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信仰起源,發展壯大,神仙分類,神仙十大神通,道教十品轉通,仙人分類,天仙品位,神仙品位,地仙品位,人仙品位,鬼仙品位,古今神仙,詞語,詞語信息,詳細解釋,小說中的仙,
仙人信仰起源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中國就已經開始有了仙人信仰。仙人底根源當起於古人對於自然種種神秘的傳說和一些擁有超凡能力的人。如在《山海經》和《楚辭》,《離騷人《九歌》、《天問》等篇,都顯示著超人間生活底仙人意識。那種超人是不老不死,不為物累,游息自在,無事無為,故為道家所羨慕。
後來到了戰國時期仙人信仰也成為了長生的代名詞。
發展壯大
到了戰國時期,神仙信仰已經相當廣泛。這是,出現了許多記載仙人傳說的著作,書中載有不少關於仙人、仙境、仙藥等傳說的文字。仙人觀念漸漸發展起來。如《莊子·逍遙遊》中有這樣的描寫:“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御風龍,而游乎四海之外”。其它,如《列子》書中的《湯問篇》、《黃帝篇》、《周穆王》,屈原的《離騷》、《天問》、《九歌》等都將仙境描畫的美妙而神秘,其仙人亦被描繪成外生死、極虛靜、不為物累、超脫自在,能騰雲飛行的神奇人物。漢代的《淮南子》、《史記》中亦有類似描述。
在戰國時期,天文地理底知識發達,歡衍一方面從自然現象底變化附會陰陽五行說以說明人間底命運,一方面依所知底地理以尋求仙人住處。方土及文學之士又增益許多怪異的說法,仙人與不死藥底信仰因此大大地流行,到秦始皇,更為隆盛。仙人觀念進一步流行開來。
《史記·封禪書》說:自齊威、宜之時,駐子之徒論著終始五德之運,及秦帝而齊人奏之,故始皇採用之。而來毋忌、正伯僑、充尚、羨門子高,最後皆燕人,為方仙道,形解銷化,依於鬼神之事。駐衍以《陰陽人《主運》顯於諸侯,而燕芬海上之方士傳其述不能通,然則怪迂阿詼苟合之徒自此興,不可勝數也。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萊、方丈、流州,此三神山者,其傳在勃海中,去人不遠,患且至則船風引而去。蓋嘗有至者,諸仙人及不死之藥皆在焉。其物禽獸 儘自,而黃金銀為它閉,未至望之如雲,及到,三神山及居水下,臨之,風輒引去,終莫能至雲。——世主莫不甘心焉。及至秦始皇並天下,至海上,則方士言之不可勝數。始皇自以為至海上而恐不及矣,使人乃資童男女入海求之,船交海中,皆以風為解,日:“未能至,望見之焉。”其明年始皇復游海上,至琅邪,過恆山,從上黨歸。後三年游喝石,考入海方士,從上都歸。後五年,始皇南至湘山,登會稽並海上,冀遇海中三神山之奇藥,不得,還至沙丘,崩。
始皇到處封禪,求不死之藥,可以說最熱心求神仙底第一人。漢武帝時,這信仰更加發展,漢武帝大肆求仙不亞於千古一帝秦始皇。
同時《列子》所記底神仙故事,可以看出秦漢人追求仙人住處而達到長生不死的追去。仙人住處,只是理想國,不必是真境,如化人宮、華前國、終北國、列姑射山是。神仙住處,是不死國人以為實有其地,可以求到底。
神仙分類
神仙分為兩類:
①、道生神,先天尊神,乃大道化身,不可修。
②、人修仙,鬼仙→人仙→地仙→神仙→天仙(金仙)→太和仙
太和仙:太和仙,道成可以化為自然光炁,與大自然合而為一而以
道為身。
天仙:天仙(又稱
金仙或者
佛),若能修成上乘的天仙,便可神光普照,化身萬千;一得永得,一證永證,神通恢廓,法力無邊。天地閉時而不同閉,浩劫無礙。天地開時,開闢度人。
神仙:“神仙者,以地仙厭居塵世,用功不已,關節相連,抽鉛添汞而金精煉頂。玉液還丹,鍊形成氣而五氣朝元,三陽聚頂。功滿忘形,胎仙自化。陰盡陽純,身外有身。脫質升仙,超凡入聖。謝絕塵俗以返三山,乃曰神仙。”
地仙:地仙者,天地之半,神仙之才。不悟大道,止於小成之法。不可見功,唯以長生住世,而不死於人間者也。
人仙:人仙者,五仙之下二也。修真之士,不悟大道,道中得一法,法中得一術,信心苦志,終世不移。五行之氣,誤交誤會,形質且固,八邪之疫不能為害,多安少病,乃曰人仙。
鬼仙:修持之人,始也不悟大道,而欲於速成。形如搞木,心若死灰,神識內守,一志不散。定中以出陰神,乃清靈之鬼,非純陽之仙。以其一志陰靈不散,故曰鬼仙。雖曰仙,其實鬼也。古今佛徒,正致力於此,乃曰得道,誠可笑也。
神仙十大神通
道教《大洞經》曰:“洞源與洞明,萬道由通生。”又曰:“洞明喧擾光,帝心大神通。”又曰:“十通由斯生,妙行由此興。”又曰:“初曰通炁,次曰通神,終曰通靈。萬通成真,道備登宸。”《莊子》曰:“夫線人內通,而外於心知,鬼神未來舍,而況人乎?”此神通之力,由禪定而發。小乘諸仙,但得五通,即神境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是也。大乘諸仙,於此五通外,兼得
漏盡通,共為六通。若是大乘
金仙,則得十通。
所謂十通者:
1、善知他心智神通。以得他心智通故,知其三千大千世界眾生心無差異,如一世界。乃至百千億那由他世界,所有眾生心,悉能分辨了知。
2、無礙清淨天眼智神通。以得無礙清淨天眼智神通故,所謂十方一切世界無窮眾生,逝世此生彼,善趣惡趣,福相罪相,悉皆明見。
3、宿住隨念智神通。以得宿住隨念智神通故,從前不可說、不可說微塵數劫住宿之事,所謂某處生,如是名,如是姓,如是種族,飲食苦樂,從無始來,於諸有中,展轉循環受生,皆悉了知。
4、知盡未來際劫智神通。以得悉盡未來際智神通故,了知將來際不可說、不可說微塵數劫之中事。
5、無礙清淨天耳智神通。以得無礙天耳智神通故,於諸一切領土,所有聲音,欲聞不聞,隨便自由。
6、無體性智神通。以得無體性智神通故,能不動本際而往詣十方一切剎土,好處群生。
7、善分離一切眾生言音智神通。以得言音智通故,了知不可說、不可說剎海微塵數世界中,所有眾生種種言辭,悉能分別懂得。
8、誕生無量色身智神通。以得色身智神通故,能示現無量無邊妙色身,雲令所化者親熱開悟,能起種種神通,作度惹事業。
9、一切法智神通。以得法智通故,善能演說無礙法門,興布法雲,降注法雨,以眾妙音,開示悟入,使獲清淨擺脫。
10、入所有法滅盡智神通。以得滅盡智通故,能住三昧正定,而普現色身,譬如光影,普現一切,而於三昧,寂然不動。
道教十品轉通
天尊言:吾開法十聖之場。
一品轉通,立能知一方中輕重事,位次別覺聖。
二品轉通,得知世界有無吉凶事,位次得覺聖。
三品轉通,能達知罪福一切宿命來往生處,果報由趣,位次正覺聖。
四品轉通,能以心逆照未然福禍陰中事,位次通覺聖。
五品轉通,普知十方無極世界一切緣運由趣休否事,位次大覺聖。 切緣運由趣休否事,位次大覺聖。
六品轉通,通玄觀知悉達十方界域眾聖處所,只如指掌,分行散影,虛空無礙,位次妙覺聖。
七品轉通,普知天地運趣機數,有無遠近,悉無障礙,位次洞覺聖。
八品轉通,身居立忘,形如日中景,一切觀徹,位次觀覺聖大聖。
九品轉通,普能開明,放身中光明,普照十方一切,普見上下,明,普照十方一切,普見上下,無不洞達
位次普明大聖。
十品轉通,普觀普察普明普照,無幽無冥,洞知天地,光顯十方,湛然常存,位次洞明大覺至真大聖也
。 斯行之業,皆從法而轉入。
十通大聖,其德高妙,自非法之功莫能轉焉。
十聖果緣乃從無量恆沙劫來,施功布德,備滿天地,弘廣十方,致得轉位,入十聖之功德,備滿天地,弘
廣十方,致得轉位,入十聖之功,妙通上品
仙人分類
“道”無形無象,而又生育天地萬物。“道”在人和萬物中的顯現就是“德”。故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散則為氣,聚則為神。神仙既是道的化身,又是得道的楷模。聞道有先後,德道有高低,道家言存心邪僻任爾燒香無點益;扶身正大見吾不拜有何妨。神仙只有對道的理解深淺之分,而沒有等級地位之別,皆濟世度人為宗旨。
一為神人,二為真人,三為仙人,四為道人,五為聖人,六為賢人。並稱:“神人主天,真人主地,仙人主風雨,道人主教化吉凶,聖人主治百姓,賢人輔助聖人理萬民錄也,給助六合之不足也。”
晉
葛洪《抱朴子內篇.論仙》引《仙經》將神仙分為三等:
天仙、
地仙、
屍解仙。稱:“上士舉形升虛,謂之天仙;中游於名山,謂之地仙;下士先死後蛻,謂之屍解仙。”
梁
陶弘景《真靈位業圖》又把神仙分為七階:
玉清、上清、太極、太清、九宮、洞天、太陰。
而北周的《無上密要》則從得道成仙的層次出發,將神仙分為:得鬼
官道人、得地仙道人、得地真道人、得九宮道人、得太清道人、得太極道人、得上清道人、得玉清道人。其中“得鬼官道人”為人死後的仙鬼安排,表明死後也有升仙的希望與機遇,從而說明南北朝時已有“
鬼仙”的說法。
唐時的《天隱子》又將神仙分為五類,稱:在人稱
人仙,在地稱地仙,在天稱天仙,在水稱
水仙,能神通變化者稱神仙。
天仙品位
亦稱“仙人”、“飛仙”、“
大羅金仙”。指居於天府、能舉行飛升的神仙。
《
天仙品》:“飛行雲中,神化輕舉,以為天仙,亦云飛仙”《抱撲子內篇、論仙》與《仙術秘庫》均其列為第一等。
《墉城集仙錄》將升天之仙分為九等:第一上仙、第二次仙、第三太上真人、第四飛天真人、第五靈仙、第六真人、第七靈人、第八飛仙、第九仙人。
若從修煉角度上看,天仙為修證之最上一成,修煉之最上乘。丹道中所指的“
煉虛合道”的大成景界。屆時神光普照,化身萬千;一得永得,一證永證,神通恢闊,法力無邊。天地閉時而不同閉;天地開時,開闢度人。
神仙品位
亦稱“仙人”、“真人”,統稱“仙真”。指長生不死、修煉得道的人。道經曰:“鍊形為氣,名曰真人。”“得本元氣,故曰鍊形為氣,正性無偽,故曰真人。”
莊子曰:“有真人而後有真知。何謂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謨士”;“登高不憟,入水不濡,入火不熱“,”“不知悅生,不知惡死”,“其寢不夢,其覺不憂,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眾人之息以喉。”淮南子曰:“莫生莫死,莫虛莫盈,是謂真人。”從修煉角度上看,神仙為修煉之上成。丹道上講為
煉神還虛的乳哺階段。此時鍊形化炁,胎仙自化,
陽神已成,脫質升舉。即運用
大周天之火候,以炁合神,神炁為一,心無生滅,息無出入。重濁之形,化為輕清之炁;純陽之體,盡為神通萬化。屆時體變純陽,陽神已成,具有神通萬化之功能。
地仙品位
道教仙人譜系的一種,為無神通力之仙。據《天隱子》記載,在地為
地仙。《仙經》云:中士游於名山,謂之地仙。地仙在道教神仙譜系中屬於中等仙人。據《仙術秘庫》載,地仙有神仙之才,無神仙之分。得長生不死,而作陸地游閒之仙,為仙品中之中乘。《秘要經》認為:“立三百善功,可得存為地仙,居五嶽洞府之中。”從修煉角度上看,地仙為修煉之中成。丹道上講指完成
鍊氣化神的胎養階段。此時能夠在長壽的基礎上證到長生,但是尚無神通變化可言,因而只能在地上行走。此時仍有呼吸和飲食,形質未能全部化為輕清。但修煉至此,容光煥發,步履輕疾,壽増無量。
人仙品位
道教仙人譜系的一種,為形體堅固、長生住世的人。《
鐘呂傳道集》:“人仙者五仙之下而也,修真之士,不悟大道,道中得一法,法中得一術,信心苦志,終世不移,無行之氣,誤交誤合,形質且固,八邪之疫,不能為害,多安少病,乃曰人仙。”又稱:“修持之人,始也或聞大道,業重福薄,一切魔難,遂改初心,止於小成,行法有功,終身不能改移,四時不能變換。如絕五味者,其知有六氣;忘七情者,豈知有十戒;行漱咽者,貽吐納之訓錯;著採補者,笑清靜以為愚;好即物以奪天地之氣者,不肯休糧;好存想采日月之精者,不肯導引;孤坐閉息,安知有自然;屈體勞形,不識於無為;采陰取婦人之氣,與縮金龜者,不同;養陽食女子之乳,與煉丹者不同。以類推究,不可勝數,然而皆是道也。不能全於大道,止於大道中一法一術,功成安樂延年而已,故曰人仙。”《金丹真傳`序》曰:“補完氣血,復成乾體,復得外藥,結成內丹,此人仙也。”《武術匯宗》:“有從
下關用功者,不使真氣泄於
陽關,保守元氣,鎮守下田,不悟移鼎換爐之法,而安長生不老之果,或
延壽於數百年,或延壽於數千年,久而不死,謂之人仙。”從修煉角度上看,人仙為修煉之下成。丹道上講指
煉精化氣的築基階段。此時修煉之人,道中得一法,法中得一術,恆久有成,可以延年益壽,返老還童,肉體堅固,長壽不老。其方法有:絕谷、忘情、納津、吐納、持靜、持戒、存想、采日精月華、導引、閉息、自然、無為等功法,若能信心苦志,堅守不移,足可保命固形,安樂延年,但有形之軀最終必壞。
鬼仙品位
又稱“靈鬼”。指修道者未能煉至純陽,死後出陰神,乃為鬼仙。《鐘呂傳道集》:“鬼仙者五仙之下一也,陰中超脫,神像不明,鬼關無姓,
三山無名,雖不人輪迴,又難返蓬瀛,終無所歸,止於投胎奪舌而已。”又稱:“修持之人,不悟大道,而欲速成,形如槁木.心若紫灰,神識內守,一志不散,定中出陰神,乃清靈之鬼,非純陽之仙,以其一志陰靈不散,故曰鬼仙,雖曰仙,其實鬼也。”《武術匯宗》:“一味閉目寂坐,冥心寂照,則靜中尋靜,悟人頑空寂滅矣.而未滅盡定,只煉得一個強定之陰神,到氣盡時,陰神一出.便為靈鬼,謂之鬼仙。”從修煉角度上看,鬼仙為修煉之最下乘。丹道上講指僅僅限於基礎的性功修煉階段。修證之時.身如槁木.心同死灰,神意內守,悟人頑空。到撒手了結之時,定中能出陰神,陰神屬於清靈之鬼,而非純陽之仙。在修煉之時,有人年事已高,肉體衰朽,或者環境困難,無從保障,今生修成已無望,乃用此法,可出陰神,以為下輩子繼續修證.同樣屬乾鬼仙。此法有:投胎、
奪舍、借屍、轉世等。
古今神仙
至尊三清及諸尊神
道德天尊(也稱太上老君、混元老君、降生大帝、太清大帝等)
南方梵寶昌陽丹靈真老君(簡稱丹靈真老赤帝君)
中央玉寶元靈元老君(簡稱元靈元老黃帝君)
北方洞陰朔單郁絕五靈玄老君(簡稱五靈玄老黑帝君)
天地日月星宸等諸大神
四御
玉皇大帝(又稱玄穹高上玉皇大帝,昊天金闕至尊玉皇大帝,全稱昊天金闕無上至尊自然妙有彌羅至真玉皇上帝)
五星為歲星(木星)
辰星(水星)
鎮星(土星)
北斗七星君
●北斗第一陽明貪狼星君 (天樞)
●北斗第二陰精巨門星君 (天璇)
●北斗第三真人祿存星君 (天璣)
●北斗第四玄冥文曲星君 (天權)
●北斗第五丹元廉貞星君 (玉衡)
●北斗第六北極武曲星君 (開陽)
●北斗第七天關破軍星君 (搖光)
第一至第四為魁
第五至第七為標
合而為斗。
南斗六星君
第一天府宮:司命星君
第二天相宮:司祿星君
第三天梁宮:延壽星君
第五天樞宮:度厄星君
第六天機宮:上生星君
四靈二十八宿
蒼龍(東):角、亢、氐、房、心、尾、箕
朱雀(南):井、鬼、柳、星、張、翼、軫
十方諸天尊
東方玉寶皇上天尊
南方玄真萬福天尊
西方太妙至極天尊
東北方度仙上聖天尊
東南方好生度命天尊
西南方太靈虛皇天尊
西北方無量太華天尊
上方玉虛明皇天尊
下方真皇洞神天尊
三官大帝
水官:洞陰大帝
降魔護道天尊:亦稱高明大帝.祖天師,即道教創立者
張道陵文昌帝君:文昌帝君:亦即梓潼帝君.保
德宏仁大帝.更生永命天尊.元皇大帝
靈官.太歲諸神及人身中之神
靈官:有所謂十天靈官.九地靈官.水府靈官.
五百靈官.五顯靈官
功曹:亦稱
四值功曹,為道教所奉值年.值月.值日.值時的神
城隍:據說由《周禮》
蜡祭凡神之一的水(即隍)庸(即城)衍化而來
灶君
瘟疫神
真人和仙人
赤精子:顓頊時人
北五祖
東華紫府輔元立極大道君王玄甫
南五祖
翠玄真人石杏林
紫賢真人薜道光
翠虛真人陳泥丸
北七真
八仙
鐵拐李
漢鐘離
藍采和
呂洞賓
詞語
詞語信息
【詞目】仙人
【拼音】xiān rén
【釋義】神話和童話中指神通廣大、長生不老的人。
詳細解釋
亦作“仙人”。
神話傳說中長生不老、有種種神通的人。
《
史記·
孝武本紀》:“黃金可成,而河決可塞,
不死之藥可得,仙人可致也。”
《
文選·古詩》:“仙人王子喬,難可與等期。”
李善 注引《列仙傳》:“王子喬者,太子晉也。道人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
《史記·秦始皇本紀》:“於是遣
徐巿發童男女數千人,入海求仙人。”
《
新唐書·方技傳·姜撫》:“自言通仙人不死術,隱居不出。”
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二:“唐道士侯道華喜讀書,每語人曰:‘天上無凡俗仙人。’此妙語也。”
《雲笈七籤》卷十七:“長生不死,延數萬歲,名編仙籙,故曰仙人。”
唐人用以稱女道士。唐 李白 《玉真仙人詞》
王琦 注引
胡震亨 曰:“玉真公主,睿宗女。字持盈。太極元年出家為道士,築觀京師以居。”
古代雜戲的一種。《
魏書·樂志》:“﹝天興﹞六年冬,詔太樂、總章、鼓吹增修雜伎,造五兵、角觝、麒麟、鳳凰、仙人、長蛇、白象、白虎及諸畏獸、魚龍、辟邪……以備百戲。”
南北朝時高麗官職名。
《
周書·異域傳上·高麗》:“大官有大對盧,次有太大兄、大兄……仙人並褥薩凡十三等,分掌內外事焉。”
書法名稱的一種。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文字》:“南齊蕭子良撰古文之書五十二種:鵠頭、蚊腳、懸針、垂露、龍爪、仙人、芝英……偃波、飛白之屬,皆狀其體勢而為之名。”
小說中的仙
仙以道為準則,修仙亦為修真,修仙者先以鍊氣,結丹,元嬰,化神 至靈魂化為元神超脫出神體變可稱為仙。普遍修突破化神巔峰便破空升入仙界,而仙也有等級劃分,至上而下依次為 混元真仙、大羅金仙、太乙玄仙、雲遁飛仙。
結合各種洪荒小說對應的等級分別是 混元真仙對應鴻鈞(為天道的持有者),大羅金仙對應三清和如來一級的強者,太乙玄仙對應孫悟空牛魔王楊戩一級的人物(在太乙玄仙境界上的仙人基本上不可能在突破到更高的境界,所以在太乙玄仙境界極限上的巔峰仙人被統稱為太乙金仙,比如玉清元始天尊座下十二位金仙便是太乙金仙),雲遁飛仙對應的是天兵天將一類的飛升者。古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