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政院是依據1914年5月1日公布的《中華民國約法》設立的臨時立法機構,自1914年至1916年間存在。
1914年1月袁世凱解散國會後,要求御用的政治會議修改約法,於5月1日正式公布《中華民國約法》,規定設立參政院。1914年5月26日,黎元洪任第一任院長;1915年12月16日溥倫繼任院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參政院
- 國籍:中華民國
- 成立時間:1914年5月26日
- 裁撤時間:1916年6月29日
參政院是依據1914年5月1日公布的《中華民國約法》設立的臨時立法機構,自1914年至1916年間存在。
1914年1月袁世凱解散國會後,要求御用的政治會議修改約法,於5月1日正式公布《中華民國約法》,規定設立參政院。1914年5月26日,黎元洪任第一任院長;1915年12月16日溥倫繼任院長。
參政院是依據1914年5月1日公布的《中華民國約法》設立的臨時立法機構,自1914年至1916年間存在。1914年1月袁世凱解散國會後,要求御用的政治會議修改約法,於5月1...
中華民國北京政府時期段祺瑞臨時政府設立的諮詢機關。依據1925年4月13日頒布的《臨時參政院條例》的規定,主要職權包括:議決在國憲及省憲未施行前應先規定的自治暫行...
《民國參政院議事錄(1914-1916)》是一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在2015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福建省圖書館 ...
參政院廣場起義,俄國十二月黨人組織北方協會在彼得堡發動的起義。1825年11月19日(公曆12月1日)亞歷山大一世猝死,其次弟康斯坦丁(КонстантинПавло...
指參加政治活動。 李大釗 《戰後之婦人問題》:“婦人參政的運動,也是本著這種精神起的。” 丁玲 《母親》二:“他們也談書,做許多事,還要參政昵。”古代亦指...
1. 參政院警衛處暫行辦事規則 .中國圖書館網[引用日期2014-06-17] 詞條標籤: 社會, 公文 V百科往期回顧 詞條統計 瀏覽次數:次 編輯次數:3次歷史版本 最近更...
1915年10月6日,參政院召開“國民代表大會”,國民代表一律“贊成”君主立憲,並推定參政院為國民大會總代表,上書推戴袁世凱為中華帝國皇帝。袁接受帝位後,準備於...
武昌起義後,歷任黎元洪秘書、湖北民政長、總統府副秘書長、參政院參政。1917年張勛復辟後,隨黎元洪下野。客居天津。1927年歸隱鄉里,同年在廣濟病逝。...
1914年充任袁世凱約法會議議員、參政院參政。1917年為浙江省省長。1920年調山東省省長。1921年後歷任內務總長、農商總長,並一度兼署教育總長等職。1946年病逝。...
參政院及立法院的組織,須有約法會議議決。後約法會議通過參政院和立法院組織法,規定參政院參政純由總統委任。而立法院立法委員選舉權資格同樣嚴酷。而僅隔數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