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城市的理論、方法與實踐

低碳城市的理論、方法與實踐

《低碳城市的理論、方法與實踐》是2021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莊貴陽。

基本介紹

  • 書名:低碳城市的理論、方法與實踐
  • 作者:莊貴陽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1年10月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膠訂
  • ISBN:9787520381963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本書共十章,從經濟學視角切入,立足於發展的實質,在辨析了低碳城市相關概念的基礎上,剖析了低碳城市建設的核心要素,介紹了低碳城市建設的方法學,包括規劃設計、達峰路徑、低碳技術和評價方法等,並在比較中外低碳城市建設的基礎上,結合我國當前高質量發展的現實背景,對我國低碳城市創新發展的重要領域和路徑提出建議。

圖書目錄

第一章緒論(1)
第一節低碳城市建設的背景(1)
第二節低碳城市的內涵與特徵(6)
第三節低碳城市的主要研究範疇(11)
第四節框架與安排 (18)
第二章城市低碳發展的經濟學內涵(20)
節城市低碳發展的核心要素(20)
第二節低碳發展的核心要素評價(28)
第三節城市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關聯、鎖定效應 (40)
第三章低碳城市發展規劃設計(44)
節低碳城市發展規劃概念與內涵(45)
第二節低碳城市發展規劃的定位與編制步驟(52)
第三節低碳城市發展規劃的整體思路與支撐方法學 (57)
第四節低碳城市發展規劃的實施保障 (69)
第五節低碳城市發展規劃的未來發展方向(71)
第四章城市碳排放峰值與減排路徑(73)
節城市碳排放峰值目標(73)
第二節城市碳排放峰值研究方法和工具(84)
第三節減排路徑(102)
第五章城市低碳適用技術需求評估 (112)
節低碳技術的類別劃分(112)
第二節低碳技術的發展和創新(113)
第三節技術的需求評估(117)
第六章低碳城市建設的經濟學評價 (129)
節低碳城市建設評價目的 (129)
第二節低碳城市建設評價的理論基礎(130)
第三節指標體系的概念模型(137)
第四節遵循原則和主要指標的選取(138)
第五節主要評價方法(144)
第六節政策啟示(153)
第七章低碳城市建設的政策工具 (158)
節政策促進低碳城市建設的理論基礎(158)
第二節中國低碳城市建設政策工具的內涵及分類(162)
第三節低碳城市建設的多目標協同(171)
第四節中國低碳城市試點的政策工具(173)
第八章中國低碳城市試點的政策與實踐(179)
節中國低碳城市的背景(179)
第二節中國低碳省市試點政策概況(182)
第三節中國低碳省市試點進展與成效(189)
第九章中外低碳城市建設對比 (200)
節中外低碳城市建設的思想軌跡(200)
第二節中外低碳城市建設處於不同的發展階段(202)
第三節已開發國家低碳城市建設案例(204)
第四節中外低碳城市建設的主要途徑和重點領域 (210)
第五節中外低碳城市建設的組織形式(213)
第六節中外低碳 城市建設的制度建設(217)
第七節主要評價指標和方法 (221)
第八節中外低碳城市合作 (225)
第十章發展創新與低碳城市的未來(228)
節低碳城市引領新型城鎮化建設新階段(228)
第二節低碳城市發展的歷史節點與特徵事實(230)
第三節低碳城市的形態演進與理論內涵(238)
第四節低碳城市的發展政策導向和路徑(243)
第五節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與低碳城市的未來 (251)
附錄英文縮寫對照表(256)
潘家華,經濟學博士(劍橋, 1992),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工業大學生態文明研究院院長、博導。中國城市經濟學會會長,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副會長,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委員,UN可持續發展報告( GSDR 2023 )獨立專家組成員( 15人,UN秘書長任命)、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評估報告(減繞卷,2021)主筆。曾任中國社科院生態文明研究所所長、外交部外交政策諮詢委員會委員、UNSp高級項目官員、IPCC高級經濟學家。主要研究領域包括可持續城市化、能源與氣候政策、生態文明新範式經濟學等。發表論文(中英文)三百五十餘篇(章),出版學術(中英文)專著二十餘部,獲孫冶方經濟科學獎、中國社會科學院優秀科研成果獎、中華寶鋼環境獎等重要學術獎二十多項。
主編簡介
莊貴陽,
經濟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生態文明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氣候變化經濟學研究,在低碳經濟與氣候變化政策、生態文明建設理論與實踐等方面開展大量前沿性研究工作,為國家和地方綠色低碳發展戰略制定提供學術支撐。主持完成多項和中國社會科學院重大科研項目,發表專著(合著)十部,發表重要論文八十餘篇,曾多次獲中國社會科學院優秀科研成果獎和優秀對策信息獎。2019年獲得中國生態文明獎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