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生長-應力關係的研究》是依託東南大學,由李志勇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生長-應力關係的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李志勇
- 依託單位:東南大學
《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生長-應力關係的研究》是依託東南大學,由李志勇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生長-應力關係的研究》是依託東南大學,由李志勇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中文摘要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破裂是造成中風或心肌梗死的常見原因。斑塊形成的生物力學機理和低剪下應力學說已被廣泛認同,但隨著斑塊的生長...
《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三維應變與易損性關係的研究》是依託山東大學,由張蕾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中文摘要 易損斑塊是急性心腦血管事件的主要病因,早期識別與積極干預可大幅降低急性事件發生,其檢測技術和方法已成為近年來臨床心臟病學...
《CyPA-EMMPRIN相互作用與動脈粥樣硬化及斑塊穩定性的關係研究》是依託江蘇大學,由袁偉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項目摘要 研究提示親環素A(CyPA)與細胞外基質金屬蛋白酶誘導因子(EMMPRIN)均參與動脈粥樣硬化(AS)形成,並與...
《Mindin對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的作用及機制研究》是依託武漢大學,由朱麗華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項目摘要 動脈粥樣硬化是冠心病和缺血性腦卒中的病理基礎,也是引起心血管事件及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動脈粥樣硬化是一種慢性炎症性...
1.紋期是動脈粥樣硬化在血管的早期病變,見動脈內膜出現冒針頭大斑點和1~2mm、長短不一的黃色條紋狀病變,條紋的走行與動脈的長軸平行,鏡下見病變內膜處有大量的泡沫細胞聚集。2.纖維斑塊期脂質在內膜處沉積增多,使內膜纖維組織增生...
動脈粥樣硬化形成前,機體無明顯症狀。隨著血管斑塊的形成,不同的病變部位也會出現不同的缺血症狀。主動脈粥樣硬化:好發於主動脈的後壁及其分支開口處。由於主動脈管腔大,雖有嚴重粥樣硬化,並不引起明顯症狀。病變嚴重者,受血壓作用易...
本病的主要病理變化是動脈壁出現粥樣斑塊,而膽固醇和膽固醇酯則是構成粥樣斑塊的主要成分。雖然動脈壁也能合成膽固醇和其他脂質,但近年來對動脈壁和內皮細胞的生理和病理研究以及對粥樣硬化病變的組織化學和免疫化學檢查的結果,證實粥樣...
動脈粥樣硬化斑塊(atherosclerotic plaque)是2017年公布的老年醫學名詞,出自《老年醫學名詞》第一版。定義 由於脂質、巨噬細胞、T淋巴細胞、平滑肌細胞、細胞外基質、鈣和壞死碎片的聚集導致的動脈壁的增厚。出處 《老年醫學名詞》第一版...
①有兩項或兩項以上腦動脈粥祥硬化危險因素;或一項腦動脈粥樣硬化危險因素合併明確的相應臨床症狀。②頸動脈聽診有陽性發現;或雙臂血壓相差>20mmHg。③頸動脈超聲發現CIMT增厚,且有3個以上斑塊;或發現任一斑塊性質為潰瘍型斑塊;或...
《SREBP-炎症小體在血液紊流促動脈粥樣硬化中的機制》是依託西安交通大學,由史允中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中文摘要 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局灶性分布與局部血管內皮所承載的剪應力密切相關,在斑塊高發區的紊流具有低剪應力及不穩定回流等...
不僅可以顯示斑塊的部位和大小、管腔狹窄部位和嚴重程度,還能進行血流動力學測定,並可對斑塊進行形態學評價。彩色都卜勒超聲通過檢測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IMT)來確定是否有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正常IMT應小於1.0mm,IMT在1.0~1.2mm間...
《MicroRNA 146a在冠脈粥樣斑塊發生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機制研究》是依託上海交通大學,由何裕嵩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項目摘要 動脈粥樣硬化與microRNA的關係尚不明確。我們發現,人類冠脈粥樣斑塊組織存在microRNA差異性表達,其中...
本研究對補體過敏毒素-C5a在動脈粥樣硬化發生髮展過程中的作用進行了深入研究。我們通過套用不同劑量的C5a高表達腺病毒分別作用於高脂餵養4周或12周的雄性ApoE-/-小鼠,而後繼續高脂餵養4周。結果發現C5a高表達明顯地增加了早期斑塊的...
兔主動脈模型的數值結果表明,血管內壁高濃度LDL區域往往與高OSI、RRT、transWSS,以及低WSS和TAWSS的流動區域相伴,而旋動流可抑制這類流動區域的形成。實驗結果表明,在低LDL濃度和正常血流動力學環境區域幾乎沒有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
更確切地說,鈣化斑塊的存在意味著更可能關係到富含脂質性斑塊和不穩定性斑塊。1961年blankenhorn等觀察到,冠狀動脈鈣化僅僅發生於動脈粥樣硬化處。後來的一些研究也支持了這一觀點。有綜述性資料指出,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在20~29歲人群中的...
《澱粉樣蛋白A影響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穩定性的機制研究》是依託山東大學,由安豐雙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中文摘要 探討急性冠脈綜合徵(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病程中易損斑塊的發生機制並尋找有效的干預靶點,已成為心血管研究...
頸動脈粥樣硬化(CAS)是導致缺血性腦卒中的主要病因。研究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穩定性可為臨床制定治療方案、選擇手術時機提供重要依據。因此,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穩定性已成為當前的研究熱點。儘管組織病理學可以明確診斷斑塊穩定與否,但是臨床...
通過以上的研究,我們較為透徹的闡明了DNA拓撲異構酶II的活性在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過程中的作用,抑制其活性能夠促進抑動脈粥樣硬化基因的表達。該研究不僅拓寬了DNA拓撲異構酶II的新功能,也為抑制動脈粥樣硬化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靶點...
不僅可以顯示斑塊的部位和大小、管腔狹窄部位和嚴重程度,還能進行血流動力學測定,並可對斑塊進行形態學評價。彩色都卜勒超聲通過檢測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IMT)來確定是否有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正常IMT應小於1.0mm,IMT在1.0~1.2mm間...
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是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徵(ACS)最重要的始動環節。CD73在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發展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視。本課題組前期研究發現CD73-/-小鼠血管內皮細胞血管新生能力降低,CD73高表達可以促進MB-MDA-231細胞MMP2/9的活化及...
動脈粥樣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慢性炎症以Th1反應為主導,而過敏性哮喘(allergic asthma)則是以Th2反應為主導,二者之間的具體關係一直未有定論。 我們前期研究顯示過敏性哮喘可促進小鼠AS病變的發生髮展,但是否哮喘狀態下體內高IgE...
心血管疾病對人體健康構成的危害已列慢性非感染性疾病的第一位,動脈粥樣硬化是導致心、腦血管病變的重要因素。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病機制複雜,研究發現除代謝綜合徵等傳統因素外,細胞因子對動脈粥樣斑塊形成具有調控作用。骨鈣素是成骨細胞...
項目成功構建了熱電力三場耦合的模型,研究了各物理量變化規律,研究結果發現通過電極的特殊控制,可以實現不同形態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加熱,產生溫熱的作用,特別是通過熱物理作用與球囊打開的時間視窗,可以將傳統球囊成形術中的應力大大...
6、FSH促進動脈粥樣斑塊的形成。7、在絕經後婦女血清中,FSH水平與VCAM-1水平呈正相關。綜上所述,本研究揭示:FSH可通過位於caveolae中的FSHR介導,激活PKA/PI3K/Akt/mTOR/NF-kappa B信號通路,上調VCAM-1表達,促進單核內皮粘附,...
但機制仍不明確,本項目擬複製apoE敲除小鼠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鈣化模型,通過構建pAdxsi-RAGE-shRNA病毒載體行體內轉染,動態觀察AGEs/RAGE信號與斑塊內鈣化表型的關係以及鈣化分子表型與鈣鹽沉積在加速性動脈粥樣硬化進展中的變化;進而採用...
、“多物理系統中含有多個空間和時間尺度的結構劣化模擬和分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生長-應力關係的研究”,及973項目“基於多模態影像的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新技術的關鍵科學問題研究”等課題的研究。
易損斑塊實時三維彈性顯像系統的研製和套用研究 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畫(863計畫) 215萬。炎症-膠原代謝網路與斑塊易損性關係的研究 國家海外青年學者合作研究基金 40萬。重大血管性疾病發病機制和防治的基礎研究 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不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