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企業組織機構,是指企業為了有效實現
企業目標而籌劃建立的企業內部各組成部分及其關係。如果把企業視為一個生物有機體,那么組織機構就是這個有機體的骨骼。因此,組織機構是否適應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的要求,對企業生存和發展有很大的影響。不同的企業文化,有著不同的組織機構。影響企業組織機構的不僅是企業制度文化中的
領導體制,而且,企業文化中的
企業環境、企業目標、企業生產技術及企業員工的思想文化素質等也是重要因素。組織機構形式的選擇,必須有利於企業目標的實現。
在探討企業組織機構和
企業企業文化的時候,我們應當意識到,企業的企業文化並不是完全獨立的,它與一定的民族文化傳統的深厚背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在中國文化傳統中,一般不從個體方面看問題,而是把什麼都看成是一種有組織的結構。大到國家,小到個人,都有相應的管理網路和
管理藝術。所謂格物、致知、誠意、正心是修己,是自我管理;所為齊家、立業、治國平天下是
家庭管理、企業管理、行政管理、教化管理。修身和安人是相互溝通的。
2.企業管理制度
企業管理制度是企業為求得最大效益,在
生產管理實踐活動中制定的各種帶有強制性義務,並能保障一定權利的各項規定或條例,包括企業的
人事制度、生產管理制度、民主管理制度等一切規章制度。企業管理制度是實現
企業目標的有力措施和手段。它作為職工行為規範的模式,能使職工個人的活動得以合理進行,同時又成為維護職工
共同利益的一種強制手段。因此,企業各項管理制度,是企業進行正常的生產經營管理所必需的,它是一種強有力的保證。優秀企業文化的管理制度必然是科學、完善、實用的
管理方式的體現。
性質
1.企業制度文化是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制度文化是一定精神文化的產物,它必須適應精神文化的要求。人們總是在一定的價值觀知道下去完善和改革企業各項制度的,企業的組織機構如果不與
企業目標的要求相適應,企業目標就無法實現。卓越的企業總是經常用適應企業目標的
企業組織結構去迎接未來,從而在競爭中獲勝。 2.制度文化又是精神文化的基礎和載體,並對
企業精神文化起反作用。
企業制度的建立不僅影響人們選擇新的價值觀念,成為新的精神文化的基礎。企業文化總是沿著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新的精神文化的軌跡不斷發展、豐富和提高。
3.
物質文化是制度文化的存在前提,一定的物質文化之能產生與之相適應的
制度文化。企業的組織機構是提高管理有效性的最重要方法之一。如果
企業組織結構不先進,那么無論怎樣試圖調整,這個管理機構的活動也不能得到預期的效果。相反,有科學根據的組織結構,在減少與管理有關的消耗的同時,能為提高管理的有效性、可靠性和
應變能力,創造出十分有利的條件。因此,這些組織結構的質量及其各部分的相互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能否及時的履行
管理職能。正確處理企業制度文化和其他企業文化的關係,對於提高企業管理的質量也具有重要意義。
4.管理組織結構直接依賴於企業規模的大小,生產經營的複雜程度和管理職能的特點,使管理組織結構儘可能有助於實現由相應的單位和在各項制度規定中固定下來的功能是十分重要的。完全能夠構造一個所有
管理功能相互聯繫的正式模型以及與其相適應的企業制度文化,並可以大大提高管理的效率。
5.現代化的生產設備要求形成一套現代化的管理制度,
制度文化還要隨著物質文化的變化而變化。企業勞動環境和生產的產品發生了變化,企業的組織結構就必須做出相應的變化,否則就不能發揮其應有的效能。制度文化是物質文化建設的保證,沒有嚴格的
崗位責任制和科學的操作規程等一系列制度的約束,任何企業是不可能生產出優質產品的。
6.企業制度文化也是
企業行為文化得以貫徹的保證。同企業職工生產、學習、娛樂、生活等方面直接發生聯繫的
行為文化建設得如何,企業經營作風是否具有活力、是否嚴謹,精神風貌是否高昂、人際關係是否和諧、職工文明程度是否得到提高等,無不與
制度文化的保障作用有關。
根據科學原理構建的
企業組織結構具有能夠保證系統高效率的發揮作用並使系統得到發展的潛力。那些在自身運動中已經落後了的,已經多少覺察到不能滿足
管理對象需要的組織結構則可能成為系統的嚴重障礙。為了保證企業運營各子系統經常保持協調一致,必需經常改變組織機構以適應之。
作用
企業制度文化是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塑造
企業精神文化的根本保證。
企業精神所倡導的一系列行為準則,必須依靠制度的保證去實現,通過
制度建設規範企業成員的行為,並使企業精神轉化為企業成員的自覺行動。
制度文化是精神文化的基礎和載體,並對企業精神文化起反作用。一定的
企業制度的建立,又影響人們選擇新的價值觀念,成為新的精神文化的基礎。企業文化總是沿著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新的精神文化的軌跡不斷發展、豐富和提高。 作為企業文化中人與物、人與企業運營制度的中介和結合,作為一種約束企業和員工行為的規範性文化,企業制度文化能夠使企業在複雜多變、競爭激烈的環境中處於良好的運轉狀態,從而保證企業目標的實現。
所有企業都是有企業文化的。評價一個企業的企業文化如果不探討這個企業的
制度建設,只能是一種空洞的、不真實的主觀臆想。制度對於企業的意義在於它建立了一個使管理者的意願得以貫徹的有力支撐,並且在得到員工認可的前提下,不可避免的矛盾由人與人的對立弱化為人與制度的對立,更好地實現約束和規範員工行為,減少對立或降低對立的尖銳程度,逐漸形成有自己特色的企業文化。
文化的自然演進是緩慢的。任何企業文化都是有意識地、自覺地規範管理的結果。企業領導者一旦確認倡導新文化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在
宣傳教育的同時,便應制定相應的行為規範和管理制度,在實踐中不斷強化,努力轉變員工的思想觀念及行為模式,這樣才能逐步建立起新的企業文化。
思考
1.
制度建設同精神文化的一致性
企業文化系統中,精神文化具有決定性作用。同精神文化相一致的
制度文化能夠強化企業文化的作用,反之,同精神文化相背離的制度文化則減弱企業文化作用的發揮。因此,制度文化的診斷、提煉和創新,都要以
企業精神、價值觀作為指導思想,要契合企業經營管理理念並充分體現
企業理念。
企業制度歸根結蒂受價值理念的驅動與制約。企業制度的形成與變化均源於企業對制訂和修改制度的某種需求,這種需求正是企業價值理念的一種具體表現。只有認為制訂或修改制度有價值時,企業才會去制訂或修改該項制度。至於價值何在、價值大小,不同企業有不同的認知和理解,這些認知與理解同樣也是企業價值理念的一個構成部分。由於不同企業對制度認知和理解的不同,會使完全相同的制度出現截然不同的效果,這也是企業價值理念使然。
在企業制度文化建設中,要審視各種制度是否是以企業的根本性需求為基礎、是否與企業最本質的目標相聯繫。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制度文化建設是企業文化的骨架部分,任何一個企業離開了制度就會成為一盤散沙。但由於制度是一個企業基本觀念的體現,反映了企業對社會、對人的基本態度,因而制度又不是隨心所欲不受任何制約的。
並非所有的規章制度都是企業文化的內容。只有那些符合企業價值觀要求、增強企業向上精神、激發員工積極性和自覺性的管理制度,才能構成企業文化的組成內容。因此,我們判斷一條規章制度是不是企業所需要、一條規章制度是不是需要調整乃至摒棄,標準只有一個,即該制度是否同我們企業價值觀、
企業精神相一致並能利於企業價值觀、企業精神的提升。
制度對於企業的意義在於通過建立一個使管理者意願得以貫徹的有力支撐,使企業管理中不可避免的矛盾由人與人的對立弱化為人與制度的對立,從而可以更好地實現約束和規範員工行為,減少對立或降低對立的尖銳程度,逐漸形成有自己特色的企業文化。
然而,管理制度要成為具有本企業特色的文化內容,還需要有個前提條件,那就是要“得到員工認可”。任何人都不要將這個條件簡單化。員工認可是管理制度上升為企業文化的必備步驟之一。把握好這一步驟的關鍵是把握好
制度文化效力點所在的問題,也就是把握好
企業精神、價值觀的“柔”與
制度化管理的“剛”有效結合的問題。把握好這個問題,實際上涉及到一種基本的人性和人情觀的問題。制度文化的效力點不在別處,而在人的心靈。所以,要適當把握企業精神、價值觀的 “柔”和制度化管理的“剛”,必須堅持“以人為本”。
如何在保證制度順暢執行的前提下,儘量減弱人與制度之間的對立,是企業制度文化建設中必須注意的問題。這個問題的實質就是如何在企業制度文化建設的過程中堅持“以人為本”。鼓勵員工參與到企業各項制度的制定工作中來,倡導企業的民主管理制度和民主管理方式,是堅持“以人為本”;重視各項制度執行中的反饋意見,廣泛接受企業員工和廣大服務對象的意見、批評和建議,及時做好有關制度的調整工作,是堅持“以人為本”;完善公開制度,增加工作的透明度,讓員工知情、參政、管事,使企(司)務公開工作更廣泛、更及時和更深入人心,也是堅持“以人為本”。實踐證明,堅持“以人為本”,走民眾路線,實踐制度的“從民眾中來、到民眾中去”,有利於保證各項制度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3.制度的調整、變革
制度化過程既是推動企業文化發展的重要手段,同時又可能成為阻礙企業文化發展的主要障礙。制度化的過程同時也是企業文化相對固化的過程。隨著對制度的深入理解和廣泛認同,人們在接受
制度文化的同時,又會傾向反對與現存制度相背的文化。這種現象一方面容易讓企業拘泥於制度文化,而忽略企業的其他文化;另一方面又會讓企業固守現存文化,抵制外在文化,從而很難實現吐舊納新。制度化過程既能促使企業井然有序地運行,也可能讓企業走上按部就班的老路。
認識制度化過程對企業文化發展的利弊,有利於我們在
企業文化建設過程中保持清醒意識,以便及時採取有效措施,避免相對固化的制度給
企業變革可能帶來的阻力。企業變革前,我們要儘量預見變革後企業文化與現有制度文化之間可能存在的衝突,以便策劃制度變革的有效方法,在企業變革的同時有計畫地實施制度變革;企業變革後,我們要密切關注原有制度對新文化的負面影響,做到及時糾正、調整。
管理制度是企業文化的重要部分,但不是全部。根據企業文化的“總和說”,企業文化涵蓋了企業的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管理制度是企業文化的一種外在表現形式,而且體現著企業的內在精神,但企業文化的外在表現不僅僅局限於制度這一種表現形式,企業的內在精神,也不可能完全依靠制度來體現。
認識制度是企業文化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的意義在於,在
企業文化建設中,強調製度的建設無疑是必要的,但企業文化建設不能僅僅局限於制度,更不能迷信於制度的制定而忽視企業文化的其它部分建設;企業文化建設中,不能僅僅局限於完善制度本身,而應同時強調製度的執行和調整,從而確保制度的科學性、可行性和有效性。
建設
大家都認識到企業文化的建設是打造有效團隊,增強
企業凝聚力、保證企業持續發展、不斷進步的法寶,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更多的企業開始重視內部企業文化建設,而企業文化所產生的無形作用也給企業帶來廣泛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從某種意義上說,
現代企業的健康發展和成功運營離不開
企業文化建設,企業文化建設又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的面很廣,遇到的問題也很多,從企業的實際情況來看,要進行企業文化建設需要清楚以下幾個問題
員工凝聚力的建設是需要一些團隊才能運做的
項目活動才可以,還要有比賽獎勵。出方案要把目標,執行,防範都要寫好。
企業文化建設這是一個團隊合作完成的工作,應該幾位負責的人多開會、多協調、多配合。要有總的工作計畫,再進行分工,並對各個分工進行有效監管,月月周周總結評定,一個公司的文化建設不是一個活動一個月一年就能建立的,是一個長期持續做的工作,是永遠需要完善的工作,我們只能幫企業建立一套運行模式。所以,關鍵還是高層的理解是非常關鍵性的,他不理解的話,這個企業就很難建立起完善的運行機制。
1、收集並分析公司信息,先精煉出公司的口號,即一句很精闢的幾個字就能概括的語句,比如“真誠到永遠”。
2、提煉出公司的企業色,比如我們公司有四色,主色紅,
輔助色,黑,灰,銀白。
3、設計公司統一的VI標誌。
概述
1、企業文化是企業長期生產、經營、建設、發展過程中所形成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管理理論、群體意識以及與之相適應的思維方式和行為規範的總和。是企業領導層提倡、上下共同遵守的文化傳統和不斷革新的一套行為方式,它體現為企業價值觀、經營理念和行為規範,滲透於企業的各個領域和全部時空
文秘部落。其核心內容是企業價值觀、
企業精神、企業經營理念的培育,是企業職工思想道德風貌的提高。通過企業文化的建設實施,使企業
人文素質得以最佳化,歸根結底是推進
企業競爭力的提高,促進
企業經濟效益的增長。
2、企業文化對形成企業內部凝聚力和外部競爭力所起到的積極作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企業競爭,實質是企業的競爭。面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新挑戰和新機遇,企業應不失時機地搞好
企業文化建設,從實際出發,制定相應的行動規劃和實施步驟,虛心學習優秀企業文化的經驗,努力開拓創新。
3、企業文化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是現代企業發展必不可少的競爭法寶。一個沒有企業文化的企業是沒有前途的企業,一個沒有信念的企業是沒有希望的企業。從這個意義上說,企業文化建設既是企業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生存發展的內在需要,又是實現管理現代化的重要方面。為此,應從建立現代企業發展的實際出發,樹立科學發展觀,講究經營之道,培養
企業精神,塑造企業形象,最佳化企業內外環境,全力打造具有自身特製的企業文化,為企業快速發展提供動力和保證。
現狀
公司重組以來,特別是探索和多方面工作,公司企業文化建設取得較大進展,幹部職工的認識在升華,領導者的意識和
主動性、自覺性以及職工民眾的積極性、創造性在不斷增強。體現企業價值觀念的
企業精神經長期積澱業已形成,一些
企業標識等經過上下多次反覆徵集、醞釀、修改也已確立。各分公司不斷豐富和創新者企業文化,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已逐步實踐探索並形成了具有本企業特色的企業文化,對企業建設發展所發揮的重要作用愈加明顯。但從整個系統
企業文化建設發展看還不夠平衡,有些工作較為滯後,缺乏整體規劃。 總公司企業文化建設呈現的特點,主要體現在工作的整體性和廣泛的民眾性,以及與政治、經濟工作的一致性和載體的多樣性。根據公司企業文化建設發展現狀,為進一步深化並打造具有本行業本企業特色的企業文化,促進各項事業發展和進步,推進建設
現代企業建設進程,實現可持續發展,特制定本實施綱要。以形成自己的
管理風格和道德規範,造就出員工共有的理想信念、價值取向、行為準則等寶貴精神財富。
思路要求
1、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創新精神大力發展先進文化,本著全面建設現代化企業的要求,適應激烈市場競爭形勢發展的需要,建立公司
企業文化體系,突出加強職工的思想道德建設這一企業文化的靈魂,推進現代經營理念與先進技術、先進管理方式的結合,推進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
政治文明建設,融合、打造並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2、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科技興企為目標,以強化企業管理為依託,以
制度建設為內容,以形象建設為載體,以文體活動為手段,以思想政治工作為保證,通過建立
創新理念、凝練
企業精神、培養好的作風、完善
管理機制、營造學習氣氛、建設過硬隊伍、樹立良好形象,構築起“嚴謹、務實、創新、奉獻”的
企業文化氛圍,形成獨具特色的總包公司企業文化,成為打造國家特級
施工企業、創建一流現代化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基本內容
物質文化建設(
表層文化),包括生產資料文化、
產品文化、
環境文化,如:品牌、包裝、廠容廠貌等。
行為文化建設(中層文化),主要是對企業的人、財、物、事的各種動的和靜的狀態都有明確的標準和規定,如:行為、公關、服務等。理念文化建設(深層文化),包括變革觀念、競爭觀念、
效益觀念、
市場觀念、服務觀念、價值觀念、道德觀念、
戰略觀念,還有民主意識、思維方式、經營管理思想,具體表現在勞動態度、行為取向和生活方式方面。
主要目標
(1)確定全體職工的價值觀。企業價值觀是企業文化的核心,決定企業的命脈,關係企業的興衰。
現代企業不僅要實現物質價值,還要是文化價值,要充分認識企業競爭不僅是經濟競爭,更是人的競爭、文化的競爭、倫理智慧的競爭。企業的最終目標是服務社會,實現社會價值最大化。
(2)確立
企業精神。培育有個性的企業精神是加強
企業文化建設的核心,培育具有鮮明個性和豐富內涵的企業精神,最大限度地激發職工內在潛力,是企業文化的首要任務和主要內容。企業精神是指:企業廣大職工在長期的生產經營活動中逐步形成的,由企業的傳統、經歷、文化和企業領導人的管理哲學共同孕育的,並經過有意識的概括、總結、提煉而得到確立的思想成果和精神力量,必須是集中體現一個企業獨特的、具有鮮明的
經營思想和個性風格,反映企業的信念和追求,並由企業倡導的一種精神。培養企業精神,要遵循時代性、先進性、激勵性、
效益性等原則,不僅要反映
企業本質特徵,而且要反映出行業的特點和本單位特色,體現出企業的經營理念。
(3)確立符合集團實際的
企業宗旨是企業生存發展的主要目的和根本追求,它是以
企業發展的目標、目的和發展方向來反映企業價值觀。
企業道德是在企業生產經營實踐的基礎上,基於對社會和對人生的理解作出的評判事物的倫理準則。
企業作風是企業全體幹部職工在思想上、工作上和生活上表現出來的態度、行為,體現企業整體素質和對外形象。
2、確立VI(
視覺識別),統一標識、服裝、產品品牌、包裝等,實施配套管理。在企業發展中還要以務實的態度不斷完善
企業視覺識別各要素,做到改進—否定—再改進—再確定。包含
企業標識、旗幟、廣告語、服裝、信箋、徽章、印刷品統一模式等等。以次規範員工行為禮儀和精神風貌,在社會上建立起企業的高度信任感和良好信譽。
3、確立BI(
行為識別),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企業內部對職工的宣傳、教育、培訓;另一方面是對外經營、
社會責任等內容。要通過組織開展一系列活動,將企業確立的經營理念融入到企業的實踐中,指導企業和職工行為。
4、以人為本,樹立精幹高效的隊伍形象,打造精神文化。企業文化實質是“人的文化”,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人是企業的立足之本,企業職工是企業的主體,建設企業文化就必須以提高人的素質為根本,把著眼點放在人上,分別達到凝聚人心,樹立共同理想,規範行動形成良好行為習慣,塑造形象擴大社會知名度的目的。為此要做好建立
學習型組織;抓好科學文化知識和專業技能培訓;培育卓越的經營管理者,帶動
企業文化建設;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等相關工作。
5、內外並舉,塑造品質超群的
產品形象,打造物質文化。企業文化建設應與塑造企業形象相統一,實現技術創新,做到民眾性合理化建議活動持之以恆,使之具備獨特的技術特色和產品特色。創品牌,教育職工要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企業的品牌聲譽,使企業的產品、質量在社會上叫得響、打得硬、占先機,展企業精華。要做到在經營過程中的經營理念和
經營戰略的統一;做到在實際經營過程中所有職工行為及
企業活動的規範化、協調化;做到視覺信息傳遞的各種形式相統一,為促進
企業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6、
目標激勵,塑造嚴明和諧的管理形象,打造
制度文化。企業管理和文化之間的聯繫是
企業發展的生命線,戰略、結構、制度是硬性管理;技能、人員、作風、目標是軟性管理。強化管理,要堅持把人放在企業中心地位,在管理中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愛護人,確立職工主人翁地位,使之積極參與企業管理,盡其責任和義務。強化管理要搞好與
現代企業制度、管理創新、市場開拓、實現
優質服務等的有機結合。還要修訂並完善職業道德準則,強化紀律
約束機制,使企業各項規章制度成為幹部職工的自覺行為。提倡團隊精神,成員之間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增強
團隊凝聚力,有效發揮團隊作用。
7、寓教於文,塑造優美整潔的
環境形象,打造
行為文化。人改造環境,環境也改造人,因此,要認真分析企業文化發育的環境因素,使有形的和無形的各種有利因素成為
企業文化建設的動力源泉。採取強化措施,做到綠化、淨化、美化並舉,劃分區域,責任明確,做到治理整頓並長期保持衛生環境。要開展各種遊藝文體活動,做到大型活動制度化,即:體育活動(
趣味運動)會、企業文化藝術節等;小型活動經常化,即:利用廠慶、文體活動等形式豐富職工文化生活,賦予各種活動以生命乾,強化
視覺效應。
企業文化建設的基本觀念
1、團隊理念
2、團隊精神
4、經營服務理念
5、精細核算理念
7、文明工地“視窗”理念
8、名人效應理念
9、科技創新理念
10、
依法治企理念 以上十個理念其具體內容將層層進行徵集、評定、歸納。
相關問題
1、處理好企業文化與思想政治工作的關係。思想政治工作和
企業文化建設是有機結合的,既有聯繫,又有區別;既可以相互促進,相得益彰,又不能相互取代。正確認識企業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關係,對於加強企業精神文明建設,推動企業的改革與發展產生重要的作用。企業文化建設為開創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更好地為生產經營服務提供了條件,同時隨著
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與加強,也必將對企業文化建設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要以黨的十六大倡導的“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主題,從解放人的思想、轉變人的觀念入手,在開展思想政治工作中處理好虛與實、講與做、精神與利益的關係,發揮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科學性和實效性,為經濟工作和
企業發展提供良好的思想基礎和穩定局面。
2、加強對經營管理者的培育,以此帶動
企業文化建設。企業文化建設是有關企業生存發展的全局性、整體性、長遠性、綜合性的工作,企業經營管理者特別是主要領導人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作為企業中的重要經營管理者,不僅應當是企業文化的設計者、
倡導者、組織者,還應當是模範的實踐者,更應當是企業文化的直接體現者。領導者應該率先垂範,以自己的良好行為為優秀的企業文化提供可見的形象,同時特別需要企業領導以自己的新思想、新觀念、新思維、新的價值取向來倡導和配置企業文化。
3、講求企業文化建設的方法和途徑。企業文化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它必須通過一定的物質實體和手段,在生產經營實踐中表現出來,也就是企業文化的載體。
企業文化載體是企業文化的表層現象,雖不等於企業文化,但有重要作用。企業文化載體在
企業文化建設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是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4、加快建立企業文化的體系框架工程。包括:把握企業文化建設的“把企業核心競爭力轉化為市場競爭力”這一基本要求;體現“把握髮展方向,具有先進性;體現時代特徵,具有吸引力;塑造品牌標識,具有市場競爭力”這“三點內涵”;突出“把黨的方針政策和
國家產業政策融於
企業發展之中,形成具有鮮明特色的企業發展理念、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企業市場競爭之中,形成具有強大凝聚力的
企業精神、把企業人文創造融入企業產品之中,塑造以企業品牌為核心內容的企業形象標識”三項主要任務。
5、走出
企業文化建設過程中的觀念誤區。一是鼓吹“文化功能”,認為“企業文化是個筐,什麼都往裡面裝”,此種說法不但搞不好企業文化,還會影響其它
管理職能的正常發揮。二是曲解“以人為本”,現實中的職工切身利益和個人目的,難免出現與
企業利益和宗旨不一致的問題,職工也必須遵守企業的一切準則規定,尊重客戶和競爭對手,因為離開一定的前提條件,就很難取得預期效果。三是濫用“民主管理”,決策要講民主,但經營管理一定要有權威,在職工這種權威情況下,才能更加有效發揮管理的作用。
運作管理
1、企業文化作為一種當代企業管理理論,在於把企業價值觀滲透到企業經營管理的各個方面、各個層次和全過程,用文化的手段、文化的功能、文化的力量,去促進企業整體素質、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的提高。企業文化運作包括:
(2)紀律
約束機制。要有明確的規範,落實上不走樣,將
企業理念貫穿到制度、紀律與行為規範中。
(3)凝聚機制。確立廣大職工認同的企業價值觀,確立企業目標,確立企業人際關係。
2、在企業文化管理上,一要處理好借鑑與創新的關係,把握企業文化的個性化、特色化;二要處理好用文化手段
管理文化,堅持以文化引導人、培育人;三要處理好虛與實、無形與有形的關係,堅持內外雙修、軟硬管理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