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自治區“十四五”服務業發展規劃

內蒙古自治區“十四五”服務業發展規劃

《內蒙古自治區“十四五”服務業發展規劃》是根據國家推動服務業發展的總體要求和《內蒙古自治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結合自治區實際制定的規劃。由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於2021年9月4日印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內蒙古自治區“十四五”服務業發展規劃
  • 印發機關: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
  • 印發日期:2021年9月4日
  • 發文字號:內政辦發〔2021〕44號
印發信息,政策全文,檔案解讀,

印發信息

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自治區“十四五”服務業發展規劃的通知
內政辦發〔2021〕44號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區各委、辦、廳、局,各大企業、事業單位:
經自治區人民政府同意,現將《內蒙古自治區“十四五”服務業發展規劃》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2021年9月4日
(此件公開發布)

政策全文

內蒙古自治區“十四五”服務業發展規劃
目 錄
第一章 立足基礎潛能,開啟服務業發展新階段
第一節 發展基礎
第二節 發展環境
第二章 創新發展理念,謀劃服務業發展新未來
第一節 指導思想
第二節 基本原則
第三節 主要目標
第三章 最佳化空間布局,塑造服務業發展新優勢
第一節 強化“一極”
第二節 打造“兩翼”
第三節 培育“三帶”
第四章 聚焦重點領域,構建服務業發展新體系
第一節 推動生產性服務業融合化發展
第二節 促進生活性服務業品質化升級
第三節 鼓勵新業態新模式多元化發展
第五章  實施重點工程,賦予服務業發展新能級
第一節 產業集聚升級工程
第二節 市場主體培育工程
第三節 融合創新發展工程
第四節 品牌質量提升工程
第五節 體制機制創新工程
第六節 基礎設施提檔工程
第六章 強化保障支撐,實現服務業發展新藍圖
第一節 加強組織領導
第二節 保障資金支持
第三節 促進人才保障
第四節 完善統計監測
第五節 強化招商引資
“十四五”時期是內蒙古堅持走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實現新的更大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服務業轉型發展的歷史機遇期和戰略視窗期。加快推動服務業提質增效、提升服務經濟發展能級水平,對於自治區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促進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根據國家推動服務業發展的總體要求和《內蒙古自治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結合自治區實際,制定本規劃。
第一章 立足基礎潛能,開啟服務業發展新階段
第一節 發展基礎
“十三五”時期,全區聚焦重大項目推進、集聚區提質、龍頭企業培育等重點工作,持續推動服務業高質量發展,服務業對穩定經濟成長、促進產業升級、保障改善民生、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的支撐作用持續增強,已成為我區穩增長的主引擎、惠民生的主渠道、優生態的切入點。
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帶動效應持續顯現。服務業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不斷提升,“十三五”時期,全區服務業年均增長5.0%,三次產業結構由2015年的12.6∶40.7∶46.7調整為2020年的11.7∶39.6∶48.8,“三二一”產業結構基本形成,服務業主導地位初步確立。服務業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持續增強,服務業稅收收入占全區稅收比重由2015年的48.2%上升到60.56%。
產業結構持續最佳化,新興業態增勢良好。結構最佳化、功能完備的生產性服務業體系初步建立,金融業不斷創新,科技金融助力創新發展;大數據產業快速興起,聚集發展態勢明顯。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生活性服務業供給能力與供給質量持續提升,信息技術與傳統商貿流通產業不斷融合,住宿餐飲、批發零售等服務業轉型發展取得實效。“十三五”時期,網路零售年均增長30%左右;家政、旅遊、健康養老等幸福產業成為服務業發展新的增長點,文旅融合逐步深化,“祖國正北方、亮麗內蒙古”已成為我國文化和旅遊市場的“金字招牌”,全區旅遊人數、旅遊總收入分別較“十二五”時期增長94%和130%。
產業布局更趨合理,集聚效應逐步凸顯。服務業區域發展更趨均衡,2020年,東部五盟市服務業增加值占全區的30.8%,較2015年增加0.6個百分點。呼包鄂烏服務業增加值占全區的56.7%,仍是全區服務業發展的核心帶動地區。服務業集聚發展水平顯著提高,重點培育了現代物流園區、商貿功能區、旅遊休閒區、中央商務區、科技創業園區、文化創意產業園區6大類101家自治區級服務業集聚區,共吸納入駐企業近3萬家。2020年,自治區級服務業集聚區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795.1億元,成為區域協調發展的主要推動力,要素最佳化配置、產業融合發展的集聚效應不斷顯現。
改革開放持續深化,活力動力加速釋放。呼和浩特、赤峰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取得階段性成效,呼和浩特、赤峰、滿洲里國家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試點紮實推進,在金融、貿易、電商、物流等領域形成了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經驗。積極申報設立中國(內蒙古)自由貿易試驗區。開放領域不斷擴大,服務貿易人民幣跨境收支85.3億元,較“十二五”時期增長99.1%。積極融入和服務“一帶一路”“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2020年經我區出入境的中歐班列總數達5927列次,始發班列由2016年的33列提升至300餘列。國內區域合作不斷深化,呼和浩特、包頭、赤峰、鄂爾多斯、巴彥淖爾、二連浩特等地的天津港、唐山港“無水港”服務功能進一步完善。
質量效益持續提升,產業發展後勁增強。2020年,全區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達到1587戶,較2015年增加225戶,營業收入是2015年的1.9倍。服務業標準化建設取得新進展,初步建立旅遊、現代物流等9個行業標準體系。科技創新服務支撐能力不斷提升,截至“十三五”末,全區累計獲批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家,自治區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企業研發中心151家、200家、475家。服務業發展新動能持續增強,共享經濟、無接觸配送等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快速發展。
第二節 發展環境
“十四五”時期,我區發展的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發生複雜而深刻的重大變化,不確定因素更多、風險挑戰更大,但隨著一系列重大國家戰略的深入實施,我區也迎來了多重疊加的發展機遇。特別是新發展格局的加快構建,為我區推動資源、生態、區位等比較優勢轉化為服務業發展優勢創造了巨大空間。總體判斷,“十四五”時期我區服務業發展面臨的機遇大於挑戰,服務業發展仍處於大有可為的戰略機遇期。
(一)發展機遇。
開啟現代化新征程的時代機遇。“十四五”時期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圍繞現代化建設戰略目標任務,國家將積極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不斷提升科技進步貢獻率和全要素生產率,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為準確把握國家賦予內蒙古的戰略定位,協同推進各項重大國家戰略的全面落實,自治區將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導向,圍繞更好保障國家生態安全和能源安全、糧食安全、產業安全,以高質量建設“兩個基地”為重點,加快調整最佳化產業結構,全面實施質量提升行動,大力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著力構建多元發展、多極支撐的現代產業新體系。這為我區提升服務業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最佳化供給結構和增加有效供給提供了良好環境和有力支撐。
構建雙循環新格局的歷史機遇。“十四五”時期,國家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我區將積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激發投資和消費需求,打造資源集聚集散、要素融匯融通的全域開放平台,在全方位融入國內國際市場中增創發展新優勢。這將有利於我區培育新的消費增長點,促進生產和消費“雙升級”,推動服務業優質高效發展;有利於我區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打造我國向北開放重要橋頭堡,為自治區服務貿易發展拓展新空間;有利於我區加快融入國內統一大市場,形成供需互促、產銷並進的良性循環,促進我區服務業更好發揮比較優勢,實現特色發展。
多重戰略優勢疊加的政策機遇。“十四五”時期,國家將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東北全面振興、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邊疆地區建設及支持革命老區發展、民族地區加快發展等重大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加快推進“一帶一路”共建、“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區域協調發展和對外開放在更大範圍、更寬領域和更深層次推進,將助力我區服務業全面開放發展新格局逐步形成。為推動服務業擴容提質,國家密集出台了一系列促進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創新發展、開放發展、融合發展政策措施,強化了政策引導激勵,最佳化了產業發展環境,為促進我區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創造了有利條件。
所處經濟發展階段的戰略機遇。“十四五”期間是國家和我區新型城鎮化加快升級發展的關鍵時期。隨著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進程的不斷推進,生產和消費活動將向城鎮聚集並釋放巨大消費需求,持續帶動我區醫療、家政、養老等生活性服務業及物流、電子商務、信息技術等生產性服務業快速發展。全區城鄉居民消費水平穩步提高,人民民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內涵日益豐富,消費需求將呈現更加明顯的個性化、多樣化、優質化、服務化、便利化特徵,對服務供給水平和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為自治區拓展服務業發展空間和延伸服務業產業鏈條提供了新動能、創造了新機遇。
科技革命產業變革的創新機遇。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不斷深入,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推動數字經濟蓬勃發展。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新產業持續湧現,加速轉化為服務經濟發展的新動能,服務業與農牧業、製造業及服務業內部的融合發展進入加速創新、引領發展的新階段。自治區將充分發揮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優勢,激活數據要素潛能,加快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政府建設,驅動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變革。這將有力促進我區產業數位化、數字產業化水平,帶動服務業數位化轉型、智慧型化提升,增強產業個性化、多樣化、柔性化服務能力,支撐能源和戰略資源基地、農畜產品生產基地建設數位化、網路化、智慧型化水平。
(二)問題挑戰。“十三五”期間,全區服務業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但同時也要看到,我區服務業發展還存在一些問題,持續推動服務業擴容提質還面臨諸多挑戰。
存在的問題:一是服務供給體系質量仍待提升。人才、資金、科技等要素支撐存在短板,高端化專業化的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明顯滯後,高品質多樣化的生活性服務業供給不足。二是產業融合發展深度不夠。現代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後,業務關聯、鏈條延伸、技術滲透能力較弱,向農牧業和製造業輸送技術、知識等生產要素的作用發揮受限;傳統服務業的數位化智慧型化改造不足,模式創新、跨界融合有待深化。三是集聚集約化發展水平不高。服務業集聚區發展不足,規模小、輻射半徑小、產業集聚度低、服務產品檔次低等問題普遍存在,具有行業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的龍頭企業少,發展質量效益有待提升。
面臨的挑戰:一是國際環境錯綜複雜,全球經濟下行風險加劇,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升溫,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我國經濟發展面臨更大外部壓力,服務業發展的巨觀環境趨緊。二是國內區域經濟發展分化態勢明顯,我區在市場規模、發展空間、人才供給和市場化程度等方面與長三角、粵港澳、京津冀等地區差距較大,區域間要素資源競爭將更趨激烈,我區服務業發展引進和留存優質企業及關鍵資源面臨較大壓力。三是政府與市場、社會的關係還未理順,公共服務、市場監管等職能發揮還不到位,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仍未根除,重要領域關鍵環節改革有待實質性突破,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政策環境還需全面最佳化。四是交通、信息、科技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平台的投入不足,特別是城際高速鐵路、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和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滯後,對我區加速新技術套用、開展對外合作、集聚高端要素、促進新業態新模式發展、推動服務業轉型升級形成明顯制約。
全區上下要把握髮展規律,順應發展大勢,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始終保持戰略定力,凝聚共識、開拓進取,迎難而上、奮發作為,協調處理好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關係、發揮優勢與補齊短板的關係,更好推動服務業高質量發展。
第二章 創新發展理念,謀劃服務業發展新未來
第一節 指導思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內蒙古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立足“兩個屏障”“兩個基地”和“一個橋頭堡”的戰略定位,堅定不移走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堅持以制度創新、科技創新為基本動力,積極穩妥實施“六大工程”,著力構建“一極兩翼三帶”空間新格局,加快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高端化和專業化拓展、生活性服務業向品質化和精細化提升、新業態新模式多元化規範化發展,構築特色鮮明、優質高效、結構最佳化、競爭力強的服務業產業新體系,努力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書寫內蒙古發展新篇章。
第二節 基本原則
市場主導,政府引導。堅持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相結合,釐清政府和市場、政府和社會的關係,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促進資源要素合理、高效、有序流動和聚集;在事關自治區發展全局的關鍵領域上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科學謀劃、集中力量、高效推進,實施重大工程、重大政策、重大改革舉措。
以人為本,共享發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更好滿足民眾多層次多樣化服務需求為導向,擴大服務供給,提升服務品質,發揮服務業保障改善民生、最佳化供給結構、促進消費升級的支撐帶動作用,讓服務業發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民眾。
質量引領,品牌帶動。全面實施質量強區戰略和品牌戰略,強化品牌意識和質量意識,加強質量管控,推動標準提升,以高質量專業化服務產品塑造高質量品牌,以高質量品牌引領帶動服務業高質量專業化發展,打造核心競爭力和發展新優勢,塑造“內蒙古精品”服務品牌新形象。
創新驅動,融合發展。貫徹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服務技術、理念、業態和模式創新,增強服務經濟發展新動能。促進服務業與農牧業、製造業及服務業不同領域間的融合發展,形成有利於提升我區產業核心競爭力的服務能力和服務模式,發揮服務業與製造業組合效應,不斷增強我區產業發展綜合優勢。
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推進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深化服務領域改革開放,破除制約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創新制度供給,打破行業壁壘,促進開放合作,營造有利於創新、創業的良好發展環境,促進各類要素自主、順暢、有序流動,最大限度激發服務業發展的活力和潛力。
系統謀劃,項目支撐。堅持系統思維,統籌服務業發展和其他產業發展、需求釋放、民生保障的關係,把服務業作為產業升級、擴大內需、改善民生的重要發力點,積極穩妥推動擴容提質。統籌服務業發展重點領域、發展目標、空間布局和重大舉措,積極謀劃一批重大工程、重大項目,為我區服務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第三節 主要目標
服務業發展新舊動能穩健轉換。到2025年,我區服務業擴容提質取得突破性進展,標準化、規模化、集聚集約化、品牌化、網路化和智慧型化水平顯著提升,發展環境更加開放包容、創新多元,支撐經濟發展、民生改善、社會進步的功能進一步增強,運行高效、服務廣泛、監管有力的服務業發展局面基本形成。
支撐作用顯著增強。“十四五”期間,服務業增加值年均增長6%左右,服務業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達到56%左右。服務業稅收收入和吸納就業能力明顯提升。
產業結構持續最佳化。高端化專業化的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成效明顯,現代物流、現代金融、科技服務、信息服務、會展服務、商務服務、節能環保等生產性服務業能級顯著提升,高品質多樣化的生活性服務業供給能力增強,文化旅遊、健康養老、房地產等生活性服務業服務品質持續升級。
創新能力加快提升。加強技術創新和套用,人工智慧、雲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服務領域套用持續深化,服務業數位化、智慧型化發展水平進一步提高。新業態新模式持續發展,智慧物流、醫養結合、遠程醫療、遠程教育等新業態加快發展,平台經濟、共享經濟、體驗經濟等新模式有序發展。
空間布局更加合理。呼包鄂烏“發展極”帶動作用顯著增強,東中西部盟市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一極兩翼三帶”服務業發展空間布局初步形成。服務業集聚集約發展水平進一步提升,全區共建成100個左右“數字賦能、特色鮮明、業態高端、能級突出”的自治區級服務業集聚區,打造20個左右營業額達500億元的高能級服務業創新發展區。
改革開放不斷深化。服務業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簡政放權持續深化,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全面實施。對外開放進一步擴大,投資貿易自由化便利化進一步推進,金融、電信、教育、醫療、文化等領域開放穩步擴大。到2025年,服務業質量滿意度達到90分左右,服務貿易占進出口貿易總額比重達到20%左右,跨境網路零售進出口額達9億元左右。
第三章 最佳化空間布局,塑造服務業發展新優勢
依據區域產業發展基礎、要素支撐和空間規劃要求,堅持“強化核心、突出主線、拓展空間、最佳化功能”發展思路,促進要素合理流動、資源互聯互通,推動服務集約集聚發展,以提升核心盟市服務功能、輻射能力並帶動全區服務業發展為目標,著力構建“一極兩翼三帶”服務業發展新格局。
第一節 強化“一極”
立足將呼包鄂烏地區建成自治區“向北開放”中心、國內協作的樞紐和建設“中蒙俄經濟走廊”的重要支撐區,持續最佳化呼包鄂烏四市服務業空間格局,進一步加快呼包鄂烏區位優勢向開放優勢、發展優勢轉化,突出呼和浩特市核心地位,強化包頭市、鄂爾多斯市區域副中心城市地位,增強烏蘭察布市支撐作用,打造“呼包鄂烏現代服務業發展極”,發揮呼包鄂烏區域性服務經濟的引擎作用,持續放大現代服務業發展極對全區服務業發展的輻射帶動效應。
(一)突出呼和浩特市核心地位。圍繞呼和浩特市“建設現代化區域性中心城市、打造美麗青城·草原都市”總目標,進一步增強服務功能、擴大輻射半徑,引領帶動周邊區域服務業發展,形成“核心引領、功能互補、錯位協同”的發展格局。支持呼和浩特市重點打造“四個中心”(區域性科技創新中心、交通物流中心、消費中心、休閒度假中心),推進國家級文化和旅遊消費試點城市、國家旅遊休閒城市、中國草原文化核心區和文化強市建設。支持呼和浩特市發展經濟,提升相關服務業發展質量。強化高端服務功能和首府經濟導向,充分發揮服務業的核心功能和中心城區綜合性服務功能,把呼和浩特市建設成為服務全區、輻射西北、面向俄蒙的生產和生活服務集聚中心,形成有序分工、協調互動的發展格局。以呼和浩特國家級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為契機,緊緊抓住產業培育和集聚區建設兩大“牛鼻子”,大力培育壯大數字經濟,鼓勵服務業業態和模式創新,推動服務外包、醫養結合、遠程醫療等新業態加快發展,引導平台經濟、共享經濟、體驗經濟等新模式有序發展,加快形成全面創新引領發展、高端服務功能集聚、輻射帶動作用明顯的高端服務業增長核。
(二)最佳化呼包鄂烏服務業布局。呼和浩特市重點發展現代物流、信息服務、現代金融、科技服務、商務會展等生產性服務業和現代商貿、文化旅遊、健康養老、社區服務等生活性服務業,加快創新數字經濟、網紅經濟、平台經濟等服務業新業態新模式,向外輻射周邊地區,激發首府經濟發展動力、潛力與活力,形成現代產業、現代城市、現代生活三位一體協調發展的標桿和示範城市。包頭市重點圍繞“區域性經濟中心城市”建設,著力打造區域性服務業中心、創新中心和全國商貿物流節點城市,重點推動現代物流、現代金融、電子商務、科技創新、信息技術、研發設計、商務會展等生產性服務業疊代升級,建設祖國北疆具有輻射帶動能力的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示範城市;大力發展文化旅遊、教育培訓、健康養老、家庭服務、醫養結合、體育健身等生活性服務業,建成我國西部地區具有區域影響力的消費升級樣板城市。鄂爾多斯市重點圍繞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國家旅遊休閒城市、國家文化和旅遊消費示範城市及國家物流樞紐布局承載城市建設,著力打造區域性消費中心,加快發展現代物流、金融服務、電子商務、職業培訓、商務會展等生產性服務業,大力發展文化旅遊、商貿服務、健康養老等生活性服務業,創新發展平台經濟、體驗經濟、夜間經濟、綠色消費等新興消費服務業,推動服務型製造業創新發展,以5G、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服務領域的深度套用為引領,加快打造黃河“幾”字彎都市圈服務中心城市。烏蘭察布市重點圍繞“旅遊康養休閒度假知名目的地、綠色數據中心、國家物流樞紐”建設,積極發展全域旅遊產業、大物流產業、現代商貿流通產業、家政養老服務產業、商務服務產業,大力推動綠色經濟、數字經濟、樞紐經濟聯動發展。
(三)推動呼包鄂烏服務業協同發展。加快制定《呼包鄂烏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明確四市服務業發展定位,以服務業數位化協同創新為重點,打造引領全區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立足資源稟賦和比較優勢,堅持“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原則,不斷夯實服務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大力推動服務業優勢產業向中高端邁進,形成區域間產業協同發展和上下游全鏈條聯動機制,加快構建呼包鄂烏服務業一體化發展格局。加快推進四市聯合打造旅遊觀光、休閒度假兩大基地及科技文化、商貿物流、區域金融三大中心。強化產業分工協作,鼓勵以市場化力量促進產業合作共贏,加快建設更強創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產業鏈供應鏈,不斷提升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持續強化協同發展創新進程,以呼包鄂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創建為引擎,大力推動呼包鄂烏服務業數位化協同發展,共同打造區域性服務業協同創新中心。加強呼包鄂烏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設,共同打造區域性現代物流樞紐中心。結合全區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加強呼包鄂烏旅遊一體化發展,整合區域特色旅遊資源,協同打造智慧旅遊區域品牌和跨區域旅遊目的地。
第二節 打造“兩翼”
有效承接呼包鄂烏現代服務業“發展極”輻射作用,東聯西拓,加快打造“西部地區服務業創新發展翼”和“東部地區複合型功能拓展翼”兩大“發展翼”。
(一)西部地區服務業創新發展翼。依託沿黃河、沿交通幹線區域的區位、產業、資源、交通等優勢,以呼和浩特市為核心,以呼包鄂烏為發展極,沿線串聯巴彥淖爾市、烏海市、阿拉善盟等區域性節點城市,構建呼包鄂烏高端服務產品向西外溢的主要廊道,著力發展現代金融、科技服務、信息服務、養老服務等對外輻射能力較強的服務產業,增強高端服務業集聚能力,形成新產品、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的創新高地。以系統推進改革創新為重點,整合科技、資本、技術和資源優勢,促進制造業數位化、智慧型化改造,推動製造業服務化進程;加快推進服務業創新發展,促進服務業跨區域、跨行業融合,著力提升生產性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的效率與品質。重點聚焦服務業新興領域,著力打造服務業創新發展載體,強化技術、信息、數據、人才等要素支撐,完善有利於服務業創新發展的制度環境,構建有利於服務業創新發展的生態圈,增強服務業發展新動能,推動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鼓勵巴彥淖爾市、烏海市和阿拉善盟發揮各自優勢,主動接受呼包鄂和周邊大中城市輻射帶動,加快物流、信息、旅遊、健康、養老、家政等服務業創新發展,形成各具特色的服務產業體系。
    (二)東部地區複合型功能拓展翼。堅持規劃引領、功能完善、複合發展的思路,以呼和浩特市為核心,以呼包鄂烏為發展極,向呼倫貝爾市、興安盟、通遼市、赤峰市、錫林郭勒盟五盟市輻射延展,帶動東部地區五盟市改造提升傳統服務業,培育發展現代服務業。以生活性服務業為重點,著力補足東部地區服務業發展短板和不足。進一步突出服務功能完善、消費升級導向和新業態新模式培育,推進產業轉型升級,推動各盟市向現代化、複合型功能服務城市轉變。主動接受京津冀、環渤海地區輻射帶動,強化產業對接,加快推進服務產品、技術、業態和模式創新,積極發展健康養老、現代物流、電子商務、現代金融等新興服務業,大力發展觀光旅遊、休閒度假、文化體驗為主的現代旅遊業,建設全區具有活力的服務業複合型功能拓展翼。鼓勵呼倫貝爾市、興安盟、通遼市、赤峰市、錫林郭勒盟立足自身優勢,主動接受“一極”輻射,圍繞產業定位,引進龍頭企業和高端品牌,加快特色產業聚集,培育形成各具特色的區域性商貿流通中心、區域性休閒度假和文化旅遊中心、區域性康養服務中心等,構築服務業發展新高地。
內蒙古自治區“十四五”服務業發展規劃
2.jpg
第三節 培育“三帶”
整合全區服務業資源,進一步強化特色發展,著力建設 “文化旅遊發展帶”“現代物流聚集發展帶”和“特色康養服務發展帶”。
(一)建設文化旅遊發展帶。
1. 不斷強化東中西部旅遊差異化發展。積極探索全域旅遊發展新模式,加快推動旅遊業由“旅遊+”向“+旅遊”轉變,全力打造最具魅力、最有活力的國內外知名旅遊目的地。加快推動東中西部旅遊業差異化協調發展,東部地區(呼倫貝爾市、興安盟、通遼市、赤峰市、錫林郭勒盟)重點推進生態旅遊、邊境旅遊、冰雪旅遊提檔升級,打造呼倫貝爾國內一流草原森林生態和邊境旅遊目的地;中部地區(呼和浩特市、包頭市、鄂爾多斯市、烏蘭察布市)重點發展文化遺產、草原風情、健康體育和休閒度假,打造呼和浩特現代休閒與會展旅遊中心、鄂爾多斯文化體驗和休閒旅遊目的地;西部地區(巴彥淖爾市、烏海市、阿拉善盟)推動發展特色生態旅遊、沙漠休閒和自駕越野,打造阿拉善國內知名西部風情旅遊區。跨盟市打造大景區,跨區域布設“黃金線”,建設以生態為底色、以文化為特色、以旅遊為產業支撐的“帶—圈—線—城—郊—園”文旅融合發展格局。以自然生態、歷史文化和鄉村旅遊為基礎,以文化體驗和休閒旅遊為創建主題,結合戶外運動、科普研學等專項旅遊,大力推動“生態+文化+旅遊”“農牧+文化+旅遊”“康養+文化+旅遊”“教育+文化+旅遊”“體育+文化+旅遊”“工業+文化+旅遊”等旅遊業跨界融合發展,加快構建“壯美內蒙古·亮麗風景線”文化旅遊發展帶。
內蒙古自治區“十四五”服務業發展規劃
3.jpg
    2.探索商旅文融合發展。加快推進呼和浩特市國家文化和旅遊消費試點城市、鄂爾多斯市國家文化和旅遊消費示範城市建設,在呼和浩特市、包頭市和鄂爾多斯市等服務業發達節點城市加快實施重點商圈建設和升級改造工程,打造若干特色鮮明、體驗多元的核心消費區和時尚消費商業綜合體,積極發展“首發經濟”“首店經濟”“后街經濟”,鼓勵發展模型手辦店、跨界書店等主題IP化的體驗式消費業態,與核心旅遊景點形成聯動,建成一批時尚文旅消費中心。在全域旅遊關鍵節點嵌入文化元素,依託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全面復興典型街區歷史街巷記憶,突出文化特色,講好“內蒙古故事”,打造具有高辨識度的文化旅遊主題IP,著力串聯商旅文融合發展脈絡。結合重要時間節點和節慶消費特點,開展內蒙古味道、消費促進月、文化惠民、產品展銷等形式多樣的大型促消費活動,有效提升城市時尚消費和文化旅遊活力。探索發展進出口商品展示中心,強化旅遊特色吸引力。鼓勵各盟市大力發展網紅經濟、夜間經濟、節日經濟、線上經濟和體驗經濟,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旅遊消費“網紅打卡地”,持續強化我區全域旅遊特色和魅力。
    (二)建設現代物流聚集發展帶。以呼和浩特市為核心,以包頭市、呼倫貝爾市、赤峰市、錫林郭勒盟、烏蘭察布市、鄂爾多斯市等節點城市及邊境口岸、交通樞紐、區域中心城市和大型商品集散地為依託,推動建設一批物流平台、區域性商貿中心和國際物流通道,加快形成一體化發展現代物流體系,全力打造現代物流集聚發展帶。統籌推進呼和浩特、烏蘭察布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鄂爾多斯、包頭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呼和浩特、赤峰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呼倫貝爾(滿洲里)、錫林郭勒(二連浩特)陸上邊境口岸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著力提升陸地港、綜保區、機場等口岸作業能力,拓展國內國際物流大通道。立足自治區口岸優勢,布局建設以7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為重點,以旗縣(市、區)物流中心為補充的樞紐網路,完善國內、國際集疏運體系,促進商品和生產要素循環,鼓勵發展多式聯運和倉儲冷鏈物流,推動實現全球供應鏈採購、國際物流以及倉儲、加工、區域配送的一體化服務運作。加快融入國家物流大通道,不斷深化與天津港的物流通道合作。與兄弟省(區、市)攜手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加強與全國其他國家物流樞紐間的業務協同,進一步暢通國內大循環通道,為維護自治區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提供重要支撐。構築我國向北開放陸海新通道,高位打造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將國家物流樞紐與中歐班列融合發展,強化國家物流樞紐與國外物流節點的戰略合作和業務聯繫,吸引大量貨物從內蒙古出境,有效帶動周邊地區企業向自治區聚集;打造路上口岸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藉助連線歐亞的國際貨物運輸大通道,建成歐洲產品進出口物流集散地。與天津、大連等港口聯動,建成日韓產品輸往俄羅斯、歐洲的聯運通道。加快草原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為多邊貿易組織建設、區域經濟發展、全球價值鏈形成提供新的動力與廣闊的發展空間。
內蒙古自治區“十四五”服務業發展規劃
4.jpg
(三)建設特色康養服務發展帶。以呼倫貝爾市、錫林郭勒盟、赤峰市、烏蘭察布市、鄂爾多斯市為重點,統籌全域醫療衛生資源空間配置,加快引導中心城區優質醫療衛生資源向城市次中心區域及農村牧區疏解延伸,充分整合“東部地區複合型功能拓展翼”上各康養資源豐富節點城市,共同培育發展以醫養結合、生態養生為特色的康養服務業,打造一批以健康養生為核心的特色康養服務區和健康養老示範基地。依託森林、草原、沙漠等康養資源,打造草原休閒度假綜合體、康養小鎮等多元(泛)康養載體,大力構建以健康養生、旅遊休閒、體育運動為核心,以現代農牧業、文化創意等產業為支撐的陽光康養產業體系。堅持以旅遊促康養、以康養促旅遊,加快推進文旅康融合發展,在阿爾山市、鄂托克旗、康巴什區、集寧區、察哈爾右翼中旗、敖漢旗、多倫縣、烏拉蓋、大興安嶺等地區打造一批特色溫泉、草原森林等康養品牌。加快建設呼倫貝爾、興安盟、通遼、赤峰、阿拉善等中醫藥(蒙醫藥)生產基地,打造以中醫藥(蒙醫藥)為主題的康養基地。建設一批特色區域性旅居“候鳥式”康養基地和社區康養中心,加快配套發展養老服務和醫療服務業,建設智慧養老和醫療服務體系,滿足多層次康養需求。
第四章 聚焦重點領域,構建服務業發展新體系
聚焦我區產業轉型和居民消費升級需要,積極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鼓勵新業態新模式多元化發展,著力構築特色鮮明、結構合理的服務業產業體系,重點發展現代金融、現代物流、科技服務、信息服務、商務服務、電子商務、會展服務、節能環保等八大生產性服務業,培育發展文化旅遊、商貿流通、健康養老、體育、房地產等五大生活性服務業,促進平台經濟、共享經濟、體驗經濟健康發展,為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第一節 推動生產性服務業融合化發展
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以服務支撐“兩個屏障”“兩個基地”和“一個橋頭堡”的戰略定位實施為導向,深化產業融合,大力推進生產性服務業向市場化、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提高生產性服務業效率和專業化水平。
(一)現代金融業。以服務實體經濟為導向,以降低融資成本、豐富產品供給、提升服務能力為目標,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著力推動普惠金融和綠色金融發展,努力實現地方金融實力明顯增強、社會融資結構明顯改善、金融服務能力明顯提升、金融發展環境明顯最佳化。
加快完善金融服務體系。加快聚集金融要素,最佳化金融機構布局,拓寬金融服務廣度和深度,建立種類齊全、層次多元、競爭有序的區域金融機構體系。積極培育和發展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加快提升一批地方法人銀行實力。以農村信用社改革為重點,加快推動自治區農村信用聯社體制改革,鼓勵農合行、農信社改制。支持社會資本參與設立保險公司、消費金融公司、金融租賃公司、財務公司等各類地方法人金融機構,積極引進廣發銀行、東方資產管理公司等金融機構入駐自治區。建設多層次資本市場,按照“扶龍頭、推上市、強產業”路徑,聯合金融機構挖掘優質上市後備資源,推動自治區龍頭和特色企業做好改制規範。開展“服務重點產業企業”路演對接專項行動,滿足擬上市企業戰略融資和上市發展前期需求。加快推動自治區馬鈴薯、葵花籽在期貨交易所上市,積極推廣“保險+期貨”業務模式。發展保險市場,爭取設立、引進農牧業保險法人機構,支持發展農、林、牧類大宗商品和特色產品保險。健全農業保險的大災風險分散機制,全面提升農牧業保險服務能力。進一步拓展區域特色險種,積極推動肉牛肉羊雪災旱災氣象指數保險項目由點到面鋪開,擴大苜蓿種植保險、馬鈴薯價格指數保險等新業務試點範圍,鼓勵開展商業性肉羊肉牛養殖保險、駱駝保險等新型業務。支持保險機構創新設計具有自治區特色和綠色產業特點的綠色保險產品和服務,加強環境污染責任強制保險試點及推廣工作。規範發展股權投資基金行業。大力發展信託、小額貸款、融資擔保等組織機構。築牢地方金融風險防控體系,套用科技手段,搭建集資金監測、風險預警和風險處置等功能為一體的地方金融監管平台。加強跨行業、跨市場監管協作,完善金融風險防範處置機制。
創新金融服務業態。加強金融業態創新、產品創新和服務創新。最佳化金融服務,積極拓展訂單質押、動產質押、保單質押、智慧財產權質押貸款等業務品種。促進金融租賃公司、消費金融公司、科技銀行、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專營機構、社區銀行等新金融業態發展。支持穩定糧食生產、農畜產品基地和農村改革試驗區建設,打造草原特色金融服務,推動金融機構樹立“草原紅利思維”,圍繞乳業、牛羊肉、羊絨、玉米、馬鈴薯等特色產業,量身定製全產業鏈金融服務方案,助力自治區農牧業做大做強。圍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推動鄂爾多斯綠色金融改革區域試點,探索綠色金融服務新模式。積極研發適合節能減排、資源綜合利用的能源效率貸款、節能減排專項貸款等綠色信貸產品,探索發展契約能源管理未來收益權、碳排放、排污權抵押貸款等綠色信貸業務,支持金融機構打造綠色金融品牌。發展現代能源金融,支撐新能源技術、節能技術的創新突破和普及套用,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促進金融機構數位化轉型,推動網際網路金融雲服務平台建設,打造網際網路金融產業鏈。規範發展網際網路支付、網際網路保險和網際網路信託等網路金融。鼓勵開展微金融服務,強化金融監管,規範網際網路金融信用服務平台發展,推進信用信息交換與共享,提升現代金融服務水平。
發展全方位普惠金融。推動金融資金支持製造業、民營經濟、小微企業、鄉村振興、生態環保等重點領域。加大對小微企業和“三農三牧”的信貸支持力度,提高再貸款、再貼現的覆蓋面和普惠性。深入開展“保項目、入園區、進企業、下鄉村”專項行動,發揮自治區融資服務網作用,向金融機構線上推薦優質中小企業項目,促進金融高效對接市場主體。構建自治區、盟市、旗縣(市、區)三級聯動融資擔保體系,增強資本實力,做大擔保規模,爭取國家融資擔保基金支持。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促進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推廣運用,提高利率傳導效率,推動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總體下行。
提升跨境金融服務。擴大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跨境人民幣結算規模和範圍,積極引導轄區內結算銀行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商業銀行拓展代理行結算關係。支持外資參股我區資產管理公司。鼓勵滿洲里、二連浩特市發展口岸涉外金融,積極支持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內相關市場主體跨境貿易和投融資方面的業務創新和金融創新。積極申報建設中國(內蒙古)自由貿易試驗區。
內蒙古自治區“十四五”服務業發展規劃
5.jpg
(二)現代物流業。最佳化全區現代物流空間布局,強化我區物流樞紐作用,加快構建承東啟西、北開南聯的區域性物流基地和聯通歐亞的國際陸路物流基地。著力打造“通道+樞紐+網路”的物流運行體系,“十四五”期間,全區物流通道設施更加完善,物流企業競爭力明顯提升,社會物流綜合成本明顯降低,現代物流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明顯增強。
最佳化物流樞紐布局。圍繞服務新發展格局,加快建設國際物流樞紐,蓄勢打造新物流大通道。推進呼和浩特、烏蘭察布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依託鐵路、公路等陸路交通運輸大通道和場站(物流基地)等,銜接內陸地區乾支線運輸,提供暢通國內、聯通國際的物流組織和區域分撥服務。加快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呼和浩特節點樞紐,提升國際物流集散、存儲、分撥、轉運等功能。推進鄂爾多斯、包頭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依託大型廠礦、製造業基地、產業集聚區、農業主產區等,為工業、農業生產提供原材料供應、中間產品和產成品儲運、分銷等一體化的現代供應鏈服務。推進呼和浩特、赤峰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依託商貿集聚區、大型專業市場、城市消費市場等,為國際國內和區域性商貿活動、城市大規模消費需求提供商品倉儲、乾支聯運、分撥配送等物流服務及金融、結算、供應鏈管理等增值服務。推進呼倫貝爾(滿洲里)、錫林郭勒(二連浩特)陸上邊境口岸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依託沿邊陸路口岸,對接國內國際物流通道,為國際貿易活動提供一體化通關、便捷化過境運輸、保稅等綜合性物流服務,為口岸區域產業、跨境電商等發展提供有力支撐。推動滿洲里國際物流貿易綜合體建設,打造烏蘭察布—二連浩特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示範工程。
提高物流組織效率。有序推動幹線運輸、區域分撥、多式聯運、倉儲服務、跨境物流、城市配送等物流服務資源集聚,引導物流服務企業集群發展,提升物流一體化組織效率。依託重點物流樞紐,形成集現代化陸港、商貿、空港、高鐵車站客貨功能聯動的發展新範式。大力發展多式聯運、甩掛運輸、無車承運等特色物流。提高物流信息化建設水平,引導區內企業建設或改造一批智慧型化倉儲物流示範基地,力爭形成10個年業務量超千萬件或年業務收入超億元的郵政快遞品牌企業。提高供應鏈管理水平,推動物流、製造、商貿等聯動發展。加快發展冷鏈物流、城鄉配送服務。搭建呼和浩特市、巴彥淖爾市、赤峰市、通遼市、錫林郭勒盟等冷鏈轉運樞紐,面向京津冀等重點區域,積極推動開行國內冷鏈貨運班列,打造高效可靠的奶源、生鮮、牛羊肉等具有自治區特色的冷鏈物流服務體系。推進交通與物流融合發展,支持物流衍生服務發展,基本形成布局合理、技術先進、便捷高效、綠色環保的現代物流網路。
加強重點領域物流發展。提升大宗物資物流服務水平,加強大宗物資通道及集疏運體系建設,構建功能完善的物流基地體系,鼓勵大宗物資物流集約化發展。積極發展農村牧區物流,整合農畜產品連鎖經營企業物流資源,對城市農畜產品進行共同批發、共同配送、銷售一體運作,形成連鎖企業物流配送網路體系。支持發展高端物流,積極探索低碳物流、閉環物流等新型物流,結合自治區實際需求,發展供應鏈管理、第四方物流等先進物流模式。積極發展國際物流,以推進內蒙古與俄蒙互聯互通為重點,加快口岸物流服務體系建設,強化滿洲里、二連浩特綜合樞紐功能,完善中歐班列物流平台服務功能,提高內通外聯能力,提升班列運營效能。推動與俄蒙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交通運輸技術和標準等方面對接,形成輻射、覆蓋內陸腹地的全方位、多層次的口岸物流網路體系。
提升郵政快遞服務水平。建成深入城鄉、輻射國際、運轉高效、綠色安全的郵政快遞服務網路,構建“1+1+11+2”(建成1個國際性的呼和浩特“三關合一”新國際快件監管中心、1個全國性的呼和浩特市郵政快遞樞紐、11個區域性的盟市郵政快遞樞紐以及滿洲里、二連浩特2個口岸型國際郵政快遞樞紐)郵政快遞樞紐交換網。推動京東亞洲一號智慧型物流園、中通快遞集團內蒙古區(呼和浩特)智慧型科技電商快遞產業園、申通快遞物流產業園、圓通內蒙區域總部基地、韻達內蒙古快遞電商總部基地、郵政新機場省級分撥中心等一批區域總部項目建設,推動盟市郵政快遞區域樞紐建設。實施郵政快遞基礎設施提升改造工程,重點在老舊小區完善智慧型信包箱、郵政快遞綜合服務站等基礎設施,在新建小區布放智慧型快遞箱,建設標準綜合服務站,提升郵件快件處理能力和末端收寄服務水平。升級農村牧區服務網路,重點建設80個旗縣(市、區)集散中心,提升農村牧區網點標準化、規範化水平,鼓勵在旗縣級集散中心的建設和運營中開展郵快合作、快快合作、快商合作、交快合作等合作模式推進快遞進村,到2025年全區基本實現“村村通快遞”。
內蒙古自治區“十四五”服務業發展規劃
6.jpg
內蒙古自治區“十四五”服務業發展規劃
7.jpg
(三)科技服務業。以實施“科技興蒙”行動為主線,圍繞創新鏈布局服務鏈,著力健全最佳化全區科技服務體系,提升創新鏈對產業鏈的支撐作用。到2025年,初步建成高質量科技服務生態,為實現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科技支撐。
加快發展研發設計服務。圍繞服務優勢特色產業轉型升級,加快在能源、化工、種質資源、稀土材料、裝備製造、農畜產品加工等領域布局一批套用基礎研究和技術創新項目。圍繞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著力打造新材料、新能源、電子信息、生物製藥、中醫藥(蒙醫藥)等產業鏈,在大規模儲能、石墨烯、稀土、氫能、碳捕集封存等領域開展前沿技術攻關,爭取取得重大關鍵技術突破。圍繞服務現代農牧業,以種業創新、綠色種養、“網際網路+”農牧業、農畜產品加工為重點方向開展關鍵技術攻關。圍繞助力生態環境保護,重點研發推廣生態系統恢復與保育、水質改善和水生態恢復、污染防治和資源循環利用、節能等技術。
積極發展技術轉移轉化服務。實施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工程,健全自治區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服務體系。逐步建立自治區、盟市、旗縣(市、區)“三級聯動、一網運行”的技術要素市場體系。加強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加快建成“內蒙古科技大市場”,開展信息發布、成果推介等技術轉移一體化服務。推進技術轉移人才培養基地建設。鼓勵高校、科研院所建設專業化技術轉移服務機構,鼓勵技術轉移服務機構和專業人才全程參與科技成果轉化活動,對績效評價優良的給予後補助支持。
培育發展檢驗檢測認證服務。進一步推進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改革,營造公平競爭、有序開放的檢驗檢測認證市場。加強對新能源、新材料、裝備製造、生物醫藥、農畜產品加工等產業的計量、檢測技術、檢驗裝備研發等基礎能力建設,培育一批在國際國內有一定影響力的檢驗檢測認證機構,發展面向設計開發、生產製造、維修售後等服務全過程的觀測、分析、測試、檢驗、標準、認證等服務。大力發展線上智慧型化、多參數、信息化和網路化等檢驗檢測認證新業態,提升質量控制和技術評價、技術諮詢、標準研製、業務培訓等增值服務水平。構建統一的檢驗檢測認證監管制度,完善檢驗檢測認證機構資質認定辦法,開展檢驗檢測認證結果和技術能力國際互認。
大力發展創新創業孵化服務。加強科技企業孵化器、大學科技園和眾創空間建設,持續推進創業孵化載體動態管理和績效評價考核,鼓勵和支持符合條件的眾創空間和科技企業孵化器積極申報國家級和自治區級眾創空間、科技企業孵化器。全力做好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和大學科技園日常監測和火炬統計工作。加快發展高端創業孵化平台,提供集創業孵化、項目篩選、資本對接、行銷服務為一體的創新創業服務。到“十四五”末期,重點打造2家左右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標桿型孵化器,轉型和培育10家左右專業孵化器,初步形成支撐高質量發展的創業孵化服務體系。
開拓發展科技金融服務。鼓勵銀行、擔保公司、保險公司、投資基金等金融機構與科技服務機構合作,擴大科技成果質押融資規模和放大效益。支持盟市、高新區(產業園區)等科技資源集聚地的科技金融試點建設,建立社會多渠道投入激勵機制。繼續對內蒙古股權交易中心科創板掛牌企業給予後補助支持,引導我區科技型企業爭取在國家科創板上市。
提升發展科學技術普及服務。推動科研機構、高校向社會開放科研設施,鼓勵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捐助或投資建設科普設施。鼓勵各類出版機構、新聞媒體開展科普服務。積極組織開展全國科普日、全國科技工作者日、科技活動周、科普講解大賽、科普大講堂、科學實驗展演展匯、科普下基層等科普重點活動。加強自治區科普示範基地建設工作。
內蒙古自治區“十四五”服務業發展規劃
8.jpg
(四)信息服務業。因應數字經濟發展新趨勢,搶抓數位技術變革新機遇,實施“網際網路+”行動計畫,推進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擴大信息消費,不斷提高信息服務業綜合實力,有效牽引經濟轉型和高質量發展,建設“信息經濟強區”。
積極培育壯大新興業態。前瞻布局區塊鏈產業,加快區塊鏈和人工智慧、大數據、物聯網等前沿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探索“區塊鏈+”的套用場景,積極推動區塊鏈技術在電子政務、醫療健康、商品防偽、食品安全、公益等領域的套用,培育一批新業態、新模式。加快部署5G產業,深耕醫療健康、智慧旅遊、工業網際網路、智慧城市、智慧教育、智慧工廠等行業,構建5G產業生態。大力發展雲計算、大數據產業,培育一批軟體開發、系統集成、運維服務、數據治理、信息安全等信息服務企業,加快建設呼和浩特、包頭、赤峰、烏蘭察布等軟體與信息服務基地。推進北斗產業加速發展和衛星導航領域關鍵技術及重大項目成果轉化,推動北鬥技術在地質災害預警預報、草原森林防火、農牧業生產、交通運輸、旅遊服務和生態環保等領域套用。推動人工智慧產業快速發展,鼓勵人工智慧領軍企業培育帶動一批本地人工智慧技術研發和人工智慧套用企業,積極研發生產智慧型機器人、智慧型運載工具、智慧型終端等產品,在製造業、農牧業、物流、金融、商務、家居、醫療、教育、養老等重點行業和領域開展人工智慧套用試點示範。加快數字產業園區建設,以和林格爾新區、呼和浩特科技城、包頭高新技術開發區、鄂爾多斯高新區、烏蘭察布察哈爾園區、赤峰雲計算園區等為重點,培養發展相關信息服務業,助力電子信息製造、智慧型裝備製造、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慧等行業發展。
深入推進套用創新和融合發展。鼓勵發展服務衍生製造、智慧型化生產等製造服務融合的新業態新模式,探索農牧、能源、裝備、原材料、消費品等重點生產領域與服務業融合發展新路徑,加快培育一批產業融合發展的龍頭企業,打造產業融合發展平台載體和綜合性園區,發展智慧型化、網路化、服務化新型生產方式,加快開展智慧農牧業、智慧型製造業、智慧能源、智慧園區、智慧工廠、智慧型供應鏈等集成套用示範。深入實施“網際網路+”農畜產品出村進城工程,以旗縣(市、區)為單位,打造優質特色農畜產品供應鏈體系,建立健全農畜產品網路銷售服務體系,加強產地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數字農牧業農村牧區建設和農村牧區創業創新。到2022年,基本完成呼和浩特市清水河縣、赤峰市喀喇沁旗、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前旗等3個試點旗縣工程建設任務。到2025年底,主要農牧業旗縣(市、區)基本完成工程建設各項任務,農畜產品出村進城更加便捷、順暢、高效。大力發展工業網際網路,重點在乳業、煤炭、煤化工、羊絨等產業建設全國性工業網際網路平台,加快建設工業網際網路安全監測與態勢感知平台。建設一批公共服務平台、數位化轉型創新促進中心和行業“數據大腦”,打造跨越物理邊界的虛擬產業園和產業集群。探索數據生產要素高效配置機制,著力壯大數字經濟生產力,構建數字經濟新型生產關係,強化數字經濟發展基礎,爭創國家級數字經濟發展創新試驗區。
加強網路與數據安全。全面推進網路綜合治理體系建設,建立全區網路內容安全和運行安全監測預警、通報處理、督導檢查、應急回響等協同聯動機制。加強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障服務能力建設,推進重要行業領域的信創工程全面替代。加強大數據環境下防攻擊、防病毒、防篡改、防泄漏、防癱瘓等安全防護。推進國產密碼在數據安全和認證方面的套用。在基礎較好的地區建立區域性網路與信息安全應急中心。規範網際網路企業和機構對個人信息的採集使用,嚴密防護打擊侵犯公民個人隱私等網路違法犯罪行為。
內蒙古自治區“十四五”服務業發展規劃
9.jpg
(五)商務服務業。發揮產業集聚的規模效應、溢出效應,強化產業鏈配套協作與專業分工,提升公共服務能力,形成配置合理、功能清晰、相對集中的現代商務服務業集聚形態和集約發展模式。
培育壯大總部經濟。構建總部經濟發展政策體系和服務體系,依託行政中心、商務中心、金融中心集聚優勢,積極引進區外境外企業(機構)總部在自治區落戶發展。鼓勵區域性商會、行業協會組織在自治區落戶辦公,增強企業集聚聯動發展能力。鼓勵和引導自治區現有企業(機構)總部做優做強、紮根內蒙古,支持重大龍頭企業項目建設。培育本土創新型、成長型企業發展升級成為企業(機構)總部。積極培育財稅審計、投資管理、戰略諮詢、行銷策劃等支撐總部經濟發展的現代服務業。力爭到2025年,全區總部經濟發展能級和集聚輻射能力明顯提升,企業(機構)總部數量累計增長20%。
最佳化人力資源服務。鼓勵發展招聘、人力資源服務外包和管理諮詢、高級人才尋訪等業態,規範發展人力資源事務代理、人才測評和技能鑑定、人力資源培訓、勞務派遣等服務。加大呼和浩特、包頭等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建設力度,鼓勵創新市場主導、政府引導的運營機制,支持人力資源機構創新產品、升級業態和服務形式。構建新型勞動者權益保護機制,加強勞動保障監察和爭議調解仲裁,健全人才引進、評價、培養、流動、激勵等機制,有效發揮市場作用,促進人才順暢有序流動。強化多元化、全方位的人才服務,努力營造“近悅遠來”人才環境,構建“一心多點”人才引進服務新格局,推動“以北京為中心,以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及華中、西北、東北等地區為多點”的區外柔性引才,以及“以呼和浩特為中心,以呼包鄂烏產業群、沿黃盟市、東部地區等為多點”的區內全域聚才。持續深化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到“十四五”末,全區新增人才資源80萬人,人才資源總量占人口比重達到全國平均水平。高層次人才引進實現新突破,人才隊伍結構、布局和創新能力與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相適應,高、中、初級專業技術人才比例達到15∶45∶40,人才發展總體水平步入西部省區前列。
內蒙古自治區“十四五”服務業發展規劃
10.jpg
規範發展法律服務業。建立健全政府購買法律服務機制,統籌城鄉、區域律師資源,支持區塊鏈、5G技術、大數據等新型技術在新興法律服務業的套用,探索新型發展路徑。充分發揮律師協會、公證協會、司法鑑定協會等社會力量的作用,推動法律服務行業健康發展。加強法律服務機構管理,提升法律服務機構管理規範化水平,引導律師事務所、仲裁、公證、鑑定等法律服務機構快速發展。加大對法律服務機構培育,打造一批在業務領域、服務能力方面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涉外法律服務機構。積極吸引國內外著名法律服務品牌入駐,引導更多律師人才到內蒙古執業,發展壯大自治區律師隊伍。改進管理和服務工作,整合法律服務資源,構建自治區大而強的法律服務格局和權責一致、上下協調、運行有序的法律服務管理體系。
(六)電子商務產業。適應國際化、信息化、網路化、市場化的要求,健全電子商務服務體系,加快打造“區域電子商務中心”。
促進電子商務集聚發展。支持盟市、旗縣(市、區)根據產業特色,引導各類電子商務業態集聚和功能提升。以呼和浩特、包頭、通遼、赤峰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基地為引領,積極推進國家級和自治區級電子商務示範基地、示範企業創建工作,提升規模和服務功能,以基地規模化帶動電子商務產業化發展。壯大電商經營主體,進一步提高規模以上企業、行業龍頭骨幹企業電子商務市場占有率,深化電商套用,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資源,發揮行業優勢,擴大市場腹地,打造示範標桿。在集中度較高的優勢產業開展電子商務C2M(Customer-to-Manufacturer用戶直連製造)數位化套用試點,以線上聚集數據、技術、創意等反哺實體企業。
構建電子商務產業生態。創新電子商務新業態新模式,加快直播電商發展,培育網紅產業鏈,鼓勵優質直播電商平台、MCN機構(網紅經紀人)、內容製造、視頻技術、直播場景等直播電商相關服務配套企業創新發展。鼓勵社交電商打造“三農三牧”網紅達人。推動電子商務與快遞物流協同發展,鼓勵支持社群電商及以電子商務為載體的智慧型生鮮配送聯動發展。深入推進“數商興農興牧”行動、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升級和擴面行動,打造一批網際網路暢銷品牌,建成一批農村牧區電子商務套用平台、綜合服務站點、服務中心和配送網路,推動農村牧區電子商務網購網銷快速發展,促進地方農特產品、文化旅遊等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拓展工業企業在採購、銷售等方面的電子商務套用,實現與國內外供應商、採購商之間的B2B(Business-to-Business企業對企業)電子商務無縫集成。
推進跨境電子商務發展。把跨境電子商務作為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深化經貿合作的重要內容,在經貿推介、投資洽談等方面加強跨境電子商務領域合作。拓展電子商務套用領域,發揮呼和浩特、赤峰、滿洲里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示範作用。支持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完善信息共享、智慧型物流、金融服務、風險防控、市場開拓、人才培訓等服務體系建設。積極爭取鄂爾多斯市獲批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形成東、中、西“多點覆蓋、輻射全區”的跨境電商發展新格局。構建適應“一帶一路”跨境電商發展的寄遞服務體系,最佳化呼和浩特、滿洲里、二連浩特互換局(交換站)功能,支持國際快件監管中心建設,建立郵件快件進出境一體化設施,提升跨境寄遞能力。鼓勵在口岸共享共建邊境倉、分撥處理中心和倉配一體化集散樞紐等多功能服務區。鼓勵跨境寄遞服務企業開闢國際貨運航線,加快完善跨境寄遞國際航空運輸網路。推動中歐班列運輸跨境郵件快件常態化,支持邊貿寄遞發展。鼓勵郵政快遞企業與電商企業、製造業企業“協同出海”,擴大品類。
內蒙古自治區“十四五”服務業發展規劃
11.jpg
(七)會展服務業。立足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以質量提升為重點,促進會展業與農牧業、製造業、服務業等融合發展,提升會展業總體水平。到2025年,年營業收入超過1000萬元會展龍頭企業超過10家,每年舉辦10場以上國際性、全國性大型論壇、會展活動,會展業直接收入超過100億元,展會拉動全區直接交易消費超過1000億元,會展業成為推動內蒙古經濟發展的重點產業。
構建現代會展業產業體系。打造首府“會展核心區”,構建“黃河沿線、錫赤通、呼興、沿邊”四大板塊,形成各具特色、層次分明、功能互補的會展業發展格局。呼和浩特市重點舉辦綜合性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展會,包頭市、赤峰市、鄂爾多斯市突出專業性、工業品展會特色,通遼市、錫林郭勒盟、烏蘭察布市著力提高特色農牧業和商業展會辦展規模水平,滿洲里市、二連浩特市積極培育面向周邊國家市場的特色境外展會,組織參加在蒙古國、俄羅斯等國家舉辦的專業商務展會。進一步提升中國—蒙古國博覽會、內蒙古國際草原文化節、阿爾山系列論壇等一批重點展會的影響力,增強內蒙古綠色農畜產品博覽會、內蒙古國際工業博覽會、中國馬術大賽、中國(鄂爾多斯)國際羊絨羊毛展覽會、“萬里茶道”文化旅遊博覽會、赤峰蒙冀遼文化產業博覽會等一批具有產業基礎和地域特色展會的品牌知名度。
培育壯大品牌展會。實施內蒙古品牌戰略,做強中國內蒙古草原文化節等10大品牌展會;依託優勢產業和特色文化,做精鄂爾多斯國際煤炭和能源工業博覽會等10大專業展會;依託各地區基礎和文化特色,做特阿爾山系列論壇等10大會議論壇。進一步挖掘旗縣(市、區)、蘇木鄉鎮地域、民族、民俗特色和生態環境優勢,精心打造年貨集市、美食文化等10大旗縣特色集市會展節慶活動,爭取實現“一個旗縣一個特色展”。 
推進會展產業與優勢產業融合發展。以各類農畜產品博覽會、生態農業博覽會、展銷會、美食文化節、迎春年貨會為平台,推進會展業與農牧業融合發展,促進內蒙古糧、油、乳、肉、絨、毛、瓜、果等“名、優、特”產品擴影響、拓渠道、促銷售。實施“會展業+製造業”融合發展模式,推動盟市地方中心展會平台與煤炭、鋼鐵、稀土、電力、農畜產品等區域性大數據平台有效銜接,大力發展會展產業鏈工程,以展會助產業振興,以產業促展會成長。發揮會展業在現代服務業中“一帶九”的聯動優勢,通過“會展+”模式,推動展、會、節、演、賽協同發展,帶動信息、體育、策劃、廣告、印刷、設計、搭建、租賃、通關、餐飲、住宿、現場服務等配套行業產業集群發展。支持發展數字會展、智慧會展、綠色會展。
內蒙古自治區“十四五”服務業發展規劃
12.jpg
(八)節能環保服務產業。以高效節能、環境保護以及資源循環利用為路徑,大力發展評估、諮詢、檢驗檢測、設計、運營等節能環保服務,推進節能環保服務產業化、專業化、規模化發展,形成市場競爭力強、結構布局合理、功能完備的節能環保服務體系。
節能節水服務。加快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發展碳減排專業諮詢、碳減排項目設計、碳交易經紀、碳金融、第三方減碳量核證、減排量登記交易等碳排放交易服務,推廣先進減排措施和技術,提高碳減排工作實效,全力推動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持續下降。推動用能權交易市場建設,積極培育和規範第三方技術服務機構,強化服務能力建設,支持開展節能諮詢、評估、監測、檢驗檢測、審計、認證等服務。鼓勵節能服務企業整合上下遊資源,提供診斷、設計、融資、建設、運營等契約能源管理“一站式”服務,推動服務內容由單一設備供應、單一項目改造向能量系統最佳化、區域能效提升拓展。大力推動節水技術進步,積極開展節水技術、用水計量技術、節水量第三方評估等服務,強化技術研發、科技成果轉化套用。
環保服務。培育一批從事環保技術推廣與交易、環保規劃諮詢、環境工程設計、環境修復、環境監測等業務的專業服務機構。推進電力、化工、鋼鐵、採礦、畜禽養殖等行業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鼓勵環保企業提供系統環境解決方案和綜合服務。嚴格落實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畫等實施方案,將環境公用設施領域第三方治理項目納入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支持重點,積極開展試點示範工程,培育一批以污水垃圾處理、脫硫脫硝及粉煤灰、礦渣、煤矸石綜合利用為重點的專業化第三方治理機構。鼓勵各盟市、開發區和重點行業積極創建綜合環保服務試點、環境綜合治理託管服務模式試點。完善排污權交易平台系統,探索建立排污權交易市場,健全排污權有償使用機制、交易價格機制。
資源循環利用服務。發展再生資源回收與利用服務,完善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暢通產品生產、消費、回收、處理、再利用全鏈條。推進機械裝備包裝標準化,探索建立逆向物流體系,提高包裝物的回用率和資源化率。加快園區循環化改造,推動各類園區廢物交換利用、能量分質梯級利用、水分類利用和循環利用,促進項目、企業、產業有效組合和循環連結,提高園區資源產出效率。布局再生資源回收集聚區,提高廢棄物集中處置率和綜合利用水平,建設資源再生加工、再生有色金屬加工等循環經濟示範基地,加強對廢舊物資的回收利用。利用“網際網路+”技術,支持回收行業建設線上線下、融合的回收網路,推廣“網際網路+回收”模式。
第二節  促進生活性服務業品質化升級
適應品質化、個性化消費需求,積極改造提升傳統生活性服務業,著力增加有效供給、最佳化供給質量,加快推動文化旅遊、商貿流通、健康養老、體育、房地產等生活性服務業轉型升級,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一)文化旅遊業。發揮世界級生態資源優勢,加強文旅融合頂層設計,按照“宜融則融、能融盡融”“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思路,推動文化和旅遊業與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推進文化產業與旅遊業融合發展。以國家級、自治區級文化產業園區和示範基地為核心載體,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等新型、高端服務業發展。制定《內蒙古自治區文化產業園區建設標準》,開展自治區級文化產業園區認定與發展工作。統籌文化產業園區建設與城鄉建設、現有開發區及高新技術園區建設,突出地方特色,發揮區域經濟、文化資源優勢,打造文旅產業富集區,形成富有活力的文旅產業集聚區和產業帶。推出一批“一地一品”特色文旅產業旗縣(市、區)。鼓勵外商參與商業性旅遊景區景點建設,投資開發旅遊商品和設施建設。開創旅遊實景演藝項目和旅遊景點文藝演出的新途徑和常態化。推進藝術、文創、旅遊商品、非遺、圖書、紅色文化等“六進景區”工作。推動非遺傳承人繼承弘揚優秀民族文化與旅遊業融合發展,探索將民俗民情、民族製作技藝、民間婚禮祭祀、手工藝品、服飾用具、民族餐飲等非遺元素融入旅遊產品開發,擇優推進一批非遺項目進旅遊景區、旅遊度假區、產業園區、鄉村旅遊區。
促進“文旅+”融合發展。重點促進“文旅+農牧業”“文旅+工業”“文旅+教育”“文旅+康養”“文旅+體育”“文旅+音樂”“文旅+交通”“文旅+考古”等融合發展,延伸旅遊產業鏈條。加快旅遊產品升級和新業態新產品培育,大力發展紅色旅遊、鄉村旅遊、民俗旅遊、工業旅遊、冰雪旅遊等特色產業,推動旅遊產品向觀光、休閒、度假等複合型方向發展。加快開發多層次、多樣化的老年人休閒養生度假產品。推動體育運動、競賽表演、健身休閒與文旅產業融合發展。發展以文物、遺址為載體的體驗式旅遊,加強文物、遺址景區化、體驗化、休閒化。
內蒙古自治區“十四五”服務業發展規劃
16.jpg
推動“網際網路+”發展。加速旅遊信息化進程,制定實施“網際網路+文旅”行動計畫,運用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開發線上線下有機結合的旅遊服務產品,系統化提升旅遊管理、服務、行銷信息化水平。依託“網際網路+”,研發多維度虛擬旅遊,深化旅遊體驗,推動定製旅遊服務,開發多元旅遊套用客戶端。深入實施“網際網路+文化產業”行動計畫,推動演藝會展、娛樂、民族工藝美術、文化旅遊數位化升級。推進音樂動漫、數字影視、藝術設計等新業態發展。強化數位技術支撐服務,統籌實施全區文化信息資源共享、數字圖書館推廣及數字博物館、數字文化館建設。
(二)商貿流通業。按照“開拓大市場、發展大流通、推進大開放”的要求,加快內外市場、城鄉流通、線上線下融合,推動流通渠道、流通業態、流通主體、流通設施、流通平台和流通治理全面升級,把內蒙古建設成為國際商貿功能區、區域電子商務中心和美好生活服務先行區。
加強現代商貿流通服務體系建設。最佳化城市流通網路,加快多層次城市商業消費綜合體布局建設,鼓勵企業利用網際網路技術拓展行銷渠道,開展融合經營。最佳化居住區商業、社區商業中心布局,帶動商貿零售網點網路化、特色化、集約化經營,打造城市便民生活服務圈。暢通農村牧區商貿渠道。加快推進傳統商業升級改造,重點提升商業集聚的信息化水平。
構建現代商貿運營模式。構建多層次、多形式的批發貿易體系,發揮商貿業區域性輻射功能、時尚引領功能和便民服務功能,推進各類專業批發市場轉型升級。實施城鄉市場體系建設工程,合理規劃城鄉流通基礎設施布局,積極發展商貿綜合服務中心、農畜產品批發市場、集貿市場及重要商品儲備設施、大型物流(倉儲)配送中心、快件集散中心、農畜產品冷鏈物流等,推動傳統商貿流通服務業轉變經營模式。大力發展新業態新模式,鼓勵發展平台經濟新業態,推進數字商貿發展。
大力發展新興服務貿易。加大金融、保險、旅遊、物流、會展等領域“引進來”力度,支持教育、文化、中醫藥(蒙醫藥)、數字服務等特色服務出口基地建設。培育數字貿易展覽會、洽談會等服務貿易發展的公共服務平台,組織參加“進博會”“西洽會”“品博會”“文博會”等國際國內展會,舉辦好中國—蒙古國博覽會、國際馬文化博覽會、內蒙古綠色農畜產品國際博覽會等展會活動。依託中歐班列通道和物流優勢,加快綜合保稅區、跨境經濟合作區、物流產業園區等功能區建設,吸引承接發達地區外向型服務業企業落地,促進口岸地區國際商貿、國際物流等產業發展,形成“貿易先行、產業跟進、貿工聯動”的服務業創新發展格局。
(三)健康養老業。全面推進“健康內蒙古”戰略,構建覆蓋全生命周期、內涵豐富、結構合理的健康養老服務業體系,打造一批具有知名品牌和良性循環的產業集群,基本滿足廣大人民民眾的健康服務需求和日益增長的養老需求。到2025年,全區“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服務優質可及,保障高效有力”的高質量醫療衛生健康發展格局初步形成。人均預期壽命在2020年基礎上提高0.5歲,居民主要健康指標優於全國平均水平。
積極發展健康服務。加強衛生健康服務供給,促進醫療服務、健康保險、健康養老、中醫醫療保健、健康管理、疫情防控等多樣化健康服務全面發展,滿足全社會多元化健康需求,基本建立覆蓋全生命周期、內涵豐富、形式多樣、結構合理的健康服務業體系。鼓勵引導企業、慈善機構、基金會、商業保險機構等以出資新建、參與改制、託管、公辦民營等多種形式投資健康服務業。依託中醫藥(蒙醫藥)等醫療保健資源,加強各級中醫(蒙醫)醫院服務能力建設,推動醫療機構開展中醫(蒙醫)特色康復醫療、訓練指導、知識普及、康復護理服務。鼓勵支持社會資本發展健康體檢、專業護理、康復、心理健康、母嬰照料以及環境消毒與病媒控制等多樣化健康服務機構。推進全科醫生簽約服務,探索麵向居民家庭的簽約服務。大力發展與基本醫療保險相銜接的商業健康保險,推進商業保險機構承辦城鄉居民大病保險,擴大保險人群覆蓋面。有序推進“網際網路+”健康服務,鼓勵創辦網際網路健康創新公司,提供線上問診、預約掛號、健康建議和患者交流等線上服務,向“線上+線下”融合發展轉變。探索“運動促進健康”服務新模式,建設健身健康融合中心,將運動康復和醫學診療相結合,形成系統持續的預防、治療、康復等健康服務新載體,充分發揮科學健身在慢病管理、健康促進等方面的積極作用,促進“以治病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轉變。
最佳化發展養老服務。以滿足日益增長的養老服務需求為重點,完善服務設施,加強服務規範,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有序推進公建民營,鼓勵社會力量通過獨資、參股、租賃等方式參與公辦養老機構改革,完善市場化運營模式。支持養老服務企業擴大債券發行規模,引導規範金融、房地產企業進入養老市場。鼓勵具有區位優勢、技術優勢和特色資源優勢的企業建設養老服務機構,通過補助投資、貸款貼息、運營補貼等方式給予支持,推動形成一批具有知名品牌和較強競爭力的養老機構。增加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比例,力爭到2022年占比不低於50%。加快養老服務標準化和規範化管理。統籌推進農村牧區養老服務業發展。推進多種形式的醫養結合,推動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加強合作,發展社區健康養老,加快健全居家養老服務網路,加強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到2022年底,各地區新建住宅小區配建養老服務設施達到100%,每個街道建成一個具備綜合功能的社區養老服務機構,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機構或日間照料中心覆蓋率達到90%以上。探索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鼓勵養老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創新發展,推動基本生活照料、康復護理、精神慰藉、文化服務、老年用品、緊急救援、臨終關懷等領域養老服務的發展。完善特殊困難失能老年人兜底性服務保障政策,到2022年,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員集中供養率達到60%,有集中供養意願的特困人員全部實行集中供養。切實提高養老服務信息化水平,整合人口管理系統等信息資源,建立自治區、盟市、旗縣(市、區)和蘇木鄉鎮(街道)互通互聯的養老服務信息管理系統。加強養老、家政、護理、老年醫學等涉老服務專業人才培養,提高服務水平。
內蒙古自治區“十四五”服務業發展規劃
17.jpg
(四)體育服務業。積極實施全民健身行動,激發市場活力和消費熱情,推動體育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
做大做強體育服務業。實施全民健身行動,努力打造百姓身邊的健身組織和“10分鐘健身圈”。推行運動水平等級評定製度,開展國家體育鍛鍊標準達標測試活動,培養健身技能,增強體育消費粘性,激活健身培訓市場。大力培育健身休閒、競賽表演、場館服務、體育經紀、體育培訓等服務業態,創新商業模式,延伸產業鏈條。傳承和發展搏克、馬術、射箭等傳統體育項目,積極開展戶外運動、極限運動、電子競技等新興體育運動項目,繁榮發展足球、籃球、排球、冰雪、水上、沙上等運動。堅定不移地推進足球改革發展試點工作,打造內蒙古足球品牌賽事。實施“體育+”行動,大力推進體育與教育、文化、衛生、旅遊、會展、傳媒及養老等相關產業良性互動融合發展,延伸打造體育康復、體育服務貿易、體育彩票、體育旅遊、體育會展、體育影視和體育傳媒等產業。重點做強體育旅遊產業,大力培育冰雪運動、山地戶外運動、水上沙上等產業項目,辦好冰雪運動、國際馬術節等各類賽事活動。做好重要賽事備戰參賽工作,力爭在國內外大型綜合性賽事上創造優異成績。
推動體育服務業有序規範加快發展。完善健身教練、體育經紀人等職業標準和管理規範,加強行業自律。重點打造一批由體育用品品牌、賽事品牌、服務品牌、培訓品牌以及運動員、教練員和運動隊品牌等組成的品牌群。鼓勵體育優勢企業、優勢品牌和優勢項目“走出去”。積極引進社會資本舉辦或承辦體育賽事,取消包括商業性和民眾性體育賽事在內的全區性體育賽事審批。鼓勵將賽事活動承辦權和場館運營權通過產權交易平台公開交易。推動體育產業與電子商務相結合,構建覆蓋全區的“智慧體育”服務網路和平台。聚焦平台建設,持續完善體育產業各類發展平台,更好地發揮服務支撐和保障作用。鼓勵有條件的地區打造體育創意產業園,創建國家體育消費試點城市。
(五)房地產業。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堅持政府調控和市場調節相結合,構建政府提供基本保障和市場滿足多層次需求的住房供應體系,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
最佳化商品房供應結構。加大新建商品住房供應和消費結構的最佳化與引導力度,促進新建商品住房與二手住房、買房與租賃住房協調發展,實現房地產市場需求與供給基本平衡。最佳化住房供應規模。根據人口淨流入規模和商品住房庫存消化周期,科學制定住房供應計畫,適時調整住房供應規模及住房新開工規模,形成“人—地—房”掛鈎的聯動調節機制。最佳化住宅產品結構。大力發展綠色住宅、智慧住宅,鼓勵打造精品化、多樣化住宅產品,支持住房改善和品質提升。緊密結合新型城鎮化建設需要,進一步強化市場調控,積極推動消費模式轉型,創新住宅產品類型,發展旅遊度假型、康養適老型等新型住宅,促進住房市場與城市現代服務業共同發展,滿足個性化、多層次居住需求。
培育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支持發展專業化住房租賃企業。引導國有企業和社會資本參與租賃住房建設和運營管理,提供規模化、多品種租賃服務,滿足不同層級的租賃需求。鼓勵有條件的房地產開發企業,將新建商品房項目中長期持有的部分房源用於租賃。促進房地產評估和經紀、土地評估和登記代理機構專業化發展,規範中介服務市場秩序。完善住房租賃信息化服務監管平台,建立健全各類租賃主體的信用信息共享機制。
第三節 鼓勵新業態新模式多元化發展
強化技術創新引領作用,支持和鼓勵前沿科技在套用領域加快滲透,推動服務業多向跨界互動融合,促進服務業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實現服務業向產業鏈和價值鏈高端攀升。
推動平台經濟發展。適應平台經濟快速發展需要,推動實體經濟與網際網路平台嫁接,支持發展物流運輸、信息諮詢、科技金融、商品交易等重點領域專業特色平台。加快培育網上商圈、區域性服務、名優特產品銷售、直播電商、網紅達人培育等特色化平台,建設一批綜合類、銷售類、消費服務類電子商務平台,培育微信等社交電商平台,構建線上線下一體行銷渠道。
支持共享經濟發展。大力發展基於網際網路的眾創、眾包、眾扶和眾籌,催生線上線下、體驗分享、網路團購等新型消費模式。以智慧型製造、科技儀器、信息基礎設施、社會物流等為突破,引導高端裝備製造、特色裝備、軍民融合等領域企業依託現有生產能力、基礎設施等,搭建生產能力分享服務體系,打造生產能力分享生態圈。支持雲計算、網際網路、物聯網等企業開發面向商貿流通、教育等領域的新型套用軟體和平台,完善住宿、餐飲、交通、教育、物流、醫療、養老等行業的共享模式。
促進體驗經濟發展。圍繞打造農村牧區田園綜合體,支持體驗元素融入現代農牧業發展,培育壯大農牧業科技研發、教育培訓、觀光旅遊、休閒度假、餐飲娛樂、農事體驗等服務業。鼓勵製造企業挖掘生產、製造、流通、研發等各環節體驗價值,開展體驗式行銷,利用虛擬現實等新技術創新體驗模式,發展線上線下新型體驗服務。支持大型商貿企業利用虛擬現實等新技術,構建線上線下融合、具有深度感知功能的消費平台。
第五章  實施重點工程,賦予服務業發展新能級
第一節 產業集聚升級工程
進一步聚焦主導特色產業,引導服務業集聚區按照“專業化、高端化、特色化”的要求進一步提升服務能級、強化輻射帶動作用,促進全區服務業集聚區高質量發展。對鄂爾多斯空港等物流園區、敕勒川文化旅遊園區等旅遊休閒度假區,綜合性生產服務集聚區等規劃範圍廣、產業相對分散的集聚區,著重做好最佳化功能布局、做大產業規模、提升集聚發展水平等工作;對如意總部基地、自治區國家大學科技園等產業集中度高、空間容量有限的集聚區,著重做好騰籠換鳥、產業升級、有序擴容、公共服務平台建設等工作;對發展相對成熟的國際文化旅遊商貿城等商貿綜合體,著重在探索發展O2O模式上下工夫,強化體驗、展示、休閒等功能,促進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對美通商貿市場、利豐汽車城等數量眾多的專業市場,充分套用“網際網路+”技術,最佳化完善電子商務、倉儲配送、檢驗檢測、價格發現、公共服務等功能。重點做大做強自治區國家大學科技園等龍頭集聚區,通過規劃引導、龍頭帶動、政策聚焦、要素聚集,突出抓好重大項目建設和重點企業培育,帶動培育形成一大批高能級服務業產業平台,打造成為我區服務業項目建設主陣地、產業聚集主戰場、經濟發展主引擎。
第二節 市場主體培育工程
打造龍頭骨幹企業。鼓勵跨國公司、國內上市服務業企業在內蒙古設立公司總部、地區總部、分支機構或運營中心、結算中心、研發中心、數據中心、採購中心等。重點圍繞信息、現代金融、現代物流、科技服務、文化旅遊、健康養老、房地產等專業服務領域,打造一批產業關聯度大、主業突出、創新能力強的龍頭骨幹企業,全面提升研發、設計、品牌、行銷、結算、供應鏈等核心環節能級,引領產業鏈深度融合和高端躍升。
加快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動態跟蹤服務業“四新”(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經濟發展特點,加大技術、人才、資金等高端要素支持力度,發展一批特色鮮明、創新活躍、競爭力強的服務業高新技術企業。引導研發設計、智慧財產權、信息技術、檢驗檢測認證、文化創意、節能環保等領域的服務業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力度,加快5G、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生命科學、衛星導航等新技術在服務業重點領域的套用,推動價值鏈環節垂直升級和水平融合,促進新產品孵化和新興行業培育,增強定製服務、整體解決方案服務供給能力。
做精做優服務業中小微企業。適應服務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發展要求,加強對中小微企業梯次培育和引導扶持,深入推進服務業“小升規”,引導開展技術、產品、品牌、服務創新及組織、管理和商業模式等創新,提高市場拓展、品牌建設和融資等能力,支持以專業化分工、服務外包等方式與大企業、行業龍頭企業建立穩定的協作配套關係,發展一批專注於細分市場、具有一定創新能力的“專精特新”服務業企業。
第三節 融合創新發展工程
推進服務業與工業雙向融合。加快推進生產型製造向服務型製造轉變,支持企業由製造環節向研發設計和行銷服務兩端延伸形成全產業鏈條,推動創意開發、工業設計、技術研發、產品定製等前端服務業環節創新。推動檢測、評估、信息服務等後延服務業環節創新,積極培育工業網際網路創新套用、共享生產平台、供應鏈管理、工業文化旅遊等新業態,打造“平台+模組”“服務+製造”的網路化協同生產服務體系。實施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工程建設,高標準建設包鋼國家試點項目,帶動區內特色產業爭創國家“兩業融合”試點單位,加快發展智慧型製造、網路化協同製造、創新設計等新的製造模式及服務外包、平台化、定製化、信息增值等新模式新業態。深入推進“萬戶企業登雲”行動,在裝備製造、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中醫藥(蒙醫藥)等領域培育發展服務型製造、智慧型製造、綠色製造等融合發展新模式。支持服務企業利用信息、行銷渠道、創意等優勢,向製造環節拓展業務範圍,實現服務產品化發展。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實施主輔分離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加快完善產業鏈協同創新體系,提升重點製造業領域服務化發展水平,打造一批製造業與物流業聯動融合發展示範企業。
推動服務業與農牧業滲透融合。圍繞“農牧業+”,鼓勵發展以農牧業資源、田園風光、鄉土文化為依託的多功能創意農牧業,推動農牧業與旅遊、教育、文化、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積極發展鄉村旅遊,打造集休閒觀光、農耕體驗、遊牧體驗、農家樂、牧家樂和民宿為一體的鄉村旅遊產業鏈。藉助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等信息技術,搭建農牧業技術推廣服務、產品展示行銷、品牌策劃等綜合服務平台,推動農牧戶與大市場無縫對接。鼓勵現代信息網路、地理信息等技術與農畜產品安全追溯融合發展。建設農畜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健全農畜產品信息服務體系,實現信息共享。以金融、信息技術等先進生產要素滲透為契機,開拓融合新模式。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完善擔保機制、拓寬農牧民借貸渠道,加大對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牧業合作社等新型生產經營主體信貸支持力度。
鼓勵服務業內部深度融合。促進服務內部細分行業交叉、延伸、重組,創新服務供給,拓展增值空間。促進商貿、金融、通信、物流、醫療、教育、旅遊、餐飲等行業相互融合,創新發展“金融+”“旅遊+”“生態+”等新興領域,推進相關服務業態和環節整合重組,拓展服務業領域,實現現代服務業聚變式發展,培育打造新的經濟成長點。拓展“數字+服務業”模式發展,運用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大力發展數字生活、數字娛樂、數字型育、數字文博等新興業態。積極發展線上醫療、線上旅遊、線上交通等線上新經濟,以線上個性化服務帶動商業模式創新。
促進服務業領域科技創新。拓展完善科技興蒙“4+8+N”深度合作體制機制。推進技術創新主體能力提升工程,加快形成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瞪羚企業梯次培育體系。開展國家級高新區“提升進位”、自治區級高新區“最佳化布局”和“培育創建”行動。系統推進“三區兩中心”建設,加快呼包鄂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巴彥淖爾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鄂爾多斯可持續發展議程示範區創建,高標準推進建設國家乳業、稀土新材料技術創新中心,重點推動乳品、中醫藥(蒙醫藥)技術創新中心升級為國家重點實驗室。推動巴彥淖爾市、包頭市“科創中國”首批試點城市科技服務業創新發展。完善科技創新治理體系,最佳化科技任務組織實施機制,實行競爭立項、定向委託、“揭榜掛帥”等制度,推動服務業重點領域項目、基地、人才、資金一體化配置。
第四節 品牌質量提升工程
加大服務業品牌培育力度。完善服務業品牌培育制度,支持服務企業開展自主品牌建設。實施質量品牌戰略,以自治區主席質量獎、盟市政府質量獎為引領,組織各行業開展中國馳名商標、地理標誌證明商標、中國名牌產品培育工作,在能源、新材料、稀土、綠色農畜產品、旅遊和現代服務業等重點領域培育自治區品牌。
健全服務業標準化。建立和完善服務業標準化體系,加快服務質量標準制修訂和實施推廣。實施“標準化+產業”行動,鼓勵行業領頭企業積極牽頭制定行業建設標準,引領行業整體標準提升。支持企業主導或參與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的制修訂工作,重點加強安全、衛生、節能、環保等領域標準建設,最佳化強制性標準底線。推動特色農畜產品、中醫藥(蒙醫藥)藥材、節能減排、營商環境等標準化研究制定。積極開展文化、旅遊、物流、家政、養老、體育等領域新業態地方標準的制定,兌現國家、自治區標準化試點項目獎勵政策,進一步提高自治區整體服務質量。
完善服務質量管理體系。嚴格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加強和改善質量監督管理,完善質量投訴和消費維權機制,最佳化質量發展環境。加強廣告監管,創新監管方式,加大重點領域、重點媒介、重點地區專項整治力度,不斷強化廣告導向監管。完善計量測試體系,最佳化計量服務水平。深化標準化體系改革,全面提升標準水平。完善認證認可制度,加強強制性產品認證監管,引導企業開展自願性認證。推動檢驗檢測機構改革,做好事業單位改革工作。強化智慧財產權創造和運用,大力引導高價值創新創造。開展物流、金融、商貿流通及售後服務等領域質量提升活動。
第五節 體制機制創新工程
分類放寬服務領域準入限制。堅持寬進嚴管,全面實行權力清單管理,放寬充分競爭性服務業市場準入,推進企業經營許可事項從申請、受理到審核、發證全流程一網通辦、全程網辦。推進有限競爭性服務業實行公平市場準入,鼓勵社會投資和非公有制投資進入對外貿易、公用事業、文化旅遊、衛生體育、科技信息等不涉及國家安全的領域和競爭性業務。深化自然壟斷領域競爭性業務市場化改革,擴大民營經濟市場主體服務業準入領域,清理各類顯性和隱性壁壘,向民營企業放開競爭性業務,逐步取消具有自然壟斷屬性的競爭性業務準入限制,拓展市場服務主體參與領域,促進市場公平競爭,持續提升服務質量和水平。
構建公平競爭的服務業發展環境。推進行政審批公開透明運行,深化服務業領域“放管服”改革,進一步規範備案、規劃、登記、註冊、年檢、年報、認定、認證、審定等行政審批事項,取消對民營服務企業在土地使用、行業標準、資質準入、政府補貼等方面不合理前置條件,向社會公示審批程式、受理條件、辦理標準,及時公開辦理進度,打造“寬進、快辦、嚴管、便民、公開”的政務服務模式。清理取消各種不合理經營限制,放寬服務業市場主體投資經營活動的資質、股比、註冊資金、從業人員、營業場所、營業範圍等要求,清理在生態環境、衛生、安保、質檢、消防等領域設定的不合理經營條件,確保“非禁即入”全面落實。營造各類所有制企業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按照“誰實施、誰清理”的原則,清理廢除針對服務業企業設定的地方保護、指定交易、市場壁壘等不合理限制措施,保障企業依法平等取得資金、技術、人力資源、土地使用權及其他自然資源等各類生產要素和公共服務資源。推動財稅、金融、價格、土地等產業政策向普惠性轉型,保障符合條件的各類所有制企業能夠同等享受。強化公平競爭審查,廢止和修訂已出台政策措施在行業準入、資質標準、資金補貼等方面對服務企業設定的歧視性規定和做法,加強新出台與服務業市場主體相關政策措施的公平競爭審查。
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強化土地要素保障。堅持“要素跟著項目走”,以項目落地作為配置土地計畫指標的依據。統籌盤活閒置土地資源,鼓勵將閒置的公益性用地調整為養老、教育、健康、家政等服務用地,對現代物流、信息服務、商務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項目用地,實行與工業項目同等的用地政策。引導勞動力要素合理暢通有序流動,加快推進戶籍制度改革,推動呼和浩特市、包頭市、烏蘭察布市、鄂爾多斯市等城市戶籍同城化改革,逐步統一城市群戶籍準入標準。暢通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社會組織、自由職業等領域專業技術人才職稱申報通道。積極推進專業技術人才職稱信息跨地區線上核驗和地區間職稱互認。推進資本要素市場化配置,建立和完善綠色債券發行、資產證券化業務激勵機制。探索建立綠色金融服務聯盟,積極爭取國家綠色金融產品試點和區域試點。加快發展技術要素市場,完善科技創新資源配置方式,加快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示範基地和專業化技術研發與中試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分類設定針對套用基礎研究、公益性研究和套用技術研發等不同領域的評價辦法,開展科研院所績效評價。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建設自治區、盟市兩級公共信息資源開放平台,制定新一批數據共享責任清單,推動實現各地區各部門間數據交換共享。完善主要由市場決定要素價格機制,構建完善自治區公示自然資源價格體系和城鄉基準地價體系。
突破重點領域改革。完善服務業行業管理體制,突破和解決金融、科技服務、物流、旅遊、電商、會展、健康等產業的體制機制性障礙。鼓勵發展信息資訊、商品交易、物流運輸等領域平台經濟,交通出行、房屋住宿、專業技能、生活服務等領域分享經濟,生產製造、休閒娛樂、旅遊購物、醫療保健等領域體驗經濟,以及其他各類服務新形態。加快建設呼包鄂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推進套用型技術研發機構市場化、企業化改革。最佳化城市道路、機場、軌道交通、智慧型交通等行業建設運營管理體制機制,深化出租汽車行業改革。創新大旅遊管理體制,完善旅遊屬地監管機制,進一步深化重點國有景區管理體制改革,培育一批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景區經營主體。推進文化管理體制改革,加快推進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改善文化民生的有效供給。建立健全中醫藥(蒙醫藥)健康服務發展體制機制,爭取創建國家級中醫藥(蒙醫藥)健康服務業綜合示範區。持續推進呼和浩特市、赤峰市紅山區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建設,歸納總結改革試點經驗,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模式在全區範圍內示範推廣。
積極推動服務業開放發展。積極服務和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加強“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推動服務業與泛口岸經濟融合發展,充分利用我區19個口岸功能優勢,大力發展轉口貿易、總部貿易及跨境電子商務、保稅商品展示交易等服務貿易。以培育外貿新業態為抓手,加強中國(滿洲里)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滿洲里市場採購貿易試點和外貿綜合服務平台建設,形成外貿競爭新優勢。創新邊境貿易發展,開展二連浩特邊民互市貿易進口商品落地加工試點,推動鄂爾多斯市二手車出口試點工作。支持滿洲里市和二連浩特市開展邊境小額貿易出口增值稅無票免稅試點,提升邊境貿易綜合競爭力。
第六節 基礎設施提檔工程
信息基礎設施。以提高網速、降低資費為重點,加快推進5G網路基站建設,實現5G信號蘇木鄉鎮以上區域和重點工業園區全覆蓋。推進骨幹網、城域網和接入網升級改造,提升網路容量和智慧型調度能力,推動公共服務場所等重點區域無線區域網路覆蓋。建設呼和浩特國家級大數據產業發展核心區及包頭、赤峰、烏蘭察布、鄂爾多斯等自治區級大數據產業發展集聚區,伺服器裝機能力突破200萬台,配套建設一批伺服器製造、運維等項目。實施大數據產業園區建設工程、大數據流通交易平台建設工程,打造中國北方大數據中心和災備中心基地。圍繞重點領域和行業發展需求,加快建設一批專業水平高、服務能力強、產業支撐力大的產業公共服務平台。強化智慧城市建設,統籌推進多網深度融合發展,鼓勵市場化主體參與平台建設,構建基於雲計算、大數據、移動網際網路等新興技術平台和架構的產業公共服務平台,促進生產要素跨界和跨時空聚合共享。
物流基礎設施。以提升互聯互通能力為重點,最佳化布局結構,加快國際、省際、區內大通道建設。加快推進綜合性運輸樞紐建設,實現貨運“無縫銜接”。加快建設集大、包銀高鐵,力爭實現地級市高鐵全覆蓋。實施省際通道改高速工程,實現重要出區通道、重點口岸通高速公路,提標建設沿邊公路,打造與國家主幹網連線的快速通道。加快呼和浩特新機場建設,提升樞紐機場能力。加快打造產業基地型和商貿服務型物流樞紐,著力提升重點物流園區集聚輻射功能。加快完善呼和浩特沙良公鐵物流港和呼和浩特綜合保稅區、包頭公鐵海鐵物流港、滿都拉口岸物流中心、烏蘭察布中歐班列集結中心、天津港烏蘭察布內陸港、鄂爾多斯綜合保稅區和空港物流園區、巴彥淖爾農畜產品冷鏈物流中心、甘其毛都公路鐵路物流園區、烏海蒙古煤生產加工基地和烏海國際陸港建設,打造國內外物流大通道。加快推進物流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為實現“公共平台”基礎交換功能創造條件。強化物流園區、危險品運輸、多式聯運、甩掛運輸、物流企業聯盟互聯互通。推進部門間信息互聯共享,拓展平台套用領域,完善標準、安全、集成套用等物流服務功能。
平台基礎設施。適應平台經濟快速發展需要,加快新型信息技術在服務業領域的推廣套用,大力推廣電子商務平台、金融支付平台、軟體套用平台、智慧財產權交易平台、創意項目交易平台等模式。實施科技平台載體提升工程。提升服務業產業孵化園、產業轉化園、集聚區和園區公共平台的服務功能,加快創新成果轉化、推廣和產業化進程。推動開放平台建設,支持邊境經濟合作區、跨境經濟合作區滾動開發。統籌綜合保稅區、保稅物流園區、邊民互市貿易區等各類開放平台資源和優勢,形成布局合理、機制順暢、功能互補、優勢明顯、便利高效的一體化開放高地。積極爭取設立中國(內蒙古)自由貿易試驗區,推進滿洲里、二連浩特邊境經濟合作區建設。
旅遊基礎設施。推進旅遊景區提質擴容升級,建設智慧旅遊景區,創建國家5A級旅遊景區。完成全區文旅資源普查。支持鄂爾多斯市等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推進4A級以上旅遊景區綜合環境整治,建設自駕車營地、旅遊景區停車位等設施。創建鄉村旅遊重點村、星級鄉村(牧區)接待戶。完善自駕游服務體系,建設精品自駕車營地。建設智慧文化旅遊數據平台,圍繞旅遊景區、旅遊飯店、旅遊交通運輸、旅行社、博物館、藝術劇院、非遺展示等開展智慧管理系統建設,提供移動終端服務、公共信息服務、文化旅遊信息推送、遊客互動評價、線上預訂服務等。
第六章 強化保障支撐,實現服務業發展新藍圖
第一節 加強組織領導
自治區第三產業工作領導小組強化巨觀指導和統籌協調,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按照職責分工,主動作為,加強協作,形成合力。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制定規劃實施方案和配套措施,並把規劃實施工作擺到重要議事日程,主要領導要親自研究、親自部署,定期聽取工作匯報,及時研究解決規劃實施中出現的問題,確保目標任務落到實處。加強對行業協會的工作指導,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
第二節 保障資金支持
對公共服務平台的重點項目予以財政補助和稅收優惠。鼓勵金融機構對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服務業企業加大信貸支持。重點支持符合條件的集聚區企業進入資本市場融資,積極拓寬股票上市、企業債券、項目融資、產權置換等籌資渠道。鼓勵各類創業風險投資機構和信用擔保機構對重點服務業企業開展業務。
第三節 促進人才保障
充分發揮大專院校、研究機構以及職業培訓學校各方人才培養力量,培養生產性服務業急需人才。引進一批服務業領軍人物,不斷提升自治區服務業發展能級和水平。參照已出台的各項優惠政策,對服務業重點企業的企業家、高級管理人員和骨幹技術人員給予其購房、子女入學、家屬落戶等方面的支持。
第四節 完善統計監測
建立健全服務業統計指標體系,完善統計制度,加強統計調查,形成季度、年度信息發布機制。加強服務業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的統計工作,全面反映服務業發展情況。開展規劃實施年度監測、中期評估和終期總結。加強服務業重點企業統計培訓與監督檢查,準確反映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發展情況,進一步健全和完善規模以下服務業企業統計調查制度。
第五節 強化招商引資
全面梳理產業定位、優惠政策、準入條件、土地存量等資源,建立資源庫,為境內外投資者提供更為準確的招商信息。充分利用海外招商機構平台,積極開展委託招商、以商招商。大力開展主動招商引資行動,派出招商引資團隊,積極主動加強與目標企業對接。結合項目庫、資源庫建設,依託網際網路招商平台,開展線上招商推介。統籌各類招商方法,搭建企業交流、項目推薦、銀企對接綜合招商服務平台,建設服務業“項目超市”,吸引和推動符合自治區服務業發展方向的項目落地運營。
附屬檔案:各盟市“十四五”期間重大項目表

檔案解讀

《規劃》明確了郵政快遞業推動生產性服務業融合化發展方向。一是要最佳化現代物流業物流樞紐布局。推進自治區生產服務型、商貿服務型、陸上邊境口岸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推動國際物流貿易綜合體建設,打造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示範工程。二是要提高物流組織效率。有序推動物流服務資源集聚,引導物流服務企業集群發展,依託重點物流樞紐形成海陸空運輸客貨功能聯動的發展新範式,力爭形成10個年業務量超千萬件或年業務收入超億元的郵政快遞品牌企業,形成布局合理、技術先進、便捷高效、綠色環保的可靠現代物流網路。三是要提升郵政快遞服務水平。建成深入城鄉、輻射國際、運轉高效、綠色安全的郵政快遞服務網路,構建“1+1+11+2”(建成1個國際性的呼和浩特“三關合一”新國際快件監管中心、1個全國性的呼和浩特市郵政快遞樞紐、11個區域性的盟市郵政快遞樞紐以及滿洲里、二連浩特2個口岸型國際郵政快遞樞紐)郵政快遞樞紐交換網。推動京東亞洲一號智慧型物流園、中通快遞集團內蒙古區(呼和浩特)智慧型科技電商快遞產業園、申通快遞物流產業園、圓通內蒙古區域總部基地、韻達內蒙古快遞電商總部基地、郵政新機場省級分撥中心等一批區域總部項目建設,推動盟市郵政快遞區域樞紐建設。實施郵政快遞基礎設施提升改造工程,重點在老舊小區完善智慧型信包箱、郵政快遞綜合服務站等基礎設施,在新建小區布放智慧型快遞箱,建設標準綜合服務站,提升郵件快件處理能力和末端收寄服務水平。升級農村牧區服務網路,重點建設80個旗縣(市、區)集散中心,提升農村牧區網點標準化、規範化水平,鼓勵在旗縣級集散中心的建設和運營中開展郵快合作、快快合作、快商合作、交快合作等合作模式推進快遞進村。
  《規劃》強調指出“十四五”自治區郵政業發展重點工程。一是快遞物流園區智慧型化升級改造工程。加快區級快遞物流園區智慧型化改造升級,推動快遞區域總部項目建設,打造大型智慧型園區,發展立體庫、倉儲自動化等高精尖技術,合理布局園區物流基礎設施。二是郵政快遞城鎮基礎設施提升改造工程。全力建設呼和浩特市全國二級郵政快遞樞紐,其餘盟市結合地區產業特點高效中轉銜接陸海空交通設施,形成多層次多方面發展格局,重點建設包頭市、赤峰市、通遼市、鄂爾多斯市、呼倫貝爾市、巴彥淖爾市、烏蘭察布市等7個區域性郵政快遞樞紐,最佳化城市快遞物流基礎設施布局,完善物流基礎設施建設。三是“快遞進村”工程。鞏固“快遞下鄉”成果,培育“快遞進村”市場主體,推動快遞末端服務體系多元化、集約化,在2025年底全區基本實現“村村通快遞”。四是“快遞進廠”工程。推動郵政、快遞企業入駐各技術園區、經濟開發區、工業園區和專業製造園區,深入製造領域擴展快遞業務服務製造業範圍,形成覆蓋相關製造業各環節的供應鏈服務體系,以集聚效應打造供應鏈一體發展,促進產業整體升級,力爭全區打造10個深度融合典型項目和2個深度融合發展先行區。五是快遞服務農牧業工程。跨部門資源共享,跨行業協作聯營,向農牧區延伸服務網路,打造高效可靠的自治區特色冷鏈物流服務體系。六是 “快遞出海”工程。鼓勵企業在口岸建設多功能服務區,發揮呼和浩特國際郵件快件監管中心和呼和浩特、滿洲里、二連浩特國際郵件互換局核心作用和輻射作用,為全區郵政業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和促進跨境電子商務寄遞服務高質量發展構建示範引領和輻射帶動新格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