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吁各省將領擁戴復辟電代張勛等擬》是康有為所著作品,出自於《康有為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吁各省將領擁戴復辟電代張勛等擬
- 作者:康有為
- 作品出處:康有為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 創作年代:近代
《吁各省將領擁戴復辟電代張勛等擬》是康有為所著作品,出自於《康有為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吁各省將領擁戴復辟電代張勛等擬》是康有為所著作品,出自於《康有為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作品原文南京馮華帥、齊震帥,保定曹仲帥、范師長,天津朱經帥,馬廠李師長,蚌埠倪丹帥,濟南張志帥、張幫辦,開封趙周帥、田煥帥,奉...
《致張勛、黎元洪等電》是康有為所著作品,出自於《康有為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作品原文 北京豐臺天津探投張紹帥代轉黎總統、徐菊人、王聘卿、李仲仙暨各省督軍、省長、政學商界、報館公鑒:自辛亥革命六年四亂,生民塗炭,四海困窮。各省時形分裂,將卒日聞譁變。炸彈手槍,公行於都會白晝,剖符曳組,...
《致張勛電代瞿鴻禨等作》是康有為所著作品,出自於《康有為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作品原文 北京張大帥:海密。民主政體,不能適於中國。行美總統制,則爪牙遍內外,必復於帝制,人心不服,必起兵爭。行法責任內閣制,則府、院爭權,致肇今禍變。六年四亂,四海困窮,外債日增,則數年已為埃及;若...
《反對張勛復辟公電》是楊度所著作品,出自於《楊度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作品原文 北京大總統、李總理、各報館、南京馮副總統、武鳴陸巡閱使各省督軍、省長、都統、護軍使、鎮守使、師長、旅長鑒:頃因復辟事,致北京張定武、康南海電云:“兩公向以復辟主義聞於國中,此次實際進行,度以不自由之身,...
1914年12月5日是張勛的60歲生日,他在道台衙門大擺壽筵,並通報全國。上至民國總統和遜位的宣統帝,下至各省督軍和各界知名人士都派代表或親自前來祝賀。孔子76代後裔衍聖公孔令貽主持了祝壽禮儀和筵席設定,連擺7天筵席,一時名流雲集,舉國矚目。張勛醉心於復辟清室,從1916年至1917年間,先後4次在道衙門大堂內...
民國六年(1917年),康有為和張勛發動復辟,擁立溥儀登基,不久即在當時北洋政府總理段祺瑞的討伐下宣告失敗。康有為晚年始終宣稱忠於清朝,溥儀被馮玉祥逐出紫禁城後,他曾親往天津,到溥儀居住的靜園覲見探望。民國十六年(1927年)病死於青島。康有為作為晚清社會的活躍分子,在倡導維新運動時,體現了歷史前進的方向。但...
民國六年(1917年),康有為和張勛發動復辟,擁立溥儀登基,不久即在當時北洋政府總理段祺瑞的討伐下宣告失敗。康有為晚年始終宣稱忠於清朝,溥儀被馮玉祥逐出紫禁城後,他曾親往天津,到溥儀居住的靜園覲見探望。民國十六年(1927年)病死於青島。康有為作為晚清社會的活躍分子,在倡導維新運動時,體現了歷史前進的方向。但...
國無慷慨俠烈、忠節死難之臣,則國將焉托?近者忠義掃地,以反覆無恥為尚。然中國數千年教化所陶,我朝數百年養士之報,豈無人哉?朕念毅魄忠魂,為之垂涕。其設表忠局,搜辛亥以來各省義士死王事者報聞,朕將追褒之。舉逸民 朕惟中國近古風俗之美,莫如東漢,讓爵讓產,史不絕書。賊畏名賢,人厲節檢...
段內閣成立,馮國璋代行總統一職。因其張勛復辟,中華民國法統已被中斷,因此,馮、段二人認為國會不宜恢復,參照辛亥之先例,召集臨時議會,重擬組織法及選舉法,再行新國會。實際上,這是來自梁啓超的一個建議。然在召集臨時參議院時,本由進步黨開列名單,以內務部名義發電各省照辦,段派人士則認為如此選舉,...
陸榮廷致電西南各省呼籲早日恢復國會,解決政爭渠道,並推岑春煊為南方議和總代表。護法混戰 1918年1月18日,龍濟光率軍渡過瓊州海峽,向廣州方向進攻。27日,護法聯軍占領岳陽。3月17日,護法聯軍撤出岳陽。23日,段祺瑞復任總理,調直、皖、奉大軍討伐南方護法聯軍。26日,護法聯軍退出長沙。5月初,南北戰線在...
文曰:據唐才常辦事規條,皆奉康、梁偽諭,有雲指定東南各省為新造自主之國,不認滿洲為國家。康、梁此會之宗旨如此,不知置我皇上於何地也?而以之詐欺商人、斂取錢物,䩄然號於眾曰:我乃保皇會也。及康、梁偽通飭密教其黨,則曰:欲圖自立,必借尊皇權也。欲欺華人耶?已明明放棄作亂矣。欲欺洋人...
民國六年(1917年),康有為和張勛發動復辟,擁立溥儀登基,不久即在當時北洋政府總理段祺瑞的討伐下宣告失敗。康有為晚年始終宣稱忠於清朝,溥儀被馮玉祥逐出紫禁城後,他曾親往天津,到溥儀居住的靜園覲見探望。民國十六年(1927年)病死於青島。康有為作為晚清社會的活躍分子,在倡導維新運動時,體現了歷史前進的方向。但...
第二次臨時參議院是在粉碎張勛復辟之後,到第二屆國會(安福國會)正式成立之前。王揖唐為議長,那彥圖為副議長。第二次臨時參議院原本是研究系梁啓超的主張,但是研究系臨時參議院梁善濟競選議長失敗。民元國會 成立:民元國會,是中華民國成立後的第一屆國會。1912年8月27日,臨時大總統袁世凱頒布了臨時參議院...
今雖欲裁兵,無如各省悍將強藩,根株甚深,爭城爭地,方日增兵增械而未有已也。誰能裁之?當此大亂兵爭之世,而高語聯省自治之文,必至分省互攻互亂而後已。今美洲中南各國,皆師美之制者。自阿根廷、巴西、智利外,其餘各國之內省,莫非自亂互攻。墨西哥久行聯省自治者也,自辛亥革命,內亂互爭,至今未...
第八條 總理大臣由國會公舉,皇帝任命,其他國務大臣由總理大臣推舉,皇帝任命。皇族不得為總理大臣及其他國務大臣並各省行政長官。中國所謂皇帝之尊重者,以操用人之全權,故能作威作福,上至宰相下至末吏,惟意所用。雖以周世文武之聖,亦以周、召為相,康、叔、毛、季為卿,賢親夾輔。即歐日立憲國,...
“共和”將有名無實;詩句“倉猝奪門真有手, 昏庸授柄太無常”、“辛苦馬融西第頌(東漢大學者馬融曾作《大將軍西第頌》,阿附權奸梁冀,頗為正直所羞),朝來應嘆雪盈髭”(1917年古歷五月在日本所作《十四日西京道中閱晚報言中國復辟事》七律二首),指斥嘲諷張勛、康有為擁戴溥儀復辟。
5月23日,黎元洪總統以內閣僅段祺瑞一人不足信任為由將其免職,段祺瑞不甘失敗,其指使各省宣布獨立,並派兵威逼北京,要求黎元洪解散國會。6月12日,黎元洪被迫宣布解散參眾兩院,邀請張勛入京調停府院之爭。張勛率辮子軍入京後,其與保皇黨康有為勾結,於7月1日入宮恭迎清退位皇帝溥儀復辟。段祺瑞與湯化龍得知清廷...
主張定孔教為國教本是康有為所倡, 張勛也曾聯合各省督軍致電北京政府擁護這一主張。1917 年初國會審議憲法第19 條時, 研究系議員再次提出定孔教為國教。政學會為此舉行討論會,該會主席亦是司法總長的張耀曾發表演說, 一方面對憲法作進一步說明, 提出“憲法之為物, 各國不同, 各有其與國俱存之特殊精神貫注...
1917年6月7日,張勛以調停黎元洪、段祺瑞的“府院之爭”為藉口,率定武軍統領蘇錫麟、李輔廷及10營士兵北上。8日,部隊暫駐天津河北車站附近,蘇隨張住進了張在德租界的公館(在今蒲口道)。離開徐州前,定武軍總司令張文生洞悉了所謂支持張勛復辟的各省督軍實際各懷鬼胎,叮囑蘇通過張勛夫人曹琴做張工作,...
段被繼任總統黎元洪罷職後,唆使北洋督軍叛變獨立,以武力脅迫黎元洪解散國會,孫中山又連續通電(或單獨、或聯名)西南各省,呼籲擁護約法和國會,起兵討伐北洋群逆。7月1日,張勛擁清室復辟,3日,孫中山便在上海召集在滬陸海軍及國民黨要人討論擁護共和、出師討逆大計。決定在南方另行召集國會,組織臨時政府。擴張...
臣累年週遊各省,遊說諸藩,雖皆同心,未及東北。暨吳佩孚敗後,事多變遷,臣悼心失塗,泣血待旦。惟幸溥偉有所布置,此誠祖宗之靈,皇上之福。乃聞忌者造作謠攻,謂溥偉別有異志,自為己圖。讒人罔極,不勝驚詫。自辛亥以來,人心大變,始則民主之說盛行國中,漸而無君之黨橫行薄海,近則俄赤盛行,日月...
1923年4月,吳佩孚在洛陽大辦其五十大壽,各省軍政要員前往賀壽的有七百多人。康有為也親來致賀,並送了一副恭維得體、傳誦一時的壽聯:“牧野鷹揚,百歲勛名才一半;洛陽虎踞,八方風雨會中州。”這副壽聯把吳佩孚當時春風得意、趾高氣揚的境況描繪得十分逼真。1923年10月,吳佩孚幫助他的老上司曹錕當上了“賄選...
1915年8月袁世凱授意成立御用團體“籌安會”,公開進行復辟帝制的活動。“籌安會”通電各省派代表到北京討論“廢民主專制,而行君主立憲”。王錫蕃以山東商民代表的名義參與討論,並加入勸進袁世凱稱帝的所謂“全國請願聯合會”。11月20日,袁世凱政府舉行所謂“國民代表大會”,進行國體投票,王錫蕃領銜“山東國民代表”...
在當時,一些軍閥亦加入尊孔復古逆流,1916年,張勛聯合倪嗣沖、張作霖、田文烈等致電北洋政府,認為“舍尊從孔教無以為立國人心風俗之本”,要求“定孔教為國教”,並“編入憲法,永不得再議”(《各省督軍省長電大總統總理》)。各國帝國主義分子也積極參與尊孔復古的活動,宣揚“孔子集群聖之大成,故孔教根本之深,不惟在...
韜園派在上海積極展開策反工作進行順利,不料廣州方面出現了問題,孫中山先生聯合西南各省組成的軍政府,因西南各省將領陽奉陰違,企圖以“護法各省聯合會”來代替軍政府。在非常國會中,孫中山派的民友系與西南地方軍政勢力的政學系和吳景濂、褚輔成的益友系,是非常國會的三大派系。益友系與政學系合起來,通過了...
閻錫山宣稱,終北洋時代,晉軍唯一一次殺出雁門,是張勛復辟時,段祺瑞在津門宣布討逆,約山西派軍參戰,閻錫山派出了一個旅前往北京參加作戰,戰畢即撤回山西。[參見:《閻錫山先生答客問的自述》。台灣,《傳記文學》第186號。]閻錫山關起門來,一心一意經營山西。他痛感人心不古、世風日下的現狀,於是按照自己...
5月23日黎元洪總統以內閣內僅段祺瑞一人不足信任而將其免職,令伍廷芳代行總理之職。段祺瑞不甘失敗唆使張勛入京倡亂,並指使各省獨立,又在天津設“各省軍務總參謀處”,派兵威逼北京要求黎元洪解散國會。6月12日黎元洪被迫宣布解散參眾兩院。7月10日孫中山為反對解散國會維護《臨時約法》率領海軍起義艦隊抵達汕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