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經脈

人體經脈

人體內經脈一般可分為十二經脈,奇經八脈,和西藏密宗功家所描述的中脈十二經脈是指膽經,肝經肺經大腸經胃經脾經心經小腸經膀胱經腎經心包經三焦經,這十二條經脈,此十二經脈連線了人體內,心肺肝脾腎,大腸,小腸,胃,膽,膀胱,三焦等五臟六腑之正氣,並使按十二時辰的變化,自然而然的周天運轉,其實這十二經絡,在每一個正常的人體內都是連通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人體經脈
  • 統稱:十二經脈
  • 分布:對稱的分布於人體的兩側
  • 分類:陰經(屬髒),陽經(屬腑
  • 走向和交接:走向和交接是有一定規律的
  • 相關:《靈樞·逆順肥瘦》
十二經脈,分布,分類,走向交接規律,走向和交接,脈絡走向,詳解,手太陰肺經,手陽明大腸經,足陽明胃經,足太陰脾經,手少陰心經,手太陽小腸經,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陰腎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陽三焦經,足少陽膽經,足厥陰肝經,督脈,任脈,常用經外奇穴,手太陰肺經,穴歌,流注線,手陽明大腸經,穴歌,流注線,足陽明胃經,穴歌,流注線,足太陰脾經,穴歌,流注線,手少陰心經,穴歌,流注線,手太陽小腸經,穴歌,流注線,足太陽膀胱經,穴歌,流注線,足少陰腎經,穴歌,流注淺,手厥陰心包絡經,穴歌,流注線,手少陽三焦經,穴歌,流注線,足少陽膽經,穴歌,流注線,足厥陰肝經,穴歌,流注線,頭部,右腕,身體,右足,左足,穴歌,

十二經脈

分布

十二經脈對稱的分布於人體的兩側,分別循行於上肢或下肢的內側或外側,每一經脈分別屬於一個髒或一個腑,因此,十二經脈中每一經脈的名稱,包括手或足、陰或陽、髒或腑三個部分。手經行於上肢,足經行於下肢;陰經行於四肢內側,屬髒,陽經行於四肢外側,屬腑。
十二經脈分布與表里關係十二經脈分布與表里關係

分類

十二經脈分類表:陰經(屬髒),陽經(屬腑)
太陰肺經
陽明大腸經
厥陰心包經
少陽三焦經
少陰心經
太陽小腸經
人體經脈
太陰脾經
陽明胃經
厥陰肝經
少陽膽經
少陰腎經
太陽膀胱經

走向交接規律

走向和交接

十二經脈的走向和交接是有一定規律的。《靈樞·逆順肥瘦》說:“手之三陰,從胸走手;手之三陽,從手走頭;足之三陽,從頭走足;足之三陰,從足走腹。”即:手三陰經胸腔走向手指末端,交手三陽經;手三陽經從手指末端走向頭面部,交足三陽經;足三陽經從頭面部走向足趾末端,交足三陰經;足三陰經從足趾走向腹、胸腔,交手三陰經,這樣就構成一個“陰陽相貫,如環無端”的循環徑路。
人體經脈示意圖人體經脈示意圖

脈絡走向

十二經脈氣血的流注,其次序是手太陰肺經在食指端流注於手陽明大腸經,並依次為:經鼻翼旁流注於足陽明胃經,經足大趾端流注於足太陰脾經,經心中流注於手少陰心經,經小指端流注於手太陽小腸經,經目內眥流注於足太陽膀胱經,經足小趾端流注於足少陰腎經,經胸中流注於手厥陰心包經,經無名指端流注於手少陽三焦經,經目外眥流注於足少陽膽經,經足大趾流注於足厥陰肝經,經肺中則流注於手太陰肺經,完成一個循環。

詳解

手太陰肺經

(11穴):中府、雲門、天府、俠白、尺澤、孔最、列缺、經渠、太淵、魚際、少商。

手陽明大腸經

(20穴):商陽、二間、三間、合谷、陽溪、偏歷、溫溜、下廉、上廉、手三里、曲池、肘髎、手五里、臂臑、肩髃。巨骨、天鼎、扶突、口禾髎、迎香。

足陽明胃經

(45穴):承泣、四白、巨髎,地倉、大迎、頰車、下關、頭維、人迎、水突、氣舍、缺盆、氣戶、庫房、屋翳、膺窗、乳中、乳根、不容、承滿、梁門、關門、太乙、滑肉門、天樞、外陵、大巨、水道、歸來、氣沖、脾關、伏兔、陰市、梁丘、犢鼻、足三里、上巨虛、條口、下巨虛、豐隆、解溪、沖陽、陷谷、內庭、厲兌。

足太陰脾經

(21穴):隱白*、大都、太白、公孫、商丘、三陰交、漏谷、地機、陰陵泉、血海、箕門、沖門、府舍、腹結、大橫、腹哀、食竇、天溪、胸鄉、周榮、大包。

手少陰心經

(9穴):極泉、青靈、少海、靈道、通里、陰郄、神門、少府、少沖。

手太陽小腸經

(19穴):少澤、前谷、後溪、腕骨、陽穀、養老、支正、小海、肩貞、臑俞、天宗、秉風、曲垣、肩外俞、肩中俞、天窗、天容、顴髎、聽宮。

足太陽膀胱經

(67穴):睛明、攢竹、眉沖、曲差、五處、承光、通天、絡卻、玉枕、天柱、大杼、風門、肺俞、厥陰俞、心俞、督俞、膈俞(俞讀shu)、肝俞、膽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腎俞、氣海俞、大腸俞、關元俞、小腸俞、膀胱俞·、中膂俞、白環俞、上醪、次醪、中醪、下楞、會陰、承扶、殷門、浮郄、委陽、委中、附分、魄戶、膏肓、神堂、諳 、膈關、魂門、陽綱、意舍、胃倉、肓門、志室、胞肓、秩邊、合陽、承筋、承山、飛揚、跗陽、崑崙、仆參、申脈、金門、京骨、束骨、足通谷、至陰*。

足少陰腎經

(27穴):湧泉、然谷、太溪、大鐘、水泉、照海、復溜、交信、築賓、陰谷、橫骨、大赫、氣穴、四滿、中注、肓俞、商曲、石關、陰都、腹通谷、幽門、步廊、神封、靈墟、神藏、或中、俞府

手厥陰心包經

(9穴):天池、天泉、曲澤、郄門、間使、內關、大陵、勞宮、中沖。

手少陽三焦經

(23穴):關沖、液門、中渚、陽池、外關、支溝、會宗、三陽絡、四瀆、天井、清冷淵、消濼、躇會、肩髎、天髎、天牖、翳風、瘛脈、顱息、角孫、耳門、和髎、絲竹空。

足少陽膽經

(44穴):瞳子髎、聽會、上關、頜厭、懸顱、懸厘、曲鬢、率谷、天沖、浮白、頭竅陰、完骨、本神、陽白、頭臨泣、目窗、正營、承靈、腦空、風池、肩井、淵腋、輒筋、日月、京門、帶脈、五樞、維道、居髎、環跳、風市、中瀆、膝陽關、陽陵泉、陽交、外丘、光明、陽輔、懸鐘、丘墟、足臨泣、地五會、俠溪、足竅陰。

足厥陰肝經

(14穴):大敦、行間、太沖、中封、蠢溝、中都、膝關、曲泉、陰包、足五里、陰廉、急脈、章門、期門。

督脈

(28穴):長強腰俞腰陽關命門懸樞脊中中樞筋縮至陽靈台、神道、耳柱、陶道大椎啞門風府腦戶強間後頂百會*、前頂、 會、上星神庭素髎、水溝、兌端齦交

任脈

(24穴):會陰曲骨中極關元、石門、氣海陰交神闕、水分、下脘建里中脘上脘巨闕鳩尾、中庭、膻中玉堂、紫宮、華蓋、璇璣天突、廉泉、承漿。

常用經外奇穴

(總36穴)
⒈頭頸部(12穴):四神聰、印堂、魚腰、上明、太陽、球後、鼻通、金津、玉液、夾承漿、牽正、翳明、安眠。
⒉軀幹部(8穴):三角灸、提托、子宮穴、定喘穴、夾脊、痞根、腰眼。
⒊四肢部(16穴):十宣、四縫、中魁、八邪、落枕穴、腰痛穴、中泉、二白、肘尖、環中、百蟲窩、鶴頂、膝眼、膽囊穴、闌尾穴、八風。

手太陰肺經

穴歌

手太陰肺十一穴,中府雲門天府訣。俠白尺澤孔最存,列缺經渠太淵涉。魚際少商如韭葉,左右二十二孔穴。

流注線

此一經起於中府,終於少商。脈起中焦,下絡大腸,還循胃口;上膈屬肺。從肺系橫出腋下,循臑內行少陰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內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魚,循魚際出大指端。其支者,從腕後列缺穴,直出次指內廉出其端。交手陽明也。多氣少血,寅時注此。

手陽明大腸經

穴歌

下廉上廉手三里 曲池肘髎五里近 臂臑肩髃巨骨當 天鼎扶突禾髎接 鼻旁五分號迎香

流注線

此一經起於商場,終於迎香。其脈起於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兩骨之間,上入兩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循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柱骨之會上,下入缺盆,終肺,下膈,屬大腸;其支者,從缺盆上頸貫頰,入下齒中,還出挾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挾鼻孔,循禾髎、迎香而終,以交於足陽明也。此經氣血俱多,卯時氣血注此,受手太陰之交。

足陽明胃經

穴歌

四十五穴足陽明 頭維下關頰車停 承泣四白巨髎經 地倉大迎對人迎 水突氣舍連缺盆 氣戶庫房屋翳屯 膺窗乳中延乳根 不容承滿梁門起 關門太乙滑肉門 天樞外陵大巨存 水道歸來氣沖次 髀關伏兔走陰市 梁丘犢鼻足三里 上巨虛連條口位 下巨虛跳上豐隆解溪沖陽陷谷中 內庭歷兌經穴終

流注線

此一經起於頭維,終於歷兌。脈起於鼻交頞中,旁約太陽之脈,下循鼻外,上入齒中,還出挾口,環唇,下交承漿,卻循頤後下廉,出大迎,循頰車、上耳前,過客主人,循髮際至額顱;其支別者,從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嚨入缺盆下膈,屬胃,終脾;其直行者,從缺盆下乳內廉,挾臍入氣沖中;其支者,起胃下口,循腹里,下至氣沖而合,以下髀關,抵伏兔,下入膝臏中,下循胻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外間;其支者,下膝三寸而別,以下入中指外間;其支者,別跗上,入大指間,出其端,以交於太陰也。多血多氣,辰時氣血注此。

足太陰脾經

穴歌

流注線

此一經起於隱白,終於大包。
脈起大指之端,循指內側白肉際,過核骨後,上內踝前廉,上踹內,循胻骨後,交出厥陰之前,上循膝股內前廉,入腹,屬脾絡胃,上膈,俠咽,連舌本,散舌下;其支別者,復從胃別上膈,注心中。少血多氣,巳時氣血注此。

手少陰心經

穴歌

九穴午時手少陰 極泉青靈少海深
靈道通里陰郄邃 神門少府少沖尋

流注線

此一經起於極泉,終於少沖。
脈起心中,出屬心繫,下膈絡小腸;其支者,從心繫,上俠咽,系目;其直者,復從心繫卻上肺,出腋下,下循臑內後廉,行太陰心主之後,下肘內廉,循臂內後廉,抵掌後銳骨之端,入掌內後廉,循小指之內,出其端。多氣少血,午時氣血注此。

手太陽小腸經

穴歌

手太陽穴一十九 少澤前谷後溪藪 腕骨陽穀養老繩
支正小海外輔肘 肩貞臑俞接天宗 髎外秉風曲垣
肩外俞連肩中俞 天窗乃與天容偶 銳骨之端上顴髎聽宮耳前珠上走

流注線

此一經起於少澤,終於聽宮。
脈起小指之端,循手外側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內側兩骨之間,上循臑外後廉,出肩解,繞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絡心,循咽下膈抵胃,屬小腸;其支者,從缺盆貫頸上頰,至目銳眥,卻入耳中;其支別者,別循頰上,抵鼻,至目內眥也。多血少氣,未時氣血注此。

足太陽膀胱經

穴歌

足太陽經六十七 睛明目內紅肉藏 攢竹眉沖曲差 五處上寸半承光 通天絡卻玉枕天柱後際大筋大杼背部第二行 風門肺俞厥陰四 心俞督俞膈俞強
肝膽脾胃俱挨次 三焦腎氣海大腸 關元小腸到膀胱
中膂白環仔細量 自從大杼至白環 各各節外寸半長
上髎次髎中復下 一空二空腰髁當 會陽陰尾骨外取
附分俠脊第三行 魄戶膏肓與神堂 噫嘻膈關魂門九
陽綱意舍與胃倉 肓門志室胞肓續 二十椎下秩邊場
承扶臀橫紋中央 殷門浮郄到委陽 委中合陽承筋是 承山飛揚踝附陽 崑崙仆參連申脈 金門京骨束骨忙通谷至陰小指旁

流注線

此一經起於睛明,終於至陰。脈起目內眥,上額交巔上;其支者,從巔至耳上角;其直行者,從巔入絡腦,還出別下項,循肩膊內俠脊抵腰中,入循膂,絡腎屬膀胱;其支別者,從腰中下貫臀,入膕中;其支別者,從膊內左右別,下貫胛,俠脊內,過髀樞,循髀外後廉,下合膕中,以下貫 內,出外踝之後,循京骨至小指外側端。多血少氣,申時氣血注此。[‘

足少陰腎經

穴歌

足少陰穴二十七 湧泉然谷太溪溢 大鐘水泉通照海
復溜交信築賓實 陰谷膝內跗骨後 以上從足走至膝 橫骨大赫聯氣穴 四滿中注肓俞臍 商曲石關陰都密
通谷幽門寸半辟 折量腹上分十一 步廊神封膺靈墟神藏中俞府

流注淺

此一經起於湧泉,終於俞府
脈起小指之下,斜趨足心,出然谷之下,循內踝之後,別入跟中,上 內,出膕內廉,上股內後廉,貫脊,屬腎絡膀胱;其直行者,從腎上貫肝膈,入肺中,循喉嚨俠舌本;其支者,從肺出絡心,注胸中。多氣少血,酉時氣血注此。

手厥陰心包絡經

穴歌

九穴心包手厥陰 天池天泉曲澤郄門間使內關
大陵勞宮中沖侵

流注線

此一經起於天池,終於中沖。
脈起胸中,出屬心包,下膈,歷絡三焦;其支者,循胸出脅,下腋三寸,上抵腋下,下循臑內,行太陰、少陰之間,入肘中,下臂,行兩筋之間,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其支別者,從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多血少氣,戌時氣血注此。

手少陽三焦經

穴歌

二十三穴手少陽 關沖液門中渚陽池外關支溝正 會宗三陽四瀆長 天井清冷淵消濼 臑會肩髎天髎堂P
天牖翳風瘈脈青 顱息角孫絲竹張
和膠耳門聽有常

流注線

此一經起手關沖,終於耳門。
脈起手小指次指之端,上出次指之間,循手錶腕,出臂外兩骨之間,上貫肘,循臑外,上肩,交出足少陽之後,入缺盆,布膻中,散絡心包,下膈,遍屬三焦;其支者,從膻中上出缺盆,上項,俠耳後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頰至 ;其支者,從耳後入耳中,至目銳眥。多氣少血,亥時氣血注此。

足少陽膽經

穴歌

少陽足經瞳子髎 四十四穴行迢迢 聽會上關頷厭
懸顱懸厘曲鬢翹 率谷天沖浮白次 竅陰完骨本神邀 陽白臨泣目窗辟 正營承靈腦空搖 風池肩井淵液部
輒筋日月京門帶脈五樞維道續 居髎環跳風市招 中瀆陽關陽陵穴 陽交外丘光明宵 陽輔懸鐘丘墟外
足臨泣地五俠溪 第四指端竅陰畢

流注線

此一經起於瞳子髎,終於竅陰。
脈起目銳眥,上抵頭角,下耳後,循頸,行手少陽之前,至肩上,卻交出手少陽之後,入缺盆;其支者,從耳後入耳中,走耳前,至目銳眥後;其支者,別目銳眥下大迎,合手少陽,抵 下,加頰車,下頸,合缺盆,下胸中,貫膈,絡肝屬膽,循脅里,出氣沖,繞毛際,橫入髀厭中;其 者,從缺盆下腋,循胸,過季脅,下合髀厭中,以下循髀陽,出膝外廉,下外輔骨之前,直下抵絕骨之端,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跗上,入小指次指之間;其支者,別跗上,入大指,循歧骨內出其端,還貫入爪甲,出三毛。多氣少血,子時氣血注此。

足厥陰肝經

穴歌

一十三穴足厥陰 大敦行間太沖侵 中封蠡溝中都近 膝關曲泉陰包臨 五里陰廉羊矢穴 章門常對期門深

流注線

此一經起於大敦,終於期門。
脈起大指聚毛之際,上循足跗上廉,去內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陰之後,上膕內廉,循股,入陰中,環陰器,抵小腹,俠胃,屬肝。絡膽,上貫膈,布脅肋,循喉嚨之後,上入頏顙,連目系,上出額,與督脈會於巔;其支者,從目系下頰里,環唇內;其支者,復從肝,別貫膈,上注肺。多血少氣,丑時氣血注於此。
穴位脈絡和治療症狀

頭部

名稱效能
1素膠鼻水、鼻塞(鼻)、氣喘、鼻炎
2神庭前頭痛、鼻炎、暈眩
3百會頭痛、暈眩、高血壓、鼻塞(鼻)、蓄膿
4強間後頭部痛、不眠
5承泣眼睛疲勞、近視、眼乾、眼部痙攣(眼)、老眼、充血、眼疾

右腕

名稱效能
6天府上腕內側痛、鼻水、痢麻痹、鼻出血(高血壓之時)
7中渚暈眩、噁心(吐氣)、頭痛、手指痛、無汗出(熱疾汗出)
8溫溜皮膚疾、舌肥大、頭痛、喉嚨痛、腹鳴、腹痛、口內炎
9肩膠50肩、頭痛、肩緊(肩)、上肢麻痹(上肢)、痢麻痹
10尺樒肘關節痛、支氣管炎、偏麻痹(片)、肩背神經痛、胸口苦悶(胸苦)、呼吸困難、氣喘
11靈道肘關節痛、頻脈、心疾
12魚際暈眩、喉嚨痛、發熱、頭痛、腦充血乳腺炎、心悸亢進
13極泉50肩、肋間神經痛神經衰弱、心疾
14前谷傷風(風邪)、耳鳴、鼻塞(鼻)、鼻出血、耳痛
15外關暈眩、耳鳴、偏麻痹(片)、前腕痛、上肢痛、上半身筋肉痛
16清冷淵肘關節痛、肩甲部痛
17肩貞頸腕症候群、鞭打症、耳鳴、頭痛、肩緊(肩)、偏頭痛、上腕神經麻痹
18少海暈眩、頭痛、齒痛、冷性、眼充血、肋間神經痛
19孔最肘關節運動障礙、肘冷、呼吸器疾、痔疾
20勞宮手掌熱、偏麻痹、口內炎、手掌筋、腱痛
21少商鼻水、咽喉痛(痛)、耳痛、胸口苦悶、手指痹痛(指)、肩桃炎

身體

名稱效能
22天突言語障礙、面部充血、咳嗽
23大椎傷風、鼻血
24建里消化不良、胃下垂、胃疾、食欲不振、胃擴張神經性胃炎
25志室腰痛、泌尿器疾
27京門腎臟疾、貧血、排尿痛
28天宗肩緊(肩)、50肩、乳汁不足、高血壓、頭痛、偏麻痹、面部浮腫(顏)
29陽關腰痛、膀胱疾患、膝關節痛、坐骨神經痛、偏麻痹
30脊柱胃痛、傷風、痔疾
31神道肩甲部緊痛、精神不安定、上腕神經痛、支氣管炎胸痛
32氣海冷性、腹痛、胃腸障礙、婦人病
33氣戶傷風、乳腺炎、息苦(息苦)、支氣管炎、胸痛
34神藏動脈硬化、心臟疾患、肋間神經痛、胸痛、神經痛
35章門支氣管炎、消化不良、肋間神經痛
36腹結便秘、下痢、腹痛

右足

名稱效能
37五里膀胱炎、傷風
38附陽坐骨神經痛、腰痛、足疲倦、暈眩、下肢痙攣、浮腫
39陽交坐骨神經痛、胸痛、扁桃痛、膝痛
40委中膝痛、腰痛、慢性腹膜炎、痢麻痹、高血壓
41環跳股關節痛、偏麻痹、坐骨神經痛、痢麻痹
42血海生理不順、慢性腹膜炎、不正常出血、婦人病
43三陰交皮膚乾燥(肌荒)、婦人病、下肢神經痛、排尿痛、不妊症
44湧泉浮腫、腎臟疾患、疲倦、暈眩、婦人病

左足

名稱效能
45曲泉膝關節痛、大腿內側痛、暈眩、神經衰弱
46太沖扁桃痛、腰痛、便秘
47承扶坐骨神經痛、下肢麻痹(下肢)、便秘、尿閉、腰背痛
48殷門坐骨神經痛、下肢麻痹(下肢)、腰痛、疲倦
49承山坐骨神經痛、便秘、腳氣、下肢痙攣
50崑崙下痢、頭痛、痢麻痹、肩背神經痛、暈眩、足間接捻挫、足背痛

穴歌

四十五穴足陽明
頭維下關頰車停 承泣四白巨髎經 地倉大迎對人迎 水突氣舍連缺盆 氣戶庫房屋翳屯 膺窗乳中延乳根 不容承滿梁門起 關門太乙滑肉門
天樞外陵大巨存
天樞外陵大巨存 水道歸來氣沖次 髀關伏兔走陰市 梁丘犢鼻足三里 上巨虛連條口位 下巨虛跳上豐隆解溪沖陽陷谷中 內庭歷兌經穴終流注線:此一經起於頭維,終於歷兌。脈起於鼻交頞中,旁約太陽之脈,下循鼻外,上入齒中,還出挾口,環唇,下交承漿,卻循頤後下廉,出大迎,循頰車、上耳前,過客主人,循髮際至額顱;其支別者,從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嚨入缺盆,下膈,屬胃,終脾;其直行者,從缺盆下乳內廉,挾臍入氣沖中;其支者,起胃下口,循腹里,下至氣沖而合,以下髀關,抵伏兔,下入膝臏中,下循胻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外間;其支者,下膝三寸而別,以下入中指外間;其支者,別跗上,入大指間,出其端,以交於太陰也。多血多氣,辰時氣血注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