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認知 : 思維的信息加工理論》是1986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司馬賀。
基本介紹
- 書名:人類的認知 : 思維的信息加工理論
- 作者:司馬賀
- 類別:生物學、心理學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86年11月
- 書號:130313330
《人類的認知 : 思維的信息加工理論》是1986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司馬賀。
《人類的認知 : 思維的信息加工理論》是1986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司馬賀。 [1] 書名 人類的認知 : 思維的信息加工理論 作者 司馬賀 類別 生物學、心理學 出版社 科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1986年11月 書號 130313330 ...
認知信息加工理論認為生涯發展就是看一個人如何做出生涯決策以及在生涯問題解決和生涯決策過程中如何使用信息的。假設 該理論假設:生涯選擇以認知與情感的互動作用為基礎;進行生涯選擇是一種問題解決活動;生涯問題解決者的能力取決於知識和...
認知,是指人們獲得知識或套用知識的過程,或信息加工的過程,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過程。它包括感覺、知覺、記憶、思維、想像和語言等。人腦接受外界輸入的信息,經過頭腦的加工處理,轉換成內在的心理活動,進而支配人的行為,這個過程就...
信息加工學習論是解釋人對環境中的有關信息怎樣經由感官察覺、注意、識辨、轉換、記憶等內在心理活動吸收並加以運用的歷程,即用信息加工的觀點和術語說明人的認知過程的一種理論。它認為學習的實質是學習者主動建構認知結構的過程,同時將...
信息加工理論的基本假設 信息加工理論者認為,學習實質上是由獲得信息和使用信息構成的,而人的行為是由有機體內部的信息流程決定的。因而他們關注兩個問題:人類記憶系統的性質;記憶系統中知識表征和貯存的方式。1) 人類記憶的性質 長期...
信息加工系統的各個組成部分之間都以某種方式相互聯繫著。而隨著認知心理學的發展,這種序列加工觀越來越受到平行加工理論和認知神經心理學的相關理論的挑戰。研究特點 認知心理學家關心的是作為人類行為基礎的心理機制,其核心是輸入和輸出...
信息加工理論把人看作是信息加工的機制,把認知看作是對信息的加工,認為學習是由習得和使用信息構成的。加涅作為20世紀美國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被公認為行為主義心理學派與認知主義心理學派的折中主義者,他將行為主義學習理論與認知主義...
這些思想不僅在理論上而且在具體研究上對認知心理學都有重要的作用。認知心理學的一個基本觀點是可以用計算機來類比人的內部心理過程。計算機接受符號輸入,進行編碼,對編碼輸入加以決策、存儲、並給出符號輸出。這可以類比於人如何接受信息...
這一理論與發展智力和培養創造能力的教育理論相符,對解釋較高級的認知學習較適合。理論內容 認知學派把人的心理功能看作是信息加工系統。認知心理學重視心理內部過程的研究,並以改變來訪者的適應不良性認知為根本目標,認為認知歪曲是引起...
當代認知心理學是一個內容廣泛的學科領域,其研究涉及到人的認知的所有方面,而且其概念和理論也滲透到幾乎心理學的所有分支領域。有趣的是,在第二次認知革命中崛起的聯結主義研究並沒有使以計算機類比為主要特徵的信息加工心理學退出心理...
人的信息加工:心理學概論(Human Information Processing:An Introduction to Psychology),美國心理學家林賽(Peter H. Lindsay)與諾曼(Donald Arthur Norman,1935— )合著。1972年出版。共17章。主要介紹知覺問題、記憶、語言、思維...
知覺、記憶、注意、思維和想像的能力都被認為是認知能力。基本解釋 認知能力是指人腦加工、儲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即我們一般所講的智力,如觀察力、記憶力、想像力等。人們認識客觀世界,獲得各種各樣的知識, 主要依賴於人的認知能力。...
計算機科學和信息加工理論吸取了心理學研究的理論和實驗成果。信息科學根據人類的行為規律和高級心理活動的規律來研製具有智慧型的計算機,使計算機能模擬人的思維特徵。信息加工理論和計算機科學技術的發展轉而又為研究人類的學習和記憶開闢了一條...
抽象是在分析、綜合、比較的基礎上,抽取同類事物共同的、本質的特徵而捨棄非本質特徵的思維過程。概括是把事物的共同點、本質特徵綜合起來的思維過程。抽象是形成概念的必要過程和前提。思維種類 理論上說,分類越詳盡越好。但有些思維方式...
信息加工理論認為,記憶過程就是對輸入信息的編碼、存儲和提取過程。只有經過編碼的信息才能被記住,編碼就是對已輸入的信息進行加工、改造的過程,編碼是整個記憶過程的關鍵階段。過程 識記 識記是指通過對事物的特徵進行區分、認識並在頭腦...
根據不同標準,可以將思維分為許多類別。其中包括經驗思維與理論思維,直覺思維與分析思維(邏輯思維),常規(習慣)性思維與創造性思維,發散思維與輻合思維,動作思維與形象思維等關於思維與語言的關係。有三種不同觀點: (1)主張語言決定...
認知科學,就是關於心智研究的理論和學說。1975年,由於美國著名的斯隆基金的投入,美國學者將哲學、心理學、語言學、人類學、計算機科學和神經科學6大學科整合在一起,研究“在認識過程中信息是如何傳遞的”,這個研究計畫的結果產生了一...
《人的信息加工 : 心理學概論》是1987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P.H.林賽。內容簡介 本書共十七章,前面七章主要討論知覺問題,接下去四章重點討論記憶問題,後六章分別介紹有關語言、學習和認知發展、思維、社會認知以及情緒諸...
其後,記憶理論和研究方法即不斷發展,50年代出現的信息加工理論(或訊息處理論)把記憶看作是對輸入信息的編碼、貯存和提取的過程。按儲存的時間分為:瞬時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這期間儘管研究者們使用的具體方法、材料、儀器和...
具有自由意志特徵的認知模型 認知心理學也面臨著很多挑戰,認知心理學“人就是一個信息加工系統,認知就是信息加工”的觀點從根本上否認了“我”的作用,從而在面對“自由意志”這種普遍的認知現象時就顯得束手無策。所以在《品牌,你逃...
資源有限性理論認為,個體的認知資源是有限的,因此大腦在對信息進行加工時要進行自動的選擇。這種選擇主要表現在注意選擇性上。布雷德本特(Broadbent)和特瑞斯曼(Treisman)都認為,來自外界的信息是大量的,但是人的神經系統高級中樞的加工...
情緒信息加工理論(information processing theory of emotion)是情緒理論的一種。美籍奧地利學者普里布拉姆1967年提出。該理論用信息加工的觀點來分析情緒產生的原因,認為對信息的知覺分析和概念判斷之間的不協調是情緒的原因。在普里布拉姆...
在網路教育的過程中,如果要套用這種信息加工理論來指導教學,就要求我們在網路教育的各個環節中能夠把握住信息加工過程中的三個階段。而這其中的每一個環節,學生都在不斷地進行很複雜的大腦內部的信息加工過程。那么我們在進行教學設計的...