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理論,意義作用,影響因素,利潤率水平,資金供求狀況,物價變動幅度,國際經濟環境,政策性因素,解讀指標,存款利率,貸款利率,基準利率,基本特徵,浮動區間,釋義,歷次調整,影響因素,模型分析,確定依據,體系結構,利率體系,利率結構,市場化意義,利率分類,利率計算,推進難題,利率與匯率,最新新聞,
利率理論
現代經濟中,利率作為資金的價格,不僅受到經濟社會中許多因素的制約,而且,利率的變動對整個經濟產生重大的影響,因此,現代經濟學家在研究利率的決定問題時,特別重視各種變數的關係以及整個經濟的平衡問題,利率決定理論也經歷了
古典利率理論、凱恩斯利率理論、可貸資金利率理論、IS-LM利率分析以及當代動態的
利率模型的演變、發展過程。
而後產生的可貸資金利率理論是新古典學派的利率理論,是為修正凱恩斯的“流動性偏好”利率理論而提出的。在某種程度上,可貸資金利率理論實際上可看成
古典利率理論和
凱恩斯理論的一種綜合。
英國著名經濟學家
希克斯等人則認為以上理論沒有考慮收入的因素,因而無法確定利率水平,於是於1937年提出了
一般均衡理論基礎上的
IS-LM模型。從而建立了一種在
儲蓄和投資、貨幣供應和貨幣需求這四個因素的相互作用之下的利率與收入同時決定的理論。
根據此模型,利率的決定取決於儲蓄供給、投資需要、
貨幣供給、貨幣需求四個因素,導致儲蓄投資、貨幣供求變動的因素都將影響到利率水平。這種理論的特點是
一般均衡分析。
該理論在比較嚴密的理論框架下,把古典理論的
商品市場均衡和
凱恩斯理論的
貨幣市場均衡有機的統一在一起。馬克思的利率決定理論是從利息的來源和實質的角度,考慮了制度因素在利率決定中的作用的利率理論,其理論核心是利率是由平均利潤率決定的。馬克思認為在
資本主義制度下,利息是利潤的一部分,是
剩餘價值的一種轉換形式。
利息的獨立化,對於真正顯示資金使用者在
再生產過程中所起的能動作用有積極意義。
意義作用
利率就表現形式來說,是指一定時期內利息額同
借貸資本總額的
比率。利率是單位貨幣在單位時間內的利息水平,表明利息的多少。經濟學家一直在致力於尋找一套能夠完全解釋
利率結構和變化的理論
。利率通常由國家的中央銀行控制,在美國由
聯邦儲備委員會管理。至今,所有國家都把利率作為
巨觀經濟調控的重要工具之一。
當
經濟過熱、
通貨膨脹上升時,便提高利率、收緊
信貸;當過熱的經濟和通貨膨脹得到控制時,便會把利率適當地調低。因此,利率是重要的基本
經濟因素之一。利率是經濟學中一個重要的金融變數,幾乎所有的金融現象、
金融資產均與利率有著或多或少的聯繫。
當前,世界各國頻繁運用
利率槓桿實施巨觀調控,
利率政策已成為各國中央銀行調控貨幣供求,進而調控經濟的主要手段,利率政策在中央銀行
貨幣政策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
利率是調節
貨幣政策的重要工具,亦用以控制例如投資、
通貨膨脹及
失業率等,繼而影響經濟成長。合理的利率,對發揮社會信用和利率的
經濟槓桿作用有著重要的意義。
在
蕭條時期,降低利息率,擴大貨幣供應,刺激經濟發展。在膨脹時期,提高
利息率,減少貨幣供應,抑制經濟的惡性發展。所以,利率對我們的生活有很大的影響。
利率的不同內涵
各個國家的利率有著不同的內涵。在中國,通常說的利率指的都是銀行利率,進一步更是指向中國人民銀行規定的存貸款基準利率。在美國,則主要指的是債券市場利率,所謂美聯儲調整的基準利率,也並不是具有強制性的行政性的基準利率,而是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後確定的銀行間隔夜拆借利率。
之所以內涵不同差異很大,是因為兩國的基本國情和經濟制度有著根本差異。計畫經濟、計畫經濟轉入市場經濟,這些階段因為傳統的經濟和金融結構模式影響,命令性的指令性的行政規定直接有效、快速精準,再加上央行的市場化操作能力有限、經驗匱乏,基準利率才得以時至如今依舊成為社會的普遍利率判定標準。而美聯儲的市場化程度很高,其每一次的“聯邦基金利率”調整均為公開市場操作後得到的市場結果。
從廣義的角度講,利率並不局限於銀行利息本身,還包括債券市場,甚至還可以納入股票分紅,作為股息的另一種表述方式。事實上,在美國,直接融資的比例遠遠大於間接融資,企業債、金融債和股票公開上市交易是非常重要的融資手段,此時均可以用利率的概念來進行分析。
理解利率的不同內涵,有助於我們對於利率的金融概念有一個更加深化的認識,特別是其形成、變化和衍生都需要由市場來決定,這是非常關鍵的要素。
影響因素
利息率的高低,影響利息率的因素,主要有資本的
邊際生產力或資本的供求關係。此外還有承諾交付貨幣的時間長度以及所承擔風險的程度。利息率政策是巨觀
貨幣政策的主要措施,政府為了干預經濟,可通過變動利息率的辦法來間接調節國內
通貨膨脹水平。
利潤率水平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利息仍作為
平均利潤的一部分,因而
利息率也是由
平均利潤率決定的,即利率的高低首先取決於社會平均利潤率的高低。根據中國經濟發展現狀與改革實踐,這種制約作用可以概括為:利率的總水平要適應大多數企業的負擔能力。
也就是說,利率總水平不能太高,太高了大多數企業承受不了;相反,利率總水平也不能太低,太低了不能發揮利率的槓桿作用。
資金供求狀況
一般地,當借貸資本供不應求時,借貸雙方的競爭結果將促進利率上升;相反,當借貸資本供過於求時,競爭的結果必然導致利率下降。在中國
市場經濟條件下,由於作為金融市場上的商品的“價格”--利率,與其他商品的價格一樣受
供求規律的制約,因而資金的供求狀況對利率水平的高低仍然有決定性作用。
物價變動幅度
由於價格具有剛性,變動的趨勢一般是上漲,因而怎樣使自己持有的貨幣不貶值,或遭受貶值後如何取得補償,是人們普遍關心的問題。
這種關心使得從事經營貨幣資金的銀行必須使
吸收存款的
名義利率適應物價上漲的幅度,否則難以吸收存款;同時也必須使貸款的名義利率適應物價上漲的幅度,否則難以獲得投資收益。所以,名義利率水平與
物價水平具有同步發展的趨勢,物價變動的幅度制約著名義利率水平的高低。
國際經濟環境
改革開放以後,中國與其他國家的經濟聯繫日益密切。在這種情況下,利率也不可避免地受國際經濟因素的影響,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①國際間資金的流動,通過改變中國的資金供給量影響中國的利率水平;
②中國的利率水平還要受國際間商品競爭的影響;
政策性因素
自1949年建國以來,中國的利率基本上屬於管制利率類型,利率由國務院統一制定,由
中國人民銀行統一管理,在利率水平的制定與執行中,要受到政策性因素的影響。中國長期實行低
利率政策,以穩定物價、穩定市場。
1978年以來,對一些部門、企業實行
差別利率,體現出政策性的引導或政策性的限制。可見,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利率不是完全隨著
信貸資金的供求狀況自由波動,它還取決於
國家調節經濟的需要,並受國家的控制和調節。
歷史習慣
借貸的期限長短
解讀指標
利率水平對
外匯匯率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利率是影響匯率最重要的因素。我們知道,匯率是兩個國家的貨幣之間的
相對價格。和其他商品的定價機制一樣,它由外匯市場上的供求關係所決定。外匯是一種金融資產,人們持有它,是因為它能帶來資本的收益。
人們在選擇是持有本國貨幣,還是持有某一種外國借幣時,首先也是考慮持有哪一種貨幣能夠給他帶來較大的收益.而各國貨幣的
收益率首先是由其
金融市場的利率來衡量的。
某種貨幣的利率上升,則持有該種貨幣的
利息收益增加,吸引投資者買入該種貨幣,因此,對該貨幣有利好(
行情看好)支持;如果利率下降,持有該種貨幣的收益便會減少,該種貨幣的吸引力也就減弱了。因此,可以說"利率升,貨幣強;利率跌,貨幣弱"。
從經濟學意義上講,在外匯市場均衡時,持有任何兩種貨幣所帶來的收益應該相等,這就是:Ri=Rj(
利率平價條件)。這裡,R代表收益率,i和j代表不同國家的貨幣。如果持有兩種貨幣所帶來的收益不等,則會產生套匯:買進A種外匯,而賣出B種外匯。
這種套匯,不存在任何風險。因而一旦兩種貨幣的收益率不等時,套匯機制就會促使兩種貨幣的收益率相等,也就是說,不同國家貨幣的利率內在地存在著一種均等化傾向和趨勢,這是利率指標對
外匯匯率走向影響的關鍵方面,也是我們解讀和把握利率指標的關鍵。
例如,1987年8月後,隨著美元下跌,人們爭相購買英鎊這一
高息貨幣,致使在很短的時間內英鎊
匯率由1.65美元升至1.90美元,升幅近20%。為了限制英鎊升勢,在1988年5-6月間英國連續幾次調低利率,由年利10%降至7.5%,伴隨每次減息,英鎊都會下跌。但是由於英鎊貶值過快、
通貨膨脹壓力增加,隨後
英格蘭銀行被迫多次調高利率,便英鎊匯率又開始逐漸回升。
在
開放經濟條件下,
國際資本流動規模巨大,大大超過
國際貿易額,表明金融全球化的極大發展。利率差異對
匯率變動的影響比過去更為重要了。當一個國家緊縮信貸時,利率會上升,征國際市場上形成利率差異,將引起短期資金在國際間移動,資本一般總是從利率低的國家流向利率高的國家。
這樣,如果一國的利率水平高於其他國家,就會吸引大量的資本流入,本國
資金流出減少,導致國際市場上搶購這種貨幣;同時
資本賬戶收支得到改善,本國貨幣
匯價得到提高。反之,如果一國鬆動信貸時,利率下降,如果利率水平低於其他國家,則會造成資本大量流出,外國資本流入減少,資本賬戶收支惡化,同時
外匯交易市場上就會拋售這種貨幣,引起匯率下跌。
在一般情況下,美國利率下跌,美元的走勢就疲軟;美國利率上升,美元走勢偏好。從美國
國庫券(特別是
長期國庫券)的價格變化動向,可以探尋出美國利率的動向,因而可以對預測美元走勢有所幫助。如果投資者認為美國
通貨膨脹受到了控制,那么在現有
國庫券利息收益的吸引下,尤其是
短期國庫券,便會受到投資者青睞,
債券價格上揚。
反之,如果投資者認為通貨膨脹將會加劇或惡化,那么利率就可能上升以抑制通貨膨脹,債券的價格便會下跌。20世紀80年代前半期,美國在存在著大量的
貿易逆差和巨額的
財政赤字的情況下,美元依然堅挺,就是美國實行高
利率政策,促使大量資本從日本和西歐流入美國的結果。美元的走勢,受利率因素的影響很大。利率決定理論
馬克思的利率決定論是建立在對利息的來源和本質準確把握的基礎上。馬克思揭示,利息是貸出資本的
資本家從
借入資本的資本家那裡分割出來的一部分
剩餘價值,而利潤是剩餘價值的轉化形式。
利息的這種質的規定性決定了它的量的規定性(利息的這種質的規定決定了它的量的規定),
利息量的多少取決於利潤總額,
利息率取決平均
利潤率。馬克思進一步指出,在
平均利潤率與零之間,利息率的高低取決於兩個因素:一是利潤率;二是總利潤在貸款人和借款人之間進行分配的比例。
這一比例的確定主要取決於借貸雙方的供求關係及其競爭,一般來說,供大於求時利率下降;供不應求時利率上升。此外,法律、習慣等也有較大作用。馬克思的理論對於說明
社會化大生產條件下的利率決定問題具有指導意義。
西方的利率決定論大都著眼於供求對比關係的分析,認為利率是種價格。其分歧在於什麼樣的供求關係決定利率。如
馬歇爾的
實際利率論就強調非貨幣的實際因素--生產率和節約在利率決定中的作用。生產率由
邊際投資傾向表示,節約用
邊際儲蓄傾向表示。
投資量是利率的減函式,儲蓄是利率的增函式,利率的變化則取決於投資量和儲蓄量的均衡點;凱恩斯的貨幣供求論認為決定利率是貨幣因素而非實際因素。
貨幣供應是由中央銀行決定的外生變數,貨幣需求取決於人們的流動性偏好,當人們的流動性偏好增強則傾向於增加貨幣持有數量,因此利率是由流動性偏好所決定的貨幣需求和貨幣供給共同決定的;可貸資金論綜合了前兩種利率決定論,認為利率是由可貸資金的供求決定的,供給包括
總儲蓄和銀行新增的貨幣量,需求包括
總投資和新增的
貨幣需求量,利率的決定取決於商品市場和貨幣市場的共同均衡。
存款利率
貸款利率
歷史數據,單位:年利率%
調整時間
| 六個月以內(含六個月)
| 六個月至一年(含一年)
| 一至三年(含三年)
| 三至五年(含五年)
| 五年以上
|
1991.04.21
| 8.10
| 8.64
| 9.00
| 9.54
| 9.72
|
1993.05.15
| 8.82
| 9.36
| 10.80
| 12.06
| 12.24
|
1993.07.11
| 9.00
| 10.98
| 12.24
| 13.86
| 14.04
|
1995.01.01
| 9.00
| 10.98
| 12.96
| 14.58
| 14.76
|
1995.07.01
| 10.08
| 12.06
| 13.50
| 15.12
| 15.30
|
1996.05.01
| 9.72
| 10.98
| 13.14
| 14.94
| 15.12
|
1996.08.23
| 9.18
| 10.08
| 10.98
| 11.70
| 12.42
|
1997.10.23
| 7.65
| 8.64
| 9.36
| 9.90
| 10.53
|
1998.03.25
| 7.02
| 7.92
| 9.00
| 9.72
| 10.35
|
1998.07.01
| 6.57
| 6.93
| 7.11
| 7.65
| 8.01
|
1998.12.07
| 6.12
| 6.39
| 6.66
| 7.20
| 7.56
|
1999.06.10
| 5.58
| 5.85
| 5.94
| 6.03
| 6.21
|
2002.02.21
| 5.04
| 5.31
| 5.49
| 5.58
| 5.76
|
2004.10.29
| 5.22
| 5.58
| 5.76
| 5.85
| 6.12
|
2006.04.28
| 5.40
| 5.85
| 6.03
| 6.12
| 6.39
|
2006.08.19
| 5.58
| 6.12
| 6.30
| 6.48
| 6.84
|
2007.03.18
| 5.67
| 6.39
| 6.57
| 6.75
| 7.11
|
2007.05.19
| 5.85
| 6.57
| 6.75
| 6.93
| 7.20
|
2007.07.21
| 6.03
| 6.84
| 7.02
| 7.20
| 7.38
|
2007.08.22
| 6.21
| 7.02
| 7.20
| 7.38
| 7.56
|
2007.09.15
| 6.48
| 7.29
| 7.47
| 7.65
| 7.83
|
2007.12.21
| 6.57
| 7.47
| 7.56
| 7.74
| 7.83
|
2008.09.16
| 6.21
| 7.20
| 7.29
| 7.56
| 7.74
|
2008.10.09
| 6.12
| 6.93
| 7.02
| 7.29
| 7.47
|
2008.10.30
| 6.03
| 6.66
| 6.75
| 7.02
| 7.20
|
2008.11.27
| 5.04
| 5.58
| 5.67
| 5.94
| 6.12
|
2008.12.23
| 4.86
| 5.31
| 5.40
| 5.76
| 5.94
|
2010.10.20
| 5.10
| 5.56
| 5.60
| 5.96
| 6.14
|
2010.12.26
| 5.35
| 5.81
| 5.85
| 6.22
| 6.40
|
2011.02.09
| 5.60
| 6.06
| 6.10
| 6.45
| 6.60
|
2011.04.06
| 5.85
| 6.31
| 6.40
| 6.65
| 6.80
|
2011.07.07
| 6.10
| 6.56
| 6.65
| 6.90
| 7.05
|
2012.06.08
| 5.85
| 6.31
| 6.4
| 6.65
| 6.8
|
2012.07.06
| 5.60
| 6.00
| 6.15
| 6.4
| 6.55
|
2013.. | | | | | |
2014.11.22 | 5.60 | 5.60 | 6.00 | 6.00 | 6.15 |
2015.03.01 | 5.35 | 5.35 | 5.75 | 5.75 | 5.9 |
基準利率
是
人民銀行公布的商業
銀行存款、貸款、貼現等業務的指導性利率。2015年2月28日,央行將存款利率浮動上限調整為基準利率的1.3倍。自2013年7月20日起,央行全面放開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管制。
基準利率是
金融市場上具有普遍參照作用的利率,其他利率水平或金融
資產價格均可根據這一基準利率水平來確定。基準利率是
利率市場化的重要前提之一,在利率市場化條件下,融資者衡量
融資成本,投資者計算投資收益,客觀上都要求有一個普遍公認的利率水平作參考。所以,基準利率是利率市場化機制形成的核心。
基本特徵
基準利率必須具備以下幾個基本特徵:
⑴市場化。這是顯而易見的,基準利率必須是由市場供求關係決定,而且不僅反映實際
市場供求狀況,還要反映市場對
未來的預期;
⑵基礎性。基準利率在利率體系、金融產品價格體系中處於基礎性地位,它與其他金融市場的利率或金融資產的價格具有較強的關聯性;
⑶傳遞性。基準利率所反映的
市場信號,或者中央銀行通過基準利率所發出的調控信號,能有效地傳遞到其他金融市場和金融產品價格上。
浮動區間
釋義
利率浮動區間的調整是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重要環節,央行對此舉措的實施一直較為謹慎,多年來一直執行存款利率暫時不能上、下浮動,貸款利率可以在基準利率基礎上下浮10%至上浮70%的政策。但自2012年6月8日起這一政策開始出現變化,人民銀行允許商業銀行可以將存款利率上浮最高至基準利率的10%,利率市場化的步子開始逐漸邁開。
歷次調整
1、中國人民銀行決定,自2012年6月8日起:
(1)將金融機構存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上限調整為
基準利率的1.1倍;
(2)將金融機構貸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下限調整為基準利率的0.8倍。
2、中國人民銀行決定,自2012年7月6日起,將金融機構貸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下限調整為基準利率的0.7倍。個人住房貸款利率浮動區間不作調整,金融機構要繼續嚴格執行差別化的各項住房信貸政策,繼續抑制投機投資性購房。
影響因素
利率指一定時期內利息與本金的比率,是決定利息多少的因素與衡量標準。利率作為資金的價格,決定和影響的因素很多、很複雜,利率水平最終是由各種因素的綜合影響所決定的。首先,利率分別受到產業的平均利潤水平、貨幣的供給與需求狀況、經濟發展的狀況的決定因素的影響,其次,又受到物價水平、
利率管制、國際經濟狀況和貨幣政策的影響。
根據馬克思的利率理論,利息是利潤的一部分,是剩餘價值的轉換形態,所以利息首先要受平均利潤的制約。一般來說,平均利潤率是利息的最高限。利率作為資本的價格,與普通商品一樣,貨幣的供求狀況決定和影響其價格的高低。
一國經濟發展的狀況,決定了企業利潤水平的高低和人們收入的多少,決定和影響了儲蓄供給與
投資需求,也影響了貨幣的需求和供給。
實際利率是隨價格水平預期變化而調整的,至今國際上通用的實際利率計算公式
實際利率=(1+名義利率)/(1+物價變動率)-1
由於利率變動對經濟有很大的影響,各國都通過法律、法規、政策的形式,對利率實施不同程度的管理。國家往往根據其經濟政策來干預利率水平,同時又通過調節利率來影響經濟。
總之,決定利率及影響利率變動的因素很多很複雜,其中,最終起決定作用的是一國
經濟活動的狀況。因此,要分析一國利率現狀及變動,必須結合該國國情,充分考慮到該國的具體情況,區分不同的特點分別對待。
中央銀行在制定存款利率水平時,主要考慮以下幾個因素:
物價變動率。在制定存款利率時,考慮物價變動因素,是為了保障存款人不致因物價上漲而使存款的實際貨幣金額減少。
證券收益率。確定存款利率時要考慮證券收益率,因為人們對閒置的貨幣資本的支配方式有多種選擇,可以保留在手邊;可以存到銀行;可以購買國券或企業股票、債券。
綜合之,可得出理想狀態為:
物價上漲率 < 銀行存款利率 < 有價證券收益率
模型分析
銀行合理利率的計算模型及其分析:
國內生產總值名義值=國內生產總值實際值V*
物價總指數P
根據數據,首先構造國內生產總值實際值V與
固定資本K及勞動L之間的生產函式關係:
V=AKaL1-a
上式中V為國內生產總值,K為全社會固定資本存量,L為全社會從業人員,A,a為參數。在不考慮技術進步時,可以認為a,A為正常數。應當指出,一個效用函式在某一特定時刻只有一種,而且很難用數學式子來完全準確的表達出來。以上的效用函式僅是一個效用函式的近似表達式,還需在實踐中不斷完善。
這樣便得到公式:
V=3.380527635*K*1.128590175*L-0.128590175
由上式算出的與實際的有一定的偏差,誤差率保持在0.01567~0.109912之間,屬於正常範圍。
銀行利率的計算與租金的計算有著直接的聯繫,因此我們首先需要求出租金的計算公式,所謂資本的租金是指如果一個人擁有K億元的資本,並將它租給生產者使用,生產者應給她R*K的租金。
由於折舊率為δ,資本折舊為δ*K,那么
資本收益或回報為R*K-δ*K。在定義
資本收益率或回報率為:
資本收益率或回報率r=資本收益或回報/資本,即:
r=(R*K-δ*K)/K=R-δ⑶
但由於資本回報中有相當一部分要交納各種稅收,所以將錢存入銀行所得的利率i<r,
設資本回報r*K中要徵收一定的稅作為
公共投資,徵收的各種稅費占國民生產總值合理比例為£;,即徵稅總額為£*V,在這裡我們要考慮到誤差的存在,設誤差係數為b,在征完稅費之後為資本應得回報r*K-£*V*b。他與資本K之比可以理解為銀行利率i的合理位置,因此有如下式子:
i=r*K-£*V/K=r-£*V/K*b
注意到r=R-δ,因此上式可以記為:
i=R-δ-£*V/K*b
在單部門模型中,折舊率設為:δ=0.1,b是誤差係數。從上式看出,利率的大小與K/L、£;、b有關。
確定依據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民銀行加強了對利率手段的運用,通過調整利率水平與結構,改革
利率管理體制,使利率逐漸成為一個重要槓桿。
1993年5月和7月,中國人民銀行針對當時經濟過熱、市場物價上漲幅度持續攀升的情況,兩次提高了貸款利率。這兩次利率調整,與1994年以來出台的其他重大經濟改革措施相配合,對抑制
固定資產投資規模、控制通貨膨脹,發揮了重要作用。
1996年以來,針對中國巨觀經濟調控已取得顯著成效、市場物價明顯回落的情況,中國人民銀行又適時先後七次降低了存貸款利率,在保護存款人利益的基礎上,對減少企業,特別是國有大中型企業的
利息支出,促進國民經濟的平穩發展產生了積極影響。
利率的調整,實際上是各方面利益的調整。中國人民銀行在確定利率水平時,主要綜合考慮以下幾個因素。
一是物價總水平
這是維護存款人利益的重要依據。利率高於同期物價上漲率,就可以保證存款人的實際利息收益為正值;相反,如果利率低於物價上漲率,存款人的實際利息收益就會變成負值。因此,看利率水平的高低不僅要看名義利率的水平,更重要的是還要看是正利率還是負利率。
二是利息負擔
長期以來,國有大中型企業生產發展的資金大部分依賴銀行貸款,利率水平的變動對企業成本和利潤有著直接的重要的影響,因此,利率水平的確定,必須考慮企業的承受能力。
例如,1996年至1999年,中國人民銀行先後七次降低存貸款利率,極大地減少了
企業貸款利息的支出。據不完全統計,累計減少企業利息支出2600多億元
三是利益
利率調整對財政收支的影響,主要是通過影響企業和銀行上交財政稅收的增加或減少而間接產生的。因此,在調整利率水平時,必須綜合考慮國家財政的收支狀況。銀行是經營貨幣資金的特殊企業,存貸款
利差是銀行收入的主要來源,利率水平的確定還要保持合適的存貸款利差,以保證銀行正常經營。
四是供求狀況
利率政策要服從國家經濟政策的大局,並體現不同時期國家政策的要求。與其他商品的價格一樣,利率水平的確定也要考慮
社會資金的供求狀況,受資金供求規律的制約。
此外,期限、風險等其他因素也是確定利率水平的重要依據。一般來講,期限越長,利率越高;風險越大,利率越高。反之,則利率越低。
隨著中國經濟開放程度的提高,
國際金融市場利率水平的變動對中國利率水平的影響將越來越大,在研究國內利率問題時,還要參考國際上的利率水平。
體系結構
利率體系
利率體系是指在一定時期內各種各類的利率按一定規則所構成的一個複雜的系統。利率體系按不同的分類標誌有不同的劃分方式。最主要的劃分方式有兩種。
一是按利率所依附的
經濟關係劃分的利率體系。按此劃分,利率主要分為兩大類:存款利率和貸款利率。
二是按借貸主體劃分的利率體系。按此劃分,利率主要分為:銀行利率、
非銀行金融機構利率、債券利率和市場利率等。
上述利率體系及其詳細分類,可簡要地用圖3-1來表示。
[CRJP,BP]
利率結構
利率結構是指利率與期限之間的變化關係。至今在存款利率中,各種不同期限利率檔次的設計基本上是按照期限原則,並考慮
複利因素形成的。以中國1999年6月10日開始執行的
存款利率為例,定期一年儲蓄存款的利率為2.25%,定期三年儲蓄存款的利率為2.79%。
若某人有一筆現金1000元,按一年期存入銀行,到期後取出本息之和再存入銀行,仍存一年期,到期後再取出本息,仍全數存入銀行(一年期),這樣,三年後的
本利和如下。
第一年:本利和=1000*(1+2.25%)=1022.50(元)
第二年:本利和=1022.50*(1+2.25%)=1045.50(元)
第三年:本利和=1045.50*(1+2.25%)=1069.03(元)
按這種考慮複利因素的存款方式,三年後他可獲得本金和利息1069.03元。但是,如果第一年他就以三年期存入銀行,三年後得到的本利和為:
1000* (1+2.79%*3)=1083.7(元)
與第一種存款方式相比,可多獲利17.02元。這就是說,銀行在設計利率檔次時,是充分考慮了複利因素的。確定貸款的期限利率也基本上遵循這一原則。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存貸款各檔次利率的形成還取決於對利率水平的預期,如預期利率將上升,則銀行存貸款利率就會上升;如預期利率下降,則長期利率先行下降,短期利率也隨之降低。
市場化意義
(一)市場經濟的要求
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商品的價格放開,利率作為特殊商品——資金的價格也必須放開。這是市場競爭的需要,也是市場經濟體制的客觀要求。
(二)能夠促使銀行提高管理水平利率放開也是銀行之間競爭的需要
因為如果利率不放開,那么各銀行的利率就差不多,這樣,競爭就不夠充分,銀行的發展就難以做到優勝劣汰,這就等於保護了落後。利率放開後,銀行就會面臨著存貸款利率競爭的巨大壓力,這時,如果銀行不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銀行的利潤水平就低,銀行在存貸款利率的競爭上就會處於不利的地位。
到那時,利潤水平高的銀行就可以通過提高存款利率、降低貸款利率來吸引貸款戶;利潤水平低的銀行就會陷入兩難境地,如果它也採取提高存款利率、降低貸款利率的辦法,由於沒有利潤支撐,生存都將困難,如果存貸款利率不動,那么就會失去客戶。
(三)客戶能夠得到更好的服務
利率放開後,金融機構之間的競爭能夠讓廣大客戶得到更優惠的價格和更優質的服務
利率分類
根據計算方法不同,分為單利和複利
單利是指在借貸期限內,只在原采的本金上計算利息,對本金所產生的利息不再另外計算利息。複利是指在借貸期限內,除了在原來本金上計算利息外,還要把本金所產生的利息重新計入本金、重複計算利息,俗稱"利滾利"。
根據與通貨膨脹的關係,分為名義利率和實際利率
名義利率是指沒有剔除通貨膨脹因素的利率,也就是借款契約或單據上標明的利率。實際利率是指已經剔除通貨膨脹因素後的利率。
根據確定方式不同,分為法定利率和市場利率
官定利率是指由政府金融管理部門或者中央銀行確定的利率。公定利率是指由金融機構或銀行業協會按照協商辦法確定的利率,這種利率標準只適合於參加該協會的金融機構,對其他機構不具約束力,利率標準也通常介於官定利率和市場利率之間。市場利率是指根據市場資金借貸關係緊張程度所確定的利率。
根據國家政策意向不同,分為一般利率和優惠利率
一般利率是指在不享受任何優惠條件下的利率。優惠利率是指對某些部門、行業、個人所制定的利率優惠政策。
根據銀行業務要求不同,分為存款利率、貸款利率
存款利率是指在金融機構存款所獲得的利息與本金的比率。貸款利率是指從金融機構貸款所支付的利息與本金的比率。
根據與市場利率供求關係,分為固定利率和浮動利率
固定利率是在借貸期內不作調整的利率。使用固定利率便於借貸雙方進行收益和成本的計算,但同時,不適用於在借貸期間利率會發生較大變動的情況,利率的變化會導致借貸的其中一方產生重大損失。
浮動利率是在借貸期內隨市場利率變動而調整的利率。使用浮動利率可以規避利率變動造成的風險,但同時,不利於借貸雙方預估收益和成本。
根據利率之間的變動關係,分為基準利率和套算利率
基準利率是在多種利率並存的條件下起決定作用的利率,我國是中國人民銀行對商業銀行貸款的利率
利率計算
零存整取是我們普通居民較普遍採用的方法,以零存整取利率的計算為例。
零存整取的餘額是逐日遞增的,因而我們不能簡單地採用
整存整取的計算利息的方式,只能用單利
年金方式計算,公式如下:
SN =A(1+R)+A(1+2R)+…+A(1+NR)
=NA+1/2 N(N+1)AR
其中,A表示每期存入的
本金,SN是N期後的本利和,SN又可稱為單利年金終值。上式中,NA是所
儲蓄的本金的總額,1/2 N(N十1)AR 是所獲得的利息的總數額。
通常,零存整取是每月存入一次,且存入金額每次都相同,因此,為了方便起見,我們將存期可化為常數如下:
如果存期是1年,那么 D=1/2 N(N十1)=1/2×12×(12+1)=78
同樣,如果存期為2年,則常數由上式可算出D=300,如果存期為3年,則常數為D=666。
這樣算來,就有:1/2 N(N十1)AR=DAR,即
零存整取利息。
例如:你每月存入1000元。存期為1年,存入
月利率為1.425‰(2004年10月29日起執行的現行一年期零存整取月利率),則期滿年利息為:1000×78×1.425‰=111.15(元)
又如儲戶逾期支取,那么,到期時的餘額在過期天數的利息按活期的利率來計算利息。
零存整取有另外一種計算利息的方法,這就是定額計息法。
所謂定額計息法,就是用積數法計算出每元的利息化為定額息,再以每元的定額息乘以到期結存餘額,就得到利息額。
每元定額息 =1/2 (N+1)NAR÷NA
=1/2(N十1)R
如果,現行一年期的
零存整取的月息為1.425‰。那么,我們可以計算出每元的定額息為:1/2×(12+1)×1.425‰=0.0092625
你每月存入1000元,此到期餘額為:1000×12=12000(元)
則利息為:12000×0.0092625=111.15(元)
扣去20%的利息稅22.23元,你實可得利息88.92元.(註:2008年10月9日以後產生的利息已不用交利息稅)
推進難題
人民幣匯率改革以及
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不斷在倒逼利率市場化加快前行,中國的金融改革已不容拖延,必須銳意改革,既要開放金融市場,也要積極推進利率市場化。國外利率市場化做得最保守的國家也不過用了16年時間,而中國已為此走過了14個年頭,利率市場化的滯後已經成為國內市場價格扭曲的最根本因素。
不過,從巨觀的角度來看,利率市場化的推進是中國整體金融改革的有機組成部分,無法單兵獨進,需要其他各項改革的緊密配合,才能理順中國的市場經濟體系。
在此之前,全國工商聯的調研表明,90%的規模以下中小企業以及95%的小微企業迄今還沒有與銀行發生過借貸關係,短期來看,這部分企業也難以從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推進中獲得好處,仍須佐以金融市場的深度開放,讓包括小貸、村鎮銀行等多種形態的資金中介共存,形成多層次融資體系。
與此同時,還要同時推進各類要素市場的改革、
財稅體制改革、收入分配體制改革以及政府自身的改革。只有當上述各項改革形成合力之時,金融改革來之不易的成果才能得到鞏固與維持。
尤其重要的是銀行業與企業的改革。在中國,關係型融資的比例居高不下,不同所有制企業的融資條件幾有天壤之別,所以,利率工具在巨觀經濟中的作用有限。這是我國在利率市場化推進過程中無法繞開的難題。誠如IMF副總裁朱民所言,銀行和企業行為先市場化,利率才能市場化。這意味著,在利率市場化過程中,落實各行業非公經濟“新36條”或許是更為關鍵的一環!
利率與匯率
利率政策通過影響經常項目對匯率產生影響。當利率上升時,信用緊縮,貸款減少,投資和消費減少,物價下降,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進口,促進出口,減少外匯需求,增加外匯供給,促使外匯匯率下降,本幣匯率上升。與利率上升相反,當利率下降時,信用擴張,貨幣供應量(M2)增加,刺激投資和消費,促使物價上漲,不利於出口,有利於進口。
匯率變動對利率的影響也是間接地作用,即通過影響國內物價水平、影響短期資本流動而間接地對利率產生影響。
最新新聞
2013年7月9日各期限Shibor呈全線下跌態勢,其中2周利率跌幅最大,下跌8.20個基點至3.6040%,其次是3月利率和1周利率,分別下跌7.10個基點和6.00個基點至4.7230%和3.5960%,隔夜、1月
利率微跌0.70個基點和0.20個基點至3.2490%和4.2980%,中長期利率6月、9月和1年變化幅度較小,分別報於4.22155%、4.2720%和4.4000%。短期銀行間拆借利率持續下跌幅度較大,顯示6月份銀行間流動性緊張問題在7月上旬已經得到一定緩解。
公開市場操作方面,繼上周在公開市場零操作後,央行周二繼續全面暫停公開市場操作,既無回購操作,也未發行央票。儘管7月以來流動性緊張狀況已大為緩解,資金價格穩步回落,但央行周二仍暫停發行央票,打消了市場對於央票重啟的猜測,繼續釋放出維穩信號。據Wind統計,本周公開市場無央票和正、逆回購到期。
貨幣政策方面,在經歷“錢荒”後,為安撫市場,中國央行當時暫停公開市場操作,持續減緩對銀行間市場流動性收緊的力度,但這並非表明央行“緊平衡”的政策立場發生轉變。預計,央行在密切觀察國內流動性和基本面狀況的同時,會繼續通過公開市場來調節流動性。
對於市場當時對政策的種種猜測,央行行長周小川表示,本輪流動性緊張事件過程中,市場基本上正確理解了央行對流動性的把握,未來央行仍將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並適時調節市場流動性,保持市場總體穩定。因此,預計下半年貨幣政策中性基調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