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

價格

價格是商品同貨幣交換時一單位商品需要的貨幣的數量多少(比例的指數,這種說法是錯誤的,指數是多種商品才有的,無量綱),或者說,價格是價值的(貨幣刪除,價值本身是用貨幣表示的)表現。價格是商品的交換價值在流通過程中所取得的轉化形式。在經濟學及營商的過程中,價格是一項以貨幣為表現形式,為商品、服務及資產所訂立的價值數字。在個體經濟學之中,資源在需求和供應者之間重新分配的過程中,價格是重要的變數之一。

在現代社會的日常套用之中,價格(Price)一般指進行交易時,買方所需要付出的代價或付款

在現代市場經濟學中,價格是由供給與需求之間的互相影響、平衡產生的;在古典經濟學以及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中,價格是對商品的內在價值的外在體現。事實上,這兩種說法辯證地存在,共同在生產活動中起作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價格
  • 外文名:price
  • 表達式:nA=mB
  • 套用學科:經濟學
定義,職能,作用,指數,分配,理論,彈性,

定義

現代社會的日常套用之中,價格(Price)一般指進行交易時,買方所需要付出的代價或付款
按照經濟學的嚴格定義,價格是商品同貨幣交換比例的指數,或者說,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是商品的交換價值在流通過程中所取得的轉化形式,是一項以貨幣為表現形式,為商品、服務及資產所訂立的價值數字。
在物物交換的時代,不存在價格的概念。當一般等價物或者說貨幣產生的時候,價格問題才隨之產生。
個體經濟學中,資源在需求和供應者之間重新分配的過程中,價格是重要的變數之一。
價格(漫畫:張硯鈞)價格(漫畫:張硯鈞)
價值的變動是價格變動的內在的、支配性的因素,是價格形成的基礎。但是,由於商品的價格既是由商品本身的價值決定的,也是由貨幣本身的價值決定的,因而商品價格的變動不一定反映商品價值的變動,例如,在商品價值不變時,貨幣價值的變動就會引起商品價格的變動;同樣,商品價值的變動也並不一定就會引起商品價格的變動,例如,在商品價值和貨幣價值按同一方向發生相同比例變動時,商品價值的變動並不引起商品價格的變動。因此,商品的價格雖然是表現價值的,但是,仍然存在著商品價格和商品價值不相一致的情況。在簡單商品經濟條件下,商品價格隨市場供求關係的變動,直接圍繞它的價值上下波動;在資本主義商品經濟條件下,由於部門之間的競爭和利潤的平均化,商品價值轉化為生產價格,商品價格隨市場供求關係的變動,圍繞生產價格上下波動。因此,價格矛盾地同時由供給與需求以及商品本身的價值決定。
商品的價格和生產力成反比,生產力的高低是相對於需求來定義的,所以從廣義上講:價格是需求和生產力之比。

職能

標度職能
即價格所具有的表現商品價值量的度量標記。在商品經濟條件下,勞動時間是商品的內在價值尺度,而貨幣是商品內在價值尺度的外部表現形式。貨幣的價值尺度的作用是藉助價格來實現的,價格承擔了表現社會勞動耗費的職能,成為從觀念上表現商品價值量大小的貨幣標記。
調節職能
即價格所具有的調整經濟關係、調節經濟活動的功能。由於商品的價格和價值經常存在不相一致的情況,價格的每一次變動都會引起交換雙方利益關係的轉換,因而使價格成為有效的經濟調節手段和經濟槓桿。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當有許多人想要買黃金飾品時,黃金飾品的價格就會自動上升,從而使那些買不起的人放棄消費,做到調節有限的資源。
信息職能
即價格變動可以向人們傳遞市場信息 ,反映供求關係變化狀況,引導企業進行生產、經營決策。價格的信息職能,是在商品交換過程中形成的,是市場上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表價職能
就是價格表現商品價值的職能。 表價職能是價格本質的反映,它用貨幣形式把商品內含的社會價值表現出來,從而使交換行為得以順利實現,也向市場主體提供和傳遞了信息。 商品交換和市場經濟越發達,價格的表價職能越能得到充分體現,也越能顯示出其重要性。
價格價格
核算職能
是指通過價格對商品生產中企業乃至部門和整個國民經濟的勞動投入進行核算、比較和分析的職能,它是以價格的表價職能為基礎的。 我們知道,具體的勞動和不同商品的使用價值是不可綜合的,也是不可進行比較的。 價格的核算職能不僅為企業計算成本和核算盈虧創造了可能,而且也為社會勞動在不同產業部門、不同產品間進行合理分配,提供了計算工具。
分配職能
是指它對國民收入再分配的職能,它是由價格的表價職能和調節職能派生出來的。 國民收入再分配可以通過稅收、保險、國家預算等手段實現,也可通過價格這一經濟槓桿來實現。 當價格實現調節職能時,它同時也已承擔了國民經濟收入企業和部門間的再分配職能。

作用

價格的作用是價值規律 作用的表現,是價格實現自身功能時對市場經濟運行所產生的效果,是價格的基本職能的外化。在市場經濟中,價格的作用主要有:
消費者價格指數消費者價格指數
1、價格是商品供求關係變化的指示器
藉助於價格,可以不斷地調整企業的生產經營決策,調節資源的配置方向,促進社會總供給和社會總需求的平衡。在市場上,藉助於價格,可以直接向企業傳遞市場供求的信息,各企業根據市場價格信號組織生產經營。與此同時,價格的水平又決定著價值的實現程度 ,是市場上商品銷售狀況的重要標誌。
2、價格水平與市場需求量的變化密切相關
一般來說, 在消費水平一定的情況下,市場上某種商品的價格越高,消費者對這種商品的需求量就越小;反之,商品價格越低,消費者對它的需求量也就越大。而當市場上這種商品的價格過高時,消費者也就可能作出少買或不買這種商品,或者購買其他商品替代這種商品的決定。因此,價格水平的變動起著改變消費者需求量、需求方向 ,以及需求結構的作用。
3、價格是實現國家巨觀調控的一個重要手段
價格所顯示的供求關係變化的信號系統,為國家巨觀調控提供了信息。一般來說,當某種商品的價格變動幅度預示著這種商品有缺口時,國家就可以利用利率、工資、稅收經濟槓桿,鼓勵和誘導這種商品生產規模的增加或縮減,從而調節商品的供求平衡。價格還為國家調節和控制那些只靠市場力量無法使供求趨於平衡的商品生產提供了信息,使國家能夠較為準確地干預市場經濟活動,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由市場自發調節帶來的經濟運行的不穩定,或減少經濟運行過程的不穩定因素,使市場供求大體趨於平衡。
價格價格

指數

消費者價格指數(英文名稱:consumer price index 縮寫:CPI)指的是衡量所選定的一籃子消費品購買價格的指數。計算指數時,每種商品的權數依據1982-1984年間該商品在城市消費者生活開支中所占的份額來確定。它是反映與居民生活有關的產品及勞務價格統計出來的物價變動指標,通常作為觀察通貨膨脹水平的重要指標。如果消費者物價指數升幅過大,表明通脹已經成為經濟不穩定因素,央行會有緊縮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的風險,從而造成經濟前景不明朗。因此,該指數過高的升幅往往不被市場歡迎。例如,在過去12個月,消費者物價指數上升2.3%,那表示,生活成本比12個月前平均上升2.3%。當生活成本提高,你的金錢價值便隨之下降。也就是說,一年前收到的一張100元紙幣,只可以買到價值97.70元的貨品及服務。一般說來當CPI>3%的增幅時稱為INFLATION,就是通貨膨脹;而當CPI>5%的增幅時,把他稱為SERIOUS INFLATION,就是嚴重的通貨膨脹。
消費者物價指數是反映與居民生活有關的產品及勞務價格統計出來的物價變動指標,通常作為觀察通貨膨脹水平的重要指標,在國際上普遍使用CPI的升級版本零售物價指數(retailed price index縮寫:RPI)。在中國稱之為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可按城鄉分別編制城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農村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也可按全社會編制中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消費者物價指數追蹤一定時期的生活成本以計算通貨膨脹。如果消費者物價指數升幅過大,表明通貨膨脹已經成為經濟不穩定因素,央行會有緊縮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的風險,從而造成經濟前景不明朗。因此,該指數過高的升幅往往不被市場歡迎。

分配

價格是國民收入分配再分配的工具。價格變動與財政收支相互影響,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兩者的關係主要表現在:
財政收支平衡是保持物價總水平穩定的基礎
財政收支平衡,說明國家掌握的集中化資金來源同對資金的需求、國家掌握的產品同對產品的需求以及貨幣流通商品流通是適應的,從而使整個社會經濟運行正常,幣值和物價能夠保持基本穩定。市場物價穩定是財政收支、信貸收支、物資供需三者綜合平衡的反映。財政赤字引發通貨膨脹的根源在於用銀行增發票子的辦法來彌補國家財政虧空。由此引起信貸收支不平衡而被迫作財政性的貨幣發行,從而使流通中的貨幣過多引起幣值下跌和物價上漲。
財政與物價的關係也可以較為鬆散。當國家財政收支不平衡、出現較大赤字時,政府可以採取向居民借貸(即發行公債)的辦法彌補財政虧空,而不致導致市場物價的上漲。但是,向居民借貸超過限度也會引起通貨膨脹。
國家調整價格會影響財政收支
一般說來,提高價格可以增加財政收入,有些國家的政府往往通過這種辦法來彌補財政赤字。但有時也會出現相反情況。價格變動的幅度取決於人民民眾的承受能力、企業的消化吸收能力和國家財政的負擔能力。價格變動雖然不能直接增加或減少社會財富,卻能夠使純收入在各部門之間發生轉移,改變國民收入的分配比例。中國在1979和1980年大幅度提高了農產品收購價格,顯著地增加了農民收入,並刺激了農業生產的發展。但由於把國民收入增長額的絕大部分給了農民,國家財政收入增長緩慢,難於滿足各方面對支出的增長需求,以致在上述兩年發生了較大的財政赤字。
財政給予價格補貼可以維持零售價格的穩定
國家有時規定某些工業品價格低於其生產成本,規定某些農副產品在國營商業的銷售價格低於向農民收購時的價格,由此發生的政策性虧損由國家財政給予補貼。中國在1979~1990年多次調高糧食收購計畫價格,糧食銷售價格的穩定完全靠財政補貼維持。

理論

價格理論主要有勞動價值論學派、邊際效用價值論學派、供求均衡學派和斯拉法價格論學派等四大學派。
勞動價值論學派的學者有馬格努斯配第穆勒、馬克思也可以劃入這一學派。該學派認為,商品價格(價值)決定於生產商品的代價(如生產成本、勞動、社會必要勞動等)。
邊際效用學派的主要學者有門格爾傑文斯、瓦爾拉斯、維塞爾等。該學派認為,商品價格決定於商品的效用(邊際效用)。
供求均衡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馬歇爾等學者。該學派認為,商品價格是由商品的供給和需求雙方的均衡點決定的。馬歇爾的均衡價格理論已經成為當前主流的價格決定理論。
斯拉法價格學派的代表人物是斯拉法。斯拉法認為,商品價格是由生產投入—產出關係和勞資分配關係決定的。

彈性

所謂價格彈性,即是需求量對價格的彈性,則指某一產品價格變動時,該種產品需求量相應變動的靈敏度。而價格彈性分析,就是套用彈性原理,就產品需求量對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進行分析、計算、預測、決策。
價格彈性表明供求對價格變動的依存關係,反映價格變動所引起的供求的相應的變動率,即供給量和需求量對價格信息的敏感程度,又稱供需價格彈性。商品本身的價格、消費者的收入、替代品價格,以及消費者的愛好等因素都會影響對商品消費的需求。價格彈性是指這些因素保持
不變的情況下,該商品本身價格的變動引起的需求數量的變動。在需求有彈性的情況下,降價會引起購買量的相應增加,從而使消費者對這種商品的貨幣支出增加;反之,價格上升則會使消費者對這種商品的貨幣支出減少。在需求彈性等於1的情況下,降價不會引起消費者對這種商品的貨幣支出的變動。
價格彈性取決於該商品的替代品的數目及其相關聯(即可替代性)的程度、該商品在購買者預算中的重要性和該商品的用途等因素。價格彈性主要套用於企業的決策和政府的經濟決策
價格彈性(price elasticity)是指某一種產品銷量發生變化的百分比與其價格變化百分比之間的比率,是衡量由於價格變動所引起數量變動的敏感度指標。當彈性係數為1的時候,銷售量的上升和價格的下降幅度是相抵的。當0~1之間的彈性意味著價格上升也將使得收益上升,而價格下降使得收益下降,我們說這類物品的需求是相對缺乏彈性的,或者說價格不敏感。大多數食品的需求彈性是低的,而大多數的奢侈品的需求彈性,如香水,高檔服裝等都相對較高。
彈性係數的計算公式:ε=△Q/△P=P×dQ/Q×dP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