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頭市昆區2013年政府工作報告是一項由包頭市政府相關部門頒布的檔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包頭市昆區2013年政府工作報告
- 區長:張玉倫
- 選舉產生時間:2007年12月
- 15屆舉辦點:在昆都侖區
- 屆數:第十五屆
前言,正文,
前言
包頭市昆區政府工作報告
——2012年12月18日在昆都侖區第十五屆
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
區長張玉倫
各位代表:
本屆政府於2007年12月選舉產生,任期即將結束。現在,我代表區十四屆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區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會議的同志提出意見。
正文
一、過去五年工作回顧
過去的五年,是我區發展進程中很不平凡的五年。面對複雜多變的經濟形勢和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任務,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區人大和區政協的監督支持下,我們團結帶領全區各族人民,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抓住國務院關於促進內蒙古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和自治區打造沿黃沿線經濟帶等歷史機遇,堅定不移地推進“科學發展、轉型升級、富民強區”戰略,著力把握髮展規律、創新發展理念、破解發展難題,採取了一系列解近憂謀長遠的有力舉措,有效應對了金融危機衝擊,全面完成了區十四屆人大曆次會議確定的各項工作任務,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工作業績,先後榮獲中國商業地產最具投資潛力城區、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區、全國文化先進區、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範城區、自治區文明城區等榮譽稱號,為“十二五”及今後一個時期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一)綜合經濟實力大幅提升。牢牢把握髮展這個第一要務,立足實際,搶抓機遇,地區發展的可持續性和協調性明顯增強,主要經濟指標實現了歷史性突破。2012年全區地區生產總值預計接近1000億元,五年累計完成3885億元,年均增長17%;財政總收入預計達到50億元,五年累計完成186.4億元,年均增長2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預計達到337億元,比2007年增加201億元,年均增長20%;固定資產投資預計突破450億元,五年累計超過1660億元,年均增加63億元。各項主要經濟指標位居包頭市各旗縣區首位、自治區前列,中心城區的示範帶頭和引領作用得到全面體現。
(二)產業發展快速協調推進。堅持把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作為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深入推進結構調整,提升產業發展水平,三次產業結構更趨最佳化,由2007年的0.05:57.87:42.08調整為2012年的0.3:50.54:49.16。
工業經濟加快發展。經過五年來的發展,我區已經形成了鋼鐵、稀土、不鏽鋼製造等三大優勢特色產業,與此同時,藉助包頭市調整旗縣區區劃的有利契機,構築工業經濟發展新平台取得重要進展。金屬深加工園區升級為自治區級工業園區,發展空間拓展為37平方公里,園區總體規劃、產業發展規劃、水資源論證、規劃環評、土地集約利用評價等獲準通過,先後被評為自治區高新技術特色工業產業化基地和國家級稀土鋼深加工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園區項目承載能力有效提升,經三路、經四路、緯二路、西哈公路、敖包路、經七路竣工通車,天然氣環城次高壓管網全線貫通,5公里雨污水管網鋪設完畢,經一路、緯三路、展業路等道路啟動修建。園區產業最佳化升級進程加快,華業特鋼100萬噸不鏽鋼異地搬遷、吉宇鋼鐵200萬噸技改擴能、大安鋼鐵100萬噸特種鋼等重點項目進展順利,直徑100mm無縫鋼管生產線、大型變壓器製造、新舜太陽能等項目建成投產,宇之源太陽能、上潤精密儀器儀表、美國肯納金屬煤機製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有序推進,新引進的廣東富華車橋、弘鼎彩塗板及鍍鋅板生產線等項目加快實施,區屬工業經濟實力不斷增強。特別是,深化與包鋼的互利合作取得歷史性突破,總投資260多億元的包鋼550萬噸稀土鋼板材項目落戶我區並順利開工建設,項目投產後預計年產值實現300億元,將極大地帶動和加快區屬工業經濟集群化發展,必將為我區做大做強鋼鐵及其精深加工、不鏽鋼和稀土等優勢產業注入新動力。
服務業發展勢頭強勁。目前,已經形成了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生產性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良性互動的服務業體系雛形,以大型百貨、綜合超市和專業性市場為主體的商貿業態進一步完善。包百、王府井百貨、神華國際城、蘇寧電器、海德酒店等重點商貿流通、餐飲服務企業持續繁榮活躍。萬號國際酒店、東方紅商業廣場、恒隆都市豪庭、東源國際大廈等一批商業項目相繼建成,維多利商廈、頤高數碼等知名商企入駐我區,金融文化中心、茂業天地、新陽光國際城、銀河線等城市綜合體啟動實施,沿鋼鐵大街中央商務區已漸成規模,集聚輻射效應不斷增強。友誼蔬菜批發市場、甲爾壩農副產品批發市場等生活性物流企業日益發展壯大。華蒙鋼鐵物流中心、新奧蒙華物流園、中石化包頭分公司泰信油庫等現代物流企業在穩健起步中加快發展。2012年全區第三產業增加值預計達到470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比2007年增加了近7個百分點。
(三)改革開放不斷深化。政府機構改革全面完成,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穩步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國庫集中支付、部門預算全面實施。農村牧區綜合改革全面推行,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進入確權發證階段。堅持區域一體化發展,積極協調和服務包鋼輔業改制,成立了內蒙古包鋼西北創業實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構建起了改制企業經營管理新機制。大力實施“走出去、請進來”戰略,成功舉辦了南京招商項目推介會、包頭首屆鋼鐵精深加工(不鏽鋼)產業發展論壇等大型活動,參加了內蒙古·香港經貿合作活動周、第十二屆中國西部國際博覽會和中國第五屆民族商品交易會,區域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不斷擴大,五年累計引進自治區外(國內)資金400.8億元,實際利用外資6.9億美元,分別是上一個五年的2.2倍和2.3倍。
(四)生態宜居城區建設成效明顯。五年來,先後建成包頭樂園、雪鹿啤酒園等重點景觀工程,完成了友誼大街、團結大街等50餘條道路改造和256萬多平方米人行便道硬化工程,人均道路面積達到19.43平方米。實施了主要道路兩側和重要節點綠化工程,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36.2%,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9.3平方米。不斷加強禁牧禁礦、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強化對大青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管理,推動大青山生態應急水源工程加快建設,實施完成大青山南坡21600畝綠化任務;以荒山治理、生態修復及保護性開發於一體的天龍生態園建設已見成效,累計完成人工造林1.8萬畝,建成滴灌節水工程3600畝。總投資10.4億元的昆河綜合治理工程穩步推進,8.6公里水利工程全線貫通,6公里景觀工程建成使用,區域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大力實施舊小區綜合改造工程,累計治理改造舊小區102個,完成既有居住建築節能改造102萬平方米。保障性安居工程穩步推進,建成廉租住房1566套、公共租賃住房1931套、經濟適用住房35350套,改造城市棚戶區5946戶。特別是,作為包頭市創建國家衛生城市的主戰場,歷時三年,舉全區之力持續深入開展環境衛生、集貿市場、戶外廣告、餐飲和“五小行業”等多項創衛整治行動並形成長效機制,高標準地完成了全市50%以上的“創衛”迎檢任務,為包頭市順利摘得國家衛生城市桂冠做出了突出貢獻。
環境污染綜合治理工作開創新局面。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力度,攻堅克難,全力開展淘汰落後產能、“五小”行業燃煤設施整治、清潔能源替代等重點工作,圓滿完成了“十一五”期間節能減排目標。結合包鋼新體系項目建設,關停、拆遷了各類落後產能企業120餘戶。以成功承辦全市創建國家環保模範城市現場會為契機,多措並舉,承擔全市“三片兩線”環境整治近60%的工作任務取得突破性進展,由我區負責的91戶企業中,已完成整治企業36戶,正在實施整治企業21戶,切實發揮了中心城區的典型引導和示範帶動作用。
(五)城鄉統籌一體化加快發展。編制完成了昆都侖區空間布局規劃、城鄉一體化發展規劃和昆都侖區南部區、北部區及卜爾漢圖中心集鎮控制性詳細規劃,城鄉全域開發、統籌發展格局基本形成,“北開南拓西進”戰略深入實施。北部區城市化改造有序推開,三森建材城、居然之家、新東方汽車城投入運營,甲爾壩商場、新城村村民安置樓、億正國際中心等項目加快實施。南部區建設初具規模,城區框架進一步拉大,保利·拉菲公館、東亞·世紀城、京奧港·帝景、華發新城等一批現代化商住項目陸續建成,保成上元名府、恆大名都、中冶世家等項目加快建設。西部區城鎮化進程紮實推進,卜爾漢圖中心集鎮總投資5.6億元的61棟安置樓驗收合格,正在組織包鋼尾礦壩周邊五村村民搬遷入住,目前已搬遷村民1600戶,完成整體搬遷量的近75%;哈德門村1800畝高效農業園和卜爾漢圖嘎查300畝設施觀光農業園進展順利,分別建成溫室大棚20棟和64棟;昆河東岸保利香檳灣、東亞香堤麗舍、昆河一號等五個商住項目全部開工建設。
(六)人民生活持續改善。各項惠民富民政策全面落實,累計為民眾興辦的85件130項好事實事取得實效,城鄉居民收入持續增加,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均保持14%的年均增速,2012年預計達到37452元和15559元。“三個1000萬”工程深入實施,社區幹部補貼達到人均每月1534元,累計為區屬集體企業下崗職工補貼養老保險395萬元;建成300平方米的“兩室”用房64個,達標率90%。千方百計擴大就業,累計新增城鎮就業54621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28739人,高校畢業生就業11500人,農村牧區勞動力轉移就業12097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穩步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17226人,其中農牧民參保11535人,累計為3270人辦理了領取手續。將“五七工”納入養老保險統籌,為3984名“五七工”累計發放養老金7109萬元。按政策提高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標準,人均每月達到1800元,社會化發放率達到100%。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達到155048人,累計為19700人報銷醫療費用5000餘萬元。新型農村牧區合作醫療籌資標準提高至每人每年308元,農牧民參合率達到98.8%。關注困難群體,將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標準提高至505元,累計發放低保和各類社會救助資金1.4億元。積極探索居家養老服務新模式,培訓助老服務員140名,為72個社區和6個行政村的640餘名低收入空巢老人免費提供保潔、代購、精神慰藉等多項入戶養老服務。選擇條件成熟的社區,先後建成集膳食供應、生活照顧、保健康復、文體娛樂等功能於一體的日間照料中心19處,有效緩解了空巢、病殘和孤寡老人的“日間托養”難題。
(七)社會事業全面發展。科教大區實力不斷提升,全區已形成各類科研機構11家、高新技術企業6家、民營科技企業32家、各級創新型(試點)企業13家,儲備科技專家316名。累計投入套用技術研究與開發資金1.88億元支持科技創新,實施國家級、自治區級、市級科技項目162項,科技創新對促轉型、調結構的帶動力持續增強。全力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高中教育優質特色發展,民族教育優先重點發展,學前教育協調快速發展,建成自治區級、市級示範校、實驗校36所,自治區優質高中3所,新建和平中學、和平國小、蒙古族學校投入使用,中高考成績連續五年領跑全市,全區基礎教育水平穩居自治區前列,部分指標已達到國內先進水平,成為國家首批“兩基”達標區(縣)、全國“兩基”工作先進區(縣)。教育基礎設施不斷最佳化,投入5.69億元,提前一年在全市率先完成了60所學校106個單體46.9萬平方米的校安工程;組織實施學校標準化建設,全區61所公辦中國小現代化裝備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斷健全,建成街鎮綜合文化站15個,社區(村)文化活動室86個,社區圖書室56個,“草原書屋”24個。每年組織開展“魅力昆都侖文化藝術節”、全民健身、元宵節花燈展等系列大型文化體育活動,培育了“魅力昆都侖”品牌,廣大人民民眾文化生活日益豐富。文化產業初具規模,建成包頭花苑、包頭樂園、昆都侖水庫旅遊風景區等文化產業集聚區。
認真做好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低生育水平保持穩定。國情國力調查和統計工作取得新成績,圓滿完成第二次經濟普查和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被自治區評為統計基層基礎建設“五星級”達標示範區。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深入開展,在包頭市歷次迎接全國文明城市評選和城市文明程度指數測評中,充分發揮中心城區主力軍作用,為包頭市蟬聯“全國文明城市”三連冠作出突出貢獻。積極應對黃河3號洪峰險情,臨危受命、迎難而上,高質量、高效率地完成了市里下達的包鋼尾礦庫及中慧鋼鐵11萬千伏高壓供電線路3.84公里防護工程、黃河3.6公里防洪堤壩工程(打不素至蘭貴窯子段)和哈德門滯洪東堤3公里護堤工程建設任務,有力地保障了人民民眾生命財產安全。深化軍政軍民團結,三次榮獲自治區“雙擁模範區”稱號。認真落實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各民族團結進步、繁榮發展的大好局面進一步鞏固。醫療基礎設施持續改善,累計建成一體化管理的村衛生室20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村衛生室在各街道和嘎查村實現全覆蓋。檔案、志史、婦女、兒童、殘疾人和紅十字事業有了新發展。
(八)社會管理水平穩步提升。高度重視並加強信訪工作,著力排查化解社會矛盾,五年累計投入7048萬元專項信訪資金,成功化解1000餘件信訪案件,群體性上訪持續下降。堅持“重心下移、關口前移、預防為主、標本兼治”的工作方針,創新維穩工作模式,對實施重大工程項目建設和制定重大政策可能出現的社會穩定風險做到先期評估、先期預防、先期化解,實現由被動保穩定到主動創穩定,最大限度地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社會矛盾。
深入開展“平安昆區”創建活動。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加大人防、物防、技防投入力度,初步建成街面巡控網、城邊村防控網、單位和行業場所防控網。強化群防群治,加強校園周邊、商圈等重點區域專項整治,嚴厲打擊違法犯罪活動,民眾安全感明顯增強。建立起戰訓結合應急處突機制,社會公共安全管理水平不斷提升。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加大監管力度,有效杜絕了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的發生。
紮實推進社會管理創新。加大社區信息化投入力度,在城區所有社區全部配備社區信息化管理系統,成為包頭市率先實現信息化建設全覆蓋的城區。開通自治區首個社區便民服務熱線“12349”,為居民提供即時個性化服務。加強流動人口服務管理,依託公安專網建立起流動人口服務管理信息化平台,對流動人口及出租房屋信息進行了社會化採集。積極推進“精街道、強社區”管理體制改革準備工作,結合基層“兩委”換屆,依據地區發展實際,將城區108個社區調整為72個,有效夯實了基層組織基礎。積極推廣使用社區矯正GPS定位管理系統和法律援助信息系統,進一步提升了對社區特殊人群的服務管理水平。組織推行社會管理“四化”建設、“一網三聯四調”社會管理綜合治理機制和社情民意開放式溝通管理模式等措施,基層社會服務管理更加務實長效。
(九)政府自身建設不斷加強。本屆政府履職以來,高度重視執政能力建設,全面履行政府職能,著力提高領導班子的執政能力和行政水平。
深入推進依法治區,不斷提升依法行政水平。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執行人大決議,充分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的意見和建議,決策科學化、民主化程度不斷提高。認真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五年累計辦理自治區、包頭市、昆區三級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427件,辦結率100%。加強法制建設,規範執法行為,開展了全區行政執法機構主體資格清理確認工作,工商、稅務、交通管理、質量技術監督、食品藥品監督和國土資源、規劃等部門依法行政,為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認真貫徹落實“五五”、“六五”普法規劃。完善電子政務建設,大力推進政務公開,保障人民民眾的知情權和參與權。
強化執行力建設,不斷提高行政效能。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決策部署,加強對政策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確保政令暢通。圍繞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不斷完善公共財政體系,做好財稅增收節支工作,增強提供公共服務的財政保障能力。開展“執行力建設年”活動,嚴格執行工作問責、跟蹤問效制度,不斷完善抓落實的長效機制。規範和完善區政府議事規則,凡屬重大問題都提交政府常務會、區長辦公會討論研究、民主決策。辦實、辦好“政府熱線”,累計辦理各類來電、來信共7183件(個),辦結率100%。
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全面落實“一崗雙責”。認真貫徹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和領導幹部廉潔從政準則,強化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重視源頭治理,規範資金運行,加大反腐倡廉力度,有效預防和杜絕各類違紀違法現象的發生。繼續壓縮經常性項目支出,嚴格控制“三公”費用。紮實開展了黨政機關公務用車專項治理和工程建設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沒有出現任何違反規定和要求的問題。
各位代表!過去的五年,是我區改革開放和全面建設自治區科學發展先行區取得重大進展的五年,是經濟社會實現又好又快發展、城區競爭力日益提升的五年,是人民民眾得到更多實惠的五年。五年來,區政府一班人做到了立足長遠打基礎,著眼未來謀發展,有效應對複雜多變的經濟形勢,加快推進轉變發展方式步伐,積極面對矛盾凸顯的社會環境,堅決維護和諧穩定大局。五年來的成功實踐使我們深深地體會到: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必須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決策部署,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從全市大局和我區實際出發,不斷完善發展思路,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加快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大力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城鎮化和農牧業現代化相互協調,努力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必須把以人為本的理念貫穿發展全過程,下大力解決好人民民眾最直接、最關心、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把發展成果更多更好地體現在改善民生上;必須堅持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不斷鞏固和發展團結穩定的大好局面。
各位代表,五年的輝煌業績,奠定了科學發展的堅實基礎,開啟了富民強區的嶄新局面。這些成績的取得,得益於區委的正確領導和區人大、區政協的監督支持,得益於全區各族幹部民眾的團結奮鬥,得益於社會各界的廣泛參與。在此,我謹代表區人民政府,向在各個領域和崗位上無私奉獻的全區各族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和無黨派人士,向離退休老同志,向駐區單位和企業,向駐區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和政法幹警,向關心、支持昆區建設和發展的同志們、朋友們,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各位代表,在客觀總結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我區發展還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產業集群化發展相對緩慢,區屬工業支柱項目不多,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滯後;資源和環境對經濟發展的制約加劇,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任務艱巨;現有城區布局、承載能力和服務功能還不能完全適應人口及各類要素集聚,城鄉發展不平衡,統籌城鄉任務繁重;廣大民眾在住房、就業服務、社會保障、文化教育、醫療衛生等方面的需求不斷增多,對基本公共服務提出了新要求;政府自身建設、經濟發展環境仍需進一步加強和最佳化。對此,我們將在今後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決。
二、今後五年政府工作總體要求
今後五年,是我區繼往開來,乘勢而上,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向深入的關鍵時期。新一屆政府必須樹立強烈的緊迫感和責任感,把握新機遇,迎接新挑戰,努力推動各項工作再上新台階。
今後五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實施“科學發展、轉型升級、富民強區”戰略,著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著力推進城鄉統籌發展,著力提升城市建設品味,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著力加強社會管理創新,全面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地區生產總值、城鄉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加快建成自治區科學發展先行區,為率先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而努力奮鬥。
新一屆政府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三個提升、五個轉變、六大工程”以及實現“五個加快、五個包頭”的工作總布局和總要求,切實提升產業發展的層次與質量,顯著增強金屬深加工園區的綜合承載力和現代服務業的輻射帶動力,加快推動增長模式由粗放型增長向集約型增長轉變;切實提升城區品質和城鄉統籌發展水平,顯著增強城區特色和綜合功能,加快推動城區向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轉變;切實提升人民民眾的幸福指數、幸福感,加快推動發展取向由更多地追求經濟成長向更加關注和改善民生轉變。使地區競爭力更加雄厚,發展環境更加優良,城鄉建設更加協調,社會關係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實現上述奮鬥目標,要著力從以下幾個方面,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著力加快新型工業化進程。堅持擴展提升增量和調整最佳化存量並舉,構築“一強一優一基地”。圍繞包鋼新體系建設,延伸產業鏈條,提升產品、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做強鋼鐵精深加工和稀土鋼等普特鋼產業。按照高起點、大產業、高品質、大潛力的原則,在金屬深加工園區建設中貫穿超前謀劃、明確定位、完善機制的思路,通過抓好抓實園區的規劃建設,形成特色品牌集中、特色產業集聚,體現結構最佳化、節能減排,環境優美、提檔升級,服務優良、功能完善的優質生態工業園區,將工業園區打造成為我國北方地區重要的鋼鐵工業基地。
——著力推動服務業擴量提質。依託我區良好的商貿業發展基礎,構築“一個中心”。以集約型、高密度開發為推進方向,以商務樓、城市綜合體、區域性功能設施板塊為特點,培育形成樓宇經濟成長極。推動集中服務和分片布局相結合,引導區內外各類金融機構、非金融機構的總部或分支機構入駐我區,培育形成金融服務業增長極。集中力量把鋼鐵大街儘快打造成我市名副其實的中央商務區,同時科學整合運輸、倉儲、裝卸、包裝、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平台等物流資源,培育形成物流服務業增長極。通過以上“三大引擎”,將我區打造成為服務本市、輻射周邊的內蒙古中西部地區現代服務業中心。
——著力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加快實施城鄉一體化發展總體戰略和中心城區主體功能區發展戰略,打造“一河一帶四區”新格局。繼續實施昆河綜合治理工程,進一步提升昆都侖河的防洪能力和景觀效果,把昆都侖河兩岸建設成集休閒、生態、娛樂為一體的濱河景觀區。結合尾礦壩周邊移民搬遷工程、G6高速北出口城邊村改造和大青山南坡綠化工程,將昆都侖北部地區建設成為城鄉統籌示範帶。把昆都侖北部區從東至西依次規劃建設成商貿服務區、現代物流產業區、都市有機特色農業區和食品加工區。
——著力加快生態宜居城區建設。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水平建設,強化規劃的科學性、指導性和約束力,加強待開發區域的城市設計,建設一批體現昆區特色、具有現代氣息的標誌性建築組群,塑造城市新形象。不斷改善城區居住條件,繼續投入資金對舊小區實施既有居住建築節能改造、供熱二次管網改造、排水管網改造以及硬化、亮化、美化改造。切實提升城區承載能力,加快北部區“四橫六縱”、南部區“三橫三縱”路網建設,構建“城外成環、城內成網、環網相連、節點暢通”的城市交通新框架。堅持建管並重,健全管理機制,組織建設城區信息化管理平台,有效提升城區精細化、科學化、法制化和標準化管理水平。深入推進大青山南坡綠化、荒地荒坡生態治理、植樹造林等重點生態工程,使大青山生態功能區和生態敏感區得到妥善保護,顯著改善城區生態環境。積極貫徹集約發展、清潔發展方針,嚴格落實節能減排政策,堅決淘汰高污染、高耗能企業,全面完成“三片兩線”環境綜合整治任務。加快發展循環經濟,紮實做好節能、節水、節地等工作,推動可持續發展,努力實現全面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城區的目標。
——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堅持以人為本,解決好涉及人民民眾切身利益的問題,讓人民民眾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積極推進公共設施、公共財政建設,統籌城鄉協調發展,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水平。不斷加強精神文明建設,進一步鞏固和擴大自治區文明城區創建成果,加快發展社會事業,提升科技實力、教育水平、文化競爭力。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努力營造城區安全、社會安定、人民安居的社會環境,形成社會和諧人人有責、和諧社會人人共享的生動局面。
三、2013年主要工作
2013年是全面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承前啟後的關鍵一年,是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的重要一年,我們將牢牢把握穩中求進的總基調,重點做好以下八個方面的工作,力爭完成“十二五”規劃確定的經濟社會發展年度目標任務。
(一)發展壯大優勢特色產業,不斷提高工業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以園區建設為平台,以重點項目為抓手,大力提升資源型產業層次、提高非資源型產業比重,發展壯大優勢特色產業,建設我國北方地區重要的鋼鐵工業基地。
增強園區可持續發展能力。堅持用規劃促發展,加大投入力度,全力推進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結合經一路、緯三路、展業路等主幹路網修建,統籌推進給水、排水、天然氣、供電、通訊、供暖等配套設施完善,實現各類配套設施集約高效利用。認真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藉助大青山生態應急水源工程,加大協調運作力度,推動實施引水入園工程,緩解工業用水緊缺制約。搶抓自治區打造沿黃沿線經濟帶政策機遇,策劃、包裝一批精品項目,積極爭取自治區政策和資金支持。盤活園區存量土地資源,多渠道開展融資工作,增強園區“造血”功能。最佳化園區管理機制和考核獎懲機制,按照“一個項目、一套班子、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要求,完善入園項目推進落實機制,確保項目引得進、留得住、發展好。
促進產業最佳化升級。堅持在增量中調整結構,在轉型中最佳化升級,加大園區選商引資力度。圍繞鋼鐵、不鏽鋼、稀土等主導產業,著力抓好上下游產業鏈招商和關鍵缺失環節配套產品招商,發展壯大鋼鐵精深加工和稀土套用等優勢特色產業。堅持區域一體化發展思路,全力支持包鋼新體系項目建設,鼓勵和推動中小企業圍繞包鋼綜企、西北創業等大企業上下游產業提供協作配套,建立穩定的產供銷和技術開發等協作關係,推進產業集群化發展。依託包鋼稀土高科新建的稀土焙燒中心、萃取中心和處理中心等項目,不斷延伸稀土產業鏈條,提升稀土套用產業發展層次,做大稀土產業功能區。藉助華業特鋼100萬噸不鏽鋼異地搬遷、大安鋼鐵100萬噸特種鋼、吉宇鋼鐵200萬噸技改擴能、神潤電梯導軌、鑫恆煤化工公司汽車配件等重點項目的有序實施,著力推動資源型產業轉型升級。加大非資源產業比重,加快上潤精密儀器儀表製造、美國肯納金屬煤機製造、廣東富華車橋、江蘇新達熱計量表等項目建設進度,積極謀劃和引進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術、節能環保等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
抓緊實施園區環境綜合整治。建立健全園區環境衛生管理長效機制,出台切實可行的管理細則和考核辦法,責任落實到崗到人。針對園區內企業工業垃圾無序堆放、“門前三包”責任不落實、運輸車輛超限超載及路面隨意拋灑等突出問題,聯合交警、城管、環保等相關職能部門,對違規企業依法嚴厲打擊並責令限期整改。以“三片兩線”環境綜合整治為抓手,按照“關停一批、搬遷一批、改造一批、引進一批”的工作思路,在年內努力完成好剩餘40餘戶“兩高”企業整治任務的基礎上,繼續加大對煤炭等散體物料貨場揚塵的整治力度,務求見到實效。分步驟、有計畫地對園區道路兩側實施綠化、美化和亮化,不斷提升園區綠化覆蓋率和現代化氣息,逐步建設形成規範有序、清潔美觀的園區新形象。
(二)加快第三產業發展,進一步增強輻射帶動力。堅持生產性與生活性服務業並重、現代與傳統服務業並舉,促進服務業發展提速、比重提高、競爭力提升,構築服務本市、輻射周邊的內蒙古中西部地區現代服務業中心。
推動生活性服務業提檔升級。精心打造鋼鐵大街中央商務區,完善和提升包百—王府井和神華商圈服務功能,加快茂業天地、新陽光國際城、銀河線、維多利摩爾城等項目實施進度。堅持以存量促增量,全力推動市委、市政府現址及鋼22、鋼24街坊開發改造。進一步最佳化樓宇招商機制,加大樓宇招商力度,力爭引進大公司、大集團總部、研發中心和新型業態落戶我區,加速資金、信息、決策、研發等要素在我區的集聚,不斷提升城區的服務功能和帶動作用。積極培育消費新熱點,健全社區服務網路,規範和引導家政、養老、托幼等便民服務業有序發展。
促進生產性服務業不斷壯大。以金融文化中心等項目為依託,大力引進金融機構區域總部,積極發展保險、證券、信託等非銀行金融機構,配套發展會計、評估、經紀、諮詢等金融服務中介機構,提升金融業發展水平。發揮我區獨特的區位、交通、鋼鐵產能優勢,以創新供應鏈管理模式和推進物流信息平台建設為支撐,實現現代物流業與鋼鐵、不鏽鋼等主導產業的聯動發展,支持和推動華蒙鋼鐵物流中心、新奧蒙華物流園、東寶現代物流園、閩港源順物流園、中石化包頭分公司泰信油庫等企業加快發展,努力建成輻射西北地區最大的鋼鐵化工物流基地。繼續加大農貿市場升級改造力度,實施友誼蔬菜批發市場信息化改造和甲爾壩農副產品批發市場綜合改造,促進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健康發展。
(三)積極穩妥地推進城鎮化,統籌城鄉協調發展。立足於加快改變城鄉二元經濟結構,逐步縮小城鄉發展差距,不斷提高統籌城鄉發展水平。
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總結和推廣甲爾壩村集體經濟模式、新城村整村開發模式、和平村連片開發模式的成熟經驗和先進做法,充分發揮甲爾壩村、和平村等城鄉一體化試點村的示範帶動作用,推動億正國際中心、甲爾壩大廈等項目加快實施,有序推進北部區城市化改造進程。按照“收縮轉移、集中發展”戰略,加快完善卜爾漢圖中心集鎮排水、熱力、電信等市政基礎設施配套,有效提升中心集鎮承載能力,年內完成包鋼尾礦壩周邊五村生態移民搬遷工作。鞏固和深化南部區城市化改造成果,繼續實施華發名流置業、中冶世家等商住項目,加快發展阿爾丁南大街周邊現代商貿服務業,不斷完善南部區生活居住、商務辦公和文化休閒功能。
積極發展現代農牧業。強化農牧業科技服務,完善農畜產品質量檢測監管和重大動物疫病防控體系,加大新品種、新技術、新設施等集成推廣力度,提高農業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按照“接二產、連三產”發展思路,推動農牧業與綠色食品加工業、餐飲業、旅遊業聯動發展。發揮近城優勢,在烏蘭計二、三村、哈德門村、卜爾漢圖嘎查等城郊地區,依託哈德門村1800畝高效農業園和卜爾漢圖嘎查300畝設施觀光農業園等項目,加快發展以綠色果蔬生產、花卉種植、特色養殖、旅遊觀光、休閒採摘為一體的現代休閒觀光農牧業,建設都市有機特色農業區和食品加工區,提升種養業經濟效益,促進農牧民多渠道增收。
(四)加快生態宜居城市建設,著力提升綜合承載能力和服務功能。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水平管理,
全面加強生態建設、人居環境建設和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布局合理、特色鮮明、功能完善、生態宜居的現代化城市。
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紮實推進林業生態建設工程,完成大青山南坡綠化二期工程1500畝建設任務。加大對大青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力度,依法嚴厲打擊亂砍亂伐、私挖濫採行為,鞏固生態恢復治理成果。認真落實草原生態補獎政策,確保圍封禁牧工作不鬆勁、不反彈,實現草原生態體系持續恢復。全力做好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創建工作,年底達到包頭市環保模範區創建要求。繼續強化節能減排責任目標的落實和考核工作,加大對工業、交通、建築、公共機構等各領域的經常性節能減排檢查力度,綜合運用經濟、法律、技術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深入推進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
用規劃設計引領城市建設。嚴格遵循包頭市出台的城市重點區域規劃設計方案,重點推進鋼鐵大街沿線、阿爾丁南大街沿線和昆河兩岸的城市建設。通過超高層地標、主要高層建築和底層標誌性建築的有序實施,在鋼鐵大街中央商務區沿線建設形成錯落有致、收放有序的城市天際線。從開發控制、開放空間及建築指引三個層面入手,突出南部區今後發展的靈活性和操作性,在阿爾丁南大街沿線發展形成文教科研和商貿混合區。抓緊完成昆河綜合治理二期景觀工程建設,加快昆河東路(北延)征拆進度,推動保利香檳灣、東亞香堤麗舍、濱江國際等商住項目有序實施,積極幫助和協調華業特鋼舊址儘快啟動開發,逐步將昆河打造成集工業文化、草原文化、移民文化於一體的景觀綠廊,不斷激活城市靈氣,進一步增添城區魅力。
加強人居環境和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改善人居環境質量,實施50萬平方米既有居住建築節能改造、20萬平方米小區供熱二次管網和3公里排水管網改造。改善提升5個小區物業管理。繼續加強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年內建設400套經濟適用住房和260套公共租賃住房,分配300套廉租住房,為800戶廉租家庭按時足額發放租金補貼,妥善解決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在市府東路、莫尼路、三八路、沼潭西路等6條道路兩側實施綠化、美化。加大以完善路網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向西打通黃河大街並延伸青山路,對昆工路、民族西路等5條道路實施道路拓寬、路面修補等綜合改造,著力緩解區域交通壓力。
鞏固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完善和落實好國家衛生城市長效管理機制,發揮綜合執法、環衛、街道社區在城市管理中的基礎性作用,鞏固和擴大創衛成果。集中力量開展建設市場秩序專項整治,強化規劃剛性約束力,加強對城中村、城鄉結合部和拆遷改造區域的綜合整治,堅決制止和依法打擊未批先建、私搭亂建等違法行為。不斷提高社區管理服務水平,更加關注人性關懷和訴求回應,積極鼓勵和支持市民參與城市管理,助推城市管理向更加精細化、科學化邁進。
(五)深化改革開放,增強發展動力和活力。堅持在加快發展中全面推進改革開放,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新動力、注入新活力。
穩步推進重點領域改革。強化國有資產監管,探索國有資本運營途徑,不斷提高國有資本運營質量。加強政府債務管理,嚴格控制舉債規模,有效防範債務風險。鞏固事業單位績效工資改革成果,健全完善激勵競爭機制,進一步激發事業單位發展活力。繼續引導企業建立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最佳化法人治理結構,加大對重點企業上市的支持力度。認真貫徹落實鼓勵中小企業發展的各項政策,為企業營造良好發展環境,積極幫助中小企業爭取融資。
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抓住國內外新一輪產業調整和生產要素重組機遇,主動承接沿海發達地區產業、資金、技術和人才轉移,在“引資”和“引智”上力爭取得新實效。積極參與以呼包鄂為核心的自治區西部經濟區建設分工協作,推進優勢產業和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對接,提高區域合作水平。堅持把招商引資與產業發展規劃、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產業集群化發展相結合,堅持把招商引資與培育新的經濟成長點相結合,實施“定向定點定位”招商,有目標、有標準地選商、擇商,著力引進科技含量高、財稅貢獻大、帶動作用強的項目,切實提升招商引資實效。
加快推進科技創新。充分發揮企業作為科技創新主體的作用,繼續加大對科技創新的扶持力度,鼓勵和支持以神潤高新材料為代表的技術創新企業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加強科技創新服務平台建設,年內建成園區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積極幫助企業爭取承擔上級科技項目,引導和推動企業拓展與區內外知名科研院所的產學研合作領域,促進企業不斷增強自主創新的內生動力。
(六)著力改善民生和發展社會事業,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繼續為人民民眾興辦10件18項好事實事,讓人民民眾在改革發展中得到更多實惠。
增加城鄉居民收入。落實好增加民眾收入的政策措施,完善企業職工工資集體協商機制,促進職工收入與企業效益同步增長。嚴格落實糧食、良種、農機具購置、農資綜合補貼等惠農惠牧政策,增加農牧民政策性收入。加強農村牧區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的職業技能培訓,大力發展勞務經濟,提高勞務輸出的組織化程度,促進農牧民轉移就業,增加工資性收入。
做好就業和再就業工作。加大對就業和創業的支持力度,通過項目建設拉動就業、中小企業吸納就業、自主創業帶動就業、開發公益崗位扶持就業、加強培訓提升就業等形式,重點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再就業工作。計畫全年實現新增就業8000人,實現高校畢業生就業3000人,確保就業形勢相對穩定。加強勞動執法,保障勞動者權益,建立和諧勞動關係。
提高社會保障水平。擴大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和城鎮居民醫療保險覆蓋面,將未參保集體企業職工全部納入城鎮職工養老保險保障範圍。進一步強化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審查工作,確保失地農民納入社會保障體系,讓更多民眾實現老有所養。繼續按政策提高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標準、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和農村“五保戶”供養標準。積極開展扶貧濟困送溫暖活動,投入500萬元救助特困民眾。
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不斷提升基礎教育內涵式發展水平。均衡配置教育資源,支持鼓勵城區優質教育資源向農村流動,逐步縮小城鄉差距、校際差距,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完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推進落實高中階段免費教育。繼續加大教育投入,改善教育教學條件,年內建成包鋼實驗二小分校、蒙古族幼稚園分園,實施完成包鋼十五中、鐵路第三幼稚園擴建工程,啟動建設團結幼稚園和新光幼稚園。選拔引進優秀年輕教師,最佳化教師隊伍結構,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做大、做強教育強區品牌。
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大力推動文化基礎設施項目建設,逐步完善“一區兩館、一街鎮一站、一社區(村)一室”三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繼續開展豐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動,推動民眾體育繁榮發展。不斷鞏固全國文明城市建設成果,深入開展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加快提升居民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以文化促文明、以文化促和諧。依託昆都侖河、昆都侖召、石門文化等基礎條件,進一步發掘城區歷史文化和特色文化資源,積極發展文化創意、出版發行、演藝娛樂、影視動漫等文化產業,不斷提升我區文化軟實力。
高度重視醫療衛生事業。強化疾病預防控制和公共衛生監督,依法打擊非法行醫,整頓和規範醫療服務市場秩序。
加強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建設,進一步完善覆蓋全區的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體系。做好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穩定適度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質。深入開展雙擁共建,鞏固雙擁模範區創建成果,支持駐區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建設。切實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的橋樑紐帶作用,促進婦女、兒童、殘疾人、紅十字事業協調發展。繼續加強統計工作,做好檔案、民族宗教、志史、扶貧等工作,推進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
(七)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不斷提高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以“創新體制,健全機制,最佳化模式,完善措施”為重點,不斷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管理格局。
全面推行街道社區管理體制創新。按照社區工作上下對接、社區幹部分層管理、社區財務獨立核算、社區經費確定標準的要求,逐步建立健全精街道強社區管理體制。通過成立社區黨委(總支)、完善社區服務站、規範社區居委會,搭建起“一委一站一居”工作格局,全面推行格線化管理,廣泛收集社情民意,及時幫助反映和協調解決民眾的實際問題,不斷提升社區服務和管理的精細化水平。堅持以居民需求為導向,科學整合社區資源,將社區管理及服務等各項業務集中在“一站式”服務大廳受理,努力為居民提供多層次、多樣化的便民服務。大力推進社區信息化建設,依託社區信息服務網路,完善以社區綜合資料庫為支撐、渠道界面統一、覆蓋社區各類服務業務的綜合信息平台,使居民能夠儘快享有“一網式”、“一線式”的信息化服務,努力把社區建設成為管理有序、服務完善、文明祥和的社會生活共同體。
全力維護社會穩定。構建信訪、調解、綜治“三位一體”的社會矛盾排查化解機制,引導民眾依法、有序表達訴求,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層和萌芽狀態。加大信訪積案化解力度,認真解決土地徵用、房屋拆遷、勞動就業、企業轉制等方面突出問題,維護民眾合法權益。加大民間融資監管力度,依法嚴厲打擊非法集資、惡意逃債等違法行為。全面落實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突出抓好前置準入、決策評估和事後問責三個環節,推動社會矛盾防控和化解工作規範化、常態化。
強化社會管理綜合治理。繼續開展“平安創建”活動,投入2000萬元逐步建成覆蓋全區社會面的視頻巡控報警聯網系統,進一步最佳化和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有效提升公共安全和社會治安保障能力。深入開展嚴打整治行動,加大案件偵破力度,切實增強人民民眾安全感。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抓好非煤礦山和危險化學品、道路交通、建築安裝、消防等重點領域的隱患排查治理,堅決杜絕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強化食品藥品安全監管,確保人民民眾飲食用藥安全,爭創國家和自治區食品安全示範區。健全完善應對災害事故、突發公共安全事件的預警和應急處置機制,增強應急處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