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大事
(1)春,正月,乙丑朔,大赦。
(1)春季,正月,乙丑朔(初一),宣布大赦。
(4)成太尉李國鎮巴西,帳下文石殺國,以巴西降羅尚。
(5)太傅司馬越徵召建威將軍吳興人錢和揚州刺史王敦。錢圖謀殺死王敦後叛亂,王敦逃往建業,報告琅邪王司馬睿。錢叛亂,進犯陽羨,司馬睿派遣將軍郭逸等人討伐他。周組織聯合鄉里百姓,與郭逸等人一起討伐錢,把他殺了。周三次平定江南,司馬睿以周任吳興太守,並在他家鄉設定義興郡以表彰周。
(6)曹嶷自大梁引兵而東,所至皆下,遂克東平,進攻琅邪。
(6)曹嶷從大梁帶兵向東進攻,所向披靡,於是攻克東平,進兵攻打琅邪。
(8)成漢主李雄告訴他的部將張寶說:“你能攻下梓潼,我把李離的官職賞給你。”張寶於是殺人後逃亡投奔梓潼,訇琦等人都信任他,把他當作心腹。正遇到羅尚派使者到梓潼,訇琦等人出城送使者,張寶則在後邊關團了城門,訇琦等人只好投奔巴西。李雄讓張寶擔任太尉。
(9)幽、並、司、冀、秦、雍六州大蝗,食草木、牛馬毛皆盡。
(9)幽、並、司、冀、秦、雍等六州遭到嚴重蝗災,蝗蟲把草木、牛馬的毛都啃食光了。
(12)庚午,漢主淵寢疾;辛未,以陳留王歡樂為太宰,長樂王洋為太傅,江都王延年為太保,楚王聰為大司馬、大單于,並錄尚書事。置單于台於平陽西。以齊王裕為大司徒,魯王隆為尚書令,北海王為撫軍大將軍、領司隸校尉,始安王曜為征討大都督、領單于左輔,廷尉喬智明為冠軍大將軍,領單于右鋪,光祿大夫劉殷為左僕射,王育為右僕射,任為吏部尚書,朱紀為中書監,護軍馬景領左衛將軍,永安王安國領右衛將軍,安昌王盛、安邑王欽、西陽王睿皆領武衛將軍,分典禁兵。初,盛少時,不好讀書,唯讀孝經、論語,曰:“誦此能行,足矣,安用多誦而不行乎!”李熹見之,嘆曰:“望之如可易,及至,肅如嚴君,可謂君子矣!”淵以其忠篤,故臨終委以要任。丁丑,淵召太宰歡樂等入禁中,受遺詔輔政。己卯,淵卒;太子和即位。
(12)庚午(初九),漢主劉淵臥病不起,辛未(初十),以陳留王劉歡樂任太宰,長樂王劉洋為太傅,江都王劉延年為太保,楚王劉聰為大司馬、大單于,都兼任錄尚書事。在平陽西側設定單于台。以齊王劉裕任大司徒,魯王劉隆為尚書令,北海王劉為撫軍大將軍兼司隸校尉,始安王劉曜為征討大都督兼單于左輔,廷尉喬智明為冠軍大將軍兼單于右輔,光祿大夫劉殷為左僕射,王育為右僕射,任為吏部尚書,朱紀為中書監,護軍馬景兼左衛將軍。永安王劉安國兼右衛將軍,安昌王劉盛、安邑王劉欽、西陽王劉都兼任武衛將軍,分別統領禁兵。當初,劉盛年幼時,不喜歡讀書,唯讀《孝經》、《論語》,說:“讀這兩本書能夠照著去作,就足夠了,哪裡還用多讀而不去作呢?”李熹見到他,感嘆說:“遠遠望他好像可以輕慢他,等到了跟前,嚴肅如同威嚴的君主,可以稱得上是君子了。”劉淵因為他忠誠執著,所以臨終時交給他重要的職務。丁丑(十六日),劉淵宣召太宰劉歡樂等人到皇宮裡,接受遺詔輔佐朝政。己卯(十八日),劉淵去世。太子劉和繼承皇位。
和性猜忌無恩。宗正呼延攸,翼之子也,淵以其無才行,終身不遷官;侍中劉乘,素惡楚王聰;衛尉西昌王銳,恥不預顧命;乃相與謀,說和曰:“先帝不惟輕重之勢,使三王總強兵於內,大司馬擁十萬眾屯於近郊,陛下便為寄坐耳。宜早為之計。”和,攸之甥也,深信之。辛巳夜,召安昌王盛、安邑王欽等告之。盛曰:“先帝梓宮在殯,四王未有逆節,一旦自相魚肉,天下謂陛下何!且大業甫爾,陛下勿信讒夫之言以疑兄弟;兄弟尚不可信,他人誰足信哉!”攸、銳怒之曰:“今日之議,理無有二,領軍是何言乎!”命左右刃之。盛既死,欽懼曰:“惟陛下命。”壬午,銳帥馬景攻楚王聰於單于台,攸帥永安王安國攻齊王裕於司徒府,乘帥安邑王欽攻魯王隆,使尚書田密、武衛將軍劉璇攻北海王。密、璇挾斬關歸於聰,聰命貫甲以待之。銳知聰有奮,馳還,與攸、乘疑共攻隆、裕。攸、乘安國、欽有異志,殺之;是日,斬裕,癸未,斬隆。甲申,聰攻西明門,克之;銳等走入南宮 ,前鋒隨之。乙酉,殺和於光極西室,收銳、攸、乘、梟首通衢。
劉和性格多疑沒有恩德。宗正呼延攸是呼延翼的兒子,劉淵因為他沒有才能和德行,終身沒有給他升官。侍中劉乘,一直怨恨楚王劉聰。衛尉西昌王劉銳,對沒有受到劉淵臨終任命也感到羞恥。這幾個人於是一起密謀,對劉和說:“先帝不考慮輕重的情勢,使三王在皇城裡統領強兵,大司馬劉聰擁兵十萬在近郊駐紮,這樣陛下不過是在他人那裡寄寓的皇帝罷了。應當儘早考慮對付這種情勢。”劉和是呼延攸的外甥,所以對他深信不疑。辛巳(二十日)夜,宣召安昌王劉盛,安邑王劉欽通告他們。劉盛說:“先帝的棺槨還沒有安葬,四王劉聰也沒有變節,一旦自相殘殺,天下會怎么說陛下?再說大業還沒有成功,陛下不要聽信挑撥離間的小人的讒言來疑忌兄弟,兄弟尚且都不能相信,那別人誰還值得相信呢?”呼延攸、劉銳對他發怒道:“今天商議,沒有別的道理可講,領軍你這是什麼話!”便命令左右隨從把劉盛殺了。劉盛死後,劉欽害怕地說:“只聽從陛下的旨意。”壬午(二十一日),劉銳帶領馬景在單于台攻打楚王劉聰,呼延攸帶領永安王劉安國到司徒府攻打齊 王劉裕,劉乘帶領安邑王劉欽攻打魯王劉隆,派尚書田密、武衛將軍劉攻打北海王
劉。田密、劉帶著劉衝過關卡歸附劉聰,劉聰命令穿上鎧甲等待劉銳。劉銳得知劉聰已有防備,迅速回師,與呼延攸、劉乘一起攻打劉隆、劉裕,呼延攸、劉乘懷疑劉安國、劉欽有異心,就殺了他們。當天,殺了劉裕,癸未(二十二日),殺了劉隆。甲申(二十三日),劉聰攻克西明門。劉銳等逃進南宮,前鋒跟隨著他。乙酉(二十四日),劉聰在光極殿西室殺了劉和,抓住劉銳、呼延攸、劉乘,在交通要道上斬首並懸掛起來。
群臣請聰即帝位;聰以北海王,單後之子也,以位讓之。涕泣固請,聰久而許之,曰:“及群公正以禍難尚殷,貪孤年長故耳。此家國之事,孤何敢辭!俟年長,當以大業歸之。”遂即位。大赦,改元光興。,尊單氏曰皇太后,其母張氏曰帝太后。以為皇太弟、領大單于、大司徒。立其妻呼延氏為皇后。呼延氏,淵後之從父妹也。封其子粲為河內王,易為河間王,翼為彭城王,悝為高平王;仍以粲為撫軍大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以石勒為并州刺史,封汲郡公。
大臣們請劉聰登上皇位,劉聰因為北海王劉是單太后的太子,就把皇位讓給劉。劉流著淚堅持請劉聰即位,劉聰好久後才同意了,說:“劉和諸公正是因為禍亂困擾還多,看重我年紀大幾歲罷了。這是國家的事業。我怎么敢推辭!等劉長大,我將把大業交還於他。”於是即位。宣布大赦,改年號為光興。尊奉單氏為皇太后,尊奉劉聰的母親張氏為帝太后。以劉為皇太弟,兼大單于、大司徒。立自己的妻子呼延氏為皇后。呼延氏是劉淵皇后的堂妹。封兒子劉粲為河內王,劉易為河間王,劉翼為彭城王,劉悝為高平王。仍以粲任撫軍大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以石勒任并州刺史,封汲郡公。
(13)略陽臨渭氐酋蒲洪,驍勇多權略,群氐畏服之。漢主聰遣使拜洪平遠將軍,洪不受,自稱護氐校尉、秦州刺史、略陽公。
(14)九月,辛未,葬漢主淵於永光陵,謚曰光文皇帝,廟號高祖。
(15)雍州流民多在南陽,詔書遣還鄉里。流民以關中荒殘,皆不 願歸;征南將軍山簡、南中郎將杜蕤各遣兵送之,促期令發。京兆王如遂潛結壯士,夜襲二軍,破之。於是馮翊嚴嶷、京兆侯脫各聚眾攻城鎮,殺令長以應之,未幾,眾至四五萬,自號大將軍、領司·雍二州牧,稱藩於漢。
(15)雍州流民大多在南陽謀生,朝廷下詔書要把流民遣返回故鄉。流民們因為關中地區荒蕪殘 敗,都不願意回鄉。征南將軍山簡、南中郎將杜蕤分別派兵遣送,催促他們限期出發。京兆人王如於是暗地聯繫精壯勇士,趁夜襲擊山簡、杜蕤二軍,打敗了他們。於是馮翊人嚴嶷、京兆人侯脫分別聚眾攻打城鎮,殺死縣令等官員來回響王如,沒有多久,聚眾達四五萬人,王如自己號稱大將軍,兼司、雍二州牧,自稱藩屬於漢。
(16)冬,十月,漢河內王粲、始安王曜及王彌帥眾四萬寇洛陽,石勒帥騎二萬會粲於大陽,敗監軍裴邈於澠池,遂長驅入洛川。粲出轅,掠梁、陳、汝、潁間。勒出成皋關,壬寅,圍陳留太守王贊於倉垣,為贊所敗,退屯文石津。
(17)劉琨自將討劉虎及白部,遣使卑辭厚禮說鮮卑拓跋猗盧以請兵。猗盧使其弟弗之子鬱律帥騎二萬助之,遂破劉虎、白部,屠其營。琨與猗盧結為兄弟,表猗盧為大單于,以代郡封之為代公。時代郡屬幽州,王浚不許,遣兵擊猗盧,猶盧拒破之。浚由是與琨有隙。
(17)劉琨親自率兵討伐劉虎及白部鮮卑,派使者攜帶豐厚的禮物用謙卑的言辭勸說鮮卑拓跋猗盧派兵。拓跋猗盧派他弟弟拓跋弗的兒子拓跋鬱律率領二萬騎兵援助劉琨,於是攻破劉虎、白部鮮卑的營壘,在營壘中大肆屠殺。劉琨與拓跋猗盧結拜為兄弟,表奏拓跋猗盧為大單于,把代郡封給他並封為代公。當時代郡屬於幽州,王浚不同意,派兵打拓跋猗盧,拓跋猗盧抵禦並打敗王浚的軍隊,王浚因此對劉琨產生怨恨。
拓跋猗盧因為封邑代郡距離自己的國家遙遠,百姓連線不在一起,於是率領部落一萬多家從雲中進入雁門,向劉琨索求陘嶺以北地區。劉琨不能控制他,況且也想依靠他作為自己的後援,就把樓煩、馬邑、陰館、繁、崞縣等五個縣的百姓遷徙到陘嶺以南,把這些地方給予拓跋猗盧。拓跋猗盧從此更加強盛。
劉虎收餘眾,西渡河,居朔方肆盧川,漢主聰以虎宗室,封樓煩公。
(19)京師飢困日甚,太傅越遣使以羽檄征天下兵,使入援京師。帝謂使者曰:“為我語諸征、鎮,今日尚可救,後則無及矣!”既而卒無至者。征南將軍山簡遣督護王萬將兵入援,軍於涅陽,為王如所敗。如遂大掠沔、漢,進逼襄陽,簡嬰城自守。荊州刺史王澄自將,欲援京師,至口,聞簡敗,眾散而還。朝議多欲遷都以避難,王衍以為不可,賣車牛以安眾心。山簡為嚴嶷所逼,自襄陽徙屯夏口。
(19)京城洛陽飢餓困頓日益嚴重,太傅司馬越派遣使者帶著插羽毛的檄文徵召全國軍隊,讓他們來救援京城。懷帝對使者說:“替我告訴各征、鎮,今天還可以援救,遲了就來不及了!”但後來終究沒有軍隊到達。征南將軍山簡派遣督護王萬帶兵前去救援,在涅陽駐軍,結果被王如打敗。王如於是在沔水、漢水地區大肆搶掠,進逼襄陽,山簡只能圍繞城牆進行防守。荊州刺史王澄親自帶兵。想去救援京城,到達口,聽到山簡的軍隊失敗的訊息,部眾潰散,也只好回師,朝廷商議,多數人想遷都逃難,王衍認為不行,應該賣掉車、牛來安定人心。山簡被嚴嶷逼迫,從襄陽遷徙到夏口駐紮。
(20)石勒引兵濟河,將趣南陽,王如、侯脫、嚴嶷等聞之,遣眾一萬屯襄城以拒勒。勒擊之,盡俘其眾,進屯宛北。是時,侯脫據宛,王如據穰。如素與脫不協,遣使重賂勒,結為兄弟,說勒使攻脫。勒攻宛,克之;嚴嶷引兵救宛,不及而降。勒斬脫;囚嶷,送於平陽,盡並其眾。遂南寇襄陽,攻拔江西壘壁三十餘所。還,趣襄城,王如遣弟璃襲勒;勒迎擊,滅之,復屯江西。
(20)石勒舉兵渡過黃河,將要去南陽,王如、侯脫、嚴嶷等聽說後,調遣一萬人駐紮襄城來抵禦石勒。石勒攻擊他們,全部俘虜了他們,進入宛城之北駐紮。這時,侯脫據守宛城,王如據守穰城,王如與侯脫一直關係不和,派使者用重金賄賂石勒,結為兄弟,讓他攻打侯脫。石勒攻克了宛城。嚴嶷率兵救援宛城,來不及救援便投降了。石勒殺了侯脫,囚禁了嚴嶷,送到平陽,把他們的部眾全部兼併到自己的軍隊里。於是向南進犯襄陽,攻克拔除長江以西的營壘三十多處。回師,開赴襄城,王如派弟弟王璃襲擊石勒。石勒迎頭攻擊,消滅了王璃的軍隊,又到長江以西的地區駐紮。
(21)太傅越既殺王延等,大失眾望;又以胡寇益盛,內不自安,乃戎服入見,請討石勒,且鎮集兗、豫。帝曰:“今胡虜侵逼郊畿,人無固志,朝廷社稷,倚賴於公,豈可遠出以孤根本!”對曰:“臣出,幸出破賊,則國威可振,猶愈於坐待困窮也。”十一月,甲戌,越帥甲士四萬向許昌,留妃裴氏、世子毗及龍驤將軍李惲、右衛將軍何倫守衛京師,防察宮省;以潘滔為河南尹,總留事。越表以行台自隨,用太尉衍為軍司,朝賢素望,悉為佐吏,名將勁卒,鹹入其府。於是宮省無復守衛,荒饉日甚,殿內死人交橫;盜賊公行,府寺營署,並掘塹自守。越東屯項,以馮嵩為左司馬,自領豫州牧。
(21)太傅司馬越殺了王延等人後,大大地失去了大家的信任。又因為胡人敵寇日益強盛,內心也不安定,於是穿上戎裝進宮拜見,請求討伐石勒,並且屯兵鎮守在兗州、豫州。懷帝說:“現在胡人強盜侵入,逼臨京城郊外,人都沒有了堅守的心思,朝廷社稷依賴於你,怎么能遠征而使根本孤立呢?”司馬越回答說:“我出戰,如果能僥倖打敗賊寇,就可以振奮國威,這比坐以待斃要強。”十一月,甲戌(十五日),司馬越率領四萬兵士向許昌進發,留下妃子裴氏、長子司馬毗以及龍驤將軍李惲、右衛將軍何倫守衛京城,防衛察看宮廷,以潘滔任河南尹,總管留守事務。司馬越上奏表讓朝廷以行尚書台跟隨自己,任用太尉王衍為軍司,朝廷中享有聲望的賢臣,都用作佐吏,名將勇士,全部納入自己官署。這樣,宮廷中實際再沒有什麼守衛,飢餓日益嚴重,宮殿中死人交相雜橫,盜賊公然搶劫,各府、寺、營、署,都挖掘壕塹自衛。司馬越向東駐紮在項縣,以馮嵩為左司馬,自己任兼任豫州牧。
竟陵王白帝遣兵襲何倫,不克;帝委罪於,逃竄,得免。
竟陵王司馬通告懷帝後派兵襲擊何倫,沒有成功。懷帝歸罪於司馬,司馬逃竄,得以逃避懲罰。
(24)成漢太傅李驤到涪城攻打譙登。羅尚的兒子羅宇及其幕僚一直討厭譙登,就不給譙登提供軍糧。益州刺史皮素髮怒,想拿羅宇問罪。十二月,皮素到巴郡,羅宇派人在夜裡殺死皮素,建平都尉暴重殺了羅宇,巴郡大亂。李驤得知譙登糧盡而後援斷絕,就更加猛烈地攻擊涪城。城中士人百姓都挖老鼠當作食物,餓死了很多人,但沒有一人叛變離去。李驤的兒子李壽先前被關在譙登處,譙登把他釋放回去。平西將軍府、益州刺史府、西戎校尉府的官員上奏表讓巴東監軍南陽人韓松擔任益州刺史,治所設在巴東。
(25)當初,懷帝因為王彌、石勒進犯逼臨京城地區,就下詔令讓苟統領州郡的軍隊去討伐他們。正遇上曹嶷攻陷琅邪,向北攻占齊郡地區,兵勢非常強盛,苟純只能關閉城門防守。苟也只好回師救援青州,與曹嶷接連交戰,打敗曹嶷。
(26)這一年,寧州刺史王遜就任官職,表奏李釗任朱提太守。當時寧州外受成漢逼迫,內有夷人強盜,城邑都成了荒丘廢墟。王遜節衣縮食,召集逃離流散的百姓,安撫而不知疲倦,幾年之間,寧州轄境重新安定。又誅殺不遵守法律的十多家豪族大戶。因為王苓夷人過去曾是作亂的禍首,就攻打消滅了他們,這樣寧州內外都受到震懾而歸服。
(27)漢主聰自以越次而立,忌其嫡兄恭;因恭寢,穴其壁間,刺而殺之。
(28)漢太后單氏卒;漢主聰尊母張氏為皇 太后。單氏年少美色,聰焉。太弟義屢以為言,單氏慚恚而死。義龐由是漸衰,然以單氏故,尚未之廢也。呼延後言於聰曰:“父死子繼,古今常道。陛下承高祖之業,太弟何為者哉!陛下百年後,粲兄弟必無種矣。”聰曰:“然,吾當徐思之。”呼延氏曰:“事留變生。太弟見粲兄弟浸長,必有不安之志;萬一有小人交構其間,未必不禍發於今日也。”聰心然之。義舅光祿大夫單沖泣謂義曰:“疏不間親。主上有意於河內王矣,殿下何不避之!”義曰:“河瑞之末,主上自惟嫡庶之分,以大位讓義。義以主上齒長,故相推奉。天下者,高祖之天下,兄終弟及,何為不可!粲兄弟既壯,猶今日也。且子弟之間,親疏詎幾,主上寧可有此意乎!”
(28)漢太后單氏去世,漢主劉聰尊奉母親張氏為皇太后。單氏年輕貌美,劉聰與她私通。單氏的兒子太弟劉多次對此進行勸說,單氏慚愧憂憤而死。劉聰對劉的寵信因此逐漸減弱,但因為單氏的緣故,還沒有廢黜他。皇后呼延氏對劉聰說:“父親死後由兒子繼承。是古今通常的道理。陛下繼承高祖劉淵的事業,太弟算乾什麼的?陛下百年之後,劉粲兄弟一定不會有後代存世了。”劉聰說:“是這樣,我將要慢慢考慮這個問題。”呼延氏說:“事情放著不處理,就會發生變故。太弟看到劉粲兄弟逐步長大,內心一定會感到不安,萬一有小人在其中挑撥離間,禍患說不定就會在今天發生。”劉聰心裡認為說得對。劉的舅父光祿大夫單沖哭著對劉說:“關係疏遠的人不替代關係親近的。皇上有讓河內王劉粲當太子的心思,殿下為什麼不躲避呢?”劉說:“河瑞末年,主上自己考慮到嫡、庶的區別,以大位辭讓給我,我因為皇上年長,所以推奉他即位。天下是高祖的天下,哥哥死了弟弟來繼承,有什麼不可以的?等劉粲兄弟長大,還應該像今天這樣,再說父子和兄弟之間,難道還有什麼親疏?皇上難道有這個意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