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內蒙古政府工作報告

2022年1月21日,在內蒙古自治區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上發布2022年內蒙古政府工作報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22年內蒙古政府工作報告
  • 性質:工作報告
全文
一、“十四五”開局起步之年的工作回顧
過去的一年,是黨和國家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也是內蒙古發展歷程中很不平凡的一年。在習近平總書記親切關懷和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內蒙古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自治區黨委要求,緊緊依靠全區各族人民推動各項事業發展,以“十四五”良好開局慶祝黨的百年華誕。
一年來,我們直面各種困難和挑戰,穩中求進、負重奮進,在自治區黨委帶領下著重抓了幾件要事難事。精心編制規劃體系,緊緊圍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為內蒙古確定的戰略定位和行動綱領,按照自治區黨委“十四五”規劃建議,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在開局之年基本編制完成各類綜合規劃和專項規劃,繪就了“十四五”發展的施工圖。全面挖潛保障煤電供應,堅持保大局、保民生,先後拿出50條措施增產保供,圓滿完成國家交付的18個省份煤炭保供任務,為農牧戶提供平價煤,煤炭日產連創新高,外送電量全國第一,為國家發展和安全大局作出了內蒙古貢獻。齊心協力處置突發疫情,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想盡一切辦法克服邊陲城鎮在流調檢測、醫療救治、隔離安置、物資保障等各方面難以想像的困難,特別是歷經艱險成功組織逾萬遊客跨省護送、逾萬密接分地隔離、數百病患千里轉運,有效處置了二連浩特、額濟納、滿洲里等地疫情,有力守護了人民民眾安康和社會秩序安定。堅定穩妥防範化解重大風險,超額完成政府隱性債務年度化解任務,穩妥處置包商銀行風險和蒙能建港股退市,穩健推進城商行改革化險,積極防控房地產企業履約風險,常態化治理煤炭資源領域違規違法問題,專項整治破壞草原林地違規違法問題,為各項事業發展行穩致遠打下了良好基礎。精準施策強化節能降耗,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頂住經濟下行壓力,實現違規“兩高”項目整改清零,實施能耗預算管理,完成了國家下達任務,扭轉了資源環境約束性指標失控狀況。動真碰硬最佳化營商環境,堅持以打好整體攻堅戰為牽引,制定最佳化營商環境3.0方案,實施“一網通辦”2.0建設,開展“蒙速辦·四辦”服務,讓企業和民眾感受到環境在變化、服務在最佳化。經過不懈努力,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呈現良好態勢,全年主要發展目標任務較好完成。
一是經濟保持平穩健康運行。著力擴大有效投資,實施重大項目3074個、完成投資4658億元,工業投資、民間投資分別增長21.1%、14.4%。多措並舉助企紓困,降低企業用電成本59億元,新投放企業流動性風險防控基金和紓困發展基金38.4億元,新增減稅降費超過250億元,新設市場主體38.6萬戶,工業企業利潤總額突破3000億元、創歷史新高。落實資金直達機制,支出直達資金758億元,保障了實體經濟發展和基本民生、基層運轉。全區地區生產總值突破2萬億元、增長6.3%,固定資產投資增長9.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6.3%,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4.6%,經濟持續穩定恢復、穩中向好。
二是產業轉型升級邁出積極步伐。實施奶業、種業振興行動,新增高標準農田460萬畝,糧食生產“十八連豐”,畜牧業生產“十七連穩”。實施新能源倍增行動,風電光伏項目獲批規模突破4000萬千瓦,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增長27.5%。加快產業改舊育新步伐,引進遠景等15家頭部企業,製造業、高新技術業分別增長11.3%、22.4%。完成工業園區最佳化整合,機構數量壓減一半,規劃面積縮減30%,產值超千億元園區達到3個。促進服務業回穩提質,新創建3個國家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和9個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鎮,包頭市入選國家級文旅消費試點城市。全區存貸款增速增量均創4年來新高,銀行業不良貸款率降至6年來最低水平;4家企業成功上市,打破了我區企業9年A股上市“零記錄”。
三是“科技興蒙”行動全面深化。實施研發投入攻堅行動,制定12項財政配套支持措施,財政科技支出同口徑增長20.7%。實施進位促優倍增計畫,呼和浩特高新區全國排名提升10位,全區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分別達到1220家、828家。組織科技重大專項47項,實施技術攻關計畫445項,促成首批“揭榜掛帥”項目12項,遙感衛星“內蒙古一號”成功發射。加大平台載體建設力度,設立內蒙古科學技術研究院,成立稀土、5G產業創新聯盟,加入國家區域創新發展聯合基金和黃河流域科創聯盟,與國內高校院所共建新型研發機構24家,國家乳業技術創新中心和乳製品產業計量測試中心成功獲批。
四是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持續提升。編制完成自治區國土空間規劃,全域明確主體功能區定位,合理劃定“三區三線”。完成中央環保督察及“回頭看”整改任務,黃河、“一湖兩海”、察汗淖爾等重點河湖流域治理取得紮實成效。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大氣、水、土壤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呼和浩特入選“2021中國最具生態競爭力城市”,興安盟成功創建全區首家地市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實施保護修復重大工程,完成營造林594萬畝、種草1667萬畝、防沙治沙530萬畝,新建綠色礦山133座,生態服務功能持續提升。
五是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紮實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消除4.7萬名監測對象返貧致貧風險,建成農村牧區公路4704公里,實施危房改造6814戶,整改問題廁所15.1萬個。深化京蒙協作,引進企業97家,投入援助資金19.4億元,幫扶消費突破100億元。加快推進航線乾支通、支支通,呼和浩特直達鄭州、濟南、西安動車組相繼開通,呼包鄂烏161項政務服務事項實現“四城通辦”。
六是改革開放取得明顯成效。深化“放管服”改革,企業開辦“一日辦結”,67.8%的政務服務事項支持全程網辦,市場監管高頻服務事項實現“跨省通辦”。深入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公司制改革基本完成,環投集團進行戰略重組,蒙能、能建集團完成整合。分領域推進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設立綠色金融專營機構,綠色貸款增長18.4%。紮實推進宅基地制度改革等試點,農村牧區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任務基本完成。謀劃實施一批對外開放重點工程項目,開行中歐班列304列,過境中歐班列6162列、增長13.3%,進出口總額1235.6億元、增長17.2%。舉辦全國工商聯主席高端峰會暨全國優強民營企業助推內蒙古高質量發展大會,加強與國內重點地區交流合作,引進國內資金到位2112億元、增長15.3%。
七是民族團結大局鞏固發展。堅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大力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國家統編教材“應推盡推”,國家通用語言保育教育實現幼稚園全覆蓋,城市語言文字規範化評估工作總體完成。制定實施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發展規劃,興安盟再次成功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盟。尤為令人難忘的是,在疫情突發、暴雪突襲之時,各族人民心手相連,各級各地奮力馳援,詮釋了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譜寫了守望相助的壯美畫卷,呵護了“模範自治區”的崇高榮譽。
八是民生保障水平不斷提高。強化就業增收舉措,城鎮新增就業22.4萬人、完成年度計畫112%,城鄉居民收入分別增長7.3%、10.7%。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覆蓋面,有效落實“雙減”政策,全域通過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認定。推進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市縣疾控機構建設和全民健康保障工程,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整體提升。支持烏蘭牧騎改革創新,完成武安州遼塔保護修繕,12.12萬邊遠牧戶接通智慧廣電網路,內蒙古農信女籃衛冕全國聯賽總冠軍,民眾性冰雪運動掀起熱潮。超額完成社會保險參保擴面任務,養老金、醫保補助、低保保障、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標準進一步提高,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紮實推進。實施老舊小區改造23.8萬戶、棚戶區改造2.59萬套,累計解決房地產歷史遺留問題項目2947個、139.7萬套。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呼和浩特入選“2021中國領軍智慧城市”,鄂爾多斯榮獲平安中國建設“長安杯”,全區三級社會工作平台、反電詐中心建設紮實推進,治理重複信訪、化解信訪積案專項工作成效明顯。有效應對自然災害,全面開展安全隱患排查整治,生產安全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雙下降,未發生重大食品藥品安全事件,社會大局保持穩定。
一年來,國防動員、雙擁優撫、退役軍人、人民防空等工作都有新成績,外事僑務、統計調查、新聞廣電、社會科學、檔案保密、參事文史、地震氣象、地質測繪等事業都有新成效,工會、共青團、婦聯、科協、文聯、殘聯、紅十字會、老齡委、關工委等組織都有新氣象。
一年來,政府自身建設有了新的加強。我們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紮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全面完成“我為民眾辦實事”清單事項,認真抓好中央巡視、審計整改工作,深入推進金融領域和國資國企、開發區系統以案促改,政府工作效率、落實效果、治理效能不斷提升。堅持依法行政,自覺接受各方面監督,提請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審議法規議案36件,制定修改廢止政府規章29件,585件人大代表建議和583件政協提案全部辦結。堅持過緊日子,自治區本級非重點、非剛性支出預算壓減55.5億元,綜合壓減率34.4%。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在困難多挑戰大的情況下,我區各項事業之所以能夠發展進步,最根本的就在於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在於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在於習近平總書記親自為內蒙古把脈定向、掌舵領航。我區各項工作所取得的成績,都是自治區黨委團結帶領全區各族人民拼搏奮鬥的結果,都是自治區人大、政協和社會各界有效監督、大力支持的結果。在此,我代表自治區人民政府,向全區2400多萬各族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社會各界人士,向中央各部門、兄弟省區市,向駐區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向所有關心支持內蒙古的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致以崇高的敬意!
二、2022年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要求
今年黨的二十大將勝利召開,自治區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貫徹落實工作正深入展開,在內蒙古全面建設現代化進程中具有重大意義。做好政府工作,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內蒙古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認真貫徹落實自治區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不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堅定不移走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加快建設“兩個屏障”、“兩個基地”、“一個橋頭堡”,繼續做好“六穩”、“六保”工作,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保持社會大局穩定,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左右;城鎮新增就業2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6%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成長基本同步;生態環境質量進一步改善,完成國家下達的節能減排目標任務。經濟成長目標設定為6%左右,貫徹了穩字當頭、穩中求進要求,考慮了動力支撐、壓力承受限度,與其他預期目標相協調,與“十四五”規劃目標相銜接,有利於保就業、防風險、穩預期,有利於調結構、轉功能、提質量,有利於調動各方面抓發展的積極性主動性。
綜合分析,落實這些目標要求,既有支撐條件也面臨著困難挑戰。從全國看,我國經濟韌性強,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但在世紀疫情衝擊下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和不確定,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從我區看,探索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不斷破題,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勢頭持續向好,但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依然突出,制約高質量發展的布局矛盾、結構問題、體制障礙依然突出,科技創新、基礎設施、產業建設、生態環保、公共服務和民生領域短板依然突出。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項目儲備與高質量發展的銜接性不強,項目結構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匹配度不高,項目規模對經濟成長的支撐力不夠。地方可用財力總體不足,財政收支處於緊平衡狀態,尤其是基層政府化解債務、助企紓困和保民生、保工資、保運轉面臨較大困難。各類風險挑戰明顯增多,經濟金融領域風險累積疊加,生態環境突出問題存量較大,防止規模性返貧的基礎還需要進一步夯實,尤其是突發疫情風險始終存在,一絲放鬆、一點疏漏,就可能造成難以預估的影響,就需要付出難以承受的代價。
總起來講,實現預期性指標要跳起摸高,完成約束性指標要承壓負重。我們要樹立底線思維、增強系統觀念、用好統籌方法,做周全準備,盡最大努力,爭取更好結果。必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堅持揚長避短、培優增效,找準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的有效路徑,著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構建綠色特色優勢現代產業體系,全力以赴把結構調過來、功能轉過來、質量提上來。必須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積極推出有利於穩經濟、過關口的政策措施,堅決穩住經濟基本盤、穩定社會基本面,紮實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確保實現經濟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穩步提升。必須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把化險防變作為一切工作的前置條件,壓實各方面化險和維穩責任,做實各領域風險預警監測和防範處置措施,抓早抓小抓苗頭,確保社會大局穩定。必須齊心協力攻堅克難,全區上下共抓發展、共克時艱,推動財力下沉、政策下傾,調動更多資源力量幫助基層解難題、渡難關,鼓足方方面面的幹勁推進改革、促進發展。
三、今年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務
面對複雜嚴峻的形勢和艱巨繁重的任務,我們要堅定信心、主動作為做好工作。
(一)著力擴投資促消費防風險,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充分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和消費的基礎作用,切實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打一場保穩促進的硬仗。
積極擴大有效投資。用足用好國家適當增加預算內投資、大力支持實體經濟融資等政策,盯住規劃重大項目和年度重點項目,採取超常舉措強化要素保障、做好前期工作,全力完成5200億元固定資產投資目標。加快調整升級項目庫,圍繞重點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謀劃推進項目建設,促進工業技改、先進制造、新興產業和創新成果轉化投資大幅增長。強化招商引資工作,常態化走出去、精準化引進來,促進社會資本投資、引進區外投資大幅增長。
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步伐。抓住國家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的機遇,抓緊構建聯通全國、貫通全區的現代基礎設施網路體系。加快包銀、集大原高鐵建設和集通鐵路電氣化改造,爭取鄂榆延高鐵等項目早日落地開工。推動S43機場高速等項目開工建設,新改建農村牧區公路5000公里以上,加強大興安嶺林區公路和通信網路、牧區通訊基站建設。重點抓好呼和浩特新機場等工程,建成3個通用機場,完善通用航空網路,推進全區航線乾支通、全網聯。抓緊實施黃河內蒙古段防洪三期、引綽濟遼二期、病險水庫除險加固等工程,積極謀劃引調水骨幹工程和農田水利項目。深入推進城市更新行動,強化老舊管網特別是燃氣管道改造,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提高城市安全性宜居性。建立專項債券項目準備推進機制,加強對盟市、旗縣債券項目的指導協調,做到開工建設一批、儲備一批,儘快形成實物工作量。
持續促進消費擴容升級。各級政府要千方百計讓廣大人民民眾的“錢袋子”鼓起來,民眾手裡的錢多了,才能增加消費,才能改善消費結構,才能提升消費質量。延續和完善對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相關服務業的支持政策,制定促進消費增長若干措施,分行業完善疫情防控與服務運營操作規程,促進接觸型消費加快恢復,推動假日消費、街區市場、門店商鋪、夜間經濟等全面活躍起來。立足全國市場擴大旅遊消費、綠色農畜產品消費,促進新能源汽車推廣套用,鼓勵開展綠色智慧型家電下鄉。加強新型商圈、縣城綜合商業體、社區商業配套設施建設,促進消費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打擊侵權假冒,營造良好消費環境。
精準防範化解經濟金融風險。聚焦基層政府債務負擔重、化解難問題,在壓實地方責任、年度任務的同時,自治區政府採取清零一批、置換一批、貼息一批、劃轉一批舉措,全力幫助基層化解債務。嚴肅財經紀律,強化預算績效管理,堅決遏制新增隱性債務,堅決制止違規使用財政資金、偷逃稅款、財務造假等行為。健全地方金融治理體系,構建金融協同監管機制,強化企業自救主體責任,穩妥化解地方法人金融機構風險,防範化解信用類債券違約風險。因城施策做好房地產調控,穩妥處置房地產企業履約風險。
(二)著力穩產業強鏈條育動能,夯實經濟高質量發展根基。圍繞更好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糧食安全、產業安全、生態安全,緊扣“兩個基地”建設,深入開展質量提升行動,集中打造綠色農畜產品加工、新能源、新材料、新型化工、現代裝備製造、生物醫藥、數字經濟、現代服務業等產業集群,首批打造12條重點產業鏈,帶動產業結構調整最佳化升級。
大力推進農畜產品生產基地優質高效轉型。更加注重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推動現代農牧業全產業鏈發展,促進農畜產品產量大區向農牧業質量強區邁進。大力實施種業振興行動,集中推進種質資源保護利用、良種化水平提升、優勢特色品種培育三大工程。深入實施奶業振興行動,建設一流種源、飼草、奶源基地,建好伊利現代智慧健康谷、蒙牛中國乳業產業園等重大項目,為實現“從一棵草到一杯奶”全產業鏈發展打好基礎。加快推進農牧業集約化、規模化、高端化發展,做優做強奶業、玉米兩個千億級產業和肉牛、肉羊、羊絨、馬鈴薯等百億級產業,做大做強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以“蒙”字標認證為牽引做響一批區域公用品牌和產品品牌。落實糧食安全主體責任,堅守耕地紅線,實施優質高效增糧示範行動,穩定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完成500萬畝大豆擴種任務,抓好400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1350萬畝黑土地保護性耕作任務,加強鹽鹼地改造利用,把更多農田變為良田。充實“菜籃子”,加強重點城市蔬菜基地建設,逐步提高生產供應自給能力。
大力推進能源和戰略資源基地最佳化升級。做好現代能源經濟這篇文章,聚焦“兩率先”、“兩超過”目標,加快蒙東、蒙西千萬千瓦級新能源基地和抽水蓄能電站、新型儲能設施建設,加快沙漠、戈壁地帶大規模新能源開發規劃布局,加快源網荷儲、風光火儲一體化綜合套用示範,壯大風光氫儲產業集群,建設安全、靈活、高效的新型電力系統,新增新能源併網規模2000萬千瓦以上,可再生能源裝機比重提高到40%以上。積極籌建新能源裝備製造產業發展基金,大力發展新能源裝備製造業和運維服務業,集中建設千億級新能源裝備製造產業集群和氫能裝備、儲能設備產業基地。協同聯動深化能源改革,建立清潔能源消納長效機制,健全新能源項目管理辦法,完善能源價格形成機制。加大清潔能源和戰略性礦產勘查力度,強化煤炭應急產能儲備,加強特高壓外送通道和配套電源工程建設,持續最佳化蒙西電網東部末端網架和電源點支撐布局,促進電力充足供應,做好煤炭電力保供工作。延伸稀土產業鏈條,主攻高端材料和終端產品,提高精深加工度和綜合利用率。
大力推進制造業高端化、智慧型化、綠色化發展。制定促進制造業、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措施,實施延鏈補鏈強鏈行動,啟動一批產業基礎再造工程項目,培育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打造一批千億級優勢特色產業。發揮軍工優勢,打造包頭軍民融合產業基地。在能源、化工等領域建設10個企業級、行業級、區域級工業網際網路平台,推動智慧型化工廠、數位化車間建設。鞏固工業園區整合成果,完成區域評估,實現智慧園區全覆蓋。加快過剩低效產能退出,有序推進節能節水超低排放改造,實施園區自備電廠、高耗能企業綠電替代,發展綠色製造,打造一批低碳園區、零碳園區。
大力推進數字內蒙古建設。健全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呼和浩特、包頭“千兆城市”和煤炭、稀土、化工等工業網際網路標識解析二級節點,打造全國一體化算力網路國家樞紐節點,新建5G基站1萬個。推進產業數位化,分行業制定數位化轉型路線圖,加快傳統產業全方位、全鏈條數位化改造,提高重點領域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和數位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推進5G+工業網際網路融合套用,建設5G+智慧礦山,推動教育、醫療、交通等5G場景示範,建設一批智慧型停車場、智慧型充電樁。推進數字產業化,以呼包鄂烏、赤峰為重點打造各具特色的數字產業園區,加快發展雲計算、區塊鏈、人工智慧、軟體開發等數字產業。
大力推進服務業提質提效。培育發展科技服務、工業設計、商務會展等新興服務業,抓好包鋼、伊利、北重等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融合發展試點。全面推進物流業現代化,加快呼和浩特、烏蘭察布—二連浩特、滿洲里國家物流樞紐和巴彥淖爾國家骨幹冷鏈物流基地建設,健全農村牧區寄遞物流體系,基本實現村村通快遞。推進金融有效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大力發展綠色金融、普惠金融、科創金融,提升中小微企業融資便利度、降低融資成本。全力推進旅遊業高質量發展,實施重點景區品質提升行動和文化旅遊數位化工程,組建自治區文旅投資集團,支持黃河“幾”字彎、阿爾山、額濟納等優勢區塊率先發展,打造一批資源深度整合、文旅深度融合的新樣板,帶動全區旅遊從東到西都火起來、一年四季都熱起來。
(三)著力抓好生態環境保護治理,築牢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螢幕障。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守護好內蒙古這片碧綠、這方蔚藍、這份純淨。
全面加強生態系統保護。完成盟市、旗縣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強化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實施“三線一單”分區管控,堅決守住生態保護紅線。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把保護草原和森林作為首要任務,落實草畜平衡制度,強化林草災害防控,深化破壞草原林地違法行為整治,聚焦生態環境脆弱區塊實施保護修復重大工程,科學推進國土綠化和防沙治沙。堅持把黃河大保護大治理挺在前面,打好環境問題整治、深度節水控水、生態保護修復攻堅戰,加快推進十大孔兌綜合治理、灘區居民遷建。突出抓好“一湖兩海”、察汗淖爾、西遼河等重點河湖濕地綜合治理,加快規劃工程項目建設。強化林長制、河湖長制,構建草原、河湖等生態系統保護數位化監管、格線化落責、法治化規範體系。加大礦山生態修復治理力度,新建綠色礦山100座以上。加快創建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積極構建自然保護地體系,鼓勵各地開展生態文明示範創建活動,共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家園。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強力推進空氣品質改善,深化烏海及周邊地區等重點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治,推進鋼鐵、有色、化工等重點行業污染深度治理,強化多污染物協同控制,加快推進清潔取暖,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強力推進水污染防治,重點整治入河排污口和不達標斷面水體,加快推進污水處理廠精準提標,開展縣級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排查整治。強力推進土壤風險管控,開展農用地重金屬污染源頭防治,加大化肥農藥減量增效和農膜回收力度,推行垃圾分類和資源化,支持鄂爾多斯、包頭、烏海開展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示範。
紮實推進節約集約循環發展。科學構建碳達峰、碳中和政策體系,加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加大重點領域節能降碳力度,加快大宗貨物運輸“公轉鐵”、“散改集”,持續提升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實行能耗強度嚴格控制、總量彈性管理,完善用能預算管理,強化能耗強度標桿引導,堅決遏制“兩高”項目低水平盲目發展,新建項目一律執行“兩個先進”審查標準,新釋放用能空間優先用於發展綠色特色優勢產業。建立健全水資源剛性約束制度,堅決落實“四水四定”原則和“量水而行”要求,狠抓地下水超采治理,全面強化農業節水增效、工業節水減排、城鎮節水降損。加強建設用地“增存掛鈎”,加大批而未供和閒置土地處置力度,推進低效用地再開發和工礦廢棄地復墾利用。弘揚勤儉節約優良傳統,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生活方式,激勵各族人民攜手共建美麗內蒙古。
(四)著力深化改革促進創新擴大開放,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發展內生動力。越是發展困難、轉型艱難,越要堅持向改革要活力、向創新要動力、向開放要紅利。
繼續下大氣力最佳化營商環境。對標一流、學習一流,全力打造最佳化營商環境升級版。縱深推進“放管服”改革,開展向呼包鄂烏全面下放自治區本級權力事項試點。最佳化“一網通辦”,啟動“一網統管”,深化“蒙速辦·四辦”服務,實現教育、社保、醫療和企業開辦、經營許可等高頻事項“一次辦”、“掌上辦”、“跨省通辦”,推進12345政務服務熱線“一線通達”,讓民眾反映的事有人盯、有人辦。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嚴格落實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嚴控涉企收費,國家新的減稅降費政策一律執行到位,拖欠民營企業中小企業無分歧賬款一律清償到位。無論是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越是在困難的時候,政府越是要搭一把手、助一份力,政府與企業要“親不逾矩、清不遠疏”,理直氣壯支持企業健康發展。
持續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推進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收官,完成重點虧損企業專項整治,更大力度地推動區屬國有企業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開展對標行業一流管理提升專項行動,堅定不移把國有資本國有企業做強做優。深化財政管理改革,增強全區統籌能力,發揮財政資金引導、調控、撬動作用,加強對基層的統籌指導,加強對重大戰略任務和重點項目的保障。深化城商行、農信社改革,繼續推進企業上市“天駿服務”計畫,支持企業擴大股市和債券融資、開展信用融資,擴大信貸總量、調整融資結構。深化電價市場化改革,落實交易電價浮動機制。穩步實施土地草原“三權分置”,系統推進動物疫病防控綜合改革。
加快建設創新型內蒙古。全區上下要形成一種共識,向科技要質量,向人才要發展。以“科技興蒙”行動為統領,打好科技創新能力提升攻堅戰,塑造創新驅動發展新優勢。落實政府研發投入剛性增長機制和社會多渠道投入激勵機制,財政科技支出增長36.9%,引導企業、金融資本和民間資本加大科研投入,實現有研發活動規上工業企業數量翻番,新增高新技術企業20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突破1000家。緊扣產業鏈部署創新鏈,聚焦新能源、新材料、乳業、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等重點領域實施一批關鍵技術攻關項目,啟動種業、“雙碳”科技創新重大示範工程,建設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支持乳業、稀土新材料、動物疫苗等技術創新中心開展技術攻關,支持呼包鄂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巴彥淖爾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國家草種業技術創新中心開展創建攻堅,支持重點實驗室提檔升級,用新理念打造內蒙古科學技術研究院。大力實施“揭榜掛帥”制度,深化科研經費“放管服”改革,擴大高校院所自主權,拓展深化科技合作,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推動科研機構人才機制改革,大力引育科技領軍人才團隊、培養青年科技創新人才,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
有效落實擴大開放舉措。統籌“放”與“防”,一手抓實疫情防控,一手抓好口岸暢通,積極融入共建“一帶一路”,深化同俄蒙各領域合作,組織實施口岸樞紐擴能改造、聯運通道能力補強、集疏運設施補短板等建設項目,為打造我國向北開放重要橋頭堡做實基礎。充分發揮滿洲里、二連浩特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功能作用,大力發展泛口岸經濟。積極做大外向型產業,提高中歐班列參與度,擴大吸引外資和對外貿易規模。全面深化與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和沿黃省份、毗鄰省區的務實合作,特別要在能源、生態、旅遊、商貿和科技、教育、醫療、人才等重點領域尋求突破,精準謀劃一對一、一對多合作事項,更好承接高端產業、引進領軍企業、吸納先進要素、開拓消費市場。
(五)著力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形成全區各地競相發展的生動局面。深化落實新時代西部大開發、新一輪東北振興戰略舉措,紮實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大力推動集中集聚集約發展,加快構建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把防止返貧作為前提,完善監測和幫扶機制,抓好重點幫扶旗縣傾斜支持和易地搬遷後續扶持,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努力讓脫貧民眾生活更上一層樓。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種植養殖、農畜產品加工、鄉村旅遊等富民產業,提升產業規模質量,擴大就業創業容量,緊密農企利益聯結,提高農牧民組織化和合作社規範化程度。支持本土人才、優秀大學生返鄉創業,發展“能人經濟”,深化京蒙協作、定點幫扶和“萬企興萬村”行動。全面完成鄉村規劃編制,紮實開展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完成問題廁所整改,新建衛生廁所11萬戶,分區分類推進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加強邊境地區蘇木鄉鎮基礎設施建設。鞏固拓展牧區現代化試點成果,深入開展農區現代化試點工作。
統籌推進東中西部差異化協調發展。按照主體功能區定位,調整完善區域政策,引導各地立足優勢特色、加強分工協作,走好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促進東部地區放大和發揮綠色生態優勢,以生態農牧業、生態旅遊業為支柱構建綠色產業體系。支持赤峰、通遼共建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支持呼倫貝爾、錫林郭勒打造大草原品牌,支持興安盟阿爾山創建國家級休閒旅遊度假區。加快呼包鄂烏一體化發展進程,實施市場規則體系“三共三互”工程,打造1小時快速客運圈,一體建設智慧城市,加快形成強勁活躍的增長帶動極。支持呼和浩特實施強首府工程、率先實現高質量發展,支持包頭建設戰略資源和現代裝備製造基地,支持鄂爾多斯建設現代能源產業基地,支持烏蘭察布打造物流樞紐和口岸腹地。促進西部地區補齊生態環境短板,最佳化整合採礦、焦化等產業,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支持巴彥淖爾加大河套灌區現代化改造力度,支持烏海加快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支持阿拉善建設可再生能源基地。
(六)著力兜底線保基本補短板,持續增進民生福祉。統籌推進經濟發展和民生保障,盡力而為、量力而行,重點在民眾最關心的領域精準提供基本公共服務,朝著共同富裕目標穩健邁進。
切實穩定擴大就業。在高質量發展中強化就業優先導向,以穩企業來穩就業、以保企業來保就業,大力扶持就業帶動力強的中小微企業、就業帶動面廣的個體工商戶,提高經濟成長的就業帶動力。分類保障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失業人員等重點群體就業,幫扶就業困難人員就業,轉移農村牧區勞動力不低於240萬人。健全靈活就業勞動用工和社保政策,保障快遞小哥、外賣騎手等群體權益。深化“創業內蒙古”行動,支持各地創建重點群體就業基地和創業園區,統籌推進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建設。開展大規模職業技能培訓,推廣套用智慧就業服務平台,有效組織供需對接,幫助更多勞動者就業創業。
切實提升教育質量。堅持立德樹人,統籌推進大中國小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多渠道解決“入園難”問題,增加義務教育及學前教育經費投入和公辦學位供給,持續提升“雙減”成效,規範民辦義務教育,推動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就近上好學。啟動高考綜合改革,推動普通高中教育多樣化特色化發展。實施職業教育“雙高”、“雙優”計畫,推動部區共建“技能內蒙古”,對接重點產業和市場需求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最佳化高校設定和專業布局,加大部區共建“雙一流”高校力度,促進教育更好適應高質量發展需要。
切實保障人民健康。推進疾控體系改革,提升基層疫情檢測預警、應急處置和定點醫院救治能力。加快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實施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促進行動,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試點建設,落實保護關心愛護醫務人員長效機制。加強京蒙、滬蒙醫療機構合作,全面實施中醫藥(蒙醫藥)振興發展重大工程。加大常見病醫療藥品和醫用耗材集中帶量採購力度,擴大婦女“兩癌”篩查覆蓋面,提升重點人群家庭醫生簽約率,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努力減輕民眾就醫負擔。
切實加強社會保障。深入實施全民參保計畫,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增加40萬人、參保率提高到86%以上,落實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制度,建立地方政府補充基金投入長效機制。推進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自治區級統籌,最佳化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保障民眾基本住房需求,實施城鎮老舊小區改造21.37萬戶、棚戶區改造1萬套,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1.2萬套。高度重視“一老一小”問題,推進居家社區機構養老服務協調發展,構建縣、鄉、村三級養老服務網路,推動新的生育政策落地見效,調動多方力量增加養老、托育服務供給。全面落實婦女兒童“兩綱”目標任務,加強未成年人保護。完善社會救助體系,做好低保、特困人員、殘疾人、孤兒等救助保障工作。深化殯葬改革,補齊殯葬領域服務短板。
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化文明創建,深入實施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十大行動”。加強重點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推進長城、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和遼上京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深化拓展智慧廣電工程,支持烏蘭牧騎、新聞廣電、文藝創作事業守正創新發展,講好中國故事、內蒙古故事。完善公共文化設施網路,打造民眾身邊的精神文化家園。開展全民健身和冰雪運動,辦好第十五屆全區運動會、第六屆全區殘疾人運動會。
(七)著力鞏固發展團結和諧穩定局面,築牢祖國北疆安全穩定屏障。牢牢把握邊疆民族地區在國家推進現代化建設大局中的使命和任務,做實做細維護和諧穩定各項工作,讓民族團結之花常開長盛,讓祖國邊疆穩定常築長固。
持續鞏固發展民族團結大局。緊緊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全面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紮實推行使用國家統編教材,傳播推廣更多各民族共享的中華文化符號和中華文化形象,讓“三個離不開”、“五個認同”思想和“四個與共”理念在各族人民心中深深紮根。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深化互嵌式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建設,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呵護“模範自治區”崇高榮譽。深入貫徹落實全國宗教工作會議精神,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整治非法宗教活動,依法管理宗教事務,不斷促進宗教和諧。
科學有力抓好疫情全鏈條精準化防控。將疫情防控要求落實到一切經濟社會活動之中,以最強的責任感和執行力抓好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堅決防止突發疫情衝擊安全穩定大局。強化口岸風險隱患專班排查、專項演練、專業管控,強化口岸城市疫情防控資源布局和應急救治能力建設,強化人、物、環境閉環管理。細化常態化防控措施,健全多點觸發監測預警機制,動態完善應急預案,加強疫情應急能力建設,既要確保一旦出現疫情能夠快速有力處置,又要盡最大努力減輕代價、減少影響。
深入推進平安內蒙古建設。把為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營造良好環境擺在第一位,全力做好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服務保障工作,將所有措施籌備在前、落實到位。深化“楓橋經驗”內蒙古實踐,提升市域社會治理水平,健全社會工作體系,有效化解信訪積案。強化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加強生物安全風險防控。強化安全責任落實,開展重點領域安全生產起底式排查整改,高質量完成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任務。加強應急救援力量、應急物資儲備、區域性應急救援基地和應急管理信息化建設,提高防災減災救災能力。支持國防和軍隊建設,做好國防動員、軍民融合、人民防空等工作,健全退役軍人工作體系和保障制度,軍政軍民團結一心守護祖國北疆安寧。
四、全面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
新時代政府工作必須有新標準新質量、新作為新形象,政府自身建設必須有新加強新躍升。
旗幟鮮明講政治。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推進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深化對黨忠誠教育,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堅決擁護“兩個確立”,堅定做到“兩個維護”,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一門心思抓落實。緊緊圍繞黨中央決策部署,按照自治區黨委工作要求,不折不扣抓好落實,百折不撓推動落實。堅持崗位就是責任、職位就是責任,堅決杜絕不落實、落不實的現象。工作舉措要更嚴、更細、更實,讓一線工作成為常態、閉環落實形成長效,持續為基層減負,堅決反對不擔當、不作為、慢作為、裝樣子、搞花架子、盲目鋪攤子,定下的事要緊抓快辦、見效果、有結果。
用心用情辦實事。認真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民眾的小事當大事,把民眾的急事難事當要事,持續推進“我為民眾辦實事”。走好新時代黨的民眾路線,各級政府要建立領導幹部接訪機制,面對面傾聽民眾訴求,實打實解決民眾問題,真心實意為企業服務。嚴格控制“三公”經費,自治區本級非重點、非剛性支出預算再壓減29.5億元,帶動各級各地節支節約,堅決反對鋪張浪費、大手大腳,用好每一分錢、辦好每一件事。
清正廉潔幹事業。全面落實管黨治黨責任要求,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嚴格遵守各項紀律規矩,防止黨內政治生活庸俗化、交易化,對“四風”問題特別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露頭就打,對貪腐現象堅決做到零容忍,使嚴的主基調在政府系統一貫到底,努力營造風清氣正、幹事創業的政治生態。深入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健全守信踐諾機制,言必信、行必果,決不能“新官不理舊賬”。自覺接受人大監督、政協監督、監察監督、司法監督、統計監督、社會監督、輿論監督,強化審計監督,習慣在監督下開展工作,善於在監督中履職盡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