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市公司會計
信息披露的現狀 上市公司及時、真實、充分、公平地向廣大投資者披露可能影響投資者決策的信息是上市公司必須履行的義務。從巨觀而言,它有助於國家的
巨觀調控和市場的運轉,有助於社會資源的最佳化配置,有助於維護證券市場
秩序,促進證券市場的發展;從微觀而言,從企業外部信息需要者角度來看,它有助於保障投資者和債權人等信息使用者的利益,從企業角度看它有助於公司的籌資和降低籌資成本,有助於促進公司自身的發展,從企業經營管理者角度看,有助於落實和考核其經營管理責任。總之,公平、真實、充分、及時的上市公司會計
信息披露於國家、於企業、於民眾都是大有好處的。 我國證券市場起步於90年代初期,經過近幾年的發展,在會計
信息披露方面,已經取得了很大成績,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正在向好的方向發展,但也存在不少問題。
1.取得的成績
(1)會計
信息披露規範逐步完善。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了以《公司法》、《證券法》、《股票發行與交易暫行條例》為主體,以《公開發行股票公司
信息披露實施細則(試行)》和證監安會發布的關於信息披露內容和格式準則為具體規範的信息披露的基本框架,和首次披露(招股說明書、
上市公告書)、定期報告(中期報告、年度報告)和臨時報告(重大事項報告)三部分組成的信息披露內容,初步規範了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問題。目前我國證券市場
信息披露制度的框架體系如圖1: 圖1 證券市場信息披露制度的框架體系 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披露往往不是單獨進行的,而是與其他非會計信息一起,在公司入市(一級、二級市場)、入市以後的適當時機公開披露。綜觀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檔案,雖然在招股說明書、
上市公告書、定期報告、臨時報告中,會計信息都是其主要內容,但是出於用戶和
市場管理的需要,同時披露非會計信息也是必要的。因此,上市公司會計
信息披露制度就不可能象我們習慣上所理解的行業會計制度那樣獨立存在、自成一體,而是滲透在有關法規和信息披露規範性檔案之中。在這些公開披露信息中,還應包含註冊會計師對上市公司披露信息所作的各種審查、鑑定、評估、驗資、查帳、審計的報告和意見。
(2)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監管體系正在不斷完善。1992年11月,為了適應證券市場管理的需要,我國成立了國務院證券管理委員會(簡稱證券委),同時還成立了中國證券監督委員會(簡稱證監會)。前者是我國證券市場的主管機構,後者是一個受證券委指導並授權全面監督檢查與歸口管理
證券業務的政府執行機構,負責建立健全
證券監管工作制度。它們從巨觀管理的角度出發,對我國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進行了比較有效的管理。此外,
證券交易所也積極地參與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管理。另外,在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監管體系中,註冊會計師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也正越來越明顯地發揮出來。從1997年年報的審計看,註冊會計師們出具解釋性說明的明顯增多,同時,重慶會計師事務所對“渝鈦白”說“不”,以及普東大華會計師事務所對“寶石A”年報的拒絕發表意見,都開了我國證券市場的先例。隨著1998年“脫鉤”工作的迅猛開展,我國註冊會計師的職業責任感更有明顯提高,其執業環境也正在改善。
(3)隨著證券市場的發展,證券市場投資者的心理素質和投資分析、決策水平等技術能力正在不斷提高。
2.存在的問題
(1)有關法規、制度不完善。迄今為止,規範我國證券市場的根本大法《證券法》雖然已經出台並實施,但有些規範仍然採用“試行”、“暫行辦法”的形式,明顯帶有過渡色彩;上市公司會計制度不規範。根據財政部和中國證監會規定,我國上市公司的會計處理從1998年起執行財政部發布的《股份有限公司會計制度》和“現金流量表”、“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等幾個具體會計準則以及《關於執行具體會計準則和〈股份有限公司會計制度〉有關問題的解答》等有關條件,使上市公司對外公布的會計信息的透明度得以加強,同時也體現了與國際慣例不斷接軌的原則,但隨著證券市場的擴大,現行會計制度中有些規定仍有些滯後,一是某些新情況、新業務,在會計處理上仍有待於進一步規範。如對收購、兼併、合併、破產等的帳務處理、對即將發行可轉換
公司債券的帳務處理、對金融衍生工具的帳務處理等等,二是上市公司會計制度太分散,不易全面執行,三是與國際會計準則不一致,跟不上我國證券市場向
國際化邁進的步伐,不利於我國企業在國際資本市場上融資。
(2)會計信息披露不規範。現行會計
信息披露制度不很規範,散見於各種規定之中。而我國目前制定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法規的有關機構有全國人大、證券委、證監會、財政部和其他機構等,令出多門,管理不統一,從而導致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缺乏統一性;
信息披露制度不穩定,有些治標不治本的規定經常變動,既不易把握,又不易執行,給會計信息披露出現虛假、遺漏、隱瞞等現象以可乘之隙。
(3)上市公司會計行為不規範。上市公司的會計行為是企業的會計人員收集、整理、加工會計數據並進行檢驗後,向利益相關方披露會計信息過程的總稱。上市公司會計行為的不規範,造成了其披露的會計信息的質量不高。
具體表現在:
①不夠真實。企業管理當局出於經營管理上的特殊目的,蓄意歪曲或不願披露詳細、真實的信息,低估損失,高估收益,這方面的信息造假行為在當前我國證券市場上屢見不鮮。1997年轟動一時的“紅光實業”、“瓊民源”事件便是例證。1998年A股上市公司年報中獲得補貼收入提升公司業績的公司有410家,說明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的真實性仍有水份。再者,上市公司運用不恰當的會計處理辦法,提供帶有明顯誤導性的財務報告,以粉飾經營業績,在我國證券市場上亦不乏其例。1998年A股上市公司年報中主業業績下降、
關聯交易頻繁、託管收益和
資產置換收益劇增成為一種普遍現象。很多公司在招股說明書和
上市公告書中披露的公司盈利的預測值與實際值相差一倍、數倍甚至數十倍,用過高的盈利預測信息騙取股東和
社會公眾信任,成為我國證券市場的一項痼疾。1998年以前,10%的
淨資產收益率成為一般上市公司配股的資格線,多數達不到資格線的上市公司就利用會計制度(更有部分分公司違反制度)“操縱”
利潤來達到目的,我國證券市場的“10%現象”蔚為奇觀,即
淨資產收益率位於10%-11%的上市公司數量遠遠大於9%-10%之間的上市公司數量。1998年,隨著上市公司配股條件的修改,配股資格線由10%調整為6%,過去上市公司
淨資產收益率集於10%-11%的現象得以改觀,1998年度上市公司淨資產收益率處於該區域的有112家,占全部上市公司的15.45%,而在1997年是207家,占當年全部上市公司的28.55%。①真實性是會計信息的生命,不真實的會計信息必然導致決策的失誤;
②不夠及時。在證券市場上,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能否及時,直接關係到眾多投資者的切身利益。一旦信息披露不及時,產生了
內幕交易,一般投資者的損失可想而知。目前,我國絕大多數上市公司已經基本能夠做到在規定時間披露業績報告,但對重大事件的披露仍往往不及時。這就降低了會計信息的預測價值和反饋價值,降低了會計信息的相關性;
③不夠充分。不少上市公司在
信息披露中,對有利於公司的會計信息過量披露,而對不利於公司利益相關者利益的會計信息披露,常常不夠充分,甚至三緘其口。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對關聯企業之間的交易信息披露雖比以前充分,但仍不夠細緻。對企業償債能力的揭示不夠充分。很多企業在存在大量應收帳款的情況下,卻不對應收帳款的構成進行分析,或者對企業的
對外擔保情況、或有負債的具體內容進行隱瞞等等。對資金投放去向和利潤構成的信息披露不夠充分。對一些重要事項的披露不夠充分。借保護商業秘密為由,隱瞞對企業不利的會計信息尤其是涉嫌違規的行為的披露;
④不夠公平。證券監管部門一再強調上市公司必須在其指定的新聞媒體上發布信息,然而迄今為止仍有個別上市公司不分時間、場合、地點隨意披露會計信息,有些上市公司的有關重要信息(如業績、分配方案、重大
資產重組方案等)尚未公開披露,市場上一部分人已了如指掌,有些上市公司還擅自公布涉及
國家經濟政策方面的重要信息,助長了股市的投機性,有些上市公司公布的會計信息朝令夕改,讓投資者無所適從。
(4)審計執業不規範。作為證券市場的鑑證者,會計師事務所在市場
信息披露中發揮著獨特的作用,投資者能否得到可靠的信息,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註冊會計師的意見。在過去的幾年中,惡性的虛假報表案件接二連三,不少潛在問題也令人寢食不安。在“紅光實業”和“瓊民源”等重大案件中,負責審計的成都蜀都、中華和海南大正會計師事務所扮演了很不光彩的角色,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目前,註冊會計師執業中存在的最主要問題就是風險意識淡薄。一些註冊會計師似乎並沒有意識到他們所出具的審計報告是投資者藉以判斷一家公司是否值得投資的重要依據,如果報告本身有錯誤或是有虛假成份,不但會給投資者造成大的損失,甚至還會帶來嚴重的社會後果。儘管監管部門對註冊會計師的違法執業有著嚴勵的處罰措施,但在實際中,一些註冊會計師依然不能規範執業。此外,註冊會計師的執業環境也是值得重視的問題,不少會計師事務所在執業時受到了來自上市公司、當地有關部門等方面的壓力和利誘;同時一些會計師事務所為了招攬客戶,穩定與客戶的合作關係,而接受了客戶的一些不正當要求,不正當的競爭妨礙了執業質量的提高。從總體上說,註冊會計師的技術素質和職業道德也還有進一步提高的必要。
二、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不規範的成因分析
1.利益驅動是產生上市公司不良會計行為的內在原因。首先,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具有
公共產品的某些特徵,也就是說,一個會計信息需求者對它的合作並不影響另外的行為主體對它的使用。上市公司會計信息不僅對公司自身及其有直接利益關係者的利益會產生很大的影響,而且會對其它上市公司、其他投資者、
證券交易所乃至整個證券市場社會利益產生影響。由於利益驅動,公司總是要實施對自己有利的會計行為,使會計信息在數量上和質量上有失公平,不能滿足所有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其次,會計信息的供給主體呈現多元化格局。本來,會計信息的供給主體是上市公司的會計人員(代表上市公司),而現在,上市公司各個相關的利益集團(如發起人、公司主管部門、公司高層管理人員等)也千方百計地影響上市公司會計信息的供給,甚至積極參與會計信息的供給工作。這樣,經過協調而提供出來的會計信息便有失於偏頗。
2.會計準則制度的不完全為不公正會計信息的產生提供了可能。會計
信息披露制度和會計準則制度同是證券市場會計規範的內容,區別在於前者規範的是被披露信息的表現形式,如坡露什麼、怎樣披露、何時披露等;後者規範的是被披露會計信息的內容實質,如會計怎樣通過特定程式生成符合用戶需要的、具有一定質量的會計信息等。只有先生成客觀、公允的會計信息,才談得上信息如何披露。但是目前我國上市公司的會計準則制度仍然是不完全的,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會計準則制度與會計實踐之間存在著一定的時滯。由於會計實踐和
經濟創新行為的層出不窮,實踐中經常出現企業的會計處理“無法可依”的情況;二是會計準則制度具有統一性的同時還兼顧一定的靈活性,如同一項會計事項的處理存在著多種備選的會計方法。多種會計處理方法並存為企業進行會計操縱提供了方便之門,造成部分上市公司為了配股、“扭虧”、“保殼”、兌現管理人員獎金、平衡實際盈利與預測盈利、參與二級市場炒作等目的,利用準則制度給予的“活動空間”進行會計操縱,從而忽視了會計信息的公平性、真實性。如用高估資產、延長遞延資產的攤銷期、提前確認營業收入、潛虧掛帳、變更會計處理方法,以實現虛增利潤,或者利用高估壞帳和工程投資損失、縮短無形資產和遞延資產的攤銷年限等方法隱瞞利潤。另外,上市公司的內部監督功能弱化,監事會和內審制度被以
大股東為首的相關利益集團控制,不能代表中小投資者對上市公司披露的會計信息進行監督。
3.證券市場相關制度安排的不完善是上市公司粉飾會計信息的外在誘因。
(1)
股票發行的“額度”制。我國現階段股票公開發行、上市實行計畫額度制。在一級市場上
新股額度的供給大大小於需求,額度成為一種緊俏的“資源”,所有準備上市的公司都渴望在爭取到一定“額度”後實現募集資本最大化的目標。要想最大限度地籌集資本必須提高股票的
發行價格,而股票的發行價格的高低又取決於公司上市前盈利水平的高低和上市後盈利預測數的大小。這樣,圍繞提高“
利潤”包裝上市這一目標,擬
公開發行股票上市的公司便大做文章。
(2)“剝離”上市制度。我國上市公司多數為國有企業改組上市,存在一個
資產剝離的問題。即企業在不能整體上市的情況下將原有資產中的一部分剝離出來折合成發起入股。公司在上市之前,會計人員將剝離出的資產假設為一個新的會計實體,且已存在3個或3個以上的會計期間,然後根據歷史資料從原來的會計實體中剝離出“歸屬”虛擬會計實體在會計期間的利潤,並編成虛擬財務報表。這給
股份上市前的財務包裝、虛擬利潤提供了機會。統計顯示,1997年新上市公司招股說明書中披露的前3個會計年度的
淨資產收益率是同期全國國有企業對應
指標平均值的5倍以上。②另外,公司剝離上市後,其職工“福利”仍有相當部分由母公司提供,這又為上市公司與母公司的
關聯交易增加了新的內容,為上市公司和母公司之間輸送、轉移利益又提供了方便。
(3)配股“資格線”制度。股份公司上市後便獲得了利用“
殼資源”繼續進行
股權融資的可能,上市公司均想千方百計地實現這種可能。中國證監會對上市公司配股條件的規定中有這樣一條:淨資產稅後
平均利潤率在10%以上(1998年改為三年平均10%以上,最低年份6%以上)。這樣,10%的
淨資產收益率便成為上市公司配股的資格線。多數達不到資格線的上市公司就會通過操縱
利潤來達到目的。1997年700多家上市公司中
淨資產收益率位於10%-11%的達200多家,而位於9%-10%之間的僅20多家,透過現象看本質,不難發現其癥結所在。
(4)
關聯交易。目前有不少上市公司與母公司利用
轉移價格、虛假報銷、費用轉嫁、
資產置換等方法達到了操縱利潤的目的。從1998年年報看,上市公司
關聯交易非常頻繁,關聯交易產生的利潤對上市公司業績的貢獻顯著,相當多的託管收益、
資產置換收益等沒有
現金到帳,有的上市公司的大額資金被關聯公司無償占用,即使有償,收益也是掛帳,大量的
關聯方其他應收款沒能收回。1998年以來,許多上市公司的母公司打著
資產重組的旗號用母公司的財政來“
補貼”上市公司,然後再用配股募集的資金反向高價收購自身的資產收回“補貼”,這樣一文不化既保持了
殼資源,又臉上有光。這實際上是根據母公司的意志任意調節利潤的行為。
4.社會審計機構的“獨立性”困擾。由於我國很大一部分上市公司中,
國有法人股占控股地位,而目前代表國家行使所有權的主體還不十分明確,這樣上市公司的審計委託人實際上是上市公司的經營管理層,即由管理層聘請會計師事務所來審計監督管理者自己的行為,並且審計費用等事項由公司管理層來決定,這種畸型的
委託代理關係使註冊會計師無法對上市公司不公正、不真實的會計信息進行嚴肅的監控,再加上前述的其他原因,使註冊會計師和事務所的獨立性受到很大困擾,甚至出現“同謀”現象。
5.證券監管力度不足。目前,我國尚我證券市場的自律性機構,交易所在運作過程中也很少嚴格約束會員。由於中國證監會力量薄弱,權威性不足,證券市場又是多種利益衝突的焦點之一,多方插手。一些領導經濟工作的同志習慣於用行政管理辦法來管理證券市場,不按證券市場的特有規律辦事。投資者的素質也還不高,造成有用的會計信息不能全面、及時地傳遞給投資者和其他信息需要者。因此證券監管力度不足也是造成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存在問題原因之一。
三、規範上市公司會計
信息披露的有效對策 目前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中存在的問題主要由現行不完善的
市場經濟特定製度安排下的環境因素所決定的,因此,要想一蹴而就予以全面解決是不可能的。只能從剖析其成因出發,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各方面的改革為基本立足點,加強制度建設和執行力度,加強監管,綜合治理,採取多管齊下的辦法,逐步地予以解決。
1.加快改革,提高認識,按證券市場的規律辦事。證券市場是市場經濟中較高形式的市場形態,上市公司是現代企業中最高層次的企業形式,因此,一定要從尋找證券市場發展的一般規律出發,加強
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和完善,加強現代企業制度的建設,提高認識,轉變觀念,清除計畫經濟體制遺留在人們思想上的影響,摒棄慣用的行政管理辦法,改變管理方式,按證券市場和現代企業特有的規律辦事,建立起真正規範化的市場經濟體制、現代企業制度和利益驅動機制。只有這樣,才能把這件事情辦好,其他的一切措施只能建立在這個基礎之上才能真正取得實效。否則,採取的任何措施手段都將是治標不治本,修修補補,這個問題將得不到根本解決。
2.制定科學、配套的會計規範體系。會計規範體系是上市公司會計行為和會計信息的規範和準繩,只有先規範了上市公司的會計行為,生成客觀公允的信息後,才談得上信息如何披露,因此,建立並嚴格執行一整套科學的會計規範體系,是實行會計
信息披露制度前一步必須做好的事。目前我國上市公司會計的規範主要是《股份有限公司會計制度》、幾個具體會計準則和若干補充規定,它使得上市公司的會計處理規定不正規、不完備,很多問題得不到系統解決。下一步一定要建立以會計法、基本會計準則、具體會計準則、上市公司內部會計制度等一整套完備的上市公司會計規範體系。現行的《會計法》要根據實際情況作修改補充,並要制定《實施細則》,便於真正施行,要建立健全基本會計準則,具體會計準則要制定完善並儘快出台,企業會計制度一定要嚴密詳細,使會計工作有章可循,並得於切實執行。
3.建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質量控制機制。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質量控制機制由上市公司內部控制、註冊會計師控制和證券監管部門控制三個要素組成,通過它們正常執行自己的職能及各職能間的相互制約,保證會計信息質量。內部控制由上市公司內部各相關部門組成,通過公司內部會計部門、審計部門、各經營部門、
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的職能活動來完成。其機制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實現:
①必須合理、有效地設定會計機構。目前必須將上市公司的會計部門和財務管理部門分立,分屬不同領導,分擔不同職能。財務管理部門由總經理領導、會計部門應由董事會領導,主要會計人員由董事會任命,並向董事會負責,讓會計人員真正成為會計信息供給的主體,使會計人員有責任也有能力拒絕管理人員的不合理要求,避免管理人員舞弊。同時,採取措施大力加強會計基礎工作,提高會計人員各方面素質,包括職業道德水準。
②上市公司必須加強內部審計制度建設,設定內部審計機構,歸屬監事會領導,對會計業務進行日常的內部審計監督。至於註冊會計師和證券監管部門的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質量控制機制下文再述。
4.加大證券市場會計
信息披露的監管力度。首先,隨著《證券法》的出台,我國上市公司會計
信息披露制度體系已初步形成,然而已經頒布的一些規範性檔案,有些內容不統一,有些相對滯後,有些比較分散,不易全面執行,因此相對於市場規範的要求來說,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體系還有待於進一步完善。 其次,改變多頭管理的
體制。目前,我國對上市公司會計
信息披露的管理政出多門,權責不明,不利於對之進行統一有效的管理。因此,必須參照國際慣例,對現行證券市場管理體制和上市公司會計
信息披露制度進行相應改革。目前,證券監管部門的設定應集中到兩個層次:一個層次是中央級的證券監管部門。負責對全國上市公司進行巨觀監管,統一制定證券市場政策和上市
信息披露規範;另一個層次就是
證券交易所。它遵循中央證監管部門的規定,對上市公司的日常活動和會計
信息披露進行具體的詳細監管。 再次,建立上市公司信息監查員制度。由中國證監會及其駐各地派出機構委派信息監查員到各上市公司,對上市公司的信息包括招股說明書、中報、年報、
股利分配信息等的生成和披露加以監督,防止外界各個相關利益集團對會計部門的信息供給橫加干涉。信息監查員在企業中行使職權時應保持高度的獨立性,不得持有公司
股份,一切工資、待遇均在證監部門享受,任免考核均由證監部門進行。 最後,證券監管部門要制定一套切實可行的上市公司會計
信息披露的監督管理辦法,對違規行為予以明確界定,堅決杜絕“你講你的,我做我的” 這種不規範行為。對於業已頒布的法規制度,要加大執法力度,做到違法必究,儘快在上市公司及證券市場參與者心目中樹立法制意識。尤其對財務狀況異常的ST公司更要加強監管。
5.發展和完善註冊會計師審計制度。目前,世界各國都實行上市公司會計信息的註冊會計師審計鑑證制度。我國在實行這一制度過程中還存在不少問題。為了提高我國註冊會計師的審計質量,應做到:第一,加快會計師事務所體制改革,改善執業環境,制定相應的執業自律準則,大力提高註冊會計師的風險意識、業務水平和職業道德水準;第二,嚴格遵守獨立審計準則及其他執業標準。證監會和中國注協對會計師事務所和註冊會計師的審查應形成制度,採取有效措施控制和提高證券市場民間審計質量;第三,應借鑑海外註冊會計師行業的管理經驗,建立註冊會計師懲戒制度。儘快出台《註冊會計師懲戒規則》,在中國注協成立註冊會計師懲戒委員會,明確賦予它以懲戒權。只有這樣才能使註冊會計師的獨立審計成為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質量和會計
信息披露的可靠保證,保護投資者的利益,促進證券市場公正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