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移駐考證
他塔喇氏遠祖在白山黑水之間生活了數千年,到了明朝後期在長白山周圍留有四支人,人數不多。他塔喇是以地名為氏。
清太祖起兵後到
順治定都北京,他塔喇氏人均先後來歸太祖、太宗。
正紅旗他塔喇·羅屯的後人,由於國家調撥駐防,又有一支改隸
鑲紅旗。
《吉利他塔喇氏家譜》中記載,吾祖系
瓦爾喀部,安楚拉庫內河人。始遷祖他塔喇·羅屯於
萬曆二十五年率八百戶來歸太祖,隸
正紅旗。
康熙十年,後人移駐
吉林,世襲
鑲紅旗二佐領,隨丁口日繁,然皆族矣。
康熙二十九年,長支七世他塔喇·阿巴達、次支五世他塔喇·奇塔、他塔喇·昂估哩、七世他塔喇·布爾哈四支移駐於
齊齊哈爾。
康熙五十年,長支九世他塔喇·達崇阿、他塔喇·坤塔兩支,移駐於
三姓。
雍正三年,長支七世他塔喇·轄祜、他塔喇·羅洛庫兩支,移駐於
阿勒楚喀。定居
北京鑲紅旗也有一支人,皇瑾貴妃和皇珍貴妃,及侄孫
唐魯孫。唐魯孫1946年移駐
台北。
又一支始遷祖他塔喇·阿努特拉赤,訥殷江地方人,來歸太祖為
萬曆十九年,始隸
正黃旗,後改隸正紅旗,來歸年份比他塔喇·羅屯早六年。按通譜,正黃旗他塔喇·納林與他塔喇·阿努特拉赤同族,同訥殷江人,他塔喇·納林與
正白旗他塔喇·岱圖庫哈哩、正紅旗他塔喇·羅屯同族,只是輩分無法排定。
岫巖他塔喇氏族人有正紅旗、
正藍旗兩支,正紅旗居住在岫巖紅旗鄉唐家堡子,居住該地已有十多輩,現只有不足三十戶人家。正藍旗一支是康熙二十六年從北京盔甲場駐防而來,始遷祖他塔喇·阿吉古,現居偏嶺唐家偎子,岫巖藍旗堡鄉。
鳳城鳳山鄉唐姓,
崇德年間移駐
奉天府、
新城東、始遷祖他塔喇·羅屯後人六世他塔喇·巴達奉命移駐鳳城城東村,今散居於鳳城的草河、岫巖的嶺溝等地。此支系鑲紅旗。
遼陽燈塔的唐家窩棚(現改張唐村)和腰結子村始遷祖他塔喇·南岱,後人五世:他塔喇·波內海、他塔喇·翟翟代、他塔喇·烏唐書(遼陽防禦)、他塔喇·他拉乎善,滿洲正紅旗人,在
乾隆三十年前後,由遼陽遷到唐家窩棚。嘉慶十年前後一支人由唐家窩棚遷到腰結子村。另一支人他塔喇·烏唐書在乾隆年間遷到
熊岳城西吳達子營,現由他塔喇氏改
吳姓。(與“烏唐書”首字諧音)。
湖北孝感、黑龍江、北京等地亦有他塔喇氏後裔居住。
清代著名后妃
清文宗麗妃
1、個人簡介
據清朝史書和清宮檔案記載,
麗妃(1837年—1890年)他他拉氏,清文宗
鹹豐帝
嬪妃之一。
麗妃、麗皇貴
太妃、
莊靜皇貴太妃皆指一個人,三個稱呼為三代皇帝封的不同冊謚。主事慶海之女,生於道光十七年(1837年),二月二十七日生,比
鹹豐帝小6歲,比
慈禧小2歲,與
慈安同歲。鹹豐元年(1851)參選
秀女時,
麗妃和
慈禧同被選中。
麗妃被封為
麗貴人,
慈禧被封為
蘭貴人。鹹豐二年(1852),二人同時入宮。鹹豐四年(1854),十二月二十四日諭內閣,貴人他他拉氏冊封為
麗嬪,而
慈禧被封為懿嬪。鹹豐五年(1855)五月初九日諭內閣,
麗妃為
鹹豐帝產下了皇長女(即
榮安固倫公主),三天后就晉封為
麗妃。十二月二十八日命
大學士文慶為正使、署禮部尚書麟魁為副使,行冊封禮。鹹豐六年(1856)三月二十三日,
慈禧生下了皇長子
載淳,即後來的
同治帝,當天就晉升為
懿貴妃,比
麗妃高一級。
鹹豐帝死後不到3個月,
鹹豐十一年十月登基後的
同治帝感念
麗妃侍奉
鹹豐帝多年,又誕育大公主,像聖母
皇太后稟報恩賞,
慈禧就以
同治帝的名義,以“
麗妃侍奉皇考有年,誕育大公主”,謹尊晉封她為麗皇貴
太妃,越過了貴妃這一級,一次升了兩級。
2、麗妃的結局
其實只要去
麗妃陵看過的人,都會覺得影視劇《
垂簾聽政》與事實不符,實際上歷史上的
麗妃是因病謝世,與
慈禧毫無關係。
麗妃並非像
垂簾聽政中那樣能歌善舞,相反是藥不離身,多年來,
麗妃體弱多病,經常吃藥,所以
慈禧對她當然不像影片中那樣百般嫉妒,相反對其倍加愛護,是關愛有加,對於那些對她地位構不成威脅的皇室成員,她還是願意施以善意的,但是
麗妃的身子還是沒讓她撐下去,她於光緒十六年(1890)十一月十五日病逝,享年54歲。她死後第三天,光緒帝親自到
金棺前奠酒、行禮。她的金棺暫安於
田村殯宮。光緒十九年(1893)四月十八日,
麗妃金棺葬入
清東陵的
定陵妃園寢。這座妃園寢的後院建有15座
寶頂,共分三排。
麗妃的寶頂位於第一排的正中之位,處於這座園寢的最尊貴的位置,如果
慈禧當真這么迫害過她,怎么可能讓
麗妃死後進
皇家陵寢,恐怕連
皇家陵寢都別想進來,最多被
慈禧找個地方將她草草安葬了事。
其實她與
慈禧相處得一直很好,
慈禧對她也是以禮相待,這一點從上面所提到的
鹹豐帝死後她一直順利晉升就可以看出來,如果
慈禧真的那么恨她,以
慈禧當時的地位,會讓她一路晉升到莊靜皇貴
太妃嗎?她生育的公主雖然不是
慈禧和
慈安所生,但是由於是本朝唯一的公主,一直深得兩宮皇太后的喜愛,特封為了
固倫公主!她死後的第三天,光緒帝就親自到
金棺前奠酒、行禮。她的金棺暫安於田村殯宮,光緒十九年(1893年)葬入
清東陵的
定陵妃園寢。這座妃園寢的後院建有15座寶頂,共分三排,
麗妃的寶頂位於第一排的正中之位,處於這座園寢的最尊貴的位置。這也看的出吧,
慈禧對她是很好的。
我們仔細想想就會明白,開始的幾年
麗妃與
慈禧的地位一直是相同的,可以說是“齊驅並進”。但是她畢竟只生育了女兒,而
慈禧後來生的是兒子,從這點來說,她倆就有了本質的區別,她根本不是
慈禧的對手,
慈禧更沒必要去害她!(註:
莊靜皇貴妃所生之女為
鹹豐帝唯一的親生女兒, 於同治十二年下嫁給了
瓜爾佳氏世襲一等雄勇公
散秩大臣符珍。第二年由於
同治帝駕崩,公主悲痛過度,沒多久就因病去世了,年僅20歲)
以上史實表明,
麗妃不僅未受到
慈禧的迫害,反而受到了
慈禧的格外關照和一系列禮遇,表明
麗妃與
慈禧的關係是十分融洽的。
清德宗珍妃
1、人物生平
恪順皇貴妃(1876年—1900年)他他拉氏,滿洲鑲紅旗人,人們一般習慣按她曾獲封的
珍妃來稱呼她。清朝
光緒皇帝的側妃,也是最為受寵的妃子,生於光緒二年二月初三為
禮部左侍郎長敘之女。
光緒十四年(1888年)10月初五
慈禧太后選定其弟,副都統桂祥的女兒
葉赫那拉氏為
光緒帝之後,同時封珍妃與她的姐姐瑾妃為嬪,時瑾嬪15歲,珍嬪13歲。光緒二十年,兩人同時晉封為妃。
珍妃其祖父乃
陝甘總督裕泰,其父長敘曾任戶部右侍郎,其伯父
長善乃
廣州將軍,
珍妃與其姊
瑾妃自幼隨長善在廣州長大。
珍妃10歲那年,長善卸任廣州將軍,她與姊姊隨同北返北京。1889年,
珍妃兩姊妹被入選宮中,13歲的她被封為珍嬪,15歲的姐姐封為瑾嬪,嬪為九等宮女序列中的第六等,直至光緒二十年甲午春(1894年),因慈禧太后七旬萬壽加恩得晉嬪為妃,前面還有皇后、
皇貴妃、貴妃三個等級。光緒26年(1900年)8月初,
八國聯軍集結兵力進攻北京,慈禧太后挾持光緒帝慌忙出逃。行前,珍妃被推入井。
珍妃遇害後的第2年,
慈禧、
光緒帝由西安返京,命人將
珍妃屍體打撈,追封為珍貴妃,初葬
恩濟莊。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所存的清宮檔案中有下述記載:“光緒二十七年七月初四,
貞妃安葬在恩濟莊,過過營地一座”。在追封
珍妃為珍貴妃的諭旨中,曾有“上年京師之變,倉猝之中,
珍妃扈從不及,即於宮中殉難,洵屬書烈可嘉,恩著追贈貴妃位號,以是褒恤”。將“珍”寫成“貞”,大概有以示崇敬之意。
2、相關評價
1888年,光緒18歲。13歲的她和長她2歲的姐姐,雙雙選中入宮,分別賜封
珍嬪、瑾嬪。與此同時,選定慈禧胞弟桂祥21歲的女兒
葉赫那拉氏為皇后。次年正月,
光緒舉行大婚典禮,奉迎葉赫那拉氏皇后入宮(
隆裕皇后)。珍、瑾二嬪先期入宮,珍嬪居東六宮的
景仁宮,瑾嬪居東六宮的
永和宮。
珍妃瑾妃姐妹情深據說,
珍妃初入宮時,亦為
慈禧所鐘愛,,還讓內廷供奉
繆嘉蕙女士教她。平時她居景仁宮,與
光緒則同居
養心殿。她不僅美麗動人,13歲的年齡,還不失孩童的天真活潑。
光緒總是讓她隨侍身邊,同桌共食,同床共寢。他們還老是互換裝束,嬉戲玩樂,這給精神上長期受壓抑的光緒帶來了許多的安慰和快樂。
珍妃喜歡打扮,常愛穿些時新衣裳。在吟詩作畫之餘,她還愛擺弄相機,留下幾張倩影,打發宮中沉寂的歲月。這些,自然也是慈禧所看不慣的。在對甲午之戰的“戰與和”的問題上,
光緒與
慈禧發生了嚴重分歧,朝中形成了主戰的“帝黨”與主和的“後黨”。珍、瑾二妃的胞兄志銳,
珍妃的老師
文廷式,也捲入這場政治鬥爭的漩渦之中。為了鉗制
珍妃姊妹,達到打擊帝黨的目的,慈禧以“近來習尚浮華”為由,把
珍妃姊妹同時降為貴人。同時還頒下兩塊禁牌,一塊是給珍、瑾二妃的,是要求她們謹言慎行,穿著樸素,遠離新巧稀奇物件;另一塊是給
隆裕皇后的,要她嚴加看管珍、瑾二妃。
1898年,光緒推行變法維新,恢復了妃位的珍妃,自然成了光緒帝的支持者。好夢只做了103天,
戊戌變法就失敗了,光緒皇帝被幽禁於
中南海里的
瀛台,珍妃被拘禁於
紫禁城中的北三所。
清德宗瑾妃
1、人物簡介
瑾妃(1874-1924),姓他他拉氏,為禮部侍郎長敘之女、清朝末年
光緒皇帝的妃子,其妹是
珍妃,姊妹倆
瑾妃為同父異母,在家族中
瑾妃排行第四、
珍妃排行第五。
2、人物生平
光緒十四年(1888年),在
光緒帝的選後大典上,
瑾妃和妹妹
珍妃同時入選,成為
光緒皇帝的妃子,並在隔年元月行大婚禮,之後個別以瑾嬪和
珍嬪的身分入宮。
在入宮之後,瑾嬪住在
東六宮之一的
永和宮,妹妹
珍妃也同樣的住在同為東六宮之一的景仁宮。瑾嬪在宮中並未如妹妹珍嬪一般,獲得
光緒帝之寵幸,相反的,她和皇后—
葉赫那拉·靜芬一般受到冷落,但瑾嬪並不以為意。六年之後,兩人被晉升為瑾妃和珍妃。
光緒二十年(1894年),
珍妃因故得罪
慈禧太后,姊姊
瑾妃也受到牽連而一同被降為貴人,但在隔年兩人又恢復了原本的妃子位號,但
珍妃卻受到了監禁,而
瑾妃卻依然保有自由、繼續住在永和宮。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七月,八國聯軍攻入京師,
慈禧太后攜宮眷出逃紫禁城,
瑾妃便是其中一員。
在宣統皇帝
溥儀登基之後,
瑾妃繼續住在
永和宮,並被尊為兼祧皇考瑾貴妃。在
宣統遜位後,上徽號為端康皇
太妃,她和
溥儀的關係似乎不壞,
溥儀稱他為皇阿娘,每遇年節還會請她一同歡慶。
瑾妃在永和宮過著很有品味的生活,時常以丹青書法自娛。在永和宮的擺設中,有著數樣的瓶盤盆景、上頭都鑲嵌著精緻出色的鐘表和花鳥人物,同時她也是一位美食家,經常派人到京城附近的天福號買醬肘子供她吃早餐,由於
瑾妃喜愛美食,因此永和宮裡的小膳房,烹飪相當地出色,遜清的王公舊臣都愛吃她賞的飯。1923年,瑾妃五十壽辰,特邀請
梅蘭芳等著名京劇演員入宮演戲。
民國十三年(1924年),在和
溥儀及其餘遜清皇室成員歡度中秋佳節後,
瑾妃受風寒一病不起,五天后因情況惡化而死在
永和宮,享年五十一歲,並以
端康皇貴妃的身分,下葬於光緒帝的
崇陵妃園寢。謚為
溫靖皇貴妃。
清明賢貴妃
1、人物簡介
他他拉玉齡(1920年—1942年8月14日),滿族,他他拉氏。出生在一個北京的旗人家庭。原名他他拉·玉齡,因為當時滿人已不再吃香,所以按音轉關係改成姓譚。1937年,
溥儀對
婉容不滿並打入冷宮,為了有一個必不可少的擺設和玩物,由親屬介紹當時正在北京中學讀書的
譚玉齡來到長春與
溥儀結婚,住在緝熙樓樓下西側。溥儀封她為
祥貴人,當時
溥儀32歲,
譚玉齡17歲。婚後,與
溥儀感情甚篤。五年後因傷寒病去世,得年22歲,被追謚為
明賢貴妃。按清朝貴妃例治喪,殯於長春般若寺,
滿洲國垮台後,
溥儀囑族人將其棺柩火化,骨灰轉存於北京親屬處,
溥儀獲釋後,曾一度接至自己家中,後由侄兒小瑞代為安葬。而玉齡的那張玉照,
溥儀一直帶在身邊,直到1967年逝世...。
2、人物生平
按祖制規定,清朝皇帝的妻妾分為皇后、
皇貴妃、
貴妃、
妃、
嬪、
貴人、
常在、
答應8個等級。
譚玉齡進宮後被冊封為“
祥貴人”,
溥儀立命騰出原為召見室的緝熙樓一樓西側幾個房間歸她使用。在
譚玉齡的臥室中,南窗下擺著一張雙人用沙發軟床,床前掛著芭蕉葉式的幔帳,靠北牆放著一張賜宴用的小桌。布置典雅、大方。
譚玉齡入宮後與
溥儀的關係很好,深受寵愛,
溥儀經常叫侄媳等女客陪她散心。
譚玉齡聰明能幹,溫順賢惠,待人接物十分穩妥。1942年8月13日,
譚玉齡患病,經過治療沒有好轉,“帝室御用掛”吉岡安直叫來日本醫生為她治療,猝然去世,年僅2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