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募役法》,熙寧四年王安石變法時頒布實施。募役法(免役法)規定原本百姓按戶等輪流到州縣當差役的方法,改為由州、縣官府出錢僱人應役。募役費用由當地主戶按戶等分擔,稱“免役錢”,原本免役的官戶,僧道戶等,也繳納同樣的錢,稱“助役錢”。
募役法使原來輪流充役的農村居民回鄉務農,原來享有免役特權的人戶不得不交納役錢,使很多農民免除勞役,官府也因此增加了一宗收入。
《募役法》,熙寧四年王安石變法時頒布實施。募役法(免役法)規定原本百姓按戶等輪流到州縣當差役的方法,改為由州、縣官府出錢僱人應役。募役費用由當地主戶按戶等分擔,稱“免役錢”,原本免役的官戶,僧道戶等,也繳納同樣的錢,稱“助役錢”。
募役法使原來輪流充役的農村居民回鄉務農,原來享有免役特權的人戶不得不交納役錢,使很多農民免除勞役,官府也因此增加了一宗收入。
《募役法》,熙寧四年王安石變法時頒布實施。募役法(免役法)規定原本百姓按戶等輪流到州縣當差役的方法,改為由州、縣官府出錢僱人應役。募役費用由當地主戶按...
統稱新役法為雇役法或募役法。在雇役的同時﹐也保留部分差役﹐如開封府界仍舊輪差下戶充當壯丁﹐上戶充當耆長。又如自熙寧七年起﹐恢復了鄉役方面的差法﹐並...
熙寧三年(1070年),頒布募役法、保甲法。熙寧四年(1071年),頒布方田均稅法,改革科舉制度;熙寧五年(1072年)三月,頒行市易法。熙寧六年(1073年)七月,頒行免...
1069年任參知政事始,推出青苗法、農田水利法和募役法等政治變法對宋初社會經濟具有深刻影響,被列寧譽為 “中國十一世紀最偉大的改革家”。有《王臨川集》、《...
中國古代賦稅制度募役法 又稱“免役法”,熙寧三年(1070年)十二月,由司農寺擬定,開封府界試行,同年十月頒布全國實施。免役法廢除原來按戶等輪流充當州縣差役的...
開頭相同:募緣疏 募召 募格 募兵制 募人出首 募俞 募捐 募緣 募征格 募民 募化 募原 募款 募役法 募選 募兵 募役結尾相同:波委雲集 起集 雥集 ...
其中,與賦稅制度有關的法令,有方田均稅法、募役法。方田均稅法的主要內容是:對各州縣已經墾種的土地作一次清查,以四邊各千步作為一方,進行丈量。丈量後,先核定...
作為地方官吏的郭知章,認為新法的措施特別是募役法可限制豪強勢力,保證農民的生產時間,增加政府的財政收人,緩解封建統治的危機,因而對新法基本上是持支持的態度。...
因為杭州不行此二法,呂惠卿向神宗控告蘇軾,神宗卻責問他瞞報密州蝗災之事,並任命蘇軾為密州太守。同時決定以田募役法和首實法暫停在全國推行,先在京東東路試行...
神宗(1067~1085在位)時王安石變法,以“募役法”取代差役,即:應當服差役的主戶中的一、二、三、四等戶,按其等級向國家繳納“免役錢”,原來免役的官戶、女...
概括而言,新法內容大體可分為兩方面,即“富國”和“強兵”。 [31] ...官營作坊役使的工匠,有從軍隊調來仍隸名軍籍的軍匠,也有從民間雇募來的和雇...
宋 蘇軾 《論給田募役法》:“今來雖有一頃二頃為率,若所在田不甚良,即臨時相度添展畝數,務令召募得行。但役人所獲稍優,則其法堅久不壞。” ...
時任梓州路(四川三台地區)提舉常平的梁子美積極擁護新法,聞風而動,立刻在梓州路全面恢復、推廣“募役法”。募役法是熙寧四年(1071年)宋神宗在位期間,王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