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與尊孔
1912年7月,全國臨時教育會議因尊孔問題發生激烈爭論。會上,
蔡元培提出“學校不應拜孔子案”,因為與當時的大氣候不一致,沒有獲得通過。但由於蔡元培等力爭,最後達成妥協,這個方案不頒行,但在學校管理規程內刪去拜
孔子的條文。這樣,學校拜不拜孔都可以。然而,1912年9月13日,教育部公布以每年10月7日為孔子誕辰紀念日,全國各學校屆時舉行紀念會。
1912年9月20日,袁世凱頒布《整飭倫常令》,下令“尊崇倫常”,提倡“禮教”,他說:“中華立國,以
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為人道之大經。政體雖更,
民彝無改”、“唯願全國人民恪守禮法,共濟時難。……本大總統痛時局之阽危,怵紀綱之廢弛,每念今日大患,尚不在國勢,而在人心。苟人心有向善之機,即國本有底安之理。”這就是說,舊的綱常倫理還不能改變,因為它是維繫人心的好工具。這時,袁世凱的尊孔還比較掩飾,他沒有公然提倡“尊孔讀經”,而用道德說教來轉移視線,妄圖再度取代國民心中剛剛建立的一點點民主和自由的思想。
1914年,
袁世凱為配合
復辟帝制,加緊進行尊孔活動,大造社會輿論。9月25日,袁世凱正式頒發了《祭孔令》,公開恢復了前清的
祭孔規定。明令於孔子誕辰之日,中央和各地方必須舉行
祭孔典禮。9月28日,袁世凱在一大群全副武裝的侍從護衛下,於早晨6點半抵達
孔廟,換上了繡有四團花的十二章大禮服,下圍褶紫緞裙,頭戴平天冠,由侍從官
朱啟鈐、
周自齊及侍從武官
廕昌引導行禮,俎豆馨香,三跪九叩。與此同時,各省將軍、
巡按使也都在省會
文廟祭孔,這是民國以來第一次祭孔。過了幾天,他又叫財政部撥款修繕北京孔廟,並自捐銀5000元相助。有人甚至發出請願書,要求
北洋政府定“孔教”為“國教”,列入“憲法”。
曾經七次上書變法維新的
康有為竟然在《請飭全國祀孔仍行跪拜禮》中說:“中國民不拜天,又不拜孔子,留此膝何為?”又在《以孔教為國教配天議》中說:“中國人不敬天亦不敬教主,不知其留此膝以傲慢何為也?”一時間,全國上下尊孔復古一派烏煙瘴氣。
與恢復
祀孔制度的同時,
袁世凱也決定恢復祭天。1914年12月23日,這一天是冬至,也是袁世凱祭天的日子。從
新華門到天壇,全部是黃土墊道,警察出動,全城戒嚴,沿途街巷一空。天壇周圍密布著數千名荷槍實彈的士兵,到處都是崗哨。清晨3點,一輛
裝甲汽車載著袁世凱出了總統府,向天壇駛去。在南門外,袁世凱下了汽車,換乘早已準備好的四角裝飾著瓔珞的轎車,到昭亨門,下了轎車,又坐上竹椅轎直到天壇前。到了天壇,袁世凱開始步行,這時天還沒亮,天壇前點著明亮的燈火,他在更衣殿換上離奇古怪的衣冠,便登壇頂禮膜拜,一切儀禮完全模仿封建帝王,只是由跪拜改為多次鞠躬。他祭天所用的祝板,和清朝皇帝的幾乎一模一樣,唯一不同的是“子臣”兩字改為“代表中華民國國民
袁世凱”。祭天大典從凌晨3時開始,一直進行到8時50分才算結束。
至此,袁世凱尊孔復古的目的已經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他先向親信透露:“如果天下百姓一定要我做皇帝,我就做。”於是乎,全國各地五花八門的請願團紛紛出籠,上自王公遺老、政府官僚、各省將軍、巡撫使,下至車夫遊民,無所不有,樣樣俱全。北京的乞丐和
八大胡同的妓女也被分別組織起來,成立乞丐請願團、妓女請願團,手持各色旗幟,齊集新華門外,跪呈
勸進表,請求袁世凱“順應民意”,儘快登基。1916年元旦,袁世凱正式稱帝,改號
洪憲。
清朝皇帝虔誠地
祭孔,卻換來數千年中國末代王朝的命運,
袁世凱機關算盡,
孔夫子卻也沒有帶給他好運,只發了83天的短命皇帝夢。
21世紀的今日,全國各地再
復尊孔復古之潮流,出於對封建社會的眷戀和對權威主義的盲從,學術界發出了些許有悖時代精神之論調,教育界也大力推崇著尊孔復古的風尚,《
論語》等孔子言論、著述在基礎教育的課本中被大量引述,並要求學生背誦。但最具諷刺意義的是,孔子思想中於當今最值得發揚的”
因材施教“教育理念卻長期以來都被中國教育界拒之門外。
回教與尊孔
中國伊斯蘭教學術文化著作。亦名《回教信仰與儒學之關係》。作者唐崇正。1941年9月由北京世界回教書局出版,震宗報社發行。系1940年作者針對日偽
新民學會部分成員在復興東方文化的旗號下,提出“尊孔讀經”,並主張學生參拜
文廟,學校懸掛
孔子像,行叩拜禮一事,所作的發言和廣播稿。作者認為此事“有不合於回教人之地方”,如強行實施叩拜偶像,輕者造成回民學生退學,重者容易導致事端,遂獲得教內外人士的廣泛支持。不久,迫使當局答應修改上述各條款之後,唐崇正應社會要求,就尊孔與民族協和、回民教育與回教信仰的三重關係作了廣播演講,此後,他將此稿整理成書,名為《
回教與尊孔》。該書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為照片和名流題詞。第二部分為資料附錄,收集了偽
新民學會審議“尊孔讀經”提案的各種新聞報導與輿論反映情況。第三部分為正文《回教信仰與儒學之關係》,除導言外,共分7章。第l~2章論述“回教之信條”、“回教之義典”(即開道
五功)。第3章為“回民之特性”,闡述回民具備的四種美德:堅信
真主不拜別物,尊主明命忌食禁物,尊護團體愛護回教,畏主靠主忍耐知足。第4章分析“回儒之學術思想”,包括求知、教育、崇學、尊師、
哲理、科學。第5章敘述“回儒之政教宗旨”,包括宣教施政、民權服從、尚武自衛、睦鄰和平。第6章為“回儒之道德教訓”,包括孝親、弟和、盡忠、守信、遵禮、仁義、廉潔、明恥、仁愛、省恕。第7章為結論,提出7條建議,即回教政策亟宜樹立實施,回教信仰宜予維護尊重,
回教文化宜予提倡闡揚,回民教育制度宜重新制定,回民生計宜予培植提攜,回民武力宜予訓練組織,孔子道德應勿稱為宗教。該書對
中國伊斯蘭教的社會特性、
倫理道德、民族教育、文化科學、哲理思想都有較完整的論述,是了解中國伊斯蘭教思想文化發展的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