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結構

利率結構是某一時點上多種多樣市場利率的排列和構成。如1990年某國金融市場上存在多種不同的年利率,活期存款0.00%、儲蓄賬戶5. 00%、定期存款5.75%、聯邦政府國庫券 (一年之內) 5.80%、聯邦政府中期債券 (17年) 7.55%、銀行承兌票據6. 30%、聯邦政府長期債券 (7年以上) 6. 98%、市政公債(州與地方) 7. 05%、長期公司債9.46%。形成這個利率結構的原因主要包括:債務人違約風險、債務憑證流動性、發放和管理貸款的成本、市場壟斷程度、債務憑證技術特點和債務憑證期限等因素存在差異。利率結構表示各種市場利率的差別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利率結構
  • 包括違約風險
  • 類型:水平型
  • 領域:經濟
關於利率的風險結構,關於利率的期限結構,

關於利率的風險結構

利率的風險結構是指期限相同的各種信用工具利率之間的關係。
利率的風險結構的決定因素是:
1、違約風險信用工具違約風險越大,利率越高。反之,利率越低。國債幾乎沒有風險,可以看成是無違約風險的債券。一般地,我們把某種有風險的債券與無風險的國債之間的利率差額稱為“風險補償”或“風險溢價”。
2、流動性債券的流動性越強,變現越容易,利率越低。反之,流動性越弱,利率越高。
3、稅收因素:由於政府對不同的債券稅收待遇不同,因而利率也受影響。稅率越高的債券,其稅前利率也越高。

關於利率的期限結構

利率的期限結構是指不同期限債券的利率之間的關係。
利率與期限的關係有三種類型:
(1)水平型——說明利率與期限沒有關係;
(2)漸升型——說明利率是期限的增函式,期限越長,利率越高,期限越短,利率越低。
(3)漸降型——說明利率是期限的減函式,期限越長,利率越低,期限越短,利率越高。
經濟學家對利率的期限結構形成的內在機理進行分析,形成了期限結構理論,其中最主要的理論是預期理論。它對不同期限債券利率不同的原因的解釋在於對未來短期利率不同的預期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