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解釋
內部化理論把市場不完全性作為分析研究問題的基本前提,指出市場不完全或壟斷因素存在會導致企業參加市場交易的成本上升,企業就會創造
內部市場進行交易。這裡理論所指的市場不完全性主要是指中間產品市場,包括
半成品、特別是技術、信息(渠道)、
行銷技巧、
管理方式和經驗等
無形資產市場的不完全性。市場不完全性導致許多交易無法通過外部市場來實現,即使實現,企業也要承擔較高的交易成本,必然促使企業創造其內部市場進行交易,企業便獲得了擴張力。這一內部化過程如果跨越了國界就是對外直接投資。不難看出,
內部化理論所指對外直接投資的實質不在於資本的轉移,而是基於所有權之上的企業管理與
控制權的擴張,其結果是
企業管理機制替代
市場機制來協調企業各項經營活動和配置資源。內部化雖然也要支付代價,但
對外直接投資的內部化
收益會遠遠超過國際外部市場的交易成本和對外直接投資的內部化成本。
內部化過程分析表明,理論所指的這一過程主要是通過下面五個方面來體現的:
1.當買賣雙方因
信息不對稱,交易成本過高難以成交時,可通過併購或新建子公司使交易在企業雙方內部進行,從而避免或減少了交易成本。
(2)當市場存在某種
雙邊壟斷僵局,交易條件不穩定,經營活動不確定性增加時,通過
直接投資企業相互參股或併購建立較穩定的長期合作關係,從而使經濟活動獲得一定保障。
(4)當政府通過稅收、
匯率政策等調控手段對外部市場干預時,跨國公司可通過內部化來減少某些無效干預。
(5)
市場內部化後,企業新增交易的
邊際成本接近為零,其違約的風險也近乎為零,有利於企業的發展。
可見,跨國企業
對外直接投資真正動因和優勢是企業通過內部組織體系和信息傳遞網路以較低成本在內部轉移這種優勢的能力,並不是企業特有技術優勢的本身。這種
直接投資實際上更多屬於工業
組織理論的範疇,難以完全用
國際資本理論來解釋。應該說投資者要避免海外投資的風險,完全可以通過
國際資本市場運營資本,況且在非
完全競爭條件下,資本市場的專業化會比企業做得更好。只有當投資企業與受資國存在不可能在非
完全競爭市場上獲得的互補優勢要素時,對外直接投資才能發生。因為只有進行直接投資,才能以較低的成本將優勢轉移到國外,對自己的優勢進行全面的控制,最大限度地獲取優勢帶來的收益。同時,不是孤立地強調企業已擁有的特定優勢,而是在內部化中不斷地整合優勢發展自己。
制定原則
全局性原則
採用內部轉移價格的各單位從屬於一個企業,企業總利益是一致的。制定內部轉移價格,只是為了分清各單位的責任,有效的考核評價各單位的業績。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制定內部轉移價格,要從全局出發,使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協調統一,力爭使企業整體利益最大化。
公平性原則
內部轉移價格的制定應公平合理,防止某些單位因價格上的缺陷而獲得一些額外的利益或損失。在商品經濟條件下,
商品交換是按等價原則進行的,高質高價、低質低價。如果制定的內部轉移價格不合理,就會影響到單位的生產經營積極性。
自主性原則
高層管理者不應干預各個單位經理(廠長)自主決策。在企業整體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各單位有一定的自主權,如生產權、技術權、人事權和理財權等,制定的內部轉移價格必須為各方所接受。
重要性原則
鋼鐵企業需要制定的內部轉移價格的對象成百上千,甚至更多。如果事無巨細,都制定一個詳細、準確價格,不但不必要,而且很難實施。因此,制定內部轉移價格,可對那些價高量大,耗用頻繁的對象,儘可能地科學計算,從嚴定價;對一些價低量小,不常耗用的對象,可以從簡定價。
作用
內部轉移價格作為一種計量手段,可以確定轉移產品或勞務的
價值量。這些價值量既標誌著提供產品或勞務的責任中心經濟責任的完成,同時也標誌著接受產品或勞務的責任中心應負經濟責任的開始。
2.有效測定各責任中心的資金流量
各責任中心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需要占用一定數量的資金。企業集團可以根據內部轉移價格確定一定時期內各責任中心的資金流入量和資金流出量,並可在此基礎上根據企業集團資金周轉的需求,合理制定各責任中心的資金占用量。
提供產品或勞務的
責任中心可以根據提供產品或勞務的數量及內部轉移價格計算本身的“收入”,並可根據各生產耗費的數量及內部轉移價格計算本身的“支出”。
注意事項
制定內部轉移價格的注意事項:
一致性
採用內部轉移價格的各部門同屬一個企業,總的利益是一致的。制定內部轉移價格,只是為了分清各部門的責任,有效的考核評價各部門的業績,根本目的仍是為了企業的整體利益。各部門經理應都選擇能使公司總體利潤最大的行動取向。制定內部轉移價格的目標,就是為了通過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使自主的
部門經理作出有利於組織整體目標的決策。
業績評價
沒有任何一個
部門經理可以以犧牲其他部門的利益為代價而獲利。內部轉移價格的制定應避免主觀隨意性,客觀公正地反映各部門的業績,進行準確的考核和相應的激勵,來調動各部門的
工作積極性,促使各部門服從整體利益,並以最大努力來完成目標。
自主性
高層管理者不應干預各個部門經理的決策自由。在整體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各部門有一定的作出決策的自主權。公司高層直接干涉分部制定具體的
轉移價格並不可取,但是,由它制定一些通用的指導方法是適宜的。
含義及形式
指跨國公司內部(母公司與海外子公司之間、海外子公司與子公司之間)相互約定的出口和採購商品、勞務及技術時使用的一種價格。
(1 )資金融通轉移定價。指跨國公司
內部交易中,大大提高從母公司或其它子公司進口貨物的價格,使利潤以支付貸款的形式匯出。並通過借貸資金
利率的高低,影響
關聯企業的成本及利潤水平。
(3)無形資產轉移定價。指跨國公司內部進行提供管理、 技術與諮詢服務、商標等
無形商品時的價格。
內部交易的特徵是內部商品調撥,這也是
轉移定價發揮作用的基本前提。在內部交易中,商品所有權只是在企業內部各系統之間移動。從企業整體角度看,商品的價格並不重要。由於轉移定價在一定程度上不受市場供求的影響,而是根據子公司所在國的具體情況和母公司在全球的
戰略目標和
經營管理需要而人為制定的。跨國公司的決策者可在很大程度上隨意給企業系統內部的商品定價。所以,轉移定價就不僅成為企業內部交易和償付的方法,而且成為企業調節內部經濟關係,避開公開市場缺陷,擴大企業總體利益,追求利潤最大化的手段。也就是說,實際上,
轉移價格策略只是跨國公司內部的一種會計手段,其目的在於使整個公司的長期利益極大化。一個跨國公司由其在世界範圍內的子公司和附屬機構構成
內部交易體系,將公開市場上的交易轉化為公司內部交易,就可以避免由於各國環境的差異,造成企業面臨
不完全競爭或有缺陷公開市場而難以通過公開市場交易實現其全球利益最大化的情況。內部交易和
轉移定價為跨國公司克服貿易障礙,減輕
稅收負擔,降低
交易風險,提高經濟效益提供了合法的有效手段,使跨國公司在市場中獲得競爭優勢。隨著國際市場競爭的加劇,跨國公司內部交易及其轉移定價的地位愈來愈重要。
種類
內部轉移價格的種類:
1、市場價格
2、以市場為基礎的協商價格
如果中間產品存在非
完全競爭的外部市場,可以採用協商的辦法確定轉移價格,即雙方
部門經理就轉移中間產品的數量、質量、時間和價格進行協商並設法取得一致意見。
該方法要求中間產品的轉移用
單位變動成本來定價,與此同時,還應向購買部門收取固定費,作為長期以低價獲得中間產品的一種補償。
以全部成本或者以全部成本加上一定利潤作為內部轉移價格,可能是最差的選擇。
(1)它以各部門的成本為基礎,再加上一定百分比作為利潤,在理論上缺乏說服力;
(2)在連續式生產企業中成本隨產品在部門間流轉,成本不斷積累,使用相同的
成本加成率會使後序部門利潤明顯大於前序部門。它的惟一優點是簡單。
數據論證
據統計,當代國際貿易中,跨國公司
內部交易已占世界貿易的30%以上,另外,80%的
國際技術貿易也是在同一企業內部發生的內部交易。以美國為例,1984年美國出口的43%是在跨國企業集團內部有關公司之間進行的。
經濟合作組織國家的商品進出口也有1/3是子公司之間的內部交易,而這些內部交易的完成都套用了
轉移定價這一策略。
二、轉移定價的作用
1、逃避稅收。主要指逃避
所得稅與關稅。世界上有許多“
避稅天堂”(TaxHeaven),因其所得稅極低而得名。跨國公司可通過設在其
避稅地的子公司低價收購,高價賣出,儘管貨物和款項均不通過避稅地,但帳面上的這次周轉就使賣者子公司“低價”出售而無利,買者子公司高價購買亦無贏利,而設在避稅地的子公司則取得了雙方利益,減輕總公司
稅賦。另一種逃避所得稅的方法是利用不同國家(地區)稅率上的差異,如由高稅率國家向低稅率國家出售技術或勞務時,採用調低
轉移價格,以降低低稅率國家的
進貨成本提高其利潤,反之亦然。這樣,盈利從高稅率國家轉移到低稅率國家,使整個公司的稅賦減輕。不僅如此,由於關稅是
從價稅,跨國公司在進行跨國內部貿易時,可利用不同國家(地區)的子公司,以較低的發貨價格,減少
納稅基數和
納稅額,降低進口子公司的從價
進口稅。至此,不難看出,跨國公司運用
轉移定價逃避關稅與
所得稅的影響正好相反,少納進口稅就得多納所得稅,一般來說,所得稅賦要重於進口
稅賦,故跨國公司權衡利弊,通常優先考慮所得稅因素。
2、規避風險。這裡的風險包括:(1)減少或避免
外匯匯率變動風險。
金融危機以來,各國貨幣匯率波動很大且頻繁,致使跨國公司面臨貿易中的
交易風險,也面臨資產的
外匯風險,一般跨國公司採取貨幣轉移的方法和“提前與錯後”付款的方法來防止,但利用
轉移定價可以加強這種方法的有效程度,從而使風險進一步降低。
(2 )避免政治風險。
東道國政府沒收或國有化是跨國公司所擔心的,儘管跨國公司可以採取一系列方法,如參加投資國政府的投資保險計畫,僱傭當地
管理人員,使東道國擁有公司的股權等,將部分風險轉嫁出去,但在具體投資中,跨國公司常常使用轉移定價對子公司實行更高的銷售價格、索取高額服務費、壓低子公司出口商品價格等使子公司陷入
財政赤字狀態,成為空架子,從而將投資利潤從東道國轉移出去,將風險降至最低。
(3 )對付
價格管制。為維護本國市場和當地居民的合法權益,保護民族工業,東道國制定市場價格控制政策。為避免
東道國傾銷等指控,跨國公司利用
轉移定價提高成本以提高產品價格,同時,為避開東道國的最終產品價格管制,跨國公司將產品或生產該產品的中間產品以高價轉嫁給子公司,形成高成本,提高產品售價,賺取高額利潤。
3、調撥資金。跨國公司的全球經營需要利用眾多的資金布場, 從整個公司體系內部各單位統籌資金額度,並希望能儘早收回投資,但是許多國家都實行不同限度的各種管制,為此,利用轉移定價,使各子公司對母公司的各種生產、科研、管理等支付高額費用,對子公司高價售貨或低價購買,從子公司抽回資本。類似作法還有:把資本從低利率國家轉到高
利率國家,或當某個國外公司存在擴大投資的良機時,將子公司的資金及時轉移出去。
4、獲得競爭優勢。
轉移定價是跨國公司獲得競爭優勢的制勝法寶。跨國公司在海外新建子公司時,可以憑藉整個公司體系的資金等實力,運用轉移“低價”,為新建子公司供應低廉的原料、產品和服務,高價買進子公司產品,幫助子公司迅速打開局面,樹立良好信譽,站穩腳跟;當跨國公司的某個海外市場競爭異常激烈時,總公司以轉移低價,不惜血本,維持低價傾銷,集中財力、物力支持在那裡開拓市場的子公司,直至把對手擠垮,最終占領市場。5、減少利潤過高帶來的麻煩。跨國公司進入某個新市場, 必然引起同行關注,它的失敗是前車之鑑,但成功卻是無聲號角,引來競爭對手紛紛“搶灘”,易引起對市場的重新劃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