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
追溯歷史,葉赫那拉氏及金朝貴族,原在今吉林省、伊通河流域。16世紀初,南遷
開原北,後又移葉赫河,故稱葉赫部,視星根
達爾漢為葉赫納喇氏始祖,即葉赫那拉氏。
名稱意思
相傳元末明初的時節,在東北的葉赫河邊,葉赫那拉家族便已世居在此。但是某一天,草原上忽然燃起了烽煙,葉赫那拉家族與來犯的愛新覺羅家族之間發生了一場激烈的攻防戰。
當時,愛新覺羅家族的頭領為了使葉赫那拉氏臣服,就指著大地說道:“我們是大地上最尊貴的金子(“愛新覺羅”就是“金子”的意思)!”而葉赫那拉的首領聽後則發出一陣大笑,他指著天上的太陽說道:“金子算什麼,我們姓它!”愛新覺羅的頭領在言語上並沒有討到便宜,於是惱羞成怒,下令立刻發動戰爭。但是葉赫那拉的子民也不甘示弱,雙方就在葉赫城外開戰。最後,葉赫那拉氏打敗了
愛新覺羅氏,並成為當時東北最大的一支部落。從此,葉赫那拉氏也就成為了滿族中的大姓,也是起源較早的姓氏之一。
到了明末,葉赫那拉氏與愛新覺羅之間再度爆發了大戰,葉赫那拉卻不幸敗給了
愛新覺羅。從此不僅草原上的形勢驟變,就連日後入主中原的天子都變成了愛新覺羅氏了。
由於當時的戰爭相當激烈,雙方死傷慘重,某些野史上甚至說
努爾哈赤曾經深恐葉赫那拉的報復。
努爾哈赤當年派了
額亦都對抗葉赫將領布齋的來攻,結果布齋戰敗,建州人把布齋的屍體劈成兩半,一半歸還葉赫,一半留在建州,從此建州與葉赫結下不共戴天之仇。而努爾哈赤從此認為”滅建州者必為葉赫”。
不過,蔡東番的《
清史演義》裡頭講說努爾哈赤修堂子挖出一個碑,上頭有幾個字,“滅建州者葉赫”,清朝後來果然就滅在葉赫手裡頭。
慈禧太后是葉赫那拉氏,
光緒那個
皇后也是葉赫那拉氏。但滿文、漢文、朝鮮文的文獻尚無修堂子挖出石碑的相關記載,至於後來
慈禧太后是葉赫那拉氏,光緒的皇后也是葉赫那拉氏,這似乎是一種冥冥當中的歷史巧合。
分布
其後代分布甚廣。清朝欽定《八旗滿洲氏族通譜》記載:納喇氏“為滿洲著姓,其氏族散處於
葉赫、烏拉、
哈達、輝發及各地方,雖系一姓,各自為族”。其各地方包括尼馬察、張、
科爾沁、
長白山、伊巴丹、伊蘭費爾塔哈、布爾哈圖、伊哈里、扎庫木。本詞條主要指明末居住在葉赫部的納喇氏,在
努爾哈赤征服與招撫下遷居到
赫圖阿拉(今遼寧省
撫順市新賓滿族自治縣境內)。以後跟隨努爾哈赤、
皇太極征占四方,為滿族的形成和清朝的建立創造了必備條件。
順治元年(1644年)
納喇氏大部分入關,定居北京並派遣到各地駐防。
意義
世界各地均有葉赫那拉氏的子孫,所以研究及探討葉赫那拉氏族譜對研究清史,開發葉赫滿洲族地區旅遊事業都有很大意義。
族譜概況
修譜緣由
縱觀滿族宗譜,其序言中都有“追本溯源,光宗耀祖,以諭後人;正人倫,明孝悌”的內容,這與漢族編纂譜書的緣由是相同的。葉赫那拉氏族譜也不例外。
如:《葉赫納蘭氏族譜》輯譜人常安在族譜原序中說:“念一族之中,人以遠近而分,情以親疏而別。丁繁戶眾,有見面不識其支派,不辨其名字者,不為譜以記之,必致喜不以相應,威無以相關,遲之又久,不流為陌路者幾希矣。將何以篤周親而敦倫紀哉?既如生男命名之際,恐乾犯名諱,請問族中老人,有知者,亦有不知者。有不待問即命名,將來代遠年湮,必致茫然莫辨。乾犯者在所不免。則纂輯族譜,其事顧不容己”。
又如《那氏族譜》敘言中說:“深慮代遠年湮,所有祖宗遺留之規矩禮法漸至失傳,湮沒無聞,乃發起修譜。宗弟應鐸等實贊成之,乃追溯羊山公以下世系表、墳墓圖以及冠婚喪祭名儀注敘述一編,雖不能成為信史,而使後人知其來由,自以繼往古,而來開也,亦不過禮失而求諸野”。
《葉赫那拉氏羊公墓表》亦寫道:“飲水思源,受恩圖報,而況始遷之祖,其墳墓所在,雖代遠年湮鞠為茂草,而報本追遠之思豈有既哉!吾鄉那氏為葉赫嫡派,本姓那拉……”。這些都滲透著漢族傳統的儒家思想,隨著時代的推移,漢族的影響愈來愈重,直至清朝滅亡之後,八旗制度解體,滿族並未終止纂修譜書。
修譜原因
另外,葉赫族譜的編纂與其它滿族族譜一樣,還有更為重要的原因即:第一,在清朝的八旗制度中,宗譜是官職承襲的重要憑證;第二,滿族宗譜是表明人丁身份、地位的主要證明;第三,清朝皇帝倡導修譜。乾隆皇帝敕諭編纂《通譜》,助長了滿族修譜之風。①
主要收藏地
葉赫那拉氏族以遼寧省為最多,吉林省次之,再者北京一些圖書部門亦存有許多善本族譜,總計約十幾部。
族譜簡介
葉赫那拉氏族譜主要指世居葉赫地方,後來隨清入關流散於各地的葉赫那拉氏族人的宗譜,分官修與私人修撰兩種,其基本內容都有譜序和世系,但詳略不一,有的僅千餘字,有的則數萬字,譜序敘述本族的來源、遷徙、修譜過程及地位顯赫者。世系按輩份排列族人,大多數宗譜僅記男人,亦有略述簡歷於名下。有的譜書中還記有傳記、詩文、仕宦、碑記、皇帝題譜、奏章、呈狀、上諭、誥命、敕書、祭祀規矩、祭文、族規等。宗譜有木刻本、排印本,印數多在一百部上下;還有大量手抄本,每次抄寫不過數十部。宗譜中還有隻記錄一族或一支世系的名單,稱為譜單。譜單有一紙一單,有數紙拼為一單,或摺子等多種形式。
八旗滿洲氏族通譜
此譜收於《》之中,屬於官修譜書,官修葉赫那拉氏族譜僅此一部,清朝滿族修譜雖屬私家之事,但清朝皇帝出於政治目的,是積極提倡的。乾隆皇帝於雍正十三年(1735年)十二月敕諭清朝大臣
弘晝、
鄂爾泰、
福敏、
徐元夢等人編纂《
八旗滿洲氏族通譜》,根據當時的檔案和當時八旗滿洲名門望族所保存的宗譜,於乾隆九年(1744年)編纂成書。
《通譜·葉赫地方納喇氏》(卷22)共收錄葉赫地方納喇氏著名人物76個,自金台石、布揚古、
蘇納等支族記起,即起自明末,葉赫滅亡前後,截止於通譜成書的乾隆年間,每支族記其姓氏命名、歸順努爾哈赤和皇太極的時間、原籍何地、官階及勳績。每姓氏中勳績卓著者立傳;事跡不顯者也作簡記,稱為附載。記載世系少則七、八代,多則十幾代,較為真實地反映了在後金建立前後葉赫族人的活動及對清初統一與政權鞏固的歷史作用,是所有葉赫族譜中較為重要的一部,因已印刷成書,故又是極易找到的一部,是治葉赫族譜研究之人首要的材料之一。此書版本有:
武英殿刻本,已被遼瀋書社據其影印本整理出版,有1989年版。
《葉赫納蘭氏族譜》
《葉赫納蘭氏八旗族譜》,輯於清朝
道光三年四月,為葉赫納蘭氏第十四代玄孫額騰額編撰。譜首為額騰額所作譜序,次為世系表,尾記道光初年葉赫納蘭氏後裔分布地方。世表自始祖星根達喇漢至額騰額族侄銘敦,共輯十五代,1522人。其中自褚孔革至葉赫東城
貝勒金台石之孫南褚,凡六代,其人名、官職、支派、世系等多與明人
馮瑗《開原圖說》卷下《海西夷北關支派圖》所記相符。自南楮之後,凡七代,所記人名,官職、支派世系及旗屬等多與《
清史稿》諸臣封爵世表和《
八旗通志》旗分志
滿洲八旗佐領世系相符。故可謂信史,是治葉赫部史的珍貴材料。
據族譜記載,褚孔革兄弟三人,褚孔革居其長,次日哲鏗額,季日哲赫納。褚孔革之父為齊爾哈納,亦稱“齊爾哈尼”。②族譜記褚孔革有子三人:長日太杵,次日台坦柱,季日尼雅尼雅喀。太杵有子六人:長曰鄂岱,其五世孫桑格任
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次日硬色(無嗣)。三日薩布祿(無嗣)。四日圖禮,五日圖美,六日額曾特伊;太杵二弟台坦柱有子三人:長日齊納赤,次日清佳努,為葉赫西城
貝勒。三日楊吉努,為葉赫東城貝勒,其小女適
努爾哈赤為
孝慈高皇后,稱“
孟古姐姐”,系
清太宗皇太極的生母;太杵三弟尼雅尼喀有子四人:長日延桂,亦稱煙州。其五子扈什布任滿洲鑲蘭旗
都統;次日阿爾卜,其孫蘇納“尚努爾哈赤第六女為額附”。③蘇納子蘇克薩哈,順治朝任
領侍衛內大臣加
太子太保,順治十八年授
輔政大臣;三日雅林布,其長子固三泰尚公主,封固倫額附,四日雅巴蘭,其第七子
阿什達爾漢,任
理藩院尚書,
天聰六年太宗文皇帝賜號“達雅奇國舅”。④清佳努有子四人:長日布寨,亦稱布齋,繼其父為葉赫西城貝勒;次日兀遼孛羅,明萬曆十一年十二月與其父清佳努同時在開原遇難;三日
阿巴亥,亦稱阿巴海;四日阿拜,其次子諾穆圖為多羅額附,諾穆圖子國斯海任
兵部尚書。楊吉努有子七人:長日喀爾喀瑪,亦稱
哈爾哈麻。明萬曆十一年十二月與其父楊吉努同時在開原遇難;次日納林孛羅,亦稱
納林布祿。繼其父為葉赫東城
貝勒,明萬曆三十六年在葉赫病故(無嗣);三日金台石,繼其兄
納林布祿為葉赫東城貝勒。其子
德爾格勒降清隸滿洲正黃旗,授三等副將世職。其
孫明珠在康熙朝任
武英殿大學士加
太子太傅。明珠長子性德為
一等侍衛,是清代著名滿族詞人。
《世管佐領恩惠家譜》
《世管佐領恩惠家譜》,原名為《布齋世系表》,輯者不詳。譜本封面貼有黃簽,上書:“此佐領原系恩惠之胞伯高祖布爾杭武,太祖高皇帝承運時編為二個佐領,由此續編之佐領”。譜內布爾杭武條下註:“此佐領原系太祖高皇帝辛未年取葉赫時以布爾杭武作為三等男爵與敬文王姊聯姻。將葉赫壯丁編為二個佐領,由佐領下諾英歡、武
巴海各承管一佐領。至太宗文皇帝八年,分別論記起初各官功績,布爾杭武之子格
巴庫雖然無功,念系異國
貝勒之後,與定鼎功臣相等。免去壯丁為優異佐領。雍正九年,眾大臣會議佐領時,此二個佐領雖系優異,但實錄並無圈點,冊籍上無拴參等處,故作為世管佐領,將此二佐領撤回,著布爾杭武之子格巴庫、布爾杭武之孫萌圖(曾任吉林烏拉將軍)各承一佐領”。從譜面黃簽和譜內布爾杭武條下注文得知,此譜為葉赫西城主布齋(亦稱布寨)之後裔。
《世管佐領恩惠家譜》自布寨記至麟武(輯譜時三歲),凡十四代,共188人。另外,需要說明的是:此譜可與《葉赫納蘭氏八旗族譜》連用,即可連線使用。《葉赫那蘭氏八旗族譜》記布寨一支,自布寨向前溯至始祖星根達喇漢,凡七代。自布寨向後記至雙全,又四代,計十一代。《世管佐領恩惠家譜》自布寨至雙全,凡四代,自雙全至麟武又十代,記十四代,二譜在布寨五世
孫雙全一代搭接重合。如即星根達喇漢生席爾克明噶吐,席爾克明噶吐生齊爾哈納,齊爾哈納生褚孔革,褚孔革生台坦柱,台坦柱生清佳努,清佳努生布寨,布寨生布爾杭武,布爾杭武生武
巴海,武巴海生富拉塔,富拉塔生
開泰,開泰生富森布,富森布生皂
王保,皂王保生慶昌,慶昌生平瑞,平瑞生廣慶,廣慶生桂林,桂林生
文惠,文惠生福海,福海生麟武。如將二譜連用,不但記述世系輩數增加,在時間上可自明中葉(
成化年間)至清末,順延四百餘年。這是目前所掌握的有關葉赫納蘭氏世系脈絡最清楚、延續時間最長、記述內容最具體的一部珍貴史料。
《葉赫納蘭氏族譜》
《葉赫納蘭氏族譜》,為清乾隆三十九年
常英輯,後經其曾孫興泰,玄孫祥安多次修編。譜首為乾隆三十九年常英原序,清
嘉慶十七年興泰初修序,道光二年興泰二修序,道光十七年興泰三修序和道光二十九年祥安四修序。次為世系圖、齒序圖和始祖檗吉、四世祖常安、四世叔祖六十三、六世叔沮柏年等墓點陣圖及墓誌。尾為世系年表。此譜自始祖檗吉至末代
那桐凡九代,共76人。輯譜人常安為祭吉四世孫。
《葉赫納蘭氏族譜》自輯譜人常英曾祖緊吉記起,檗吉有子五人:長日嘎爾薩,次日阿爾薩,三日法爾薩,四日黑塞(亦稱墨色或黑子,應是乳名),五日老格(亦稱老哥,即老么,是最小的一個)。嘎爾薩一子日佛鼎(無嗣)。阿爾薩一子日和讓(亦稱和尚,應是乳名)。有二子,長日五十三,次日六十三,均系以生此兒時取父母年齡相加之數為名。法爾薩有子二人,第日照柱,亦有二子,長日常泰,次日常福。法爾薩次子日五達子(無嗣):墨塞一子日堆齊,堆齊一子日常英,即輯譜人。常英有子二人:長日德敏,次日德毓。德敏有子二人:長日彭年,次日柏年。彭年有子三人:長日興泰,即嘉慶十七年、道光二年和道光十七年三次修譜之人。次
日興城,季日興怡。興泰有子三人:長日祥安(無嗣),即道光二十九年四次修譜之人。次日普安,亦稱
浦安。官至翰林,
鹹豐九年二月十三日因“
戊午科場案”獲罪,被
肅順、
載垣、
端華等人斬殺;季日銘安,曾任
奉天將軍;曾安一子,日那桐,為此譜之末代人。
《葉赫-佟氏》
在努爾哈赤統一女真族後,成為麾下的成員,改為滿族,隸屬鑲黃旗,為蕩平明末勢力作出了貢獻。在順治元年(1644年)4月,順治皇帝率滿族起駕入關,其中,佟姓為從龍入關之首。入關後,佟祖那郎阿及其兄弟又於康熙初年從軍,出征廣西貴州雲南等地,參加平定
吳三桂等
三藩叛亂,為清朝統一中國立下汗馬功勞。平叛後,奉命返回京城住西山
大營,兄弟數人只他一人榮歸,其弟英能戰死在沙場。
清廷入關後,由於大批滿族人從龍入關,對遼東地區實行封禁,使遼瀋地區乃至整個東北地域呈現荒城廢堡,敗瓦頹桓,沃野千里,全無可恃的空虛局面,而
沙皇俄國入侵我
黑龍江流域日趨猖狂,殘害百姓,掠奪財產。康熙皇帝對沙皇的入侵十分關注,從康熙十年到二十五年,三次巡視關外,決心重振肇興福地。於是把入關平叛後在京城附近的滿族八旗兵派駐遼瀋各地。其祖那郎阿在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奉旨到鳳城任
城守尉,管轄遼東廣大地區。他忠於職守,沿邊設卡立哨,巡防查邊,兼理中江稅務,督查民生,整修交通驛道,處理旗民事務,維護根本重地。
始祖到鳳城任職後把在北京和梨樹地方的家眷遷移到鳳城東部的兩山夾一平原的石橋子做為祖居地。為使子孫後代不忘祖先和故鄉,把此處定名為梨樹溝(即如今的鳳城市
東湯鎮石橋村梨樹溝)。後來,子孫繁衍生息,移居鳳城各地,特別是在東湯、石城、大興、愛陽、賽馬
草河大堡和鳳城城區有眾多族人聚居,在遼寧省的本溪、寬甸、桓仁、岫巖、
西豐等各縣均分布有多支族人居住,在吉林、黑龍江(
齊齊哈爾七台河牡丹江林口勃力)、內蒙古、北京、四川、江西、廣東、廣西、湖北等省都有葉赫那拉佟氏族人。
葉赫那拉 佟氏家族,複姓葉,自十代起,按文明承聖志 才德殿英賢 國本佩宏業 和祥保萬年輩字起名,並延續至今。
我葉赫.佟氏自那郎阿逝後立為始遷租,到如今已三百餘年歷史,傳世十六代,三萬餘人。
參考文獻:葉赫那拉佟氏
葉赫佟氏與慈禧的一些往事
葉赫後人,佟文家在訪問記錄中是這樣記載的:原來慈禧父母家境貧寒,又身患重病,在慈禧身下生個兒子,因慈禧父母已無力撫養這個新生兒,只好將兒子送人收養,託付給鳳城的葉赫那拉氏佟
雙喜(熙老爺之父)收養。慈禧進宮升太后,此事一直無人敢提,後來“熙老爺”的兒子佟貴清出了人命官司,才不得不逃進宮廷到慈禧身邊避難。此事敗露後,慈禧瞞人不過,只好在一次接見德國公使普蘭德先生時公開了這個秘密。另據佟承惠說:佟明桂(住
東新村,1989年78歲時去世)在清朝光緒年間給在北京的佟熙老爺(佟保譜系,九世,佟寧文德之孫,雙喜的三子)趕過馬拉轎車,對熙老爺歷史和人品了如指掌,經常給他們講熙老爺故事。
熙老爺在京城是五(六)品官員,因為是葉赫氏,與慈禧太后同是吉林
葉赫古城,並以地為氏稱葉赫氏,所以引起朝廷注意,叫他把家族和個人歷史詳盡書面報告朝廷。後來慈禧太后委託其弟弟召見佟熙老爺,他們見面後還相互認識,稱兄道弟。
退出官職以後,熙老爺攜帶小妾(是
北京九門提都的妹妹)返鄉,當時正是“四合堂”(注)興盛時期,在梨樹甸子(如今叫東新村)有大片土地、山場,佟明桂也跟著回來,仍然給他趕花轎車。熙老爺回來就開一家規模挺大的燒鍋,如今在燒鍋原址仍保留著當年用的水井(見文物圖片),經營很紅火,每三天向鳳城送一馬車酒。熙老爺回鄉也是光宗耀祖,不減在京城時的威風,花轎出入,前呼後擁,聲望遠揚。
熙老爺兒子佟貴清(可能是過繼的),他借著父親的勢力當了保長。東新村有一XV姓人家,是當地有名的惡棍,為非作歹,欺壓百姓。凡是別人娶媳婦他要先睡一晚上,否則別想安穩過日子。由於民憤太大,做為保長不能不平民怨,他唆使人在一天黑夜躲藏在樹林裡,尋機殺害這個惡霸。但這個惡棍也有保鏢和槍械,當一個保鏢回家報信時,他們緊跟追趕,遇見惡棍父親等人阻攔,情急之下連殺了四口人。
嗣後,雖然熙老爺有一定影響,但縣衙門也不敢不追究命案,且
盛京已經知曉。在這種情況下,佟貴清向熙老爺小妾下跪,連聲叫“小媽”求助。小妾情急之下答應去見北京九門提都的弟弟求情,並與她隨行去
承德避暑山莊見正在度假的弟弟。會見當天其弟即叫他們馬上離開承德(正常情況親屬來會見可以在
避暑山莊停留三天)奔赴北京,把佟貴清藏匿在宮內。
這兩段都記述葉赫佟氏與慈禧皇太后關係,僅供考察參考。
《那氏族譜》
《那氏族譜》收藏在遼寧省
鳳城滿族自治縣那家。那氏即滿族葉赫那拉(納喇)氏。1943年由十一世孫那壽山主持修譜。《族譜》主要內容有:敘言、序言、世系、羊公墓表、那氏老墳塋圖、大祭所用之物圖、祭祖禮節、孝順範例。
本書所記
那拉氏,即是原來住在葉赫部的納喇氏。清初始祖奇瑪瑚“從龍入關”,隸滿洲
正藍旗。奇瑪瑚有九子,第九子羊山於康熙中葉(
17世紀末)到鳳城駐防,與次子那郎阿居住在城西南60里石柱子東溝。羊山長子彥圖里在北京任侍衛,後數年其子黑色隨叔防禦,又南遷60里到藍旗堡,至今仍居其地。《
族譜》中記載滿族的姓氏有滿人當官後“即隨官姓”之說。那拉氏在光緒末年改漢字“那”,並按漢俗按輩命名。
《族譜》根據那壽山、那慶田遺留的筆記草本,記載那氏祭祀中的禮儀。其中對領牲、祭祖、祭梭龍(索羅)桿子、換鎖線等做了詳盡記載,並繪出了所用物件圖示。這為了解和比較研究滿族各姓氏的風俗差異提供了可貴的資料。
《族譜》世系中記載始祖九子的居住地,要以了解到葉赫那拉氏奇瑪瑚一族的分布情況;同時通過羊山的世系也可以了解該支的人口增長情況。二世羊山1人,三世2人,四世4人、五世8人、六世17人、七世36人、八世66人、九世80人、十世53人、十一世14人。其中十世、十一世中有因年幼尚未成婚者沒有編人世系中,所以人數不如前代多。另外本支中有8人任領催以上官。
相關信息
葉赫那拉氏(Yehenara,又譯葉赫納喇、葉赫納蘭)是滿族中的大姓,也是起源較早的姓氏之一。據史料記載,葉赫那拉氏最早的祖先可追溯到五代時期的
海西女真,其始祖叫星根
達爾漢,原姓
土默特。
葉赫的地理位置應該在今天的吉林省四平市
梨樹縣東南部,是著名民俗風景旅遊。葉赫,滿語為“河邊的太陽”是滿族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早在元末明初這裡就居信著滿族先人的一個部落——葉赫部。又有傳說葉赫那拉,源於蒙古的人的扈倫部,後來蒙古人殺了當地的葉赫人,自己建立了一個新的葉赫國,再後來當地的蒙古人逐漸融入了女真,成為了葉赫人。
16世紀初,在部落酋長褚格率領下南遷,來到葉赫岸邊,以河為名稱葉赫部。約1573年,褚孔格的孫子清佳奴、揚吉努征服了周圍的小部落,在葉赫兩岸的山頭上選擇險要之地築起兩座城堡。每城有木、土、石三道城牆,還有護城河環繞,內有八角時樓,雄偉壯觀,是中國北方少見的古建築群體。葉赫東城赴保存完整。城內建築台基,遺蹟較多,其中點將台、烽火台尤為明顯,葉赫部於1619年初被清朝努爾哈赤所滅。
據史料記載葉赫那拉氏是明末葉赫國主之族,所屬十五部。時有葉赫城(梨樹縣葉赫鄉)
張城、阿氣蘭、
烏蘇、吉當阿、雅哈、
黑爾蘇、阿敦、喀布齊賚、俄吉岱、扎濟里城、彝巴丹(今吉林省伊通河流域)等。其族與愛新覺羅是“歡喜冤家”,既是仇國,又是世代姻親。因此,名門望族繁多。其後多冠漢字姓那、葉。
大姓名人
葉赫那拉氏一族在清朝身居要職,地位顯赫的人甚多,包括
納蘭明珠、
蘇克薩哈以及
慈禧太后等,計其人口在滿族中也是較多的一姓,因此被稱為八大姓之一。
東哥
東哥徵婚
明朝萬曆二十五年(公元1597),
海西女真四部在“九部之戰”大敗四年後,遣使向努爾哈赤通好,
葉赫部還表示願將死於“九部之戰”的布齋之女東哥許配給
努爾哈赤。東哥本名
布喜婭瑪拉,於1582年出生在吉林梨樹縣,是
女真族第一美女,自幼就美名遠播,部落巫師還說她“可興天下,可亡天下”,有著非比尋常的來歷。
努爾哈赤當然心花怒放,立即下聘定親。東哥假如順利地嫁給
努爾哈赤的話,那就是要與
孟古姑姑共侍一夫了。然而她堅決反對,向哥哥布揚古貝勒說:“
努爾哈赤是殺父仇人,誰能夠殺了他,我就嫁給誰。”於是,葉赫部毀掉了東哥與
努爾哈赤的婚約,並以“殺
努爾哈赤”為條件向諸部落公開為東哥徵婚。
三度悔婚
事實上,東哥與
努爾哈赤的悔婚,已經是第三度毀婚了。她九歲時許嫁
哈達部歹商
貝勒,然而這只是一條美人計:在迎親的路上,歹商被“岳父”葉赫部伏兵所殺。隨後,葉赫部又將東哥許配給
烏拉部布占泰,以誘使他參與“九部之戰”,
布占泰隨後便在這場戰爭中做了
努爾哈赤的俘虜。當
布占泰四年後被釋放打算迎娶的時候,東哥卻早又被許配給了
努爾哈赤。
吞併哈達
聽說東哥徵婚,哈達部酋長
孟格布祿立即血氣上涌,報名應徵,訂下婚約後遂於萬曆二十七年五月向
努爾哈赤宣戰。九月,孟格布祿兵敗,向努爾哈赤投降。
努爾哈赤找了個藉口把他給殺了,又將
富察氏所生的女兒嫁給了他的兒子武爾古代,萬曆二十九年以後,
哈達部徹底被
努爾哈赤吞併。
消滅輝發
孟格布祿的結局並沒有使得垂涎東哥美色的男人們停止前赴後繼的腳步。萬曆三十五年(公元1607),輝發部的首領拜音達理
貝勒與東哥訂婚,背棄了原來與努爾哈赤之女的婚約。九月,怒火中燒的
建州女真出兵扈爾奇城,沒費多大力氣,就把輝發部給消滅了。
烏拉滅亡
接著,東哥又再次與
烏拉部貝勒布占泰訂下了婚約。布占泰聽說有機會抱得美人歸,立即把自己與努爾哈赤六度聯姻、七度盟誓的事情全丟到了腦後。當年,他就派重兵埋伏自己的岳父之一
舒爾哈齊以及舅子禇英與代善,被擊敗後又以
鳴鏑射了舒爾哈齊嫁給他的女兒娥恩哲。忍無可忍的努爾哈赤於萬曆四十年九月親率大軍攻打烏拉部。第二年正月,烏拉部滅亡,布占泰逃往葉赫部。然而眼光極高的東哥根本就沒把敗軍之將布占泰看在眼裡,她拒絕履行婚約。又氣又羞的布占泰不久鬱鬱而終。
葉赫老女
萬曆四十三年(公元1615),東哥已經三十三歲,東蒙古暖兔部首領之子吉賽看中了她,向她的哥哥布揚古求娶。然而東哥沒看中吉賽,即使他以征討葉赫相要脅,她也堅決拒絕出嫁。正當吉賽與努爾哈赤為爭奪東哥而準備大打出手的時候,東蒙古喀爾喀部
達爾汗貝勒之子莽古爾岱也來向東哥求婚。已被妹妹弄得筋疲力盡的布揚古大約是想要把吉賽和努爾哈赤的兩支隊伍引開,讓他們找莽古爾岱的麻煩而自己坐收漁利,終於不顧明朝邊防將領的警告,下定決心在當年九月將東哥嫁到蒙古去了。東哥出嫁之時,年齡已經遠遠超過了當時普遍的婚齡(當時有些女人在她這年紀,恐怕已經是祖母級了),因此,她在史書上也被稱為“
葉赫老女”。
葉赫被滅
然而布揚古沒想到的是,東哥出嫁後不到一年,就死了,努爾哈赤的怒火仍然要向葉赫部發作。
努爾哈赤是在東哥去世的那一年正式稱帝建立
後金的。三年後,即後金天命三年(明萬曆四十六年)四月十三日,後金汗努爾哈赤發布“七大恨”,與明王朝決裂,其中“第四恨”即為明朝廷偏幫葉赫,使該部將本來許配給自己的東哥轉嫁蒙古(原文為:“明越境以兵助葉赫,俾我已聘之女,改適蒙古,此恨四也”)。
第二年八月,努爾哈赤用同樣的理由滅掉了葉赫部。
介紹東哥
葉赫老女,恐怕是中國歷史上最奇異的人物之一。她似乎是專為給
努爾哈赤製造統一女真、挑戰中原王朝的藉口而降生的。她的婚姻經歷,即使最拙劣的言情劇編劇也甘拜下風。這匪夷所思的一切,驗證了巫師關於她“可興天下,可亡天下”的預言。當這個任務完成之後,她也就離開了人世。
東哥應該是個個性極強的女人,她強烈地拒絕了做“禮物”的命運。就在她將婚姻一變再變的同時,她的又一個姑姑(孟古的妹妹)在明萬曆三十八年,姐姐去世七年後甘心接受了和親的命運,代替她嫁給了努爾哈赤。然而即使如此,也不能改變東哥必置努爾哈赤於死地的主意。
努爾哈赤曾因為自己居然不能征服這位絕代美女而詛咒連聲,說:“此女生不祥,
哈達、輝發、烏喇三部以此女構怨,相繼覆亡。今明助葉赫,不與我而與蒙古,殆天欲亡葉赫,以激其怒也。我知此女流禍將盡,死不遠矣”。——努爾哈赤真是太不應該了。東哥給他帶來的好處,僅亞於他的生身母親。
中國的男人,多數都喜歡把亡國的責任推到女人的頭上,曰:“
禍水”。若是照這種說法,東哥堪稱是天下禍水第一人。
——自東哥這兒,絕代美女的意思明白了:凡是跟她扯上關係的男人和國家,都“絕代”了……
葉赫那拉部的女人,總是跟愛新覺羅家族的關鍵時刻聯繫在一起。除了開國之初的
孟古姐姐、東哥,葉赫那拉氏還在清王朝覆滅的時候為其提供了慈禧和隆裕,該家族的這等風水,實在值得研究。
著名人物
太祖孝慈高皇后
清聖祖惠妃
惠妃(?—1732年)納喇氏,葉赫部東城
貝勒金台石之子德爾格爾的兒子,郎中索爾和之女,
康熙帝妃嬪。納喇氏初封
庶妃。康熙九年生皇子
承慶(殤)。十一年生皇長子胤禔。康熙十六年八月冊納喇氏為
惠嬪, 二十年十二月晉
惠妃。雍正年間曾奉養於廉
親王府,後
廉親王獲罪,再度回到宮中。雍正十年四月初七日卒。《
永憲錄》等史書記載說,
惠妃葉赫納喇氏是明珠的妹妹,
納蘭性德的姑母,是不符合實際情況的。實際情況是惠妃之父為郎中索爾和,明珠之父是
牛錄額真(漢名佐領)
尼雅哈,儘管他們都是
金台石之後,但不是兄妹關係。明珠與索爾和同一祖父(金台石),明珠一度權傾朝野,後因為胤禔謀奪太子之位而遭
康熙的不滿,最終被抄家。其子
納蘭性德是清朝著名詞人,其詞集《
飲水詞》獨步清代詞壇。納蘭也作那拉,
惠妃也可以稱作是姓那拉氏,是葉赫部族的那拉氏(葉赫那拉氏),與
烏拉那拉氏有所不同。
納蘭明珠
明珠,字端范,納喇氏,滿洲正黃旗人,葉赫
貝勒金台石孫。父尼雅哈,當太祖滅葉赫,來降,授
佐領。明珠自侍衛授鑾儀衛治儀正,遷
內務府郎中。
納蘭性德
清高宗舒妃
舒妃(1728—1777),葉赫那拉氏兵部左侍郎永綬之女。
乾隆帝嬪妃之一。雍正六年六月初一。乾隆六年初封
貴人。十一月封
舒嬪,行冊封禮。乾隆十三年七月初一,晉
舒妃;十四年四月初五行晉封禮。乾隆十六年五月十九日,生皇十子。乾隆四十二年五月三十日薨。葬
裕陵妃園寢。子一,皇十子,殤。
慈禧太后
孝欽顯皇后,葉赫那拉氏,安徽徽寧池廣太道惠徵女。鹹豐元年,後被選入宮,號懿貴人。四年,
封懿嬪。六年三月庚辰,穆宗生,進
懿妃。七年,進
懿貴妃。十年,從幸
熱河。十一年七月,文宗崩,穆宗即位,與孝貞皇后並尊為
皇太后。光緒三十四年,甲戌,太后崩,年七十四,葬於菩陀峪清東陵。
容山
隆裕太后
德宗
孝定景皇后,葉赫那拉氏,都統桂祥女,
孝欽顯皇后侄女也。光緒十四年十月,
孝欽顯皇后為德宗聘焉。十五年正月,立為皇后。二十七年,從幸西安。二十八年,還京師。三十四年,宣統皇帝即位。稱“兼祧母后”,尊為
皇太后。上徽號曰隆裕。
宣統三年十二月戊午,以太后命遜位。越二年正月甲戌,崩,年四十六。上謚曰孝定隆裕寬惠慎哲協天保聖景皇后,合葬
崇陵。
蘇克薩哈
那桐
道光朝兵部尚書
那清安:
那清安,字竹汀,葉赫納喇氏,滿洲正白旗人。嘉慶十年進士,授戶部主事,遷
翰林院侍講。累遷
內閣學士。二十四年,授禮部侍郎,歷刑部、工部。贈
太子太保,謚恭勤。
古琴家葉詩夢
琴人葉鶴伏,潛號詩夢居士,為清葉赫那拉氏
瑞麟的第三子,其姑即
慈禧太后。初名佛尼音布,字荷汀,又號師孟,
鼎革後始易今名。葉氏遺著有《詩夢齋琴譜》、《詩夢齋詩文集》、《詩夢齋日記》、《張船山華新羅詩集聯》、《醫藥雜錄》、《印章食譜雜記》等均未刊。
其他人物
當代人物
張之澍:滿族、葉赫那拉氏。出生在滿族官宦家庭,滿州
鑲黃旗人。清末大臣
那桐嫡孫。當代著名畫家, 之澍先生出身書香門第,親朋好友中有不少書畫大家;母親曾師從著名書畫家夏午樵,
吳鏡汀、
王雪濤,本人由於受家庭薰陶,又經王雪濤老師指教,自幼習畫,是中
國畫家協會會員,中國國畫家協會會員,作品有很多被國內外人士收藏。
葉廣芩:
葉廣芩系中國作協會員,陝西作協理事,西安市文聯副主席、西安市作協副主席、西安市政協委員;被評為西安市優秀女作家,並獲陝西省委、省政府“德藝雙馨”稱號。
葉仰曦:著名畫家兼崑曲藝術家。
那英:中國著名女歌手,華語歌壇90年代中首屈一指的實力派天后,也是首位獲得
台灣金曲獎的內地歌手。
葉赫那拉煜麟:滿族皇家滿漢雙文書法家、清史學家、作家、滿文篆書學者,中國滿學會理事、北京市史地民俗協會會員,民族古文字研究會會員。祖上系女真四大國之
葉赫國國主貝勒、有清一代世襲一等精奇尼哈番裔。葉赫那拉·煜麟從小受到家庭的影響,自幼練習書法,並研習
滿文、
女真文等本民族文字書法。刻苦研學臨摹家傳先輩書法作品,十餘年專攻不輟。葉赫那拉·煜麟還著有《
正說清朝十大貴族》 、 《
正說清朝十二后妃》 、 《
大清風雲人物》 、 《晚晴軍事變革》、《清朝的海防思想》等多部暢銷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