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庸調一般指本詞條
租庸調制,唐時實行的賦稅制度,以徵收穀物、布匹或者為政府服役為主,是以均田制的推行為基礎的賦役制度。此制規定,凡是均田人戶,不論其家授田是多少,均按丁交納...
租庸調:唐朝前期實行的賦稅制度。基礎是均田制。後因土地兼併日益加劇、大量的自耕農破產逃亡、或者淪為地主佃戶,均田制逐漸瀕於崩潰,租庸調法遂於德宗建中元年(...
619年3月6日 唐朝初定“租庸調”法 租庸調是與均田制相適應的賦役制度。 619年3月6日(唐武德二年二月十五日)初定租庸調法。規定:每丁每年繳納“租”栗...
租調製是北魏孝文帝改革時期和均田制配套的稅收法令,上接魏晉南北朝戶調製,下啟唐代租庸調法。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實行新的賦稅制,即租調製。這是在人口流...
自北魏至唐中期在均田制基礎上實行的賦役制度。為地租、戶調(按戶徵收的賦稅)和力役的合稱。歷代徵收的標準和名目不同。北魏於太和九年(485年),孝文帝頒布均田...
自唐朝初年至唐中葉的“安史之亂”時期,屬絲綢的“庸調”時代。唐代初興之時(公元619年),唐高祖頒布了一項賦稅制度,這就是著名的租庸調制:“每丁租二石,絹...
此展品為唐代文物。該枚銀餅為存世孤品,是反映唐代租庸調制度的重要白銀實物,重一千五百六十克,刻有銘文二十四字:羅江縣天寶五年 庸調銀四十兩專知官張喆李...
租和調。古代的稅制。《後漢書·明帝紀》:“赦 隴西 囚徒,減罪一等,勿收今年租調。”《北史·魏紀五·孝武帝》:“今歲租調,且兩收一丐。”唐 寒山 《詩...
租庸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zū yōng,是指古代交納谷帛的稅制。...... 章炳麟 《中華民國解》:“高張籌筴而不能平一租庸。”參見“ 租庸調 ”。 [1] ...
“租庸調”和一切雜捐、雜稅全部取消,但丁額不廢; [7] 兩稅依戶等納錢,依田畝納米粟,田畝稅以大曆十四年的墾田數為準,均平徵收。 [2] [7] 沒有固...
唐代前期實行“租庸調”法,後期實行“兩稅法”。1、租庸調法唐武德七年(624)在實行均田制的同時,推行“租庸調”的賦稅制度。所謂“租庸調”,就是:“有田...
1、租庸調法唐武德七年(624)在實行均田制的同時,推行“租庸調”的賦稅制度。所謂“租庸調”,就是:“有田則有租,有身則有庸,有口則有調。”(《陸宣公集...
(四)“秋夏兩征之”,故稱兩稅,原有的“租庸調”三個項目都併入兩稅,不得另征。 三個項目合併為一,簡單明了,但兩稅制最大的毛病就出在這上面,本來免役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