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年
年表
至德三年(七五八)二月五日,
肅宗臨
丹鳳門,赦天下,以至德三年為
乾元元年,又改載為年盡免百姓今年租、庸。
乾元元年(七五八)三月二日,徙楚王俶為成王。肅宗以張
淑妃有寵,又扈從有功,三月六日,立為
皇后。後喜弄權,漸預朝政。
安慶緒大殺降唐將領
唐軍收復東京,
安慶緒北逃至鄴郡,其部將平原太守
王暕、
清河太守宇文寬皆殺其使者來降唐。慶緒遂派其大將
蔡希德、安太清攻之,俘二人以歸,被剮於鄴郡市中。於是慶緒對其部下凡有謀歸順唐朝者,皆誅及九族,以至於部曲;州縣官屬,連坐被殺者無數。又與群臣歃血結盟於
鄴郡南,但已喪失人心。慶緒聽說安西、
北庭行營
節度使李嗣業帥兵屯於
河內,
乾元元年(七五八)四月,與部將
蔡希德、崔乾佑帥步騎二萬渡過沁水攻之,不勝而還。
河南
節度使張鎬生性簡澹,不攀附權要,聞
史思明降唐,上言說:“思明兇險,乘亂而竊位,力強則其眾附之,勢去則人離散。又思明人面獸心,難以德服之,希望不要授以大權。”又說:“
滑州(今河南滑縣)
防禦使許叔冀,狡詐多變,請征入宿衛,以防不測。”其時
肅宗欲以寵納思明,有
宦官使者從
范陽及白馬(今河南滑縣)來,都說思明與叔冀忠誠可信,肅宗遂以
張鎬不識事務,
乾元元年(七五八)五月十七日,罷鎬為荊州
防禦使,以
禮部尚書崔光遠為河南
節度使。
立成王俶為太子,更名豫
張皇后生興王佋,才數歲,欲立為太子,肅宗疑而不決,對考功郎中、
知制誥李揆說:成王俶是朕長子,並有平叛之功,朕欲立為太子,不知卿意如何?揆聽後拜賀說:此真國家之大幸,臣不勝之喜。肅宗高興地說:朕的主意已定。
乾元元年(七五八)五月十九日,立成王俶為皇太子。五月二十四日,以
崔圓為
太子少師,
李麟為
少傅,皆罷政事。十月五日,冊太子,更其名曰豫,並賜百官、六軍錢物。
乾元元年(七五八)五月,贈故常山太守
顏杲卿太子太保,謚忠節,以其子威明為太僕丞。杲卿守常山而死,其時,
楊國忠聽信張通幽讒言,竟無褒贈。肅宗在
鳳翔,
顏真卿為御史大夫,泣訴於肅宗,肅宗遂以通幽為
普安(今四川劍閣)太守,並奏其狀於
玄宗,玄宗遂
杖殺通幽。杲卿死後,其子泉明為王承業所留,因寓居壽陽(今山西壽陽),後
史思明攻太原,被思明俘虜,以牛皮裹之,送於
范陽。
安慶緒即帝位,有赦得免。思明降唐後,泉明始歸,得其父屍於東京,乃與
袁履謙屍俱以棺斂而歸。杲卿姊妹女及泉明之子皆流落河北,真卿為蒲州(今山西永濟)刺史,使泉明往河北尋找,泉明號泣求訪,哀感路人,久而尋獲。並尋得父時將吏
袁履謙等妻子流落者,凡五十餘家,三百餘口。至
蒲州,真卿皆加贍給。
肅宗遣使禱天下名山大川
肅宗信奉鬼神,太常卿王璵專以鬼神之事求媚,每當議論禮儀之事,多雜以巫祝俚俗。肅宗遂以璵為
中書侍郎、同平章事。
乾元元年(七五八)六月九日,立太一壇於南郊。肅宗身體欠安,占卜者說是山川作祟,
王璵請遣中使與女巫乘驛分禱天下名山大川。女巫恃勢,所過州縣,公開索賄。黃州(今湖北新洲)有女巫,年青貌美,隨從無賴少年數十人,為害尤甚。至
黃州,宿於驛舍中。刺史
左震早晨至驛,見舍門閂不開,大怒,破門而入,曳女巫於階下殺之,並殺所從少年,籍其贓,有數十萬,具以奏聞,並請以贓代貧民租,遣中使還京師。肅宗無以罪之。
太子少師房琯罷相後,心中不滿,常稱病不朝,而賓客朝夕盈門,其黨為其鳴冤,揚言於朝說:琯是文武全才,應該大用。肅宗聞而惡之,
乾元元年(七五八)六月下制數琯之罪,貶為豳州(今陝西彬縣)刺史,其黨前祭酒
劉秩貶為閬州(今四川閬中)刺史,京兆尹
嚴武貶為巴州(今四川巴中)刺史。
大事
(1)春,正月,戊寅,上皇御宣政殿,授冊,加上尊號。上固辭“大聖”之號,上皇不許。上尊上皇曰太上至道聖皇天帝。
(1)春季,正月戊寅(初五),玄宗登臨宣政殿,授肅宗玉冊,並加肅宗尊號。肅宗堅決不接受“大聖”的稱號,玄宗不答應。肅宗尊玄宗為太上至道聖皇天帝。
先是,官軍既克京城,宗廟之器及府庫資財多散在民間,遣使檢括,頗有煩擾;乙酉,敕盡停之,乃命京兆尹
李峴安撫坊市。
先前,
唐軍收復京城以後,因為宗廟祭祀所用的器物以及府庫中的財物都散落在民間,於是就派使者搜尋,煩擾百姓。乙酉(十二日),肅宗下敕書一律停止搜尋,並命令京兆尹
李峴安撫坊市民眾。
(4)丁未,上御明鳳門,赦天下,改元。盡免百姓今載租、庸,復以載為年。
(4)丁未(初五),肅宗登臨明鳳門,
大赦天下,改年號。並免除百姓今年的全部租、庸,又將“載”改回為“年”。
(6)三月,甲戌,徙楚王為成王。
(7)戊寅,立張淑妃為皇后。
(9)
安慶緒之北走也,其平原太守王、
清河太守宇文寬皆殺其使者來降;慶緒使其將
蔡希德、安太清攻拔之,生擒以歸,於鄴市。凡有謀歸者,誅及種、族,乃至部曲、州縣、官屬,連坐死者甚眾。又與其群臣歃血盟於鄴南,而人心益離。慶緒聞
李嗣業在
河內,夏,四月,與
蔡希德、崔乾將步騎二萬,涉沁水攻之,不勝而還。
(9)
安慶緒北逃時,平原太守王與
清河太守宇文寬都殺死叛軍使者歸降了朝廷。
安慶緒遂派其部將
蔡希德與安太清攻克平原與
清河,俘獲了王與宇文寬而歸,將他們在鄴城街市中處以剮刑。
安慶緒對於謀求歸順朝廷的部將,一律處死,並株連部落與宗族,以至部曲、州縣民眾、屬官等被連坐而死的甚多。
安慶緒又與他的群臣在鄴城南歃血結盟,但人心更加不穩,眾叛親離。
安慶緒得知
李嗣業駐守在河內,夏季,四月,與
蔡希德、崔乾率領步、騎兵二萬,渡過沁水來攻打河內,沒有攻克而率兵返回。
(10)癸卯,以
太子少師虢王巨為河南尹,充東京留守。
(10)癸卯(初二),肅宗任命
太子少師虢王李巨為河南尹,兼東京留守。
(11)辛卯,新主入太廟,甲寅,上享太廟,遂祀昊天上帝;乙卯,御明鳳門,赦天下。
(11)辛卯(疑誤),將新神主送入太廟。甲寅(十三日),肅宗祭祀太廟,然後祭祀昊天上帝。乙卯(十四日),肅宗登臨明鳳門,
大赦天下。
(12)五月壬午(十一日),肅宗下制書取消採訪使的官職,改
黜陟使為
觀察使。
(13)
張鎬性簡澹,不事中要,聞
史思明請降,上言:“思明兇險,因亂竊位,力強則眾附,勢奪則人離,彼雖人面,心如野獸,難以德懷,願勿假以威權。”又言:“
滑州防禦使許叔冀,狡猾多詐,臨難必變,請征入宿衛。”時上以寵納思明,會中使自
范陽及白馬來,皆言思明、叔冀忠懇可信,上以鎬為不切事機,戊子,罷為荊州
防禦使;以
禮部尚書崔光遠為河南節度使。
(13)
張鎬為人單純淡泊,不巴結身居要職的
宦官,聽說
史思明請求歸降朝廷,上言說:“
史思明為人兇惡陰險,借叛亂而得以竊取高位,當力量強大時,部下就依附於他,勢力消弱時,人心就會離散,實在是人面獸心,難以用仁德感化他,希望不要給他顯要的職位。”又說:“滑州
防禦使許叔冀,狡猾多詐,在危急時刻必然會背叛朝廷,請陛下把他征入京師,擔任警衛。”當時肅宗正寵信
史思明,正好有
宦官從
范陽和
白馬縣回來,都說
史思明和
許叔冀忠誠可靠,因此肅宗就認為
張鎬不識事機,戊子(十七日),把張鎬貶為荊州
防禦使,任命
禮部尚書崔光遠為河南節度使。
(14)張後生興王,才數歲,欲以為嗣,上疑未決,從容謂考功郎中、
知制誥李揆曰:“成王長,且有功,朕欲立為太子,卿意何如?”揆再拜賀曰:“此社稷之福,臣不勝大慶。”上喜曰:“朕意決矣。”庚寅,立成王為
皇太子。揆,玄道之玄孫也。
(14)張皇后所生的興王李,年紀才幾歲,張皇后就想要把他立為太子。肅宗猶豫不決,就口氣和緩地對考功郎中、知制誥
李揆說:“成王李年紀大,並且有戰功,我想立他為太子,你看如何?”李揆拜了兩拜祝賀說:“這真是國家的大幸,我不勝歡喜。”肅宗高興地說:“朕絕不再猶豫了。”庚寅(十九日),肅宗立成王
李為皇太子。
李揆是玄道的玄孫。
(15)乙未,以
崔圓為太子少師,
李麟為少傅,皆罷政事。上頗好鬼神,太常少卿王專依鬼神以求媚,每議禮儀,多雜以巫祝俚俗。上悅之,以為
中書侍郎、同平章事。
(15)乙未(二十四日),肅宗任命
崔圓為
太子少師,李麟為
太子少傅,都罷免他們的政事。肅宗迷信鬼神,所以太常少卿王專門以鬼神之事來取悅肅宗,每當議論禮儀時,王就常常夾雜一些巫術和俚俗。肅宗很喜歡王,於是就任命他為
中書侍郎、同平章事。
(16)贈故常山太守顏杲卿
太子太保,謚曰忠節,以其子威明為太僕丞。杲卿之死也,
楊國忠用張通幽之譖,竟無褒贈。上在
鳳翔,
顏真卿為御史大夫,泣訴於上,上乃出通幽為
普安太守,具奏其狀於上皇,上皇
杖殺通幽。杲卿子泉明為王承業所留,因寓居壽陽,為
史思明所虜,裹以牛革,送於
范陽,會
安慶緒初立,有赦,得免。思明降,乃得歸,求其父屍於東京,得之,遂並
袁履謙屍棺斂以歸。杲卿姊妹女及泉明之子皆流落河北;真卿時為
蒲州刺史,使泉明往求之,泉明號泣求訪,哀感路人,久乃得之。泉明詣親故乞索,隨所得多少贖之,先姑姊妹而後其子。姑女為賊所掠,泉明有錢二百緡,欲贖己女,閔其姑愁悴,先贖姑女;比更得錢,求其女,已失所在。遇群從姊妹及父時將吏袁履謙等妻子流落者,皆與之歸,凡五十餘家,三百餘口,均減資糧,一如親戚。至
蒲州,真卿悉加贍給,久之,隨其所適而資送之。
袁履謙妻疑履謙衣衾儉薄,發棺視之,與杲卿無異,乃始慚服。
(16)追贈故常山太守顏杲卿
太子太保,諡號為“忠節”,任命他的兒子顏威明為太僕丞。
顏杲卿殉難時,因為
楊國忠聽信張通幽的讒言,竟沒有追贈官銜以褒揚。
肅宗在
鳳翔時,
顏真卿為御史大夫,曾向肅宗哭訴此事,於是肅宗將張通幽外放為
普安郡太守,然後把此事上奏玄宗,玄宗命令用棍子打死了張通幽。
顏杲卿的兒子顏泉明被
王承業收留,因此寓居壽陽縣,後來被
史思明俘虜,裹以牛皮,送往
范陽,適逢
安慶緒剛即位,有赦免令,顏泉明免於一死。
史思明歸順朝廷後,顏泉明才得以歸來,在東京尋找到他父親
顏杲卿的屍體,就同
袁履謙的屍體一起裝入棺材,送歸長安。
顏杲卿妹妹的女兒與顏泉明的兒子都流落在河北地區,
顏真卿當時為
蒲州刺史,就讓顏泉明去尋找,顏泉明號泣求訪,以至感動了過路的行人,過了很久才找到。然後顏泉明又往親戚故友那裡去借錢,依借得的數目而贖人,先是姑母姊妹,而後才贖回自己的兒子。當時姑母的女兒被叛軍搶掠而去,顏泉明有錢二百緡,想贖回自己的女兒,但因為憐憫姑母的愁苦,就先贖回了姑母的女兒。等到再借來錢贖自己的女兒時,已找不到了。顏泉明遇到流落在河北地區的堂姊妹以及父親的將吏
袁履謙等人的妻子,都讓他們跟隨一起回來,總共收羅了五十多家,三百多口人,一路上有資糧則大家均分,一如對待自己的親戚。到了
蒲州,顏真卿對他們都加以接濟,住了一段時間以後,按照他們的意願,資送他們而去。
袁履謙的妻子曾經懷疑袁履謙入殮時衣被比
顏杲卿儉薄,等打開棺材檢視,與顏杲卿沒有區別,心中才慚愧信服。
(17)六月,己酉,立太一壇於南郊之東,從王之請也。上嘗不豫,卜雲山川為祟,請遣中使與女巫乘驛分禱天下名山、大川。巫恃勢,所過煩擾州縣,乾求受贓。
黃州有巫,盛年美色,從無賴少年數十,為蠹尤甚,至黃州,宿於驛舍。刺史左震晨至驛,門扃鎖,不可啟,震怒,破鎖而入,曳巫於階下斬之,所從少年悉斃之。籍其贓,數十萬,具以狀聞,且請以其贓代貧民租,遣中使還京師,上無以罪也。
(17)六月己酉(初九),肅宗根據王的請求,於長安南郊的東面立太一神壇。肅宗曾經身體有病,占卜者說是因為山河在作祟,於是王就請求派
宦官與女巫乘驛馬分別去禱告天下的名山、大河。這些女巫依仗著權勢,在所經過的地方煩擾州縣官吏百姓,索要財物。黃州有一女巫,年輕漂亮,身後跟隨著數十名無賴少年,為害尤其嚴重,到了黃州,住在驛站的館舍中。黃州刺史
左震早晨來到驛站,見到館舍的門閂鎖著,打不開,左震大怒,砸壞門鎖而入,把女巫拉出來在台階下立刻殺掉,所跟從的無賴少年也全部打死。檢查女巫所貪污的財物,多達數十萬,
左震把此事上奏給朝廷,並且請求用這些贓物代替貧民百姓的租賦,打發宦官返回京師,肅宗無法問左震的罪。
(19)山人韓穎改造新曆,丁巳,初行穎歷。
(19)隱士韓穎改造曆法,丁巳(十七日),開始實行韓穎的新曆。
(20)戊午,敕兩京陷賊官,三司推究未畢者皆釋之;貶、降者續處分。
(20)戊午(十八日),肅宗下敕書對於兩京淪陷時投靠叛軍的官吏,如果御史台、中書省與
門下省三司還沒有審迅處理完畢的全部免罪釋放,被貶謫降官者保持原有的處置。
(21)
太子少師房既失職,頗怏怏,多稱疾不朝,而賓客朝夕盈門,其黨為之揚言於朝云:“有文武才,宜大用。”上聞而惡之,下制數罪,貶
豳州刺史。前祭酒
劉秩貶閬州刺史,京兆尹
嚴武貶
巴州刺史,皆黨也。
(21)
太子少師房被罷相後,心懷不滿,常常假裝有病不去朝見皇上,而往的賓客卻熙熙攘攘,不絕於門,他的一些親黨為他在朝中揚言說:“房是武全才,應該重用。”肅宗聽到這些話後,十分反感,於是就下制書歷數房的罪責,貶他為州豳刺史。又貶前祭酒
劉秩為閬州刺史,京兆尹
嚴武為
巴州刺史,二人都是房的黨羽。
(22)初,
史思明以列將事
平盧軍使烏知義,知義善待之。知義子承恩為信都太守,以郡降思明,思明思舊恩而全之。及
安慶緒敗,承恩勸思明降唐。
李光弼以思明終當叛亂,而承恩為思明所親信,陰使圖之;又勸上以承恩為
范陽節度副使,賜
阿史那承慶鐵券,令共圖思明,上從之。
承恩多以私財募部曲,又數衣婦人服詣諸將營說誘之,諸將以白思明,思明疑未察。會承恩入京師,上使內侍李思敬與之俱至范陽宣慰。承恩既宣旨,思明留承恩館於府中,帷其床,伏二人於床下。承恩少子在
范陽,思明使省其父。夜中,承恩密謂其子曰:“吾受命除此逆胡,當以吾為節度使。”二人於床下大呼而出。思明乃執承恩,索其裝囊,得
鐵券及光弼牒,牒云:“
承慶事成則付鐵券;不然,不可付也。”又得簿書數百紙,皆先從思明反者將士名。思明責之曰:“我何負於汝而為此!”承恩謝曰:“死罪,此皆
李光弼之謀也。”思明乃集將佐吏民,西向大哭曰:“臣以十三萬眾降朝廷,何負陛下,而欲殺臣!”遂榜殺承恩父子,連坐死者二百餘人。承恩弟承走免。思明囚思敬,表上其狀。上遣中使慰諭思明曰:“此非朝廷與光弼之意,皆承恩所為,殺之甚善。”
烏承恩多次用自己的私財招募家兵,又屢次穿上婦人的服裝暗中到其他將領的營中誘說士卒,諸將把此事報告了
史思明。
史思明懷疑事不確鑿,沒有追查。這時
烏承恩入京師,肅宗就派
宦官李思敬與他一起前往范陽去慰問
史思明。
烏承恩宣布了皇上的聖旨後,
史思明就留烏承恩住在府中的館舍。又用帷帳把他的床遮了起來,暗中派兩個人埋伏在床下。
烏承恩的小兒子在
范陽,史思明就讓他去看望自己的父親。半夜,
烏承恩悄悄地對他的兒子說:“我是受皇帝的命令來除掉
史思明這個逆賊的,那時當任命我為
節度使。”這時伏在床下的二人大呼而出。於是史思明把
烏承恩抓了起來,搜查他的行裝袋囊,得到了
鐵券和
李光弼的公文,公文說:“如果
阿史那承慶能夠成事,就付給鐵券,否則不要付給他。”又搜得一本數百張紙的簿書,上面都是先前跟隨
史思明謀反的將士名單。史思明責罵
烏承恩說:“我有什麼地方對不起你,你竟會幹這種事!”烏承恩謝罪說:“我真是罪該萬死,這都是出於
李光弼的計謀。”於是
史思明就召集將士官吏和百姓,向西大哭說:“我率領十三萬人歸順了朝廷,有什麼地方對不起陛下,而想要殺死我!”然後用棍子打死了
烏承恩父子,被株連而死的有二百餘人。
烏承恩的弟弟烏承因為逃走得以免死。
史思明囚禁了宦官李思敬,並把此事表上給朝廷。肅宗派宦官安慰
史思明說:“這不是朝廷與
李光弼的意圖,都是
烏承恩一人幹的,殺了他是罪有應得。”
會三司議陷賊官罪狀至
范陽,思明謂諸將曰:“陳希烈輩皆朝廷大臣,上皇自棄之幸蜀,今猶不免於死,況吾屬本從
安祿山反乎!”諸將請思明表求誅光弼,思明從之,命判官耿仁智與其僚張不矜為表云:“陛下不為臣誅光弼,臣當自引兵就太原誅之。”不矜草表以示思明,及將入函,仁智悉削去之。寫表者以白思明,思明命執二人斬之。仁智事思明久,思明憐,欲活之,復召入,謂曰:“我任使汝垂三十年,今日非我負汝。”仁智大呼曰:人生會有一死,得盡忠義,死之善者也。今從大夫反,不過延歲月,豈若速死之愈乎!”思明怒,亂捶之,腦流於地。
這時御史台、
中央省與
門下省三司處置投敵官吏罪狀的文書傳到
范陽,史思明對諸將說:“
陳希烈等人都是朝廷的大臣,上皇棄他們不顧,自己逃向蜀中避難,而現在他們還不免於一死,何況我們都是本來跟隨
安祿山反叛的人!”諸位將領請求史思明上表讓朝廷殺掉
李光弼,史思明答應,於是命令判官耿仁智與幕僚張不矜作表書說:“陛下如果不殺掉
李光弼,我就親自率兵往太原殺死他。”張不矜起草表書讓
史思明過目後,將要入函封緘時,耿仁智把上面的話全部刪去。抄寫表書的人把此事報告了
史思明,史思明命令把二人抓起來殺掉。耿仁智由於久任
史思明的部下,史思明愛憐他,想要免他一死,於是就把他召進來說:“我重用你快三十年了,現在的事絕不是我負於你。”耿仁智大聲說:“人生總有一死,如果為忠義而死,是死得其所。現在再跟隨你而反叛,不過是苟延殘喘,真不如立刻就死掉為好!”
史思明聽後大怒,就用亂棍打死了他,腦漿流了一地。
烏承逃奔太原後,
李光弼上表封他為昌化郡王,任命為石嶺軍使。
(23)秋季,七月丙戌(十六日),開始鑄以一當十的大錢,名為“
乾元重寶”錢,這是根據御中中丞
第五琦的建議實行的。
(24)丁亥,冊命回紇可汗曰英武威遠毗伽闕可汗,以上幼女
寧國公主妻之。以殿中監
漢中王為冊禮使,右司郎中
李巽副之;命左僕射
裴冕送公主至境上。戊子,又以
司勛員外郎鮮于叔明為副。叔明,仲通之弟也。甲子,上送
寧國公主至鹹陽,公主辭訣曰:“國家事重,死且無恨。”上流涕而還。
(24)丁亥(十七日),唐朝冊封回紇可汗為英武威遠毗伽闕可汗,並把
肅宗的小女兒
寧國公主嫁給回紇可汗為妻。肅宗任命殿中監漢中王
李為冊禮使,右司郎中
李巽為副使,並命令左僕射
裴冕把
寧國公主送到邊疆上。戊子(十八日),肅宗又任命
司勛員外郎鮮于叔明為冊禮副使。
鮮于叔明是
鮮于仲通的弟弟。甲子(疑誤),肅宗將
寧國公主送至鹹陽,公主告辭說:“為了國家,死而無恨。”肅宗痛哭流涕而返回。
等至回紇牙帳,可汗衣赭袍胡帽,坐帳中榻上,儀衛甚嚴,引等立於帳外。不拜而立,可汗曰:“我與天可汗兩國之君,君臣有禮,何得不拜?”與叔明對曰:“者唐與諸國為婚,皆以宗室女為公主。今天子以可汗有功,自以所生女妻可汗。恩禮至重,可汗柰何以子婿傲婦翁,坐榻上受冊命邪!”可汗改容,起受冊命。明日,立公主為可敦,舉國皆喜。
李等人到了回紇的牙賬,回紇可汗身著紅褐色的袍子,頭戴胡帽,坐在帳中的床上,戒備森嚴,而卻讓李等人立在牙帳外面。李不拜而立,可汗說:“我與你們的皇帝天可汗都是國家的君主,君與臣有禮節,你們為何不下拜?”李與
鮮于叔明回答說:“過去我們唐朝與其他的國家通婚,都是以
宗室女為公主。現在我們的天子因為可汗有戰功,所以把自己的親生女兒嫁給可汗為妻。恩重禮厚,不知可汗為什麼要以女婿的身份而傲視岳丈,坐於床上接受冊命!”可汗聽後,立刻改變了態度,起來接受冊命。第二天,又立
寧國公主為可敦,舉國慶賀。
(26)八月,壬寅,以青、登等五州節度使
許叔冀為滑、濮等六州節度使。
(26)八月壬寅(初三),朝廷任命青州、登州等五州節度使
許叔冀為滑州、濮州等六州節度使。
(28)回紇可汗派遣他的臣下骨啜
特勒與帝德率領精銳騎兵三千來助唐討伐
安慶緒,肅宗命令朔方左武鋒使
僕固懷恩帶領他們。
(29)九月,庚午朔,以右羽林大將軍趙為蒲、同、虢三州節度使。
(29)九月庚午朔(初一),朝廷任命右羽林大將軍趙為蒲州、
同州、虢州三州節度使。
(30)丙子,招討党項使王仲升斬党項酋長拓跋戎德,傳首。
(30)丙子(初七),招討党項使王仲升殺了党項酋長拓跋戎德,傳頭顱到京師。
(31)
安慶緒之初至鄴也,雖枝黨離析,猶據七郡六十餘城,甲兵資糧豐備。慶緒不親政事,專以繕台沼樓船、酣飲為事。其大臣高尚、
張通儒等爭權不葉,無復綱紀。
蔡希德有才略,部兵精銳,而性剛,好直言,通儒譖而殺之;麾下數千人皆逃散,諸將怨怒不為用。以崔乾為天下兵馬使,總中外兵。乾愎戾好殺,士卒不附。
(31)
安慶緒剛到鄴郡時,雖然勢力分崩,黨羽離析,但還占據著七郡六十餘城,兵器資糧充足。但
安慶緒不理政事,而是熱衷於
大興土木,修建宮殿庭台,樓船沼池,以飲酒為樂。他的大臣高尚與
張通儒等人又因爭權不和,沒有政令。大將
蔡希德有才略,所率領的部隊精銳,但性格剛正,直言不諱,
張通儒就進讒言殺死了他,蔡希德部下數千人都離軍而逃,諸將也怨恨不肯賣力。
安慶緒又任命崔乾為天下兵馬使,總攬兵權。崔乾剛愎好殺,士卒都不願意為他出力。
(32)癸巳,廣州奏:大食、
波斯圍州城,刺史韋利見逾城走,二國兵掠倉庫,焚廬舍,浮海而去。
(32)癸巳(二十四日),廣州上奏說:大食與
波斯國軍隊包圍了州城,刺史韋利見逾城逃走,兩國軍隊在城中搶掠府庫,焚燒房舍,然後乘船從海上離去。
(33)冬,十月,甲辰,冊太子,更名曰豫。自中興以來,群下無復賜物,至是,始有新鑄大錢,百官、六軍沾賚有差。
(33)冬季,十月甲辰(初五),
肅宗冊立太子,改太子名為
李豫。自從唐朝中興以來,群臣都沒有賞賜過財物,這時有了新鑄的
乾元重寶大錢,所以朝中百官與禁軍六軍都得到數量不等的賜錢。
(34)
郭子儀引兵自
杏園濟河,東至獲嘉,破安太清,斬首四千級,捕虜五百人。太清走保
衛州,子儀進圍之;丙午,遣使告捷。
魯炅自
陽武濟,
季廣琛、崔光遠自酸棗濟,與李嗣業兵皆會子儀於衛州。慶緒悉舉鄴中之眾七萬救衛州,分三軍,以崔乾將上軍,
田承嗣將
下軍,慶緒自將中軍。子儀使善射者三千人伏於壘垣之內,令曰:“我退,賊必逐我,汝乃登壘,鼓譟而射之。”既而與慶緒戰,偽退,賊逐之,至壘下,伏兵起射之,矢如雨注,賊還走,子儀復引兵逐之,慶緒大敗。獲其弟慶和,殺之。遂拔衛州。慶緒走,子儀等追之至鄴,
許叔冀、
董秦、
王思禮及河東兵馬使薛兼訓皆引兵繼至。慶緒收余兵拒戰於愁思岡,又敗。前後斬首三萬級,捕虜千人。慶緒乃入城固守,子儀等圍之。慶緒窘急,遣
薛嵩求救於
史思明,且請以位讓之。思明發范陽兵十三萬欲救鄴,觀望未敢進,先遣
李歸仁將步騎一萬軍於
滏陽,遙為慶緒聲勢。
(34)
郭子儀率兵從衛州
汲縣杏園渡過黃河,向東到達獲嘉,擊敗叛軍安太清,殺敵四千人,俘虜五百人。安太清退保衛州,
郭子儀進兵包圍,丙午(初七),派使者入朝報捷。
魯炅從
陽武渡過黃河,季廣琛、
崔光遠從酸棗渡過黃河,與
李嗣業部隊一起到衛州與
郭子儀會師。
安慶緒發鄴中的全部兵七萬來救衛州,分為三軍,崔乾率領上軍,
田承嗣率領下軍,
安慶緒親自率領中軍。
郭子儀命令善射手三千埋伏在軍營壘牆的後面,命令他們說:“我如果領兵退卻,叛軍必定來追擊,那時你們就登上壘牆,擂鼓叫喊而射擊。”
郭子儀與
安慶緒交戰,假裝退卻,叛軍遂來追趕,來到壘下,伏兵齊發而射擊,箭如雨下,叛軍退走,
郭子儀又率兵追擊,安慶緒大敗。俘虜了
安慶緒的弟弟安慶和,立即殺了他。於是克服了衛州。
安慶緒敗逃,郭子儀等率兵一直追到鄴城,這時許叔冀、
董秦、王思禮及河東兵馬使薛兼訓都領兵相繼來到。
安慶緒收羅殘兵與官軍戰於愁思岡,又被打敗。前後殺死叛軍三萬人,俘虜一千人。於是
安慶緒入城固守,
郭子儀等率兵包圍了鄴城。
安慶緒危急,於是就派
薛嵩向
史思明求救,並請求把帝位讓給史思明。
史思明發范陽兵十三萬想要救援鄴城,但不敢冒然進軍,先派部將
李歸仁率領步、騎兵一萬駐紮於
滏陽,與安慶緒遙相呼應。
(35)甲寅,上皇幸華清宮;十一月丁丑,還京師。
(35)甲寅(十五日),玄宗前往華清宮;十一月丁丑(初八),返回京師。
(36)
崔光遠拔魏州;丙戌,以前
兵部侍郎蕭華為魏州
防禦使。會
史思明分軍為三,一出邢、,一出冀、貝,一自洹水趣魏州。
郭子儀奏以崔光遠代華,十二月,癸卯,敕以光遠領魏州刺吏。
(36)
崔光遠率兵克復魏州,丙戌(十七日),朝廷任命前
兵部侍郎蕭華為魏州
防禦使。這時
史思明把軍隊分為三路:一路出
邢州、州,一路出冀州、貝州,一路從
洹水縣進軍魏州。
郭子儀上奏請求讓
崔光遠代替蕭華,十二月癸卯(初五),肅宗下敕書命崔光遠兼領魏州刺史。
(37)甲辰(初六),唐朝設定
浙江西道節度使,管轄蘇州、潤州等十一州,任命昇州刺史韋黃裳為節度使。庚戌(十二日),又設定
浙江東道節度使,管轄越州、
睦州等八州,任命
戶部尚書李為節度使,併兼任淮南節使。
(38)己未,群臣請上尊號曰
乾元大聖
光天文武孝感皇帝,許之。
(38)己未(二十一日),群臣請求上肅宗尊號為
乾元大聖
光天文武孝感皇帝,肅宗答應。
(39)史思明乘
崔光遠初至,引兵大下,光遠使將軍李處拒之。賊勢盛,處連戰不利,還趣城。賊追至城下,揚言曰:“處召我來,何為不出!”光遠信之,腰斬處。處,驍將,眾所恃,既死,眾無鬥志,光遠脫身走還汴州。丁卯,思明陷魏州,所殺三萬人。
(39)史思明乘
崔光遠初到魏州之機率兵大舉進攻,崔光遠派部將李處去迎戰。由於叛軍兵勢強盛,李處連戰失利,還兵退回城中。叛兵追到城下,揚言說:“李處召我們前來,為什麼不出來呢!”
崔光遠中了叛軍的離間之計,將李處腰斬處死。李處作戰勇敢,深得軍心,他死後,軍心渙散,
崔光遠脫身逃回汴州。丁卯(二十九日),
史思明攻陷魏州,殺死三萬人。
(40)平盧
節度使王玄志薨,上遣中使往撫將士,且就察軍中所欲立者,授以
旌節。高麗人
李懷玉為裨將,殺玄志之子,推
侯希逸為
平盧軍使。希逸之母,懷玉姑也。故懷玉立之。朝廷因以希逸為節度副使。
節度使由軍士廢立自此始。
(40)平盧
節度使王玄志故去,肅宗派宦臣去安撫將士,並察看軍中將士想要立誰為節度使,以便授給
旌節,加以任命。高麗人裨將
李懷玉殺了王玄志的兒子,推立
侯希逸為
平盧軍使。因為
侯希逸的母親是
李懷玉的姑母,所以李懷玉推立他為軍使。於是朝廷任命
侯希逸為節度副使。唐朝的
節度使由軍中將士自行廢立從此開始。
臣光曰:夫民生有欲,無主則亂。是故聖人制禮以治之。自天子、諸侯至於卿、大夫、士、庶人,尊卑有分,大小有倫,若綱條之相維,臂指之相使,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無覬覦。其在《周易》,“上夫、下澤,履。”象曰:“君子以辨上下,定民志。”此之謂也。凡人君所以能有其臣民者,以八柄存乎己也。苟或舍之,則彼此之勢均,何以使其下哉!
臣
司馬光曰:天下的民眾都有欲望,如果沒有君主,就會大亂。所以聖人制定禮來治理國家。從天子、諸侯以至公卿、大夫、官吏、百姓,使他們尊卑有分別,大小有次序,就如網在綱上,有條而不紊,如手臂驅使手指,無不服從,只有這樣,百姓才會服事他們的上層,在下層的人才不會有覬覦之心。《周易》說:“天尊在上,湖卑處下,這是履卦。”象辭說:“君子以此分辨上尊下卑,端正民眾的意志。”這就是上面所議論的意思。凡是作君主的,所以能夠控制他的臣民,是因為駕馭臣民的八種權柄掌握在自己手中。假如捨棄這八種權柄,那么君臣上下就會勢均力敵,還怎么來統治臣下呢!
肅宗遭唐中衰,幸而復國,是宜正上下之禮以綱紀四方;而偷取一時之安,不思永久之患。彼命將帥,統藩維,國之大事也,乃委一介之使,徇行伍之情,無問賢不肖,惟其所欲與者則授之。自是之後,積習為常,君臣循守,以為得策,謂之姑息。乃至偏裨士卒,殺逐主帥,亦不治其罪,因以其位任授之。然則爵祿、廢置、殺生、予奪,皆不出於上而出於下,亂之生也,庸有極乎!
唐肅宗逢唐朝中期大亂,有幸而復興,應該端正君臣上下之禮,以統治四方,而他卻苟且獲取一時之安,沒有想到會成為永久的禍患。任命將帥,統治地方,是國家的大事,卻僅委派一介使者,曲從於士卒的意願,不管賢能與否,只是按照軍中將士的要求授給軍權。從此以後,習以為常,而君臣還循守不變,以為是上策,這就是姑息。甚至副將士兵殺死或驅逐主帥,也不懲處他們的罪行,反而將主帥的職位援給他們。但是這樣一來,君主駕馭臣下的八種權柄爵祿、廢置、殺生、予奪,都不是出自君主,而是出於臣下,那么天下生亂還會有個完嗎!
且夫有國家者,賞善而誅惡,故為善者勸,為惡者懲。彼為人下而殺逐其上,惡孰大焉!乃使之擁旄秉,師長一方,是賞之也。賞以勸惡,惡其何所不至乎!《書雲》:“遠乃猷。”詩云:“猷之未遠,是用大諫。”孔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為天下之政而專事姑息,其憂患可勝校乎!由是為下者常眄眄焉伺其上,苟得間則攻而族之;為上者常惴惴焉畏其下,苟得間則掩而屠之;爭務先發以逞其志,非有相保養為俱利久存之計也。如是而求天下之安,其可得乎!跡其厲階,肇於此矣。
君主治理國家,應該獎賞善舉,懲罰惡行,這樣就會勸人為善,戒人作惡。而如
李懷玉等人身為部將,竟然殺逐他的上司,作惡莫過於此!朝廷卻讓他們做節度使,掌管一方大權,實在是獎賞這種行為。這樣來獎賞惡行,惡行怎么能不處處產生呢!《尚書》說:“謀劃事情要從長遠的利益著想。”《詩經》說:“帝王謀事鼠目寸光,所以我要向他進諫。”孔子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帝王治理天下而一味姑息,天下的憂患怎么能夠消除呢!於是為臣下的總是蔑視君王,伺察君王的過失,如果有機會就會起兵叛逆而族滅他;為君王的常常因為畏懼臣下而心懷不安,如果有時機,就會乘其不備而行屠殺。於是,都爭著先發制人,以使自己的意願得逞,而沒有利於雙方的長治久安之計。這樣下去,想求得天下的安定,難道能夠實現嗎!考察唐代後期
藩鎮割據的起因,是肇始於朝廷任命
侯希逸為平盧節度使。
蓋古者治軍必本於禮,故
晉文公城濮之戰,見其師少長有禮,知其可用。今唐治軍而不顧禮,使士卒得以陵偏裨,偏裨得以陵將帥,則將帥之陵天子,自然之勢也。
古人治理軍隊的根本是要合乎禮法,所以春秋時期
晉國與楚國的
城濮之戰中,
晉文公看到自己的軍隊少長有禮,便知道可以打敗楚軍。現在唐朝治軍卻不顧禮法,使得士卒可以欺侮副將,副將可以欺侮將帥,那么將帥欺侮天子,就是必然的趨勢了。
由是禍亂繼起,兵革不息,民墜塗炭,無所控訴,凡二百餘年,然後大宋受命。太祖始制軍法,使以階級相承,小有違犯,鹹伏斧質。是以上下有敘,令行禁止,四征不庭,無思不服,宇內義安,兆民允殖,以迄於今,皆由治軍以禮故也。豈非詒謀之遠哉!
從此戰亂迭起,兵革不息,百姓塗炭,無處申訴,前後二百餘年,然後是大宋王朝的建立。
宋太祖開始制定軍法,使將士以大制小,如稍有違犯,就會招來殺身之禍。所以上下有序,令行禁止,征討四方割據勢力,無不威服,天下安定,生民樂業,以至於今,都是因為治軍用禮法的緣故。這難道不是見識深遠的謀略嗎!
(41)是歲,置振武節度使,領鎮北
大都護府、麟·勝二州;又置陝虢華及豫許汝二節度使;安南經略使為節度使,領交、陸等十一州。
(41)這一年,唐朝設定振武節度使,管轄鎮北
大都護府與麟州、
勝州二州。又設定陝州、
虢州、華州與豫州、
許州、汝州二節度使。改安南經略使為節度使,管轄交州、陸州等十一州。
(43)8月1日:即位,為第47代天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