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城鎮化

低碳城鎮化

低碳城鎮化是指全面採取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低碳經濟模式和低碳生活方式城鎮化。它是實踐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能夠極大地提高城鎮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低碳城鎮化的核心是要建立低碳生產體系,包括產業結構能源結構的調整、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傳統高碳產業的低碳化改造等,而這又離不開低碳交通低碳建築、低碳消費、低碳教育、低碳價值觀念等,可以說,低碳城鎮化的方向,就是“四化”同步發展的方向,低碳城鎮化與新型工業化的良性互動,與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是“四化”同步發展的基礎,是中國經濟升級的主動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低碳城鎮化 
  • 類型:經濟術語
政策特點,發展路徑,

政策特點

(一)生態文明建設得到加強。
低碳城鎮化要求將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位置,在城鎮化的過程中充分體現低碳、節能環保的理念。在這種理念指導下的低碳城鎮化,不只是擴大內需的重要手段,也不只是簡單的造城運動,而是使城鎮化的過程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人民生活改善的巨大動力,城鄉一體化的具體實現路徑。
(二)農業現代化水平不斷提升。
低碳城鎮化不僅是城鎮本身發展的低碳化,它更加注重城鎮與農村的共同發展,是以農業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為基礎,農村經濟快速健康發展的城鄉一體化發展模式。隨著城鎮化水平的不斷提高,低碳農業得到快速發展,農業機械化水平和科技套用水平得到提高,農田利用效率提高,農業的基本保障功能和生態功能得到進一步凸顯。
(三)低碳經濟快速發展。
低碳城鎮化的不斷發展為產業結構調整、發展方式轉變提供了更大的平台和空間。土地利用更加集約,資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得到有效控制新能源得到廣泛套用,清潔生產循環經濟得到快速發展。
(四)高效、高質與和諧。
所謂“高效”,就是要通過信息化工業化、農業現代化的共同推動,達到城鎮化與現代化的良性互動,加速城鄉一體化發展,形成最最佳化的城鄉一體化整體,在城鎮化的過程中實現公共服務的現代理念、現代效率,進而達到優質高效的目標。所謂“高質”,就是提高城鎮化的質量,從片面追求規模、簡單的人口轉移等方式,向以產業為支撐的,集約化、綠色環保的發展方式轉變,使得城鎮化的質量不斷提高。所謂“和諧”,就是在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的基礎上,實現人的城鎮化發展與生態環境的發展協調,實現城鎮與鄉村的協調,進而達到節約集約、生態宜居、和諧發展的目的。

發展路徑

(一)以低碳理念主導城鎮規劃
低碳城鎮化的發展理念需要運用生態文明的價值理念引領,要求樹立人與自然同存共榮的自然觀,建立社會、經濟、自然相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城市是一個複雜的自然和社會生態系統,城市的可持續發展要適應生態環境的多樣性,適應資源承載能力的需要。所以必須以低碳理念主導城鎮規劃。低碳城鎮化的落實需要在規劃基底上有序開展。“十一五”規劃針對我國區域空間開發秩序失衡、國土利用效率低下等問題,提出了主體功能區的規劃理念。“十二五”規劃仍然延續主體功能區規劃的理念,即城市化地區農產品主產區和重點生態功能區。隨著主體功能區規劃由理念付諸實施,必然改變以往各區域不顧資源條件和實際可能,盲目追求工業化、城鎮化的現象,而是根據各區域在更大範圍內承擔的職能差異化地選擇發展方向,在推進城鎮化的過程中,從追求速度向立足於資源環境承載能力來適度集聚產業和人口,形成差異有序的城鎮化格局。
以低碳理念主導城鎮化發展規劃,在城鎮建設、功能布局、產業布局等方面做到有的放矢,從根本上扭轉工業化、城鎮化對生態敏感地區的衝擊和破壞,降低不同區域的碳排放,克服超出區域承載能力的過度開發的戰略思路。以低碳理念主導城鎮化發展規劃,針對不同地區的實際情況,構建適應開發強度的碳減排實施方案,發揮不同地區在固碳減排上的協作效應,從而達到整體節能減排、減碳固碳的目標。
(二)以低碳產業主導城鎮產業結構。
城鎮化的過程必然伴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低碳城鎮化就是要以低碳產業成為城鎮產業的主導力量,使得低碳產業與城鎮化共同發展。理想的城鎮化發展模式是以產業發展為基礎,以就業崗位增加為前提,與農業發展相適應的城鎮化發展模式。低碳城鎮化也需要低碳產業體系來匹配與支撐。低碳產業包括傳統產業的低碳化改造和新興低碳產業的培育。首先,大力發展低碳型新興產業,實現工業增量的低碳化。城市低碳發展,必須首先從產業增量上,限制高能耗、高排放行業的過度膨脹,大力發展具有低碳特徵的新型產業,特別是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戰略性新興產業,從根本上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其次,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實現工業存量的低碳化。目前,我國“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低效益”的傳統產業仍占據主導地位,因此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對實現低碳城鎮化具有十分關鍵的作用。要充分利用城鎮化發展過程,及時調整傳統產業布局,並在其間,加速完成傳統產業的調整改造和最佳化升級,進一步最佳化城市產業結構,推動城市轉向低碳發展。傳統產業低碳化轉型中,重點應放在第二產業的低碳化改造上。因此,必須轉變傳統方式,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套用清潔能源低碳技術、先進生產工藝、清潔生產技術和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實現節能減排。第三產業作為未來城鎮低碳化發展的重要動力,重點壯大金融研發信息培訓現代服務業,提升物流旅遊、休閒、養老等複合型產業層次,提升現代服務業在第三產業的比重。第一產業則需要在“四化同步”的基礎上,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注重能源消耗控制和面源污染防治,彰顯現代農業的有機化、生態化、低碳化特徵。
(三)以生態文明建設主導城鎮建設。
城鎮既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區域也是生態環境的薄弱區域。低碳城鎮化就是要在城鎮建設上注重生態環境的建設,讓城鎮成為生態環境改善的引領者,打造宜居宜業的生態環境。集約的資源利用模式和緊湊的城市形態是低碳城鎮的基礎。集約化的土地利用在減少資源的占用和浪費的同時,使土地功能的混合使用、城市活力的恢復以及公共運輸政策的推行與社區中一些生態化措施的嘗試成為可能,促進城市向低碳發展模式轉變。智慧型化技術的廣泛運用也為低碳城市建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通過物聯網和網際網路整合城市資源,對網內人員、設備和基礎設施,特別是交通、能源、商業、安全、醫療等公共行業的實時管理和控制,為城市的低碳運行奠定了基礎。加大綠色建築的推行力度。綠色建築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又能提供健康、適用、高效的工作和生活空間。綠色交通則通過建立低污染,有利於城市環境多元化的協同交通運輸系統來節省維護費用和能源消耗,進一步降低對化石能源的依賴,減少污染、降低碳排放。大力推行植綠種綠措施,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條件,增加城市森林覆蓋率和綠地面積,增強城市減碳固碳能力,改善城市生態環境。
(四)以城鄉一體化主導城鎮資源開發。
城鎮化不是城市單方面的作為,是城市與鄉村相互作用的結果,必須同時考慮城鄉的協調發展,才能保證低碳城鎮化的有序健康發展。低碳城鎮化需要統籌城鄉發展來探索符合不同地區的低碳發展模式。針對農業的特點,需要運用現代市場經營方式技術改造提升傳統農業,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和組織化程度,延伸農業生產、加工鏈條,提高附加值的過程中推廣低碳技術和生產工藝;在發展現代農業進程中控制農藥化肥的過度使用,大力發展有機農業生態農業,充分發揮農業在減碳固碳中的作用,從而達到農業基礎穩固、農民增收的目的。通過綠色、便捷的基礎設施、低碳技術與廣泛的城鄉低碳產業聯繫,實現城鎮與農村的協同發展。通過教育、衛生、醫療等基本公共服務一體化措施,提升勞動力素質,注重人力資本積累,一方面為城鎮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高素質的勞動力資源,另一方面培育新型農民,提升農村自身發展潛力,實現農村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