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戰略

品牌戰略

品牌戰略是公司將品牌作為核心競爭力,以獲取差別利潤與價值的企業經營戰略,EMBA、MBA等商管教育均對品牌戰略建立及規劃方法有所介紹。

品牌戰略是企業實現快速發展的必要條件,品牌戰略的定位是在品牌戰略與戰略管理的協同中彰顯企業文化,把握目標客群充分傳遞自身的產品與品牌文化的關聯識別。

基本介紹

定義,品牌內容,內容,品牌化決策,品牌模式選擇,品牌識別界定,品牌延伸規劃,品牌管理規劃,品牌遠景,演變,獨特銷售主張,品牌形象戰略,品牌定位戰略,戰略選擇,制度安排,文化塑造,模式設計,品牌管理,單一品牌,含義,優勢,風險,副品牌,多品牌,含義,優點,缺點,案例,背書品牌,注意事項,品牌定位,戰略規劃,大力宣傳,四種典型,戰略管理,戰略創新,

定義

在戰略上勝出的企業最終在銷售層級才有持續增量的可能;在市場層級才有品牌資產累計的可能;在企業層級才有資本形成的可能。

品牌內容

品牌是目標消費者及公眾對於某一特定事物心理的﹑生理的﹑綜合性的肯定性感受和評價的結晶物。人和風景,藝術家,企業,產品,商標等等,都可以發展成為品牌對應物。我們在市場行銷中說的品牌,則指的是狹義的商業性品牌,即是公眾對於某一特定商業人物,包括產品﹑商標﹑企業家﹑企業四大類型商業人物的綜合感受和評價結晶物。
一些意識超前的企業紛紛運用品牌戰略的利器,取得了競爭優勢並逐漸發展壯大。從而確保企業的長遠發展。在科技高度發達、信息快速傳播的今天,產品、技術及管理訣竅等容易被對手模仿,難以成為核心專長,而品牌一旦樹立,則不但有價值並且不可模仿,因為品牌是一種消費者認知,是一種心理感覺,這種認知和感覺不能被輕易模仿。
品牌戰略的關鍵點是管理好消費者的大腦,在深入研究消費者內心世界、購買此類產品時的主要驅動力、行業特徵、競爭品牌的品牌聯想的基礎上,定位好以核心價值為中心的品牌識別系統,然後以品牌識別系統統帥企業的一切價值活動。

內容

所謂的品牌戰略,包括品牌化決策、品牌模式選擇、品牌識別界定、品牌延伸規劃、品牌管理規劃與品牌遠景設立六個方面的內容。

品牌化決策

解決的是品牌的屬性問題。是選擇製造商品牌還是經銷商品牌、是自創品牌還是加盟品牌,在品牌創立之前就要解決好這個問題。不同的品牌經營策略,預示著企業不同的道路與命運,如選擇“宜家”式產供銷一體化,還是步“麥當勞”( McDonalds)的特許加盟之旅。總之,不同類別的品牌,在不同行業與企業所處的不同階段有其特定的適應性。

品牌模式選擇

解決的則是品牌的結構問題。是選擇綜合性的單一品牌還是多元化的多品牌,是聯合品牌還是主副品牌,品牌模式雖無好與壞之分,但卻有一定的行業適用性與時間性。如日本豐田汽車在進入美國的高檔轎車市場時,沒有繼續使用“TOYOTA”,而是另立一個完全嶄新的獨立品牌“凌志”,這樣做的目的是避免“TOYOTA”會給“凌志”帶來低檔次印象,而使其成為可以與“寶馬”“賓士”相媲美的高檔轎車品牌。

品牌識別界定

確立的是品牌的內涵,也就是企業希望消費者認同的品牌形象,它是品牌戰略的重心。它從品牌的理念識別、行為識別與符號識別三個方面規範了品牌的思想、行為、外表等內外涵義,其中包括以品牌的核心價值為中心的核心識別和以品牌承諾、品牌個性等元素組成的基本識別。如2000年海信的品牌戰略規劃,不僅明確了海信“創新科技,立信百年”的品牌核心價值,還提出了“創新就是生活”的品牌理念,立志塑造“新世紀挑戰科技巔峰,致力於改善人們生活水平的科技先鋒”的品牌形象,同時導入了全新的VI視覺識別系統。通過一系列以品牌的核心價值為統帥的行銷傳播,一改以往模糊混亂的品牌形象,以清晰的品牌識別一舉成為家電行業首屈一指的“技術流”品牌。

品牌延伸規劃

是對品牌未來發展領域的清晰界定。明確了未來品牌適合在哪些領域、行業發展與延伸,在降低延伸風險、規避品牌稀釋的前提下,以謀求品牌價值的最大化。如海爾家電統一用“海爾”牌,就是品牌延伸的成功典範。

品牌管理規劃

是從組織機構與管理機制上為品牌建設保駕護航,在上述規劃的基礎上為品牌的發展設立遠景,並明確品牌發展各階段的目標與衡量指標。企業做大做強靠戰略,“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解決好戰略問題是品牌發展的基本條件。

品牌遠景

是對品牌的現存價值、未來前景和信念準則的界定,品牌遠景應該明確告訴包括顧客、股東和員工在內的利益關係者“三個代表”:品牌今天代表什麼?明天代表什麼?什麼代表從今天到明天的努力?

演變

獨特銷售主張

當市場處於供不應求的時候,企業是不需要品牌戰略的,如何多快好省地生產是企業經營的核心。如20世紀初的福特汽車,由於採用了“流水線”作業,生產效率極大提高,成為美國工業領袖。但隨著社會生產的發展,新技術不停地被開發,產品供應越來越多,相當多企業的庫存增加,市場出現供過於求。這時候,勞斯·瑞夫斯提出了獨特銷售主張(USP)理論,這種品牌戰略方法強調——將產品本身獨特的賣點(USP)傳播出去,藉助一個強有力的賣點,就可以最快最好地銷售,並建立起自己有獨特個性的品牌。
如:50年代的M&M's朱古力,是第一個包有糖衣的朱古力糖,於是它以“只融於口,不融於手”為獨特賣點,迅速成為領導品牌。
定位之父傑克·特勞特根據競爭形勢變化對USP進行全面更新和發展,將USP推進到消費者的大腦中,形成以心智為全新的品牌戰略方法。

品牌形象戰略

科技更新很快,競爭對手模仿的速度也就很快,從產品上找出差異來顯得日益困難,或者找出來的差異根本不是消費者關心、需要的。漸漸的消費者被同質化的產品“教育”了,他們不再像過去那樣在乎產品的功能性。實際上到了1960年代時,美國的行銷環境普遍處於這種狀態,USP理論遇到了瓶頸。
針對這種行銷環境,大衛·奧格威提出,當產品趨向同質化,消費者經驗增加,人們開始不注重產品本身的差異,他們對品牌的理性選擇減弱了,而是追求超出功能需要的感性價值,企業的戰略,轉移到差異化的品牌傳播上來,期望通過廣告宣傳等手段,建立起良好的、有獨特感性利益的品牌形象,以吸引消費者的購買。這種建立品牌的方法,後來被人稱為品牌形象戰略
在中國,作為美國4A廣告公司的奧美,將其創始人奧格威的品牌理論及其操作方法帶給企業,掀起了品牌形象的大潮。

品牌定位戰略

品牌形象大行其道的結果,是不可避免的形象近似和互相干擾,使消費者難以區分。同時,由於社會的發展,產品、媒介與信息爆增,使得消費者疲於應付,此時要通過廣告去建立獨特清晰的品牌形象,顯得日益困難。美國在進入20世紀70年代以後,品牌形象戰略效果越來越不好。
這時,傑克·特勞特和阿爾·里斯先生提出了定位理論,解決了這一行銷難題。定位理論指出消費者對過多的信息、品牌傾向於排斥,消費者在購買某類別或特性商品時,更多的優先選擇該類別或特性商品的代表品牌,如購買可樂,選擇可口可樂,購買創口貼時,選擇邦迪,購買安全的汽車時,選擇沃爾沃。此時,企業經營要由市場轉向消費者心智,企業全力以赴的,是讓品牌在消費者的心智中,占據某個類別或特性的定位,即成為該品類或特性的代表品牌,讓消費者產生相關需求是成為其首選。
如賓士顯示“聲望”,寶馬適合“駕駛”,富豪是“安全”的汽車,法拉利代表“速度”。

戰略選擇

戰略作為一種高智商的思維方式,是對全局的籌劃和謀略,是基於實現企業崇高使命和願景的航標圖。戰略選擇的前提是搞清楚自己是誰?也就是要“認識你自己”。實際上認識自己最難,對自身了解的程度決定我們對外在世界研究的深度。“想做什麼?能做什麼?市場有需求嗎?”這是任何企業在進行戰略選擇時都首先必須要考慮的。隨著企業的發展和市場的變化,企業在不同階段都需要進行“戰略反思”,並根據情況進行產業升級和新的戰略選擇。戰略選擇是企業經營思想的集中體現,是實現企業使命和目標的重要途徑。戰略選擇是一個系統工程,是企業經營的起點,也是“IBF戰略星圖”的第一個基點。戰略選擇包括:產業發展戰略(定位)、市場發展戰略、企業要素髮展戰略、資本經營戰略和國際化戰略等。

制度安排

聯想創始人柳傳志在談到企業成功經驗時說:領導者的任務主要是 “定戰略、搭班子、帶隊伍”。“搭班子”就是管理學中的組織和構架,包括治理結構等,屬於制度層面。鄧小平也曾說過:一個好的制度能讓壞人變好,一個不好的制度能讓好人變壞。從戰略管理流程來說,制度安排屬於戰略實施階段。一個企業制定了戰略目標,執行就必然成為最重要的事情了。執行就是管理有效與有道。如何才能做到有道,就是要有制度安排,沒有制度安排,再好的策略也無法變成執行力,沒有執行力,戰略就是一句空話,也不可能實現在經營上的成功。世界上所有的大企業都有優秀的制度管理,並以此形成了各自獨特的管理風格。比如,日本企業擅長精細化管理;而德國企業則注重產品形式的創新;美國則在企業管理思想上不斷進行突破性變革,成為世界商業管理的王者與領袖。制度安排主要包括:契約制度、產權制度、治理結構、組織結構、管理制度和人格化管理制度等。

文化塑造

不同文化造就不同的制度,也對企業的戰略選擇產生影響。企業是由領導和員工共同組成的一個經營組織。所有的戰略選擇和制度安排都是由人來完成的,而人都不是抽象的,是具有某種文化烙印的社會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決定不同的戰略和制度。企業文化必須是上下一致的,每一個企業文化都有它的根基,也就是“魂”。每個企業的所有員工都遵循的共同文化價值取向。企業必須把企業的戰略遠景與商業圖謀,深植於企業與員工的思想工作行為生活當中。實際上,是把企業製造方面的硬實力轉化為員工行為上的,具有不可複製與難以超越的文化競爭力。文化是一種思想意識的宗教,是一種難以更改的行為習慣,一旦形成,很多人終其一生都無法改變,正如一個人的鄉音一樣,能改變者非常稀少。文化塑造包括:經營性企業文化、管理型企業文化和體制型企業文化等。

模式設計

任何企業都有商業模式,區別只是好與壞。商業模式是指企業存在的內在邏輯和贏利方法,是一個鏈條。商業模式能否成功,關鍵還是看企業能否為目標人群提供有價值的產品,並讓客戶獲得價值倍增的服務溢價。商業模式的設計是商業策略的一個組成部分。而將商業模式實施到公司的組織結構(包括機構設定、工作流和人力資源等)及系統(包括IT架構和生產線等)中去則是商業運作的一部分。這裡必須要清楚區分兩個容易混淆的名詞:業務建模通常指的是在操作層面上的業務流程設計;而商業模式和商業模式設計指的則是在公司戰略層面上對商業邏輯的定義。完整的商業模式體系包括定位、業務系統、關鍵資源能力、盈利模式、自由現金流結構和企業價值六個方面。這六個方面相互影響,構成有機的商業模式體系。

品牌管理

“擁有市場比擁有工廠更為重要,而擁有市場的唯一手段是擁有占統治地位的品牌”。美國行銷專家拉里·萊特表達了他對品牌的推崇。事實上,品牌是企業與消費者接觸的第一個層面,也就是控制消費者的核心層面。成功的企業都在運用所有市場因素來構建卓越品牌使之獲得成功。品牌管理的前提是要建立品牌管理制度,設立類似於“首席品牌官(CBO)”這樣的職位,對品牌進行系統的專業化管理。品牌不僅僅作用於市場,它還是企業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凝聚員工的精神燈塔。品牌既是品牌型企業戰略平衡藝術中的基礎要素,也是企業所有戰略要素髮展的最終結果。品牌管理包括:市場定位、品牌定位、品牌傳播、品牌智慧財產權保護等。

單一品牌

含義

單一品牌又稱統一品牌,它是指企業所生產的所有產品都同時使用一個品牌的情形。這樣在企業不同的產品之間形成了一種最強的品牌結構協同,使品牌資產在完整意義上得到最充分的共享。

優勢

單一品牌戰略的優勢不言而喻,商家可以集中力量塑造一個品牌形象,讓一個成功的品牌附帶若干種產品,使每一個產品都能夠共享品牌的優勢。比如大家熟知的“海爾”就是單一品牌戰略的代表。海爾品牌2005年以702億元的品牌價值連續四年蟬聯榜首,比第二名高出222億。在2005年世界品牌500強中海爾榮登第89位。海爾集團從1984年起開始推進自己的品牌戰略,從產品名牌到企業名牌,發展到社會名牌,已經成功的樹立了“海爾”的知名形象。海爾產品從1984年的單一冰櫃發展到擁有白色家電、黑色家電、米色家電在內的96大門類15100多個規格的產品群,並出口到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使用的全部是單一的“海爾”品牌。不僅如此,海爾也作為企業名稱和域名來使用,做到了“三位一體”。而作為消費者,我們可將海爾的“真誠到永遠”的理念拓展到它名下的任何商品。一個成功的海爾品牌,使得海爾的上萬種商品成為了名牌商品,單一品牌戰略的優勢盡顯其中。優勢單一品牌的另一個優勢就是品牌宣傳的成本要低,這裡面的成本不僅僅指市場宣傳,廣告費用的成本,同時還包括品牌管理的成本,以及消費者認知的清晰程度。單一品牌更能集中體現企業的意志,容易形成市場競爭的核心要素,避免消費者在認識上發生混淆,也不需要在各個品牌之間的協調。

風險

當然作為單一的品牌戰略,也存在著一定的風險,它有“一榮共榮”的優勢,同樣也具有“一損俱損”的危險。如果某一品牌名下的某種商品出現了問題,那么在該品牌下附帶的其他商品也難免會受到株連,至此整個產品體系可能面臨著重大的災難。作為單一品牌缺少區分度,差異性差,往往不能區分不同產品獨特的特徵,這樣不利於商家開發不同類型的產品,也不便於消費者們有針對性的選擇。因而在單一品牌中往往出現“副品牌”。

副品牌

副品牌能幾乎不花錢就讓消費者感受到全新一代和改良產品的問世,創造全新的賣點,妙趣橫生而獲得了新的心理認同。副品牌策略只要巧加運用,便能在不增加預算的前提下低成本推動新產品的成功。副品牌還能給主品牌注入了新鮮感和興奮點,提升主品牌的資產。
副品牌戰略的基本特徵和運用策略
1、重心是主品牌,副品牌處於從屬地位
企業必須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的成功品牌。相應地,消費者識別、記憶及產生品牌認可、信賴和忠誠的主體也是主品牌。這是由企業必須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成功品牌的形象資源所決定的,否則就相當於推出一個全新的品牌,成本高難度大。
比如“海爾—神童”洗衣機,副品牌“神童”傳神地表達了“電腦控制、全自動、智慧型”等產品特點和優勢,但消費者對“海爾—神童”的認可、信賴乃至決定購買,主要是基於對海爾的信賴,因為海爾作為一個綜合家電品牌,已擁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其品質超群、技術領先、售後服務完善的形象已深入人心。若在市場上沒有把“海爾”作為主品牌進行推廣,而是以“神童”為主品牌,那是十分困難的。一個電器品牌要讓消費者廣為認可,沒有幾年的努力和大規模的廣告投入是不可能的。
當然,副品牌經過不斷的推廣,在驅動消費者認同和喜歡的力量上與主品牌並駕齊驅的時候,主副品牌就演變成雙品牌的關係。當超過主品牌的時候,副品牌就升級為主品牌,原先的主品牌就成為擔保品牌和隱身品牌。如喜之郎-水晶之戀在剛剛上市的時候,水晶之戀是以副品牌出現的,隨著水晶之戀在市場上受到消費者很大的認同,水晶之戀成為了消費者認同和企業推廣的重心即主品牌了,原來的主品牌喜之郎就降格為擔保品牌了。
2、副品牌分描述型和驅動型兩種
對產品的品類和特點進行描述,但沒有實際性增進消費者對產品認同和喜歡的,一般稱之為描述性副品牌。如海爾電熨斗的副品牌“小松鼠”親切、可愛,特別適用於小家電,但僅僅增加了消費者接觸“小松鼠”的興趣感,對吸引消費者實質性認同和喜歡海爾電熨斗的作用十分有限。
能彰顯產品的個性並有效驅動消費者認同的副品牌稱之為驅動型副品牌。如海爾洗衣機的副品牌“小小神童”能栩栩如生彰顯出產品的賣點,消費者會因為副品牌的內涵而認同乃至購買該產品。
3、主副品牌之間的特殊關係
這主要由品牌是否直接用於產品及剛才所提到的認知、識別主體所決定的。只有企業品牌直接用作產品品牌而且顧客認同的主體就是企業品牌的時候,企業品牌才成為主品牌,如“海爾—帥王子冰櫃”、“三星—名品”彩電,“海爾”與“帥王子”,“三星”與“名品”是主副品牌關係。
當產品的主品牌不是企業品牌而是另外一個品牌時,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之間的關係就是母子品牌的關係,子品牌本身就是一個主品牌。“通用”與“凱迪拉克”、“雪佛萊”則屬於企業品牌與產品品牌之間的關係,因為一般消費者對凱迪拉克認知崇尚主要是通過“凱迪拉克是美國總統座車”、“極盡豪華”、“平穩舒適如安坐在家中”等信息而建立的。“通用”這一形象在促進人們對凱迪拉克的崇尚讚譽方面所能起的作用是很有限的。事實上,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在宣傳凱迪拉克時,一般都儘量降低通用的份量,如在雜誌廣告中只把“GM”用小號字編排在角落,凱迪拉克的車身上沒有標“GM”字眼,只是在發動機和說明書上才會出現“GM”字樣,即採用了隱身品牌架構。P&G"出現在“飛柔”、“海飛絲”、“護舒寶”、“舒膚佳”的產品和廣告中但比例較小,是典型的企業品牌與產品品牌之間的擔保架構關係。
4、直觀、形象地表達產品優點和個性形象
“松下—畫王”彩電主要優點是顯像管採用革命性技術,畫面逼真自然、色彩鮮艷,副品牌“畫王”傳神地表達了產品的這些優勢。紅心電熨斗在全國的市場占有率超過50%,紅心是電熨斗的代名詞,新產品電飯煲以“紅心”為主品牌並採用“小廚娘”為副品牌,在市場推廣中,既有效地發揮了紅心作為優秀小家電品牌對電飯煲銷售的促進作用,又避免了消費者心智中早已形成的“紅心=電熨斗”這一理念所帶來的行銷障礙。因為“小廚娘”不僅與電飯煲等廚房用品的個性形象十分吻合,而且洋溢著溫馨感具有很強的親和力,真是美名值千金。
5、副品牌具有口語化,通俗化的特點
副品牌採用口語化、通俗化的辭彙,不僅能起到生動形象地表達產品特點的作用,而且傳播快捷廣泛,易於較快地打響副品牌。“畫王”、“小廚娘”、“東寶-小金剛”櫃式空調、“海爾-帥王子”“TCL-巡洋艦”超大螢幕彩電等均具有這一特點。
6、副品牌比主品牌內涵豐富、適用面窄
副品牌由於要直接表現產品特點,與某一具體產品相對應,大多選擇內涵豐富的辭彙,因此適用面要比主品牌窄。而主品牌的內涵一般較單一,有的甚至根本沒有意義,如海爾等。像Panasonic 、Sony在英文裡無非是兩個發音很美的兩個單詞而已。
7、副品牌一般不額外增加廣告預算
採用副品牌後,廣告主廣告宣傳的重心仍是主品牌,副品牌從不單獨對外宣傳,都是依附於主品牌聯合進行廣告活動。這樣,一方面能盡享主品牌的影響力;另一方面,副品牌識別性強、傳播面廣且張揚了產品個性形象。故只要把在不採用副品牌的情況下,本來也要用於該產品宣傳的預算用於主副品牌的宣傳,其效果就已經超過只用主品牌的策略。

多品牌

含義

一個企業同時經營兩個以上相互獨立、彼此沒有聯繫的品牌的情形,就是多品牌戰略。大家眾所周知,商標的作用是就同一種的商品或服務,區分不同的商品生產者或者服務的提供者的。一個企業使用多種品牌,當然具有的功能就不僅僅是區分其他的商品生產者,也包括區分自己的不同商品。多品牌戰略為每一個品牌各自營造了一個獨立的成長空間。

優點

很明顯,它可以根據功能或者價格的差異進行產品劃分,這樣有利於企業占領更多的市場份額,面對更多需求的消費者;彼此之間的看似競爭的關係,但是實際上很有可能壯大了整體的競爭實力,增加了市場的總體占有率;避免產品性能之間的影響,比如把衛生用品的品牌擴展到食品上,消費者從心理上來說就很難接受。而且,多品牌可以分散風險,某種商品出現問題了,可以避免殃及到其他的商品。

缺點

宣傳費用的高昂,企業打造一個知名的品牌需要財力、人力等多方面的配合,如果想成功打造多個品牌自然要有高昂的投入作為代價;多個品牌之間的自我競爭;品牌管理成本過高,也容易在消費者中產生混淆。

案例

採用多品牌戰略的代表非“寶潔”莫屬了。寶潔的原則是:如果某一個種類的市場還有空間,最好那些“其他品牌”也是寶潔公司的產品。因此寶潔的多品牌策略讓它在各產業中擁有極高的市場占有率。舉例來說,在美國市場上,寶潔有8種洗衣粉品牌、6種肥皂品牌、4種洗髮精品牌和3種牙膏品牌,每種品牌的特徵描述都不一樣。以洗髮水為例,我們所熟悉的有“飛柔”,以柔順為特長;“潘婷”,以全面營養吸引公眾;“海飛絲”則具有良好的去屑功效;“沙宣”強調的是亮澤。不同的消費者在洗髮水的貨架上可以自由選擇,然而都沒有脫離開寶潔公司的產品。
寶潔公司的策略是不僅僅在不同種的商品上使用不同的商標,即使是在相同的商品上,由於功能的不同也使用不同的商標。當然她為此也付出了高昂的市場成本和管理成本。然而我們不能不說,寶潔是成功的,近170年的輝煌歷史,旗下約300個品牌,就不能不說它在品牌戰略中創造了一個奇蹟。 在多品牌戰略中,也有些企業使用的並非功能劃分,而是等級劃分,也就是說,不同的品牌用於相同的商品,但是品質、級別不盡相同。比如說歐萊雅就選擇了一個以檔次為標準的區分。蘭蔻、碧歐泉是它的高端產品,而羽西、美寶蓮則是它相對低端的產品。也許即使是熱衷化妝的女士們也不一定清楚以上所提及的四個品牌竟然都歸屬於歐萊雅公司,他們都各自占領著自己的市場份額,擁有不同層次的消費人群。不禁有人會問為什麼我們可以都知道“飛柔”、“潘婷”和“海飛絲”都是寶潔的產品,而鮮有人知悉蘭蔻、碧歐泉、羽西和美寶蓮的關係呢?原因在於寶潔使用了“背書品牌”。

背書品牌

寶潔在使用它的品牌的時候不會忘記指出“飛柔——寶潔公司優質產品”。背書品牌依附於產品,貫穿於整個公司品牌和項目品牌之中,背書品牌的管理通過在價值鏈的各環節實施,確保開發項目能夠成為公司區別於其他品牌的鮮明特徵體現。
為什麼寶潔使用背書品牌而歐萊雅卻不使用。其實仔細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寶潔公司也並非所有的品牌都使用了背書品牌的方式。在美容化妝品領域中SK-Ⅱ以及玉蘭油也同樣是寶潔的產品,但是卻沒有使用背書品牌。就是因為寶潔在人們心目中已經成為大眾消費品的代表,它大量出現在洗滌、衛生用品的領域,如果在把它使用在高檔化妝品上,很可能會影響到這些產品的身價。再如“品客薯片也是寶潔的產品,在這裡它也不會使用“寶潔”的背書商標,因為這樣會使消費者在購買薯片的時候聯想到洗髮水、洗衣粉等大家熟知的寶潔產品,而這樣很有可能影響到它在公眾中的形象。歐萊雅同樣。巴黎歐萊雅在化妝品領域中只能算上一個中檔品牌,如果讓它背書在蘭蔻等高檔產品之上顯然是不合適的,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商家採用的是淡化總品牌的策略,讓這些高端品牌以更優越的良好形象樹立自己的形象,打造自己的領地。通過這樣的戰略,反而提升了整體的競爭實力,也關照了不同檔次的消費人群。

注意事項

品牌定位

“好的品牌定位是品牌成功的一半”。品牌定位是為了讓消費者清晰地識別記住品牌的特徵及品牌的核心價值。在產品研發、包裝設計、廣告設計等方面都要圍繞品牌定位去做。如舒膚佳的品牌定位就是“除菌”,多年來舒膚佳廣告始終是“除菌”,通過一次次加深消費者的記憶,最終達到想“除菌”就選舒膚佳的目的。

戰略規劃

企業要通過品牌策劃和戰略規劃來提升品牌形象,提高消費者對產品的認知度、忠誠度,樹立企業良好的品牌形象。在龍獅智業集團看來,首先,質量戰略是實施品牌戰略的關鍵、核心,質量是產品的生命,嚴格的質量管理是開拓、保持、發展名牌的首要條件。其次,市場戰略是實施名牌戰略的根本,實施市場戰略一定要樹立市場導向觀念。從產品的開發到行銷,必須牢牢扣住市場變化這一主題,最大程度地滿足客戶需求。

大力宣傳

對中小企業來說,通過宣傳,在短時間內讓消費者認同其品牌很重要,在宣傳過程中要突出品牌的定位和核心價值,找準產品與消費者之間的情感交匯點,讓消費者在極短的時間內對該產品產生認知感。
總之,企業在選擇品牌戰略的過程中,要充考慮自身的優勢和特點,選擇最適合企業發展的,只有這樣才能走上成功的品牌經營之路。

四種典型

品牌戰略因為企業本身以及其所處環境不同而造成千差萬別,關於品牌戰略的文章也很多,說法就更多。
戰略在本質上就是為了塑造出企業的核心專長,從而確保企業的長遠發展。品牌戰略就是把品牌作為企業獲得核心競爭力的主要手段,以獲取差別利潤與價值的企業經營戰略。品牌戰略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在消費者中製造“品牌控”,品牌戰略的最高生產狀況就是締造傳奇品牌成就百年企業。
不同企業因為產品不同,面對的市場不同,品牌理解不同,文化不同,思維方式的不同,領導層的個人風格不同,等等諸如此類的差異,從而導致企業所採用的品牌戰略也不盡相同。可以說,有多少個企業就有多少種品牌戰略。但是品牌戰略有四種典型類型:
以需求為中心,例如寶潔就是其中典型代表。
品牌戰略
以產品為中心,例如蘋果電腦就是其中典型代表。
以品類為中心,例如加多寶紅罐王老吉就具有這種特點。
以市場為中心,例如娃哈哈就具有這種特點。
無論什麼企業,無論其是大型的國企還是有著百年傳統的外資企業,無論是名不見經傳的小企業還是突然就風山水起的明星企業,從品牌經營的決策模式來說,任何企業的品牌戰略不是屬於這四種的其中一種就是屬於這四種在不同程度上的組合。

戰略管理

一、企業在創業期品牌戰略的管理方法
創業期建立品牌的一個基本要求是企業自身實力較強,有發展前途,產品的可替代性很高,即競爭產品之間的差異性非常小,理性的利益驅動不足以改變顧客的購買行為。如果企業選擇建立自己的品牌,那就要在創業一開始就樹立極強的品牌意識,對品牌進行全面的規劃,在企業的經營、管理、銷售、服務、維護等多方面都以創立品牌為目標,不僅僅是依賴傳統的戰術性的方法,如標誌設計和傳播、媒體廣告、促銷等,而是側重於品牌的長遠發展。許多國內企業總想一蹴而就,把品牌戰略簡化成如何儘快打響品牌知名度的問題,利用知名的商業媒體在短時間內造就一個又一個知名度很高的品牌,但大多數卻是曇花一現,究其原因在於企業在建立品牌過程中沒有對品牌進行全面的規劃,確定品牌的核心價值。因此,企業在創業期創立品牌,除了要儘快打響品牌的知名度以外,關鍵的問題是要確立品牌的核心價值,給顧客提供一個獨特的購買理由,並力爭通過有效的傳播與溝通讓顧客知曉。
二、企業在步入成長期時品牌戰略的管理方法
當企業步入成長期時,提高品牌的認知度、強化顧客對品牌核心價值和品牌個性的理解是企業行銷努力的重點。品牌認知度不等同於品牌知名度。品牌知名度只是反應了顧客對品牌的知曉程度,但並不代表顧客對品牌的理解。顧客通過看、聽,並通過對產品感覺和思維來認識品牌。建立品牌認知,不僅僅是讓顧客熟悉其品牌名稱、品牌術語、標記、符號或設計,更進一步地是要使顧客理解品牌的特性。
三、企業在成熟期時品牌戰略的管理方法
品牌忠誠度是顧客對品牌感情的量度,反映出一個顧客轉向另一個品牌的可能程度,是企業重要的競爭優勢。它為品牌產品提供了穩定的不易轉移的顧客,從而保證了該品牌的基本市場占有率。因此,培育品牌忠誠度對企業來說至關重要,“最好的廣告就是滿意的顧客”,如果企業能在創業期和成長期注意宣傳該品牌,並提供給顧客的一個完整的從選擇原材料,到為顧客提供的售後服務的一系列責任的價值體系,在企業和顧客之間建立融洽的關係,那么,在成熟期企業可運用顧客對該品牌的忠誠來影響顧客的行為。顧客的品牌忠誠一旦形成就會很難受到競爭產品的影響。品牌忠誠是品牌資產中的最重要部分,品牌資產最終是體現在品牌忠誠上,這是企業實施品牌戰略的根本目標。然而,消費者的品牌忠誠絕不是無條件的,它根源於企業對該品牌嚴格的技術要求,即該品牌有卓越的品質保證。

戰略創新

1.高度重視品牌定位創新。
2.分析研究當初品牌建立的突破點是什麼,哪些與品牌有關的因素髮生了改變。
3.不能紙上談兵,要進行市場調研,了解消費者對品牌的忠誠度是否已經改變,同時分析競爭者的情況。
4.切莫過早放棄一個產品,也不要過早放棄一個目標市場。
5.要時刻關注自身的品質、形象,考慮是否需要創新,是否應加強品牌形象。
6.儘量維持一定的媒體曝光率,不要在業績不佳或時機不好時削減投入,減少曝光率。
7.保持產品的特色,突出產品特點。產品的特色是區別於競爭對手的重要因素,也是吸引消費者的有力武器。
8.產品和服務的分銷渠道會隨新的定位策略而變化,如果這個問題不加考慮或解決不當,那么整個定位創新計畫都會受挫。
9.牢記品牌定位創新的基本原則:為了新的定位,要么在品牌的內涵中增加新的價值,要么改變原有的目標消費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