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軌(前涼太祖)

張軌(前涼太祖)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張軌(255年—314年),字士彥,安定郡烏氏縣(今甘肅平涼)人。十六國時期前涼政權奠基人,自稱西漢常山張耳後代。

聰明好學,文雅端莊,深通儒術,深得中書監張華賞識。初授太子舍人,遷散騎常侍、征西軍司。趁著八王之亂,割據西涼地區,平定張鎮內亂,收容各地流民,擁戴晉愍帝司馬鄴,抵抗前趙軍隊,翼護西晉王室,封西平郡公。

建興二年(314年),去世,終年六十歲,追贈涼州牧、侍中、太尉,諡號武穆,葬於建陵。曾孫張祚即位,追謚武王,廟號太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軌
  • 國籍:中國(前涼)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255年
  • 逝世日期:314年
  • 職業:前涼國君
  • 在位:301年―314年
  • 廟號:太祖
  • 諡號:武王
  • 陵寢:建陵
人物生平,世舉孝廉,河西霸主,朝廷信任,平定內亂,收容流民,奠基前涼,因病去世,歷史評價,軼事典故,史籍記載,親屬成員,家世,兄弟,子孫,

人物生平

世舉孝廉

張軌,字士彥,安定烏氏人,是西漢常山景王張耳的第十七代孫。家族世代舉孝廉,以專攻儒學著名。張軌的祖父張烈為曹魏外黃縣令,父親張溫太官令,母親為隴西辛氏。
張軌年少聰明好學,很有才能聲望,姿態儀表文雅端莊,與同郡人皇甫謐關係很好,隱居在宜陽郡女幾山。西晉泰始初年(265年),繼承叔父恩蔭的五品官。曾與中書監張華談論經義以及政事利弊,深得器重他,認為安定郡的中正壓制人才,對張軌言談為人大為讚美,覺得他就是在二品等級里也是很優秀的。衛將軍楊珧徵召任用他為屬官,授職為太子舍人,累次升任至散騎常侍、征西軍司。

河西霸主

張軌因為時世多災難,便暗自圖謀占據河西之地,為此占卜預測吉凶,得到六十四卦中的泰卦與觀卦相遇合,便扔掉蓍草大喜道:“這是霸者之吉兆啊。”於是請求朝廷讓他擔任涼州刺史。公卿大臣們也推舉張軌,認為其才幹足能統轄遠方。
永寧初年(301年),張軌出任護羌校尉、涼州刺史。當時鮮卑族反叛,盜匪縱橫州里,搶劫財物,張軌到任後,立即予以討伐,剿滅盜匪,斬首一萬餘人,於是張軌威名大顯涼州,教化施行於河西。張軌以宋配、陰充、氾瑗、陰澹為左右得力謀士,徵召九郡貴族子弟五百人,建立學校,開始設定崇文祭酒,其地位和別駕一樣,春秋兩季實行以射選士的禮儀。秘書監繆世征、少府摯虞夜裡觀測星象,聚在一起說:“天下將亂,避難之所唯有涼州而已。涼州張刺史德行氣量不凡,莫非應在此人身上!”
太安三年(304年),河間王司馬顒、成都王司馬穎叛亂,張軌派兵三千,東奔京師保衛天子。
永興年間(304年―305年),鮮卑貴族若羅拔能反叛騷亂,張軌派司馬宋配征討叛敵,斬殺若羅拔能,俘虜十餘萬人,張軌威名大震。晉惠帝派遣使者任命張軌為安西將軍,並封為安樂鄉侯,食邑一千戶。於是大規模修建姑臧城。姑臧城本是匈奴人所建,南北長七里,東西長三里,地勢有龍的形狀,所以又稱臥龍城。當初,漢末博士、敦煌人侯瑾對他的門徒說:“日後城西邊的泉水會枯竭,將有雙座樓台立於泉水潭上,與城東門相望,其中定有霸者出現。”到曹魏嘉平年間(249年―254年),郡里長官果然建造學館,在城西泉水潭上築起兩座樓台,與城東門正好相遙望。至此時,張氏便成為河西霸主。

朝廷信任

永嘉初年(307年),東羌校尉韓稚誅殺秦州刺史張輔,張軌屬下少府司馬楊胤向張軌進言說:“今日韓稚違抗上命,擅自誅殺張輔,明公手握重兵鎮守一方,應懲罰那些不法之徒,這也是《春秋》倡導的大義,春秋諸侯之間互相殘殺互相吞併,齊桓公不能救助,則齊桓公以此為恥。”張軌聽從他的建議,派中督護氾瑗率領二萬兵馬討伐韓稚,先派人給韓稚送去一封信說:“當今朝廷綱紀混亂不堪,各方諸侯應併力勤王。適才得到雍州文書,說你興兵內訌。鄙人督察經略一方,義在討伐叛亂之徒,將士三萬,絡繹進發,朋友故舊受害之痛,心中怎可言狀!古人作戰,以保全國家為上,你若單人匹馬來軍門謝罪,你我尚可共事平定世難。”韓稚得到書信後向張軌投降。張軌派主簿令狐亞聘問南陽王司馬模,司馬模十分高興,將天子賜劍送給張軌,對張軌說:“自隴地以西,一切軍政大事皆委託於你,此劍如同權杖。”
永嘉二年(308年),王彌侵犯洛陽,張軌派北宮純張纂、馬魴、陰浚等率領涼州軍馬打敗王彌,不久又在河東擊敗劉聰,京師歌謠道:“涼州大馬,橫行天下。涼州鴟苕,寇賊消;鴟苕翩翩,怖殺人。”晉懷帝司馬熾嘉獎張軌的忠誠,進封他為西平郡公,張軌推辭不接受。當時天下已亂,各方諸侯不聽朝廷使命,張軌派遣使者朝貢皇帝,一年四季從不廢止。朝廷嘉獎張軌,一再降詔慰勞。

平定內亂

永嘉二年(308年),張軌因患中風而不能說話,命兒子張茂代管涼州。酒泉太守張鎮暗中召引秦州刺史賈龕以取代張軌,秘密遣使到京師,請求尚書侍郎曹祛任西平太守,圖謀構成相依互佐之勢。張軌別駕麴晁想獨斷專行作威作福,又派使者到長安,告訴南陽王司馬模,聲稱張軌身體殘廢,請求朝廷讓賈龕代替張軌,而賈龕也準備接受這一任職。其兄責備賈龕道:“張公是當今名士,在涼州威名卓著,你有何德何能可去代替他!”賈龕便打消了這一念頭。朝廷又任命侍中爰瑜為涼州刺史。治中楊澹快馬賓士到長安,將自己的耳朵割下來放在盤子上,訴說張軌遭人陷害,南陽王司馬模便上疏朝廷制止了更換刺史之事。
晉昌人張越,是涼州的大族,有讖言說張氏雄霸涼州,張越自以為自己的才幹能力可以應驗此言。張越從隴西內史升任梁州刺史。張越志在統轄涼州,便託病回到河西,暗中謀劃取代張軌,派其兄張鎮及曹祛、麴佩傳書各郡廢免張軌刺史之職,以軍司杜耽代理州事,讓杜耽上表朝廷請求任命張越為涼州刺史。張軌發出命令道:“鄙人在涼州八年,不能安定地方,又適值中州叛軍作亂,秦隴危急,加之身患重病命在旦夕,因而真心考慮隱退讓賢。只是職位所在責任重大,不便馬上了結心愿。不料有人無端興起今日事變,這實在是不明白鄙人之心。鄙人把離開涼州貴地看作如同脫掉腳上的鞋子而已!”張軌打算派主簿尉髦拿著疏表進京,同時準備車馬,預備回宜陽養老。
長史王融、參軍孟暢用腳踩斷張鎮傳送的文告,推門而入勸諫張軌道:“晉室多變,人民塗炭,實在依仗明公安撫西方。張鎮兄弟膽敢放肆作亂,應宣明其罪行而誅殺叛黨,不能成全他們的野心。”張軌默然。王融等實行戒嚴。武威太守張琠派兒子張坦快馬奔赴京師,上表朝廷說:“魏尚安撫邊疆反而獲罪,趙充國盡忠報國反而遭貶,這都是前代歷史中值得譏諷而當今可引為借鑑的事。順陽吏民懷念太守劉陶,為他守墓者多達千人。張刺史來治理涼州,好比慈母撫育赤子,涼州百姓愛戴張軌,好比干旱季節的禾苗迎得甘雨。聽說朝廷聽信流言,打算更換刺史,百姓驚慌不安,如同將要失去父母。當今戎夷胡人擾亂華夏,不宜輕率搔動一方。”
不久,張軌任命其子張寔為中督護,率兵討伐張鎮。又派張鎮的外甥太府主簿令狐亞前往勸導張鎮說:“舅舅何不審時度勢看清成敗安危?張公在涼州德高望重,兵馬如雲,這就像烈火已熊熊燃燒,你卻等待江漢之水來澆火;溺於洪流,指望越地之人來救助,豈不是鞭長莫及!現在數萬大軍已兵臨城下,惟有誠心誠意歸順官府,才能使親人平安,延續門戶,保全家族幸福。”張鎮痛哭流涕說:“我這是為他人所誤!”便將罪名加到功曹魯連身上並將其斬首,向張寔投降謝罪。張寔率部南進討伐曹祛,趕走了曹祛。張坦從京師趕回,晉懷帝特下詔慰勞張軌,依準司馬模所奏,下令誅殺曹祛。張軌大喜,赦免州內死罪以下的叛黨。命令張寔率尹員、宋配領步兵騎兵三萬餘眾討伐曹祛,另派從事田迥、王豐率八百騎兵從姑臧西南出石驢,占據長寧。曹祛派麴晁在黃阪一線設防抵抗張寔大軍。張寔從隱秘小道通過浩亹,在破羌與曹祛交戰。張軌斬殺曹祛及其牙門將田囂。

收容流民

張軌派治中張閬送五千義兵及郡國秀才孝廉、賦稅賬簿、器甲土產交付京師。命令主管官吏詳細察問涼州自建州以來,高潔純正遺棄富貴退隱世外以保持節操者;高才碩學著述經史者;為國為君臨危不懼殺身殉義者;忠心進諫而獲罪者;交涉應對隨機行事而避免禍患者;武勇機智為時世排除災難者;奸諂誤主陷害忠賢者;等等都用文狀呈報到州府。涼州父老莫不慶賀。光祿卿傅祗、太常摯虞送信給張軌,告訴京師饑荒匱乏,張軌馬上派參軍杜勛給朝廷獻馬五百匹、毯布三萬匹。晉懷帝派使者進拜張軌為鎮西將軍、都督隴右諸軍事,封霸城侯,又升張軌為車騎將軍、開府辟如、儀同三司。授封的文書未到,而王彌就兵臨洛陽,張軌派將軍張斐、北宮純、郭敷等率精銳騎兵五千人來保衛京師。及至京師陷落,張斐等皆被賊軍殺害。中州人紛紛逃到涼州避難,張軌分割武威一部分設立武興郡,又分西平郡(今青海西寧市)界置晉興郡以收容流民。太府主簿馬魴向張軌進言道:“四海動盪,天子未得反正,明公率涼州之兵直搗平陽,必將所向披靡,有徵無戰。不知明公擔心什麼而不採取這一行動?”張軌道:“這正是我所想的事。”同時,張軌亦繼續支持西晉,晉懷帝被擄到平陽後,張軌曾打算傾一州之力進攻平陽。
不久,秦王司馬鄴進入關中,張軌便迅速傳檄至關中,檄文說:“主上遇險,流落賊營,普天分崩,舉國喪氣。秦王司馬鄴天資卓越聖明仁德,神機武斷以應天時。世祖之孫中,秦王今為長者。凡我大晉之人,食糧之民,占卜取卦剋期效忠,光明險惡同心同步。應選擇吉日,奉尊秦王登基繼位。今日派前鋒督護宋配率步兵騎兵二萬,直抵長安,護衛天子,擊退左右之敵。西中郎將張寔率中軍三萬,武威太守張琠率胡人騎兵二萬絡繹進發,將於仲秋中旬在臨晉會師。”

奠基前涼

次年,秦王司馬鄴被立為皇太子,派使者前往涼州拜張軌為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張軌堅決辭謝。秦州刺史裴苞、東羌校尉貫與占據險要與朝廷斷絕往來,張軌命令宋配率兵討伐。西平人王叔與曹祛餘黨麴儒等威逼前福祿令麴恪為君主,逮捕太守趙彝,與東邊的裴苞等人相呼應。張寔回師討伐,斬殺麴儒等。左督護陰預與裴苞在狹西交戰,大敗裴苞,裴苞逃到桑凶塢。這一年,北宮純投降劉聰。皇太子派使者向張軌重申先前的授命,張軌堅決推辭。左司馬竇濤向張軌進言道:“周公旦封於曲阜而不辭,姜子牙封於營丘而受命,這就是所謂明確國家法令,獎勵有大功者。天下崩潰,主上流亡,涼州雖為邊遠之州,但明公不忘匡扶朝廷,因此朝廷推誠相待,嘉獎任命再三傳送至州。明公應遵從朝廷旨意,以滿足眾人之心。”張軌依舊堅決不從。
當初,張寔平定麴儒,將首惡六百餘家改遷別處。治中令狐瀏說:“清除惡人,如同農夫除草,務必鋤去草根,使草不能再滋生成長。今日應將叛黨之家全部遷走,以絕後患。”張寔未加採納。麴儒餘黨果然反叛,張寔進兵平定了此亂。
永嘉七年(313年),晉懷帝被殺,司馬鄴繼位,是為晉愍帝,並升張軌為司空,張軌堅辭不受。太府參軍索輔向張軌進言道:“從前用金貝皮幣作買賣貨幣,消除了用糧食布帛度量交換的損耗。兩漢製造五銖錢,貿易流通不息。泰始年間(265年―274年),河西地區荒廢不堪,便不再使用錢幣,割布分段來計錢數。絹布既被毀壞,交易起來又困難,只會徒然破壞女工的作業,使布帛不能製作衣服,實為嚴重的弊病。如今中州雖戰亂不休,但涼州安定,應恢復使用五銖錢以暢通買賣貿易。”張軌採納這一建議,建立制度,以布帛為標準,用錢交易,錢幣便大為流行,涼州百姓獲得便利。同時,劉曜寇犯北地,進逼長安,張軌又派參軍麴陶率三千人馬保衛京都長安。建興二年(314年),晉愍帝派大鴻臚辛攀拜張軌為侍中、太尉、涼州牧、西平公,張軌又堅決辭謝。

因病去世

同年五月,張軌臥病不起,臨終前留下遺言道:“我平生對他人無甚恩惠,今日疾病垂危,大概命將告終了。我死後,文武將佐都應盡忠盡義,務必安撫百姓,上報國家,下安家室。我死後以普通棺木從簡安葬,墓中不藏金玉。好好輔助我兒安遜(張寔的字),聽從朝廷旨意。”上表朝廷請求立其子張寔為世子。五月己丑日,張軌去世,終年六十,葬於建陵,朝廷追贈侍中太尉,諡號為武公(《十六國春秋》、《資治通鑑》皆作武穆公)。張軌的親信部下及後擁立張軌長子張寔繼任了涼州牧之職。曾孫張祚僭號,追謚為武王,廟號太祖。

歷史評價

司馬鄴:“惟爾涼州刺史張軌,乃心王室,旌旗連絡萬里星赴,進次秦隴,便當協力濟難,恢復神州。”
房玄齡等《晉書》:“周公保之而立功,士彥擁之布延世。摯虞觀象,記洪災之不流;侯瑾覘泉,知霸者之斯在。匪唯地勢,抑亦有天道歙!”;②“三象構氛,九土瓜分。鼎遷江介,地絕河濆。歸誠晉室,美矣張君。內撫遺黎,外攘逋寇。世既綿遠,國亦完富。杖順為基,蓋天所佑。”;③“軌少明敏好學,有器望,姿儀典則。”
周曇:“官從主簿至專征,誰遣涼王破趙名。益信用賢由拔擢,穰苴不是將家生。”

軼事典故

當初,漢末金城人陽成遠殺海太守叛亂,郡里人馮忠前往為太守收屍,撫屍號哭,吐血而死。張掖人吳詠被護羌校尉馬賢徵召為佐吏,後來吳詠擔任太尉龐參的屬官,龐參、馬賢彼此捏造罪狀互相陷害,按其罪狀應處以死刑,二人都召引吳詠作證,吳詠考慮到無法使二人都有理,便自殺而亡。龐參、馬賢慚愧後悔,相互之間自行和解。張軌祭掃馮、吳二人之墓並優待他們的子孫。

史籍記載

《晉書·卷八十六·列傳第五十六》
《魏書·卷九十九·列傳第八十七》
《十六國春秋·卷七·前涼錄》

親屬成員

家世

祖父:張烈,外黃令。
父親:張溫,太官令。
母親:辛氏,隴西人。

兄弟

張肅,建威將軍、西海太守。

子孫

  • 兒子
前涼昭王張寔
前涼成王張茂,張寔同母弟。
  • 孫子
前涼文王張駿,張寔之子。
  • 曾孫
前涼威王張祚,張駿長子。
前涼桓王張重華,張駿次子。
前涼悼王張天錫,張駿少子。
  • 玄孫
前涼哀公張耀靈,張重華之子。
前涼沖王張玄靚,張重華之子,張曜靈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