④參與城市國有或集體企業經營活動的人員;⑤城市中外來(包括境外)投資企業的經營人員等。
1.流動商的結構特徵
在農貿集市網路中,流動商乃主要的織網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鄉集市的迅速發展帶來了活躍於其中的流動商的數量倍增,有力地促進了各地市場的發育,活躍了城鄉商品流通
(1)人員構成呈現以男性為主、以外地農民為主、以青壯年為主的特徵
據1997年全國暫住人口統計,在全國5329949名流動勝經商人員中,男性占64.49%,女性占35.51%。表明男性仍是經營性活動的主體,而女性大多屬於伴隨性流動。特別是在大型專業批發市場上,家庭式遷移已成為主要流動方式。上海市虹口區各類集貿市場已成為外來流動人口高度聚集的地方,外來流動人員占到經營人員總數的580a,且絕大多數原屬農民。在深圳市布吉農產品批發市場的917個固定攤位中,從業人員90%為外地農民,且以國中以下文化程度為主,年齡以20-45歲居多。在河北省白溝鎮,擁有7680個固定攤位的箱包交易城,外地人經營的攤位就達5000-6000個。而且有關研究還表明:流動商的流遷距離越遠,其年齡結構便越集中於青壯年階段。
(2)人員流動率較高,市場角色以個體私營為主
一般來說,經營農副土特產品的流動人口的流動率遠高於工業小商品市場、個體工商戶和私營企業中的流動人口的流動率。這是由於農副產品的鮮活性特點決定的。一些流動商是家居集市附近的兼業農民,當天便可往返;另一些外來流動商也多在集市附近租賃房屋;即使是職業商販,也經常不斷地變換集市場所,或在多個集市之間來回販銷商品。如我國口前北方大中城市蔬菜供應自給率只有50%-80%,其餘部分依靠南菜北運補充。全國每年南菜北運量已突破100億kg,常年供應品種達到60多個,基本形成了產運銷一體化的南菜北運購銷網路。而長途販運商則是支撐這一購銷網路的主體。
無論是小型集市還是大型批發市場,市場角色均以個體私營為主。如深圳布吉農產品批發市場上,個體私營業主占90%,集體企業設攤經營的占8%,國有企業和部門設攤經營的僅占2%;而小型集市,個體私營業主所占比例更高,據深圳市南山區西麗鎮西麗市場調查,該市場113個攤位和13個門店的各類經商人員幾乎全是個體私營業主。
(3)人員地區構成而趨寬,類型多樣
隨著集市的發展,經商人員的來源地也越來越廣,市場越大,遠客也越多。如成都市荷花池市場,客商遍及全國東南沿海、西北、華北、華中及雲貴高原。深圳市布吉農產品批發市場,全國27個省市都有客商在此經營,據對其中A,B,C,D四座大樓共622個固定攤位的調查統計,來自廣東(包括深圳市)的客商有570戶,占91.6%;其餘52戶分別來自四川(12戶)、河南(7戶)、福建(6戶)、湖南(6戶)、湖北(3戶)、江西(3戶)、遼寧(2戶)、江蘇(2戶)、雲南(2戶)、山東(2戶)、吉林(l戶)、河北(1戶)、重慶(1戶)、安徽(1戶)、廣西(l戶)、貴州(l戶)、新疆(戶)等省、區、市。流動商的類型也複雜多樣,既有個體小商販,也有營業員、售貨員、採購供銷人員,還有廢舊收購員、農副產品收購員等。既有販運商、零采商,又有自營商、代辦商等。
2.流動商的經營特徵
(1)經營內容廣泛,經營方式多樣
流動商的經營範圍已由過去少量的農副土特產品逐步擴大到品類齊全的工農業產品,由鞋類、打火機、服裝、眼鏡、鈕扣、玩具、低壓電器等小商品逐步擴大到名、優、特、稀產品。不僅經營的商品量和種類逐年增多,而且質量趨佳,競爭能力提高。如深圳市布吉農產品批發市場共有4000多個商品品種,1998年銷售額突破100億元,該市場交易的水果、蔬菜、糧油、凍品分別占深圳市居民消費量的90%、80%、45%和35%以上。又如善於流動闖蕩的溫州商人的經營範圍也很廣,從家電到服裝,從零部件到成套設備,從日用雜品到高科技產業,樣樣俱全,他們的商品行銷全國,以至歐美。商人的經營方式也多種多樣。據河北省白溝市場的調查,商人的行銷方式主要有四種:①本地零售,約占銷售總量的20%。②外地商販購回批零兼營,約占銷售總量的50%。③本地專業戶將產品運往外地零售,約占銷售總量的5%。④契約銷售,約占銷售總量的25%。
(2)專業經營擴展,兼業經營減少;地產地銷減少,深購遠銷增多
傳統農貿市場經營者以自產自銷的兼業經營者為多,少有職業客商。隨著市場規模的擴大和專業化程度的提高,專業經營擴展,兼業經營減少。由“提籃小賣”發展為規模批發,由朝來夕走、走街串巷發展為大規模的群聚;由最先只賣蔬菜等農產品,逐步發展到各種服務業,再後則成為專門從事服裝、電器等專業經營者;由地產地銷發展到深購遠銷。以深圳市布吉農產品批發市場為例,農民自產自銷除蔬菜、水果外,其餘多因質量包裝不合要求而難以上市銷售;市場為專業經營者建造的13幢配套住宅,基本上採取買斷方式,期限為50年;經營者通過腳踏車、機車、火車、飛機、輪船等多種運輸工具,將全國各地的名、特、優產品匯集該市場,再銷往本市及國內大中城市,部分產品如茶葉、山野菜、香梨、哈密瓜、貢梨、乾貨等甚至銷往南非、秘魯、關國、澳大利亞、日本、韓國等地。而由國外進口的商品主要是水果、凍品類等。
(3)從地而市場向空間市場跨越,由當而議價成交發展到“網上空間”成交
目前國內部分大型集貿市場已在網際網路上開闢網站,或與農業部信息中心聯網,開發網上空間市場,有效地擴大了市場的輻射範圍,進一步增強了市場的交易能力。電腦網路的出現,不僅使客商之間可以通過電話和傳真聯繫,還可以通過電子郵件、聲像技術乃至視像會議系統等多種方式進行聯繫,這種聯繫與客商而對而的交流無異,各種商務洽談和商務信息的溝通,都可以依賴上述方式實現。網上交易的發展催生著網上商人的崛起。
3.流動商的行為特徵
(1)流動商的資金來源渠道和投資方向呈現多樣化
我國流動商的資金來源渠道主要有個人儲蓄、親友借貸、銀行借貸、由產品供給者貸款的支付方式(即賒購方式)等。前兩種來源的資金主要用於開業或承租攤位或門店,後兩種來源的資金則主要用於維持企業運轉或擴大經營規模。一般來說,小規模零售商的起步資金多以個人儲蓄為主,而大規模批發商的起步資金則是多方湊合,既有個人儲蓄,又有銀行貸款、親友借貸,也有賒帳行為。流動商的資金投向也多種多樣,有的用於購置高檔耐用消費品;有的用於創辦個體私營企業,逐步由商人轉變為企業家;有的用於購買房地產;有的用於資助子女就學;也有的用於捐資辦學及修路建橋等當地公益事業建設;還有的流向修墳、建廟及揮霍、賭博等。據統計,經過多年積累,活躍於全國各地的164萬溫州流動商中,現有20%-30%的人已轉為實業投資,他們在全國各地開辦了4萬多家公司資產總額達600多億元,逐步由經銷商轉變為企業家。
(2)流動商的上市方式靈活多變
一般而言,大型批發市場的開市時間早於小型零售市場。據深圳市布吉農產品批發市場調查,每天早上3-9點約有來自國內二級批發市場及當地連鎖超市和零售市場的2萬多名客商來此進貨。而一般零售市場的開市時間多在早上6-8點之間。另一方面,流動商的市內出行機會和頻率也遠高於常住居民,出行方式根據寄居地與市場的遠近程度而呈現靈活多變的形式。寄居地距市場較遠者,多依靠公共運輸或私人機車抵達市場,而寄居地距市場較近者則多藉助腳踏車、三輪車或步行方式到達市場。在大型農副產品批發市場上,專設長途販運蔬菜交易區、水果交易區,以方便長途販運商入場交易,他們既可自售,也可將貨物賣給批發商或代理商。市場附近農民自產的雞蛋、花生米、水果、蔬菜等則普遍存在場外交易現象。在大型批發市場,設立專業性運輸服務公司,則有利於客商的出入及貨物的吞吐。如深圳市布吉農產品批發市場就有280多個農產品運輸服務公司。據分析,我國流動商的上市方式或旅行方式主要有下列幾種:
①零售商的“家一市場一家”方式。這類商人在城鎮內租房或買房,每天進入所承租的市場攤位或門店經營售賣,商品售完後或傍晚閉市後又回到自己所租的房屋中。每天的進貨則由家庭其他人員到城鎮內大型批發市場上購買。這是大多數零售商的往返式上式方式。自產自銷的農民個體戶也大多採用這一流動上市方式。
②零采商的“基點—農村循環—基點”方式。他們以城鎮批發市場為基點,通過光顧一個或多個農村市場去採購農副產品,集零為整,再運回城鎮批發市場加工和批發出售。
③農村周期性市場環中的輻射循環方式。這些商人以家為基點,在一個市場周內,在多個市場上從事流動銷售活動。如“一、四、七”去甲市場,“二、五、八”去乙市場,“三、六、九”去丙市場;或單日去甲市場,雙日去乙市場;等等。
④長途販運商的廣域循環方式。長途販運商一般在當地按標準收貨、集貨後,再運往城市大型批發市場自售或由中間代理商代售。長途販返商大多在多個批發市場間穿梭,他們將不同品類、不同地區的商品運往不同的專業批發市場,鮮有在一個市場數年紮營設攤的。
⑤走街串巷的小商小販的隨機流動方式。
(3)流動商的流向特徵
從欠發達地區流向發達地區,從農村地區流向城市地區;省內流動雖占主導地位,但跨省流動強度呈增大態勢
從流動商的總量看,以流向廣東、江蘇、山東、湖北、湖南、北京、上海、河南、浙江、河北、四川、山西等省、市社會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為主,這些省、市也是我國人口總量較多的省、市。東北的遼寧、黑龍江及西部的雲南、新疆和陝西等省、區也有較多的流動性經商人員,這與我國實施的沿邊開放戰略和西部大開發戰略是緊密相聯的。
流動商的遷移以省內遷移為主,約占流動商總數的55.9%,跨省遷移的流動商約占總數的43.1%。上海、北京、天津等大城市及海南、西藏、新疆、雲南、寧夏、青海等省、區以跨省流動商為主。來自港澳台地區及國外的流動商僅占1.0%左右,流入地以廣東、江蘇、上海、福建、遼寧等沿海省、市為主。
從流動商的來源地區看,無論是省內流動還是省際流動,均以農村地區為主要來源地,兩者合訓一約占69.2%;而來自城市地區的流動商只占29.8%。表明從農村到城市乃是流動商的主流方向。
(4)流動商販的平均連續滯留時間較長,並在流入地出現常住化趨勢
據統計,集貿商販的平均連續滯留時間較長,達225天,高於各類流動人口的平均水平(195天)。另據1997年全國暫住人口統訓一資料,暫住時間不足1個月的流動商有611672人,占流動商總數的11.480a;暫住時間在1個月至1年的流動商有2855270人,暫住時間在1年以上的流動商有1863007人,分別占流動商總數的53.57%和34.95%。90年代以來,經營性流動人口外出滯留時間明顯趨於延長。據溫州市調查統計,在外滯留一年以上的溫州商人達60餘萬人,若加上半年以上的就有百萬之眾。在許多大型專業批發市場上,臨時居住人口有常住化趨勢,外來農民就地轉為固定攤位的商人,外地客商就地成為永久性居民,成為商業城鎮崛起的第一促動因素。
(5)流動商在地域空間上呈現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格局
90年代以來,流動性經商人員入住租賃房屋、居民家中和單位內部等處比重大大上升,並已成為其主要的寄居地。據1997年統計,流動商入住租賃房屋者占60.9%,寄居居民家中和單位內部的分別占12.0%和11.0%。從總體上看,市郊接壤地帶往往成為流動商們的集居地。
由於受家族經商傳統及各地“能人”帶動效應的影響,一個市場特別是大型市場的流動商們往往呈現出具有一定血緣、姻緣和地緣聯繫的群聚性特徵,形成具有相似身份、職業、生活習慣、文化水平、價值取向和心理狀態的地域性商人群體。如溫州商人的群體意識很強,一俟發現商業開拓的契機便會一擁而上,且落地生根。他們從小本經營開始,經過沿街擺攤叫賣,到進入小商品市場設棚,再上街租賃或承包櫃檯、商店,逐漸將小規模經商場所改造成為大規模的經營場所,開闢一個個“溫州村”,一條條“溫州街”,一座座“溫州城”。他們在闖蕩全國、闖蕩世界的過程中,又表現出很強的團隊精神,在各地常以血緣、鄉誼為紐帶,結成頗具影響力的社會群落。從而在地域空間上呈現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格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