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本翹

渠本翹

渠本翹(1862年-1919年),原名本橋,字楚南。祁縣城內人。渠氏先祖於明洪武初年由上黨遷居祁縣,世以經商為業。到其父輩一代,渠家已經成為全省聞名的富商巨賈,是山西票號業中著名資本家,山西最早的實業家。

渠本翹(1862—1919),1909年 9月至 1910年 3月出任山西大學堂監督。渠本翹,字楚南,男.漢族,清光緒進士,著名山西早期實業家。山西省祁縣人。曾留學日本,回國為候補官吏“分省儘先補用道”。在祁縣創辦山西第一女子中學校。後歷任駐日本橫濱總領事,外務部司員,1906年參加山西紳民收回礦權運動,投資創辦“山西保晉礦務公司”任總理。1909年 9月任山西大學堂監督。辛亥武昌起義後,被清政府任為山西省宣慰使,未就任。1919年病逝於天津。遺有刊刻祁縣戴楓仲的《半可集》。渠本翹擔任山西大學堂監督期間,正值山西贖礦運動勝利結束,迫使英商同意以白銀贖回煤鐵鋁礦的開採權,從而促進了山西大學西學專齋(英人李提摩太任總理)提前歸還山西,從此,西學專齋與中學專齋正式合併為山西大學堂。 渠本翹曾留學日本,回國為候補官吏“分省儘先補用道”。在祁縣創辦山西第一女子中學校。後歷任駐日本橫濱總領事,外務部司員,1906年參加山西紳民收回礦權運動,投資創辦“山西保晉礦務公司”任總理。1909年 9月任山西大學堂監督。辛亥武昌起義後,被清政府任為山西省宣慰使,未就任。1919年病逝於天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渠本翹 
  • 別名:渠本橋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中國山西祁縣
  • 出生日期:1862年
  • 逝世日期:1919年
  • 職業:實業家
  • 代表作品:《半可集》 
人物生平,社會評價,

人物生平

渠本翹,原名本橋,字楚南,號湘笙,祁縣城內人。父渠源湞,人稱“旺財東”,生有三子。本翹居長,自幼天資聰穎,勤奮好學。因其父個性乖戾,脾氣古怪,不為其父所愛,自幼隨母寄居於喬家堡外祖父喬朗山家。喬朗山是當時的名儒(鹹豐己未科舉人),曾任過知縣,家中設有私塾,本橋在外祖父家受到良師指導,又與舅父喬佑謙、喬尚謙、學友劉奮熙等日夜砥礪,相互切磋,學業大進。不到二十歲便博經通史,有“神童”之譽。光緒十一年(1885)中秀才,十四年(1888)中解元,十八年(1892)中進士,為三甲第四名,任內閣中書
1909年(宣統元年)10月,(山西大學堂)" 解容輅監督辭職,學部委渠本翹為監督。" (《山西大學百年記事》)(註:關於渠本翹擔任山西大學堂監督的時間,《中國近代名人大辭典·渠本翹》記載為1907年;《山西大學百年記事》為1909年(宣統元年)10月;《三晉攬勝·渠家大院》記載光緒三十年(1904年)。“時大學堂尚於外人合辦,當之者每苦棘手。君處之年余,中外無間言”(《渠本翹墓志銘》)可見渠本翹雖任職時間不長,但做出了積極努力。光緒31年(1905年),在廢科舉、興學堂時,與鄉紳商定,並捐資兩萬餘兩白銀,把原“昭余書院”創辦為祁縣中學堂,並附設蒙養學堂。將所集款項,存放於殷實商號,以求生息,供學校逐年開支。為了培養人才,於祁縣中學開辦之初,親自製定規章制度,且不惜重金延請優秀師資,為學生設立獎學金,培育後進。光緒33年祁縣孟步雲在太原創辦私立光華女校時,渠本翹也曾捐資贊助。
控股“雙福火柴公司”
光緒二十八年(1902) 渠本翹喬殿森等人合資,以白銀五千兩接辦了瀕臨倒閉的官辦太原火柴廠(“晉升火柴局”),改名為“雙福火柴公司”,是山西省最早的民族工業。雙福火柴公司引進西方的生產技術和管理經驗,生意日漸紅火。渠氏控股的“雙福火柴公司”,就是今日平遙火柴廠的前身。
保晉礦務在他手中誕生
山西素以豐富的煤鐵資源著稱於世,帝國主義早就覬覦已久。清朝末年,劉鄂(《老殘遊記》的作者)勾結官府,把盂縣陽泉、平定等地的採礦權賣給了英國的福公司。訊息傳出,在三晉大地引起了軒然大波。山西大學數千名學生上街遊行,包圍了巡撫衙門。海外的晉籍留學生李培仁感到救國無望,在日本跳海自殺。李培仁之死,引起了國內強烈震動。1906年重陽節,他的遺體被保礦人士運回國內,在太原海子邊舉行公祭。之後,太原進行了數萬人的大遊行,保礦運動達到了高潮。英國福公司攝於到山西民眾的力量,只好低頭讓步。不過,狡猾的英商又提出來山西必須賠付275萬兩白銀。病入膏肓的政府只能拿出來150萬兩,尚有125萬兩的缺口。關鍵時刻,,渠本翹率先發出籌款的倡議,得到了許多富戶的回響,大家共同出資,最終從英商手中贖回了礦權,山西人成立了自己的“保晉礦務公司”,渠本翹任第一任總經理,從此山西人開始自己開發礦產資源,造福三晉百姓。歷時數年之久的保礦運動終於取得了徹底的勝利,這場運動中作為的領導者之一的渠本翹維護了民族大義,成為三晉風雲人物。由此,山西近代最大的採礦企業“保晉礦務公司”在渠本翹手中誕生。
隱居
1909年,清政府以虛銜對本翹進行籠絡,先任“三品京堂候補”。後又授其“典禮院直學上”之銜。辛亥武昌起義,山西回響,清政府欲借其聲望挽回清政權在山西的失敗,又任命其為山西宣慰使,渠辭而未就。南北議和成功,清帝退位後,他一直隱居天津,不再出世。袁世凱洪憲”稱帝時,也曾極力網致許以高官厚爵,本翹一直堅持不受。此後,致力於收藏和著述,一面廣購珍版古籍與名家字畫,一面徵集文獻,整理刊行。曾請林琴南作《麓台招隱圖》,1915年印行了劉奮熙著《愛薇堂遺集》。1916年又應常贊春之請,與他人合資石印出版戴廷式之《半可集備存》;還擬刊刻李揚清《夢華軒詩稿》並擬仿《墨林今話》的體例集印所藏字畫,加以點評。還曾計畫編纂祁縣地方新志(未果)。
童年生活及開辦的實業
渠本翹自幼天資聰明,勤學不怠,不到20歲就博得“神童”美譽,精通經史。光緒十一年(1885年)考中頭名秀才。次年於太原歲試,又獲第一,為當時山西學政賞識。接見時,將其原名“本橋”改為本翹,並字以楚南,一時傳為佳話。光緒十四年(1888年),他26歲中了解元,全省鄉試第一名。光緒十八年(1892年)全國會試,中進士,敕任內閣中書,時年31歲,實現了科舉時代“瓊林賜宴”、“春風得志”的願望。光緒二十六年(190O年)八國聯軍入侵,慈禧挾光緒帝逃往西安,本翹為了禦侮救亡,投身國難。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始以外部司員派往日本橫濱領事。1904年,充山西大學監督。在廢科舉、興學堂時,與鄉紳商定,並捐資兩萬餘兩白銀,把原“昭余書院”創辦為祁縣中學堂,並附設蒙養學堂。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出資五千兩白銀,接辦了山西官辦的“晉升火柴公司”,改名為“雙福火柴公司”(地址太原市三橋街),開創了民族資本工業的先河。特別值得一提的是1906年清政府將山西陽泉潞城等地的煤礦開採權出賣給英商福公司時,晉省在陽泉成立了“山西保晉礦務總公司”,全省各界公推本翹為公司總經理。他出面籌措白銀 150萬兩,贖回礦權,並建立了山西省的煤礦開採業,以團結的群體力量,挫敗了帝國主義者掠奪山西煤礦的陰謀,顯承了山西工商業者從經濟鬥爭上升到政治鬥爭的愛國反帝精神。
1909年,清政府以虛銜對本翹進行籠組,先任“三品京堂候補”。後又授其“典禮院直學上”之銜。
收藏與著述
辛亥革命時,本翹被任命為南北議和隨員,時隔不久,和議告成,清帝退位,他的政治生涯也告一段落。晚年,本翹致力於收藏與著述,一面廣收珍版古書與名家字畫,一面徵集文獻,整理刊印發行。1915年,他印發了劉奮熙詩集,並撰寫了序言與生平事略,置諸卷首。次年,應榆次常贊春之請,助資石印了戴廷式著的《半可集》。1919年,在赴友人酒宴中突然與世長辭。他本人的著述未見刊印,手稿已部散失,但可從戴廷式的《半可集》與劉奮熙的《愛微堂遺著》中見到若干篇幅。
振興民族工業
渠本翹乃三晉源、百川通等票號的資本家,家資數百萬,1906年,英國人侵奪山西礦產,晉人掀起贖礦運動,成立了“山西保晉礦務公司”,渠本翹首任總經理,奪回了開礦權。但英國人又訛詐山西賠款二百七十五萬兩白銀,在地方財政相當吃緊的情況下,渠本翹運用他的權力和影響,“各票莊均認先行挪借,以免失信外人,而保晉省名譽,”按期交付了贖款。後人感慨:“若當日票商不為助力,吾恐今日礦區猶在福公司之手,而英商勢力早已橫行於我山西之境內矣!”渠本翹在爭礦時,還與喬家共同出資,接辦了山西官辦火柴廠,改名“雙福火柴公司”,這是山西省第一家近代民族工業。

社會評價

縱觀渠本翹的一生,他是個集官、商、紳於一體的特殊人物,是一位積極的愛國者和精力充沛的社會活動家。首先,他是讀書入仕之人,考取了進士,清政府任命他為中國駐日本橫濱副領事,曾經當過山西大學堂的學監即校長,曾經擔任過山西商會的會長,因此他的眼界、思維遠遠超過了老一代的晉商渠本翹經商和祖先做生意有很大不同,不管是票號、當鋪、茶莊,他們一直經營傳統商業,而渠本翹由於興辦民族工商業,藉助西方的工業文明給晉商的事業中注入了新的血液,其次渠本翹經商摻雜了很多政治動機,或多或少有一些實業救國慨然大氣在其中。對於朝廷的腐敗,渠本翹也不是不知道,他當時想到政局的盤根錯節“每以隱憂致疾也”,意思是說他也隱約感到這個朝廷似乎已經到了無可救藥的地步,但是作為一個儒家文化背景下成長起來的讀書人,加上多年的官場經歷,都使他不能做一個置身事外的旁觀者,他不是看不透,而是看透了也沒有別的辦法,只好以身相殉。近代國學大師林琴南,在《祁縣渠公墓表》中盛讚他:“少有檢格,於文史多有所涉。既遭國變,無聊不平,一寓之於酒,想其酒酣耳熱,西望崇陵,血淚填滿胸臆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