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諷,字補之,齊州(今山東濟南)人。范正辭之子。以蔭補將作監主簿,獻《東封賦》,遷太常寺奉禮郎,又獻文,出知平陰縣。時黃河決口於王陵埽,水消退後,土地肥沃,但田界混亂不清,為此訴訟不斷,並且久而未決。范諷主持辨疆界,立券分于田主,爭訟遂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范諷
- 國籍:中國
- 職業:名人隱士
- 代表作品:《東封賦》
人物生平,“東州逸黨”的由來,
人物生平
范諷為政,濟貧扶弱,事必躬親,凡有不法者皆痛加治之。
後范諷舉進士,遷大理評事,通判淄州。時淄州發生大旱,蝗蟲滋生,危害百姓。蝗蟲不食菽,因此百姓希望補種菽,但苦於無種。范諷巡視鄒平縣,決定開官倉貸種於民。縣令以為不可,范諷道:“我負全責!”即貸出3萬斛。到秋季,百姓都如數還官倉。後知梁山軍,范諷以母老相辭,於是改作鄆州(今山東東平)通判。徙知廣濟軍(治今山東定陶),凡出徭役者,悉奏除其租賦。累遷太常博士,以病監舒州(今安徽潛山)靈仙觀。 時尚御藥張懷德至靈仙觀,范諷與之結交。張懷德返朝,向章獻太后舉薦范諷,於是,范諷被召回朝廷,升右司諫,為三司度支判官。某日,玉清昭應宮失火焚毀,太后下令追究原因,嚴懲宮人。范諷上奏,稱失火乃上天之誡告,應減刑以應天。太后採納范諷建議,獄始解。又議修復,范諷上書勸諫,於是下詔罷修。後改任尚書禮部員外郎兼侍御史知雜事。曾出使契丹。又升任天章閣待制、知審刑院,出知青州,再遷戶部郎中。時山東發生饑荒,青州人、宰相王曾家中糧食頗多,范諷議決發王曾家藏糧數千斛賑濟災民,受到百姓的歡迎。范諷在青州不足一年,即入為右諫議大夫、權御史中丞,遇事率直陳諫,改授龍圖閣直學士、權三司使。後遭非議,不久轉為龍圖閣學士,以疾免三司使,改授翰林侍讀學士,復改閣學士、給事中,出知兗州。廣南東路轉運使龐籍彈劾其交通貴戚等事,范諷又為宰相呂夷簡所惡,被貶武昌軍節度行軍司馬,知臨江軍、保信軍。范諷受此打擊,心灰意冷,以母喪歸鄉守制,日飲酒自縱,為時所譏。守喪期滿,起用為將作少監,出知淮陽軍,遷光祿寺卿,又出知陝州改潞州,官至給事中,病卒。
“東州逸黨”的由來
范諷性曠達豪放,任情不羈,家鄉的一些名人隱士,如張轞、石介、李冠、徐遁等,慕其所為,與其交遊,時號“東州逸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