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特點,庸調與絲綢賦稅,
特點
庸調製度的特點是以丁為徵收單位,同時把力役也以布帛的形式來代納。這是它不同於前代實行的戶調製所具有的先進性。唐代每丁均有服役期,但通常都是由匠籍的人們承擔,而普通男丁只需以絹代庸。一個普通丁男每歲需交給政府的庸調合計為兩匹絹。以絹代庸,保證了農民有更多的時間從事家業生產,這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唐代經濟的發展。同時,政府徵稅的時間較合理,一般在每年秋季。而唐代所養之蠶多為春蠶,如此自養蠶到織絹的整個工序可在秋季前完成,正好趕上法定交納庸調的時間。
庸調與絲綢賦稅
“庸調”時代是中國古代正常絲綢賦稅收入的高峰期。根據史書記載,天寶某年,官方的庸調絲綢收入量達740匹,為政府收入絲織品量最多的一次。這與當時所處的歷史環境是分不開的。唐代前期,“貞觀之治”,開元盛世,中國封建社會發展到了最高峰。由於政治開明,注重發展生產力,商業繁榮。有了如此安定的社會生產基礎,唐代絲綢的生產也達到了高潮。當然,政府征納的庸調高峰也隨之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